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單鹼基編輯技術有致癌風險!中國團隊發現新一代基因編輯工具
但是,針對單個基因的編輯行為,會不會導致其他地方發生意外,出現組織異常生長、引發癌症等問題,至今仍然是個謎。尤其是使用CRISPR進行人體治療時,很難精確地知道其可能帶來的影響範圍,有的細胞可能會被修復,而有些則不會,這種「馬賽克」效應充滿了未知。隨後出現的單鹼基編輯技術BE3則是被寄予厚望的高精度基因編輯技術。
-
不僅是DNA,基因編輯脫靶還會造成RNA突變!好在上海科學家讓單鹼基...
今年3月,由上海科學家主導的研究適時為這項熱得發燙的技術「降溫」——通過新型脫靶檢測技術,研究人員發現,近年來興起的單鹼基編輯技術有可能導致大量無法預測的脫靶。在此基礎上,團隊又有了新的收穫!記者從昨天的新聞發布會上獲悉,團隊進一步研究發現,脫靶效應會導致RNA突變,且會帶來較強的致癌風險。
-
科學家用基因剪切技術編輯DNA單個鹼基
這種新的「鹼基編輯」方法使用一種經過修飾的CRISPR/Cas9蛋白質,使其和另外兩種蛋白一同工作,比現有修復單鹼基變異的方法更高效,該方法已被用於培養細胞,成功逆轉了與疾病有關的單個鹼基變異,包括晚發性阿爾茨海默氏症和乳腺癌。該成果近日發表於《自然》。 大多數遺傳疾病源於單核苷酸的突變(點突變)。
-
發現單鹼基基因編輯造成大量脫靶並開發出優化解決方法
完成單位:中國科學院腦科學與智能技術卓越創新中心/神經科學研究所 CRISPR/Cas9及其衍生工具是廣泛應用的新一代基因編輯工具。然而,其脫靶風險一直備受關注,也是阻礙該技術應用於臨床的主要瓶頸之一。
-
新一代單鹼基編輯技術有望治癒β-地中海貧血和鐮刀狀貧血症
2020年1月8日,邦耀生物科學家李大力博士又在國際著名學術期刊《Cell Research》發文,通過在造血幹細胞中建立超高效的基因編輯技術體系,模擬在部分人群中天然存在的γ珠蛋白啟動子突變,可以重新激活胎兒血紅蛋白HbF,為β珠蛋白突變引發的系列遺傳疾病,提供了安全有效的靶點和方法[3]。
-
基因編輯大牛劉如謙、張鋒聯合創立的單鹼基編輯公司衝刺IPO
我們的遺傳信息是由DNA上的一個個鹼基對構成,即使僅僅一個鹼基對出現錯誤(也就是點突變),也可能導致患上嚴重的遺傳病。單鹼基編輯技術可以只重寫DNA上的一個鹼基,從而在最基礎的水平上進行幹預以治療多種疾病。
-
基因編輯大牛揭示鹼基編輯器的作用機制
鹼基編輯器在4年前首次被構建出,可與DNA結合,但不切割DNA,而是精確地用一種核苷酸替換另一種核苷酸。它們已經用於校正人類基因組中的單核苷酸突變。在目前已知的1.5萬多種遺傳性疾病中,大約60%可能可以由目前可獲得的鹼基編輯器加以校正。論文共同第一作者、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博士後研究員Gavin Knott說,「我們第一次能夠觀察到鹼基編輯器在發揮作用。
-
農科院植保所成功開發水稻單鹼基編輯升級系統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北京1月29日訊(記者 常理)近日,中國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周煥斌團隊在國際著名期刊Molecular Plant《分子植物》上發表了題為「利用CRISPR/Cas9引導的人源AID(胞嘧啶脫氨酶)蛋白在水稻中進行高效靶標基因的單鹼基替換技術」(IF=8.827)的論文,優化和擴展了水稻中靶標基因單鹼基定向替換技術及其應用範圍
-
從同源重組到鹼基編輯器 看基因編輯72變
20世紀80年代,基於小鼠胚胎幹細胞及DNA同源重組技術的發展而催生的基因打靶技術,使生命科學研究發生了革命性改變。憑藉該技術,科學家可以對小鼠等的基因序列進行定點敲除或敲入。第一代基因編輯技術橫空出世。所謂同源重組是在非姐妹染色單體之間或同一染色體上含有同源序列的DNA分子之間或分子內進行的重新組合。
-
新型鹼基編輯器首次在微生物中實現任意鹼基編輯
