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為什麼對中國加徵關稅打貿易戰目的原因 美國結果會怎樣

2020-12-19 閩南網

  新華社北京5月23日電題:對華挑起貿易戰 「項莊舞劍,意在沛公」——業內專家評析中美經貿熱點問題

  新華社記者鄭明達、王雨蕭

  進入5月,美國政府大肆揮舞加徵關稅的大棒,屢屢升級貿易摩擦。對此,中方予以堅決回應。中國不會屈從於任何外部壓力,有決心、有能力捍衛自身合法正當權益。

  22日,在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舉行的「中美貿易及中美關係:挑戰與前景」論壇上,與會專家表示,美國政府挑起貿易摩擦,企圖遏制中國發展,正所謂「項莊舞劍,意在沛公」。這種做法不但會傷及自身,更將傷害國際經濟體系,逆潮流而動,不得人心。

  「遏制中國發展的意圖昭然若揭」

  北京大學新結構經濟學研究院院長林毅夫表示,中國今天所取得的成就得益於不斷改革開放和技術創新,這在世界範圍內是有目共睹的。即便如此,美國政府仍抓住所謂「強制技術轉讓」等問題不放,執意挑起貿易戰,正所謂「項莊舞劍,意在沛公」,其遏制中國發展的意圖昭然若揭。

  「貿易的本質應該是互利雙贏,美國進口中國商品,不是給中國的恩惠,而是因為中國商品物美價廉,這是市場的選擇。」他說,執意加徵關稅,破壞國際供應鏈、分裂全球市場,最終只會讓美國老百姓承擔高昂代價。

  事實上,美國國內已經表達了類似不滿。繼美國諸多行業協會接連發表聲明反對加徵關稅後,16日全球最大零售商沃爾瑪警告,美國消費者將因物價上漲受到衝擊,部分商品漲價不可避免。

  在場專家表示,歷史上,美國就曾吞下過貿易戰的惡果。早在20世紀30年代,為了緩解出口貿易惡化,美國出臺被稱為「20世紀美國最愚蠢法案」的《斯穆特-霍利關稅法》,大幅提高美國進口關稅。連美國前總統裡根也稱其為「史上最具破壞性的貿易法」,加劇了當時的經濟大蕭條。

  「我剛從澳大利亞回來,那裡的專家對我說,美國政府對華挑起貿易戰對澳大利亞而言絕對是一件壞事,因為這不僅是對國際經濟體系的一次重大傷害,而且可能演變成更大的衝突。」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副院長黃益平說。

  「美國吃虧論」實為轉嫁矛盾

  從去年開始,美方部分政客在國際社會不停散布「美國吃了虧,中國佔了便宜」的言論。與會專家認為,所謂的「巨額貿易逆差」,不過是美國政府頻頻揮舞加徵關稅大棒、極限施壓的藉口。

  「但凡懂點經濟學的人都知道,在談國際貿易的時候,不能從兩國間貿易逆差或順差來看問題,要從一個國家跟整個世界的貿易逆差或順差來看問題。最簡單來說,一個國家有貿易逆差,是消費太多、儲蓄不足等結構性問題造成的。」林毅夫說。

  他強調,想解決所謂貿易逆差問題,必須著眼國內,增加儲蓄、減少消費。單利用對中國等國家加徵關稅來解決問題,只會適得其反。

  統計數據顯示,儘管四處加徵關稅,去年美國對全球商品和服務貿易逆差依然大漲12.5%,達到6210億美元,創10年來新高。

  相關專家指出,以中美貿易為例,中方對美國高技術產品有需求,但受到美國的出口管制,這正是造成中美貿易失衡的主要原因之一。美有關機構分析,如果放寬民用高技術產品對華出口限制,美對華貿易逆差可減少35%左右。

  此外,美國對華貿易赤字中,很大一部分是統計造成的錯覺。根據中美兩國商務部相關專家組成的統計工作組測算,美國官方統計的對華貿易逆差過去幾年年均被高估20%左右。而且美國政府引用的貿易數據只包括貨物貿易,未包括美長年保持順差的服務貿易。若將服務貿易也納入計算,並考慮中國加工貿易中進口成分等因素,美中貿易逆差實際上只有美國公布的三分之一。

  「21世紀以來,特別是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以來,美國高技術產業與傳統製造業各走各路,使經濟社會陷入了二元結構困境。傳統製造業競爭力弱,無法提供優質崗位,導致勞動參與率下降。美國前總統歐巴馬就曾用『經濟脫臼』形容這一表現。」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世界經濟研究所所長張運成說。

  張運成認為,美國政府對中國的一系列動作實際是在「轉嫁矛盾」——正是因為國內結構性問題解決起來很難,才把危機轉嫁到國外,去外面「搶蛋糕」。

  保持定力、挖掘潛力 中國有底氣應對挑戰

  如何看待中美貿易摩擦給中國經濟帶來的影響?林毅夫認為,加徵關稅將影響兩國經濟,但考慮到兩國國內生產總值現有增速,經濟下降幅度對美國影響更大,中國經濟增速將依然可觀,仍會在合理區間,在全世界來看還是很高增長速度,中國還會是全世界經濟增長貢獻的主要來源國。

  「中國經濟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多年保持在30%左右。美國企業家心裡應該很清楚,如果退出中國市場,損失將有多大。」林毅夫說。

