CRISPR基因編輯技術開啟五大門派—新聞—科學網

2020-12-11 科學網
CRISPR基因編輯技術開啟五大門派
生物學工具真正力量在於探索基因組運行方式

分子學家對CRISPR帶來的潛在新技術掀起新一輪探索。圖片來源:Ryan Snook

只要出現一篇關於CRISPR-Cas9的報導,Addgene的員工就會立刻找到它。這家非營利公司是論文作者經常儲存研究中使用的分子工具的地方,也是其他科學家立即獲取這些分子工具的地方,還是一些科學家可以即刻得到相關試劑的地方。「一篇熱門論文發表之後,我們幾分鐘後就會接到電話。」這家美國麻薩諸塞州坎布裡奇市的公司執行主任Joanne Kamens說。

從2013年年初開始,Addgene公司接到的電話就不斷增多。當時研究人員報告稱利用CRISPR-Cas9技術,對所選位點人體細胞內的基因組進行了切片。「正是那時發出了召集令。」Kamens說。從那時起,分子生物學家蜂擁著利用這種技術—— 一項可史無前例、輕而易舉地用於改變幾乎所有器官基因組的技術。Addgene目前已經向83個國家的研究人員發送了6萬個與CRISPR相關的分子工具(佔其總產品量的17%),2015年,該公司與CRFISPR相關的網頁閱覽次數超過1萬次。

目前,絕大多數關於CRISPR-Cas9的對話都是圍繞其治療疾病或編輯人類胚胎的潛力,但研究人員表示,真正的改革現在正在實驗室進行。CRISPR可以提供的以及生物學家所希望的都是「專一性」:在一個基因組的巨大範圍內靶向以及研究特定DNA序列的能力。編輯DNA只是該技術的一個可用方面。科學家正在利用這些工具將蛋白精確地傳遞到DNA目標,以打開或關閉基因,甚至是對整個生物迴路進行基因編輯,其長遠目標是了解細胞系統和疾病。

「對於分子生物學家來說,這的確是非常強有力地了解基因組如何工作的方法。」麻薩諸塞州波士頓兒童醫學血液專家Daniel Bauer說。「它的確提升了人們可解決問題的數量。」南加州大學分子生物學家Peggy Farnham補充說,「它蘊涵著無窮的樂趣。」

近日,《自然》撰文介紹了5種CRISPR-Cas9正在改變的生物學家編輯細胞的方法。

打破剪切

CRISPR-Cas9技術有兩個主要成分:一個是Cas9酶,可以像一把分子剪刀一樣剪切DNA;另一個是小RNA分子,將「剪刀」引向具體的DNA序列並進行剪切。細胞的固有DNA修復機器通常會修復剪切,但是經常會發生錯誤。

儘管如此,這已經給希望擾亂基因以了解其工作內容的科學家帶來了福利。基因編碼是無情的:修復中間發生的一個小小錯誤都會完全改變其編碼的蛋白序列,或是完全停止蛋白生產。因此,科學家可以在蛋白或基因擾亂時,研究細胞或有機體發生了什麼。

但是還有一種不同的修復通道,有時也會根據DNA模板修復剪切。如果研究人員有了模板,那麼他們就能夠在選擇的幾乎任何位點編輯幾乎任何想要的基因序列。

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系統生物學家Jonathan Weissman團隊希望了解這種基因編輯工具在剪切人類DNA方面究竟表現如何,但他們打算採用一種不同的方法。「我們做的第一件事是:打破剪切。」Weissman說。該團隊用「死」Cas9嘗試了一些新方法。研究人員將其系在另一個蛋白的一部分上,該蛋白能夠激活基因表達。加了幾個其他扭曲,他們最終讓基因可以根據意願打開及關閉。

此後,若干實驗室基於該方法發表了不同的研究成果。該方法也吸引了麻省理工學院合成生物學家Ron Weiss加入CRISPR的研究熱潮。該團隊在一次實驗中建立了多個基因扭曲,使其可以更快、更簡便地構建複雜的生物學迴路。「合成生物學最重要的目標是能夠通過這些精確的迴路構建複雜的行為。」Weiss說。

