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很多大學老師在上課時遇到過這樣的問題:
1.前排學生寥寥無幾,而中後排的學生不僅多,還各玩各,玩遊戲的、看小說的、睡覺的,一找一個準。
2.老師提問後,沒有學生舉手,甚至很多學生默默低頭,直到老師自問自答,說出答案之後,學生才會抬頭。
3.老師讓班裡的學生進行課堂小組討論,然而有些討論的小組表面上在討論,實際上卻在聊天,天南地北,侃侃而談。
4.遲到早退,中途隨進隨出,對老師視若無睹。
……
對此,有高校老師吐槽:「有時候上課,說文藝點叫一個人的獨角戲,說得現實點就是,我在講臺上認真上課,而學生在講臺下認真的玩手機。」
學生不聽課,老師很「受傷」
部分大學生上課不聽課,卻有自己的理由和看法。有些人覺得有幾個老師教學的內容深奧複雜,聽了也聽不懂;有些同學認為一些大學老師課講得不好,沒有水準,沒什麼可聽的;也有些學生認為,一些非專業課、非必修課並不重要,自己只是修學分而已,反正最後老師會在期末劃重點,很容易過的,認真學沒什麼必要……
數據連結:
2016屆、2017屆本科畢業生
認為母校的教學需要改進的地方(多選)
數據來源:麥可思-中國2016屆、2017屆大學畢業生培養質量跟蹤評價。
2017屆本科畢業生認為母校的教學最需要改進的地方為「實習和實踐環節不夠」(64%),其次為「無法調動學生學習興趣」(46%)。
學生不聽課的理由萬千,但遇到學生課上「爭當低頭族」、課堂氣氛沉悶的情況,大學老師的心情其實是比較低落的。
因此,為了調動課堂氛圍、提高學生課堂學習效率,有的教師則會在課堂上發微信紅包,規定搶到紅包的同學必須回答問題。另外,一些教師為了提高學生到課率還想出了各種花式點名方法——用指紋打卡機進行籤到、上下課時拍學生合影來確定到課情況,要求學生必須按學號對號入座,還有老師通過要求學生掃碼來記錄考勤。但這些可能也只是治標不治本。
而因為聽課學生少、課堂不活躍這一問題,有些老師還會質疑自己,認為自己的課程不受歡迎。為此,他們可能會想盡辦法提高課程質量、活躍課堂氣氛、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那麼,改進教學有什麼可借鑑的方法?
活躍課堂氣氛,大學老師有「奇招」
有效的課堂管理遠非僅僅對學生的不良行為進行糾正這麼簡單,還包括營造積極的學習環境。活躍課堂氛圍是教學過程中一項重要環節,相信拋出問題後學生沒有任何反應或反應淡漠,或者請學生提問卻都低頭沉默不語,是任何一位教師都不想遭遇的課堂尷尬。對此,高校教師或許可以通過一些簡單易操作的小技巧,即刻活躍課堂氣氛,調動學生課堂學習積極性。
實際上,目前部分國內外大學的課堂都有一些特別的小技巧來活躍課堂氣氛。比如,阿肯色中央大學就有教授讓學生與搭檔一起「玩」拼圖,來增強課堂上的互動。
阿肯色中央大學副教授帕蒂科勒-埃文斯坦言,「每堂課都是開頭最難,因為讓所有學生都坐好、注意力集中並且認真聽講可能需要幾分鐘的時間。」帕蒂科勒-埃文斯經常覺得自己某一堂課的開場方式顯得有點唐突,尤其是當這堂課和上一堂隔了一周的時候。
為此帕蒂科勒-埃文斯一直在嘗試一些既省時又讓學生順利進入狀態的開場方法。為了更好地調動課堂氛圍,讓學生迅速進入學習狀態,帕蒂科勒-埃文斯經常利用課堂搭檔、拼圖這些小技巧,幫助學生回顧之前學過的知識並且做好接受新知識的準備。帕蒂科勒-埃文斯認為,「利用這些小技巧是他和學生課上互動的關鍵環節之一。
帕蒂科勒-埃文斯會找一些單面貼紙,在上面寫上三到四組學生搭檔的名字,然後把它們隨機貼在幾名學生的後背上。這幾名學生只能問一些答案是「是」或者「不是」的問題來尋找自己的搭檔。
譬如當一名學生找全其所在小組的搭檔後,帕蒂科勒-埃文斯就給他們全組布置一項任務——簡要複習上節課的內容。這項任務可以是回答與上節課內容有關的問題,也可以是共同對上節課任一知識點的回顧。找搭檔這個環節只需要幾分鐘的時間,但可以讓所有學生活躍起來,並且集中注意力去進行接下來的課程學習。
在這個活動中,帕蒂科勒-埃文斯一般還會把上節課講過的內容分成四到五部分,然後把每部分的知識要點做成一組拼圖,具體分成五到六塊,並將這組拼圖的順序打亂後,分配給某一組搭檔的學生。
通常每份拼圖會是同一種顏色,全班均已被分組的學生要在規定時間內完成這四到五組拼圖。在這個過程中,帕蒂科勒-埃文斯喜歡讓各組學生進行計時比賽,用時最短的小組可獲得一兩元的小獎品。還有另一種活動,就是帕蒂科勒-埃文斯會給每位學生一塊拼圖,讓他們自行尋找持有其他幾塊拼圖的同學來組成完整的一塊。這時候所有的拼圖顏色都一樣,學生之間的互動也增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