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格作文】
行善亦留名,公德炳千秋
從小,我們的父母就教導我們:做好事不留名——旨在教育我們要做一個善良的人,不將功利因素作為我們行善的根本動力。但是,一個成熟的人在行善時往往要講究行善的智慧,有些場合,行善亦需留名,亦可需接納他人的回報。因為這是鼓舞人們多做好事,這樣的公德可以彪炳千秋。
於回報者個人而言,行善者接受回報會拉近二者距離,讓行善者感到足夠的尊重。
子貢贖人之後拒收獎金,他的行為確實十分高尚,被贖回的人一生都感激子貢的善行,感激政府的大愛。子路受牛後,表現的更加真誠質樸且平易,更容易受到愛戴。正如傳統上有些地方將捐善款者的名字寫在公德碑上,永久流傳而不朽;對私人修橋築路者、建立學堂者,後人可從碑文上得知,代代承傳,豈不是更好的紀念與緬懷!
於社會而言,子貢的做法可能會帶來不好的影響,因為不是贖人的人都像自貢有錢。
子貢身為魯國富商,是魯國社會的一大焦點,是眾多魯國百姓心目中的榜樣。他的行為會逐漸在魯國推行,甚至引發效仿,在全社會營造出一種行善不受回報的風氣。久而久之,魯國上至貴族下至百姓都會以此為準則。而問題在於,有能力無償贖回奴隸的人畢竟佔少數,平民百姓即使在贖人後索取獎金時也會擔心受人指責,高尚的行為引發的卻是不好的效應。
即使是在當今社會,我們也偶爾會在新聞中聽到有人倚老賣老,在公交車上搶座霸座的事件。「道德綁架」最本質的手段就是混淆美德與義務。行善,是盡了情分,理應受到他人感謝:不行善,也是盡本分,他人無資格去指手劃腳。
在公交車上老人腿腳不便卻堅持站立,卻沒有人主動讓座,這一現象看罷令人心寒。
我認為,這種現象可能來自有人曾做善事但沒有人感激,甚至覺得理所應當,善行沒有得到好報,讓行善的人感到心寒,之後,主動行善的人越來越少,社會就變得冷漠。所以,好人必須得到好報,行善的人,也應該欣然接受他人的回報,而且需要大張旗鼓宣傳,製造聲勢弘揚見義勇為精神,弘揚知恩圖報精神,時代青年帶頭促進良好世風的形成。
奧地利作家茨威格曾在《人類群星閃耀時》中寫到:「回首人類社會的發展歷程,每個個體與每個瞬間,無不對此產生深遠的影響。」行善留名是智慧,是更是社會和諧融洽的能量場。我建議有關部門,對大的善行,授予見義勇為獎,敲鑼打鼓送喜報,送感謝信,送表揚信等形式,將善行光大;學校從青少年抓起,學雷鋒,做好事,樹新風。
願社會每個人都能化作一顆閃耀的明星,以人性的光輝去照亮人類文明前進的徵程。
遼寧省實驗中學2022屆04陳俁默 指導教師:孫延堂
【升格指導】(780——985字)
一是原題目《行善,亦留名》,如果再加入一點元素,構成因果關係,換成《行善亦留名,公德炳千秋》內涵就豐富深刻了;二是如果把原文形式稍微調整一下,結構機會變成這個樣子:分論點統帥,單獨成行,即是分論點又是重要句子,成為文章的結構亮點和傾向亮點所在;三是原文結合青少年個人實際的內容少了一點,這一點稍加彌補即可;四是原文不僅思路清晰,而且語言有層次感,重在說理,只是將說理再透徹一些;「解決問題的辦法」部分需要提出創新的建議,達到「觀點具有啟發性」;聯繫實際具體一些,就會更上一個檔次。
原文】 行善,亦留名
從小,我們的父母就開始教導我們:做好事不留名——旨在教育我們要做一個善良的人,不將功利因素作為我們行善的根本動力。但是,一個成熟的人在行善時往往要講究行善的智慧,有些場合,行善,亦需留名。亦需接納他人的回報。
於回報者個人而言,行善者接受回報會拉近二者的距離,讓回報者感受到足夠的尊重。子貢贖人之後拒收獎金,他的行為確實十分高尚,但被贖回的人一生都難以直面自己的過去,甚至對子貢懷有愧疚之感。而子路接受牛後,表現出的形象更加真誠質樸且平易近人,更容易受到人們的愛戴。
於社會而言,子貢的做法可能反倒會帶來不好的影響。子貢身為魯國富商,是魯國社會的一大焦點,是眾多魯國百姓心目中的榜樣。他的行為會逐漸在魯國推行、效仿,在全社會營造出一種行善不受回報的風氣。久而久之,魯國上至貴族下至百姓都會以此為準則,而問題在於,有能力無償贖回奴隸的人畢竟佔少數,平民百姓即使在贖人後索取獎金時也會擔心受人指責。
即使是在當今社會,我們也偶爾會在新聞中聽到有人倚老賣老,在公交車上搶座霸座的事件。道德綁架最本質的手段就是混淆美德與責任義務。行善,是盡了情分,應受到他人的感謝:不行善,也是盡了本分,他人沒有資格去指手劃腳。
我在公交車上也曾見過老人腿腳不便,卻沒有任何人願意主動讓座。這一現象令人心寒。我認為,這種現象的來源在於曾經有人主動行善,但卻沒有受到他人的感激,甚至有人覺得理所應當,好人沒有得到好,報行善的人感到心寒,之後,主動行善的人越來越少,社會也就變得冷漠。所以,好人必須得到好報,行善的人,也應該欣然接受他人的回報。
奧地利作家茨威格曾在《人類群星閃耀時》中寫到:「回首人類社會的發展歷程,每一個個體與每一個瞬間,無不對此產生深遠的影響。」行善留名,是一種善的智慧,是一種使社會和諧融洽的無形的能量場。
願每一個人都能化作一顆閃耀的明星,以人性的光輝去照亮人類文明前進的徵程。
遼寧省實驗中學2022屆04陳俁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