表觀遺傳

當遺傳學家Marianne Rots開始其職業生涯時,她希望發現新的醫療方法,通過基因療法靶向那些疾病變異基因。幾年後,在荷蘭格羅寧根大學醫學中心工作的她決定改變行動方向。她認為,控制基因活動的最佳方法是調整表觀基因組,而不是基因組本身。

表觀基因組是附加在DNA及DNA包裹蛋白化合物(即組蛋白)上的集合體。它們能夠控制DNA通路,打開或是關閉通向基因表達的蛋白。而這些標記會隨時間改變:隨著有機體發育及環境變化,它們會被添加或去除。

過去幾年,數百萬美元已被投入到這一領域,如計算不同人體細胞中的表觀遺傳標記以及與大腦活動和腫瘤生長相關聯的遺傳模式。但是由於沒有能力改變具體位點的標記,研究人員就不能決定它們是否會導致生物學變化。

CRISPR-Cas9將會扭轉局勢。2015年4月,北卡羅萊納州生物工程師Charles Gersbach和同事發表了一項技術,利用剪切將乙醯基(一種表觀遺傳標記)添加到組蛋白上。

Rots曾利用相對較老的基因編輯工具鋅指酶蛋白探索表觀遺傳標記的功能,現在她在利用CRISPR-Cas9。「新工具讓這一領域變得民主化,而且已經產生了廣泛影響。」她說。Rots表示,人們以前經常說,如果重新編寫表觀遺傳基因,並不會對基因表達造成影響,或者兩者之間的關係是巧合。「但是現在測試起來非常簡單,很多人都在加入這一領域。」她說。

代碼解密

DNA表觀遺傳標記並非唯一等待解開的基因代碼。超過98%的人類基因組均未指明蛋白質遺傳密碼。研究人員認為,大量的DNA發揮著重要作用,所以他們正在利用CRISPR-Cas9了解代碼是什麼。

RNA分子的一些編碼,如小分子RNA和小分子核糖核酸和長非編碼RNA,被認為與生產蛋白沒有關係,其他序列是在其指令下擴大基因表達的「增強子」。大多數與常見疾病風險相關的DNA序列位於包含非編碼RNA及增強子的基因組區域。但是在CRISPR技術之前,研究人員很難了解那些序列在做什麼。「我們沒有好方法在功能上解釋非編碼基因組。」Bauer說,「現在,我們的實驗精巧多了。」

隨著研究人員利用CRISPR-Cas9技術探索越來越多的常規DNA,可能還會出現更多驚喜。然而,即便是利用CRISPR-Cas9,探索這一未知領域也存在挑戰。Cas9酶能在RNA嚮導的指引下剪切需要編輯的地方,但這只能是當一種具體、常見的DNA序列位於剪切點附近時。這會給那些希望讓某個基因沉默的科學家帶來一點難題,因為關鍵的序列幾乎永遠存在於該基因內部。研究人員正在探索細菌王國,尋找能夠識別不同序列的Cas9酶的「親族」。

去年,麻省理工學院和哈佛大學下屬博德研究院Feng Zhang實驗室發現,一個叫作Cpf1的酶的家族能夠擴展序列選擇。但是Agami強調,到目前為止所發現的像Cas9一樣用途廣泛的酶仍然非常少。未來,他希望能夠擁有整個系列的、可用於靶向基因組中任何位點的酶。「我們現在還沒有到達那裡。」他說。

接觸光線

Gersbach實驗室正在利用基因編輯技術作為理解細胞命運以及如何操縱細胞的部分工具:該團隊希望未來有一天能夠在培養皿中培育出組織,用於藥物檢測和細胞療法。但是CRISPR-Cas9的作用是永久的,Gersbach團隊需要不時地打開或關閉基因,並且要在組織中非常具體的位點進行。「模擬血管需要高度的控制力。」他說。

