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點一:早期的認知學習研究
(一)完型——頓悟說
代表人物:苛勒
觀點:①學習是通過頓悟過程實現的;②學習實質:主體內部構造完型
(二)認知地圖論
代表人物:託爾曼
強調刺激——反應之間有中間變量
學習的實質:形成了認知地圖
觀點:①學習是有目的的,是期望的獲得;②學習是完形的認知,是形成認知地圖的過程;③學習最終結果是在對環境綜合認知的基礎上形成認知地圖
考點二:現代認知學習觀
(一)發現學習理論
代表人物:布魯納(認知發現說,認知——結構論)
學習目的:以發現的學習方式,使學科基本結構轉變為學生頭腦中的認知結構
學習觀:①學習的實質:主動形成認知結構;②學習包括:獲得,轉化,評價三個過程
教學觀:
①教學目的:理解學科基本結構(如: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態度和方法);
②提倡發現學習(獨立思考,提出假設,進行驗證,發現概念和原理);
③掌握學科基本結構的教學原則:動機(好奇內驅力、勝任內驅力,互惠內驅力)、結構(動作,圖像和符號三種表象形式)、程序(教學的難度與邏輯上的先後順序)、強化(通過反饋使兒童知道自己的學習結果)
(二)有意義接受學習理論
代表人物:奧蘇伯爾
有意義學習(符號代表的新知識與學生認知結構中已有的適當知識之間建立起非人為的,實質的聯繫過程)。
有意義學習條件:①學習材料的邏輯意義;②有意義學習的心向;③學習者認知結構中必須具有適當的知識,以便與新知識進行聯繫
先行組織者概念:在學習主要內容前,給學生提供有意準備好的,略微概括的抽象內容,可以促進學生對後面材料的學習。這種先提供的材料就是先行組織者。
(三)信息加工理論
將人與計算機類比,試圖揭示人內部加工機制
代表人物:加涅
學習與記憶的信息加工模型
執行控制:即已有的經驗對現在學習過程的影響
期望:即動機系統對學習過程的影響,整個學習過程都是在它們的影響下進行的
學習系統包括三個過程:①加工系統;②執行控制系統;③預期
掃描下方二維碼,關注【為知教師招考】
點擊公眾號下方「高分題庫」菜單,閱讀原文登錄註冊即送10個高分幣!
海量【歷年真題】任你刷!【章節練習】免費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