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位衡水中學「實驗班」尖子生,因為模擬考失利,便打電話給父母痛哭。在面試採訪時,她說道,這次的模擬考試,數學特別難,她都考得不理想,和同學們的差距特別大,只考了兩位數,跟普通班的水平一樣了。
她說「如果我高考數學也考這麼差的話,對不起這三年受的苦」。衝刺高考的孩子到底有多辛苦?她已經一年多沒回家,寒暑假時間短、作業多,來不及回去。她說:「如果當初沒來衡中會快樂一些,但未來不好說」。
女生家住河南,每次家長為了看孩子,往往從河南過來,陪孩子住一晚上,再坐火車回家。如果考不好,她覺得實在對不起父母來回幾千的花費。相比那些拿著父母的錢整天在學校混日子的學生,這個女生是多麼地懂事。
看到視頻中女生痛哭的一幕,很是心痛。作為高考過來人,我想起23年前的自己,在那個高考錄取率「百裡挑一」的年代,成績並不拔尖的我抱著得過且過的心態在高中混日子,高考前夜還在桌球室裡「激戰」,絲毫沒有高考的那種緊張不安。
作為一個農村孩子,那個年代要想跳出農門,唯一的途徑就是考上大學。在父母的勸說下,我提著簡單的行李走進了補習學校,開始了近乎「苦行僧」式的補習生活,這一年的學習讓體會到什麼是真正的「寒窗苦讀」。
第二年高考前夜,我躺在床上徹底失眠了,擔心、害怕、彷徨一齊湧上心頭,我知道自己已經沒有退路了,好在我最終頂住了壓力,那一年我考上了大學,那一年的補習讓我整整提高了一百多分,雖然考上的只是一所三流師範院校,但對基礎差還嚴重偏科的我來說,簡直是一個奇蹟。
雖然考上了大學,跳出來農門,但許多年後我發現,我跟當年那些考上重點大學的同學的差距越來越大了,當年那些考上重點大學的同學在各行各業幹得風生水起,只有我還是一事無成。雖然大學只是一個敲門磚,在我們身邊也不乏草根逆襲的例子,但多大多數人來說,一所好的大學帶給我們的人文素養、學術氛圍、人生際遇等是截然不同的。
一張高考試卷可以改變孩子一生的命運,高考雖然不是唯一的出路,但是一條必經之路。現在很多人在批判衡水中學這種模式,我想說,在國家現有的教育體制下,在一切只向985、 211高校看齊的年代下,衡水中學的出現是這個時代的必然產物。
高考是人生道路上最好的歷練,目前經歷的一切都會過去,不管結果如何,重要的是自己曾經經歷過。以後的道路上再遇到困難險阻,想一想自己高考的經歷,那麼困難都過來了,其他的都不算啥。
加油吧,孩子!目標就在眼前,請再堅持一下,不到最後一刻,千萬別說放棄。總有一天,你會懷念那些努力奮鬥的日子,也會感謝當年咬牙堅持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