Gersbach和同事選擇了不規則的編輯「剪刀」——現在能夠激活基因的Cas9,並加入了通過藍光激活的蛋白。當細胞接觸光線後,該系統能夠激發基因表達;但沒有光後,系統會停止基因表達。由日本東京大學生化學家Moritoshi Sato帶領的團隊研發了類似的系統,並且也可以在接觸到藍光後激活Cas9,實現基因編輯。

通過將CRISPR技術與化學「開關」相結合,其他人也得到了類似的結果。紐約威爾康乃爾醫學院癌症遺傳學家Lukas Dow希望在成年大鼠體內產生與癌症變異相關的基因,從而複製出在人類結腸直腸癌患者中發現的基因突變。該團隊利用CRISPR-Cas9技術,通過一個劑量的脫氧土黴素激活Cas9,從而使其切斷靶向目標。

疾病模型

從癌症到神經退行性疾病等領域的研究人員正在通過CRISPR-Cas9技術創建疾病動物模型。這讓研究人員對更多動物、以更複雜的方式、在更大的範圍內進行基因編輯。麻薩諸塞大學醫學院癌症研究專家Wen Xue正在系統地選擇腫瘤基因數據,利用CRISPR-Cas9模擬培養皿以及動物體內細胞生長過程中的突變。

研究人員希望通過混合匹配新的CRISPR-Cas9工具,精確操縱動物模型的基因組和表觀基因組。「真正的力量是整合那些系統。」Dow說。這可能會讓科學家獲悉及理解常見疾病的複雜特徵。

生物工程師Patrick Hsu在2015年建立其位於加州薩克生物研究所的實驗室,旨在利用基因編輯技術在培養皿以及絨猴身上模擬神經退行性疾病,如阿爾茨海默氏症和帕金森氏症。那樣將能夠比大鼠模型更有效地重現人體疾病,但是在沒有CRISPR-Cas9之前,實現這一切成本極其高昂,且過程極為緩慢。

即便在他設計的實驗進行首個CRISPR-Cas9狨猴基因編輯時,Hsu也很清楚,這種方法只是下一種技術的「踏腳石」。「科學技術舊的去了,新的又來了。你不能永遠和一種技術『談戀愛』。」他說,「你應該永遠在思考,什麼樣的生物學問題尚待解決。」(紅楓)

《中國科學報》 (2016-03-30 第3版 國際)

 

更多閱讀

 

