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中國是個應試製度國家,孩子的成績,始終是父母最關心的一個重點。是啊,誰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能考個好成績呢?此文,是我和兒子的真實經歷,希望能幫到那些因為孩子成績不好,而深陷焦慮的父母。
文/37度暖爸
兒子升入二年級之後,始終不適應學校生活,語文第三單元考試成績出來後,在放學時,被單獨留了下來。語文老師(班主任):"我就不多說了,你自己看看你孩子的卷子吧,我都沒敢給分。"說實話,第一次承受著老師的"臉色",我也多少有點受不了,畢竟我原來好歹也是公司創始人呢!
不生氣,那是不可能的,但我知道這時候,絕對不能發火,我耐下心來仔細的翻看卷子……兒子低著頭走了進來沮喪地說:"爸爸,對不起,我沒考好,讓你丟人了。"這句話,很是讓我吃驚,在我眼裡他一直是個小孩,居然能說出這種話了?不過,還是很受用!
第一,整個卷面,孩子只考了38分,滿分110,怨不得老師沒給打分。
第二,整個背面,全部空著,沒做。
第三,前面基礎知識題,課文回顧部分被扣掉了10分。
我讓兒子,重新做一遍卷子,錯了的自己改,空著的,填上去。大約40多分鐘,兒子把卷子做完了,我一看,背面的全部做上來了,包括附加題。也就是說,這張卷子,他的真實水平我預估應該在90-100之間,可為什麼他會寫卻沒有寫呢?兒子說:一直在想課文回顧那道題,等考試結束,老師要收卷子了才發現有很多沒有寫。
我仔細思考了一下:
第一,兒子是2013.8.29出生,按照當地上學年齡來算的話,真的算是"卡著點兒"出生,他的實際 年齡也才剛滿7周歲。班級裡最大的孩子,要比他大將近一年。孩子在這個階段,真的是差一歲,就能差出好多,何況小男孩成熟較晚。
第二,因為疫情的影響,上完一年級上學期的課,直接從寒假放到了暑假,然後直接升入二年級。二年級開始的前一個月,還在瘋狂的補一年級下學期的課,作業量超級大,經常寫到10點以後。然後又開始講二年級上冊內容,孩子這一段時間以來,非常疲憊。
第三,兒子的數學成績始終是在98-100之間,說明他的智力水平、邏輯思維、聽課效率是沒問題的。問題出現在兩方面:一是孩子的心理能量被耗空;二是孩子有點完美主義,不懂考試技巧。
我的應對策略:
第一,增加父子互動時間,每周末必須抽出半天陪兒子玩,並設定一些挑戰項目,增加他的自信度和父子關係粘度,以此增加兒子的心理能量。
第二,改變他的考試策略,先寫會的,最後寫不會的。這一點,從日常作業訓練入手,不再像以前一樣,不會的題,馬上講;不會寫的字,馬上查。不會做的題,不會寫的字,全部空過去。
經過幾周的努力,兒子第四單元語文成績85分,有了極大的提高,這真是令我感到很欣慰!期中考試成績還沒有出來,但兒子考完試回來興奮的告訴我說:"爸爸,這次考試我全部都寫出來了。"我想成績應該不會很差。
對於孩子的成績,無論是小學,還是初中,我有些話,想說給你聽:
第一,孩子的成績很重要,但父母一定要考慮到孩子成績背後的能力欠缺。暴躁、發怒、指責、打罵,不能解決問題,只能讓孩子感覺到自己不行,不利於孩子建立積極的自我概念,反而會降低孩子的自信度。
第二,考慮到孩子的心理能量消耗。心理能量,看不見,摸不著,怎麼理解呢?可以用"心累"這個詞來替代。舉個例子:當你工作一天回到家,或者是工作、家庭有什麼棘手的事情需要處理,你也會有"身體被掏空"的感覺。這種累,是精神上的累,心理能量被耗空,需要補充。
家,應該是每個人感受到最"安全"的地方,也應該是我們獲取心理能量的地方,而不是消耗心理能量的地方。所以,和睦的夫妻、親子關係非常重要。那麼,怎樣增加孩子的心理能量?怎樣構建和睦的親子關係呢?
首先,父母應學會正向聚焦。中國父母對於"打壓式的教育"很擅長,一方面我們希望孩子能夠全面發展,能夠越來越好;另一方面是我們自己的投射。換句話說就是:你看到的,是你自己願意看到的,是你心裡所想的。但是,每一件事都可以從不同的視角來看待,所以,父母應該多看到孩子積極正向的一面,哪怕是一點點小的進步,也應該給與積極的回應。
舉個例子:塞翁失馬的故事大家都熟知,同樣的一件事,老翁總是和鄰居有不同看法,也是說明:一件事,可以從多個角度去看待,只是看你願意用什麼樣的態度來理解。
其次,學會尊重孩子。這個詞,說起來容易,真的要做到還是很難的,需要父母經常的反思自己的言行。可以採用一個非常簡單的思路:把孩子當做自己的朋友,你不能對朋友說的話,做的事,就不要跟孩子說,跟孩子做。
再次,了解孩子年齡階段的心理特徵,這一點非常重要!美國精神分析學家埃裡克森提出了人格八階段理論,他說小學階段的孩子,最重要的是建立勤奮感,克服自卑。仔細想想,我們的上學經歷,也確實是這樣的。如果,小學階段成績好,上了初中的孩子更自信,反之則自信度降低。而孩子到了初中階段,又趕上青春期,這時候的教育難度一定會增加,所以,能在小學階段讓孩子發展出積極的自我概念,是最好的事情。
關於孩子每一個年齡階段的心理特徵,說起來就話長了。我從15年接觸心理學,從17年開始系統學習,所以,我能懂我的孩子。但是,如果父母不具備專業性怎麼辦?
我想推薦一本書給你。作者是有20年一線教學經驗的于敏老師,她在《陪孩子走過小學六年》書中,詳細地介紹了每個年齡段孩子的心理特徵,並結合大量事實案例,向父母講解:該如何做才能真正幫助到孩子。
用對方法,事半功倍,教育孩子,的確需要父母用心,我們不具備相應的技能,學習下又何妨呢?也是拿出一個態度給孩子:爸爸媽媽很愛你,為了能更好的指導你,我也在努力學習。
這本書原價35,現在85折,只要29.8,說實話,和系統學習費用比起來真的是少太多了。如果,你還在為孩子的成績焦慮,或者你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更上一層樓,這本書真的值得你讀一讀。這本書也是熱銷書,在我的櫥窗裡,已經有接近10000人購買了。
連結在下方:
初中階段的也給你,如果需要就看看吧:
@37度暖爸 專注婚姻家庭與親子關係,一個不溫不火,溫度剛剛好的爸爸,如果恰巧你也喜歡我的內容,這是遇見的緣分,別錯過,點個關注再走吧。
分享出去,做一個價值的傳遞者!
本文版權歸作者所有!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部分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聯繫作者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