開發新型鹼基編輯技術實現鹼基顛換甚至任意鹼基變換,在合成生物體系構建、遺傳疾病的基因治療、生物性狀修飾等領域具有重要意義。中國科學院天津工業生物技術研究所張學禮研究員帶領的微生物代謝工程研究團隊和畢昌昊研究員帶領的合成生物技術研究團隊聯合攻關,設計構建了胞嘧啶脫氨酶-nCas9-Ung蛋白複合物,創建出新型糖基化酶鹼基編輯器(GBE),開發了可實現嘧啶和嘌呤間顛換的單鹼基基因編輯系統。基於該系統,國際上首次在微生物中實現任意鹼基編輯、在哺乳動物細胞中實現C-G鹼基特異性顛換。
-
「雙劍合璧」——李大力組開發新型雙鹼基基因編輯器
STEME技術體系的建立,對於原位(In situ)定向進化植物的內源功能基因提供了新型技術支撐,對農作物分子設計育種具有重要意義。上述四個團隊以2種不同的構建策略,開發了類似功能的新型雙鹼基編輯器,都實現只有一個靶點的引導下就可以誘導靶位點C>T和A>G的同時突變。
-
Nature|劉如謙團隊在單鹼基編輯技術治療早衰症中取得新突破
研究者曾嘗試採用CRSIPR-Cas9技術敲除LMNA基因的致病拷貝,但這有破壞LMNA基因野生型拷貝的風險,難以用於臨床治療【4-6】。近年來,可實現A·T--G·C鹼基對轉換的新型單鹼基編輯器ABE(Adenine Base Editor)的出現,讓早衰症治療有了新的希望【7】(詳見:突破丨Nature長文發表基因編輯最新成果——無需切割DNA也能自由替換ATGC)。
-
難題突現:單鹼基基因編輯技術存在RNA突變效應
近期發表在 Nature 雜誌上的一篇研究報導顯示,單鹼基基因編輯存在脫靶效應,會導致 RNA 突變。這顛覆了科學界原來的認識,即單鹼基基因編輯的編輯效果更為精準,在應用過程中也更為安全。該研究結果一發表,立即在生物科研領域引起軒然大波,研究者不得不重新考慮單鹼基基因編輯系統的安全性問題,這給這一技術的進一步應用帶來一定的障礙。近幾年,關於基因編輯的研究與應用在幾乎所有生物醫學領域飛速發展。基因編輯是一組技術,使科學家能夠改變生物體的 DNA。
-
今日《自然》:「改寫」基因,延長壽命!基因編輯療法取得重要進展
▎藥明康德內容團隊編輯 頂尖學術期刊《自然》今日在線發表了一篇關於基因編輯療法的重要論文。科學家們使用一種新型單鹼基編輯技術,治療模擬人類早衰症的小鼠,通過修改致病基因,讓動物的壽命延長了一倍多。
-
基因編輯領域最新研究進展
通過使用這種PPE系統,這些研究人員在原生質體中在9個水稻位點和7個小麥位點上產生了所有12種類型的單鹼基替換,以及多種點突變和小DNA片段插入,效率高達19.2%。這種PPE系統的編輯效率受到引導結合位點(primer binding site, PBS)和RT模板長度的強烈影響。
-
中國科學家發現基因編輯RNA脫靶問題並進行優化
中國科學家發現基因編輯RNA脫靶問題並進行優化 中國科學院科技攝影聯盟 謝震霖 攝 中新網上海6月11日電 (鄭瑩瑩)據中國科學院腦科學與智能技術卓越創新中心11日發布的消息,中國科學家最新發現了基因編輯RNA脫靶問題並進行優化,相關研究論文於北京時間6月10日深夜在線發表在國際學術期刊《自然》上。
-
中國科學家培育出單鹼基突變的遺傳性疾病動物模型 基因治療未來可期
新華社長春7月19日電(記者孟含琪、高楠)記者從吉林大學了解到,近日吉林大學動物醫學學院賴良學團隊利用新型單鹼基編輯系統成功對家兔實現單鹼基精確突變,培育出具有白化病、早衰症等遺傳性疾病模型兔,這代表人類距離基因治療時代更近一步。
-
李湛:基因編輯技術與其帶來的醫學突破
DNA重組技術誕生後,多家實驗室都開始進行同源重組研究,通過將外源基因引入細胞內實現基因替換,也就是基因打靶技術(2007年諾獎)。但基因打靶技術的成功率太低,因為正常情況下哺乳動物細胞的同源重組發生率很低,而DNA雙鏈斷裂後同源重組的效率很高,因此具備特異性的核酸內切酶再次成為基因編輯技術的核心。
-
學術動態 | 新一代單鹼基編輯技術有望永久治癒血液疾病
Bauer課題組在Nature Medicine發表了題為「Therapeutic base editing of human hematopoietic stem cells」的文章,人類造血幹細胞的治療性鹼基編輯。 通訊作者
-
模式動物(二)——基因編輯鼠 sgRNA表達載體構建
在靶點篩選結束之後,下一步就要進行sgRNA載體構建。在構建表達載體前,應根據實驗目的選取合適的表達質粒。比如進行實驗時考慮是否需要reporter標籤,是否需要藥物篩選基因等。接下來以構建px330質粒為例,具體說明如何構建sgRNA表達載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