相關焦點

  • 遠紅光可調控基因編輯—新聞—科學網
    FAST系統工作原理圖 7月11日,《科學進展》在線發表了華東師範大學生命科學學院、醫學合成生物學研究中心研究員葉海峰團隊最新研究成果,該團隊成功研發出了遠紅光調控的分割型split-Cas9基因編輯系統
  • CRISPR 治療晚期肺癌安全可行!全球首例基因編輯人體臨床試驗數據...
    CRISPR 基因編輯技術自興起以來,曾被認為是凌駕於人類倫理之上的科技界「禁忌」,也一次次做出突破,讓不可能成為可能。2016 年,四川大學華西醫院腫瘤中心胸部腫瘤科主任盧鈾教授團隊使用 CRISPR 技術編輯非小細胞肺癌患者 T 細胞 PD-1 基因的首個人類 I 期臨床試驗開始。
  • 基因編輯消除疼痛:CRISPR造就的是天使還是魔鬼?
    研究團隊將此前發現與基因編輯工具CRISPR相結合,正在開發一種可阻斷由糖尿病、癌症或外傷引起的嚴重疼痛的基因療法,同時不會造成阿片類藥物成癮性。這項研究由Ana Moreno領導,她現任初創公司Navega Therapeutics執行長,該公司正在計劃推動該治療方案商業化。
  • 什麼是CRISPR/Cas9基因編輯技術?
    她們「研發了一種基因編輯方法」,重寫了「生命密碼」。這種技術工具名為CRISPR/Cas9。但它到底是什麼?有何潛力?是誰為它奠定了基礎?據埃菲社馬德裡10月7日報導,它是一種生物學工具,能以前所未有的精度來編輯基因組,而且比以前的其他任何方法都更簡便、成本更低。
  • PNAS:構建出提高CRISPR-Cas9基因編輯精確度的新變體---SaCas9-HF
    2019年10月13日訊/生物谷BIOON/---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中國香港城市大學的研究人員開發出基因編輯技術CRISPR-Cas9的一種新變體,它有潛力在人類基因治療期間提高基因編輯的精確度。相比於野生型CRISPR-Cas9,這種新變體降低了DNA中出現的意外變化,這表明它可能在需要高精確度的基因療法中發揮作用。
  • Science子刊:基因編輯工具CRISPR-Cas9遭遇新挫折!新研究揭示它可...
    圖片來自CRISPR-Cas9是一種在過去十年中開發的基因編輯技術。它切割出基因組中不需要的部分,並插入新的DNA片段。人們已經進行了許多研究來測試這種技術,以期有一天可以將它用於修復導致疾病的遺傳缺陷。有關脫靶編輯的報導阻礙了這一目標的實現,這導致了旨在阻止脫靶編輯的新研究。在這項新的研究中,這些研究人員發現這種技術還可以導致大量不想要的DNA重複。
  • 基因編輯可能導致人類胚胎染色體嚴重混亂—新聞—科學網
    近日,科學家進行了一系列使用CRISPR-Cas9編輯人胚胎基因組的實驗。結果揭示,該過程可能對靶位點或其附近的基因組造成不必要的巨大變化。 這三項獨立研究均已發表在預印本伺服器bioRxiv上,並揭示了CRISPR–Cas9基因編輯的新風險。既往研究表明,CRISPR–Cas9引起的脫靶突變常常發生在距離靶點很遠的位置。
  • 基因編輯技術發明者獲諾貝爾化學獎!這項技術為何只用了8年時間...
    錢江晚報·小時新聞 王湛 通訊員 黃子洋 謝雨晴 柯溢能2020年諾貝爾化學獎,首次同時授予2名女性科學家。「前幾年,我認識的北京高校的教授,就用相關技術做松樹上的松毛蟲的基因編輯,」據沈宏介紹,松樹是重要的林業資源,用這個技術改造松毛蟲基因,消除病蟲害,就是很好的一種應用。在諾貝爾線上頒獎會中,美聯社記者詢問獲獎者卡彭蒂耶:基因編輯技術能否應用於治療新冠?
  • 紀錄片人類本性(Human Nature),講述Crispr基因編輯技術的故事
    影片前半部分:對基因編輯技術介紹電影的第一部分主要關注Crispr背後的科學。CRISPR是DNA的某種編輯器。這部電影解釋了CRISPR的發現方式,如何運作的實際機制,並附有清晰的插圖,並展望了未來的使用方式。在對技術抱有希望和謹慎的態度之間取得了很好的平衡。
  • 2個月來,CRISPR基因編輯技術又取得了這些爆炸式的驚人進展
    但這項技術的發展非但沒有減速,反而似乎是加快了!從2015年11月中旬到2016年1月中旬,不到兩個月時間就有十個重大的CRISPR進展衝上新聞頭條。更重要的是,其中的每個進展都在引導遺傳學研究過程中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瘧疾
  • 新方法讓「沉默」基因「說話」—新聞—科學網
    研究人員通常使用活細胞內編碼基因的標記技術,將螢光蛋白精確插入蛋白編碼框研究基因的功能,但該方法往往對lncRNAs等非編碼基因和低豐度轉錄基因束手無策。 近日,中國科學院腦科學與智能技術卓越創新中心(神經科學研究所)、上海腦科學與類腦研究中心、神經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研究員楊輝研究組和周海波研究組合作,通過內源基因的啟動子驅動嚮導RNA(sgRNA)表達,結合SPH—OminiCMV螢光報告系統,成功實現lncRNAs基因和低豐度基因表達的動態示蹤。
  • CRISPR基因編輯系統為生物技術領域提供無限可能
    來源:藥明康德北京時間今天下午,諾貝爾基金會宣布,近年來火熱的CRISPR基因編輯系統斬獲本年度的諾貝爾化學獎,在這一領域做出卓越貢獻的Emmanuelle Charpentier教授和Jennifer Doudna教授摘得桂冠。正如人們所說的那樣,這一革命性的發現為整個生物技術領域提供了無限可能。
  • 總結:CRISPR相關工具網站集錦
    作者:追風 CRISPR系統為代表的基因組編輯工具發展迅猛,被廣泛應用於各種細胞、動物以及植物的定點編輯。新Cas同源物、Cas9抑制劑(Acr)的開發等成果層出不窮。此外,近年來,基於CRISPR-Cas9系統開發的單鹼基編輯系統(Base editor,BE)更是如火如荼,新的先導編輯系統(Prime editor,PE)也正在興起。
  • CRISPR-Cas12a : 為你打開高效的基因編輯大門 | Genome Biology
    /articles/10.1186/s13059-019-1620-8?utm_source=other&utm_medium=other&utm_content=null&utm_campaign=BSCN_2_WX_GenoBio_arti_scinet 微信連結:https://mp.weixin.qq.com/s/ra23DW3SKA2F3_cxQgMwUg Wei Li
  • 花開有時的基因奧秘—新聞—科學網
    同一類植物分布在不同的區域,為了適應不同的環境,在進化過程中遺傳基因會發生不同的變化,形成豐富的自然變異,即各種花期類型。這種現象在模式植物擬南芥中非常普遍,是遺傳多樣性的一個重要表現。   兩個關鍵基因 有研究發現,FRIGIDA(FRI)和FLOWERING LOCUS C(FLC)是抑制擬南芥開花的兩個關鍵基因。
  • 基因編輯技術 是科技進步,還是瘋狂行為?
    今天的朋友圈,被一則「世界首例免疫愛滋病的基因編輯嬰兒」的消息刷屏了。幾乎所有人都在問一個問題:這究竟是值得國人驕傲的科技進步,還是個別科學家不顧倫理與法律法規約束的瘋狂行為?  隨著生物技術的進步,對胚胎的改造、設計不再是科學幻想。但各國對涉及人類胚胎操作的科學研究都有非常嚴格的規定。我國也是如此。
  • 《自然》:重磅基因編輯工具誕生,它究竟牛在哪裡?
    ▎學術經緯/報導昨日,頂尖學術期刊《自然》在線發表了一篇關於基因編輯的重要論文。來自Broad研究所的CRISPR大牛劉如謙(David Liu)教授團隊開發了一種新型的基因編輯技術,有望修復大約89%的已知人類致病變異。
  • 默克公司在美國獲得第二項CRISPR基因編輯技術專利許可
    作為領先的CRISPR技術創新者,我們將繼續推動創新,並與世界各地的科學家合作,確保為他們提供最先進的基因編輯技術。」默克的CRISPR-chrom技術通過將染色質調節肽融合在CRISPR蛋白Cas9(即CRISPR的DNA剪刀)上,提高基因編輯效率。相關文章最初發表在2018年2月版《The CRISPR Journal》上,是該期刊年度下載量最多的五篇文章之一。
  • Mol Cell:科學家開發出新型基因編輯技術—CRISPR-Cas
    2014年10月23日 訊 /生物谷BIOON/ --經典的基因組編輯技術,即編輯已知的DNA序列,通過增加、刪除基因來實現基因功能的激活或者抑制;該技術可應用於醫學、生物技術、食品及農業等領域。近日,刊登在國際雜誌Molecular Cell上的一篇研究論文中,來自北卡羅來納大學的研究人員檢測了6種關鍵的分子元件,其或許可以幫助開發新型的基因組的編輯系統,即CRISPR-Cas系統。
  • 給Cas9一個'on'開關,以更好地控制CRISPR基因編輯
    加利福尼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研究人員現在通過提供「開啟」開關使其更加通用,允許用戶在除指定目標之外的所有細胞中保持Cas9基因編輯器關閉。經過重新設計的Cas9酶 - 研究人員稱之為ProCas9 - 除了含有一定長度的蛋白質外需要在酶結合併切割DNA之前進行剪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