  北京大學國際關係學院教授査道炯認為,我們應該加大自主開放的力度,繼續提高開放質量的全球認可度,同各國共享中國發展機遇。

  「對貿易摩擦,中國不願打也不怕打,我們也有著充足的政策工具。」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副院長餘淼傑教授表示,我們有信心通過高水平開放來面對更廣闊的全球市場,進一步加強同世界各地的貿易合作,可以通過自身努力最終實現百花齊放春滿園的美好願景。

  張運成表示,中國只要抓住全球產業鏈發展的機遇,著力辦好自己的事,外部幹擾不會阻擋中國前進的步伐。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總經濟師陳文玲表示,我們有充足的人才儲備、創新優勢,更有著幾千年的深厚文明底蘊,中國的未來發展前景無限,任何人都不可能打斷我們前進的步伐。

  林毅夫表示,保持戰略定力、堅定發展信心,用好改革開放這個「關鍵一招」,堅決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堅定不移辦好自己的事情,中國經濟一定會迎來更加光明的發展前景。

  延伸閱讀:

  新華社北京5月23日電題:美妄想在經貿談判中「唯我獨尊」,很不明智!

  新華社記者王立彬

  解決中美經貿摩擦,雙方需要有一個平等的、有尊嚴的合作協議。尊重彼此核心利益和重大關切,是磋商順利推進的底線和紅線。

  有事好商量、有話好好說,既是人與人之間的交往方式,又是國與國之間的相處之道。如果一方「唯我獨尊」,認為自己的意見沒得商量,就不可能有平等談話。

  國際貿易是市場經濟的產物,是世界市場、全球化的必然結果。由於資源稟賦、發展階段、比較優勢、社會分工不同,有國際貿易就有國際貿易不平衡。

  歷史已經證明,貿易不平衡問題絕對不是無解的,除非有人掛羊頭賣狗肉,把互利共贏的貿易問題變成你死我活的零和遊戲。特別是美國個別政客冷戰思維作祟,把貿易問題當藉口,意圖綁架貿易問題,達到其遏制中國和平發展的目的。

  中國人講「談生意」,因為生意是談出來的。優勢互補、互通有無,談判是解決經貿摩擦的不二法門。如果以貿易訴求包裝霸權訴求,就打錯了算盤。

  解決經貿摩擦,應該在商言商;實現貿易再平衡,需要好好商量,不能「一口價」。妄想擺出一副「唯我獨尊」的架勢,迫使中國接受城下之盟,是很不明智的,註定會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原標題:對華挑起貿易戰 「項莊舞劍,意在沛公」——業內專家評析中美經貿熱點問題

責任編輯:曾少林

相關焦點

  • 中美貿易戰加徵關稅最新消息 美國加徵關稅產品清單中文版
    中美貿易戰加徵關稅最新消息 美國加徵關稅產品清單中文版 2019年6月4日 HuangJiang來源:網際網路 繁體
  • WTO:美國對中國商品加徵關稅違反了國際貿易規則
    美國《紐約時報》報導,由3名貿易專家組成的世貿小組委員會認為,美國兩年前對中國商品加徵的額外關稅違反了國際貿易原則,其中一條要求世貿成員國對組織內貿易夥伴徵收相同的關稅稅率。「美國徵收的額外關稅僅針對中國,並且高於美國承諾的最高稅率。此外,美國從未解釋為何要實施該措施。」
  • 美國加徵關稅後 中國服裝關稅增加多少
    10%的進口關稅,服裝終於被納入加徵關稅的清單,這將給全球服裝貿易帶來決定性的影響,導致中國服裝對美國出口失去競爭優勢,而同時美國進口商也會承擔增加的成本。  根據海關目錄,服裝類產品(61大類和62大類,針織服裝和梭織服裝)將被加徵10%的關稅。例如,美國進口中國T恤的關稅提高到16%。美國加徵中國服裝關稅破壞了全球服裝供應鏈,美國採購商都試圖擺脫對中國市場的依賴。  今年以來中國服裝出口商盡力限制出口價格的上漲,紡織生產向其他國家轉移也需要一個過程,這給美國零售商和品牌商帶來非常大的影響。
  • 中方對美超百項商品加徵關稅 專家剖析貿易爭端三種走向
    「中國隨即公布中止減讓產品清單,涉及128項稅目商品,約30億美元,和鋼鐵和鋁的徵稅體量相當,目的是為了平衡『232調查』的利益損失。」白明認為,此次中國針對128項美國進口商品加徵關稅,為的是回應美國對進口鋼鐵和鋁的「232調查」,更多的是為了表明態度。如果美國繼續一意孤行,對中國進口商品大規模加徵關稅,不排除中方會有下一輪反制措施。
  • 美國加徵關稅傷了誰?成本幾乎全由美國進口商承擔
    但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進行的一項研究顯示,加徵關稅導致美中貿易減少,但雙邊貿易逆差基本沒有變化。因關稅上漲造成的成本幾乎全部由美國進口商承擔,部分已轉嫁給美國消費者,其餘部分則由進口商通過降低利潤率吸收。  《福布斯》雜誌評論說,川普總統加徵關稅的舉措主要傷害了「他自己的人民」。
  • 早安海峽:中國今起對美國128項進口商品加徵關稅
    </p><p align="justify">  首先來關注新聞頭條</p><p align="justify">  【頭條】</p><p align="justify">  <strong>中國今日起對美國128項進口商品加徵關稅</strong></p><
  • 中國對自美國進口的128項商品加徵關稅(附清單)
    根據財政部關稅司1日發布的《國務院關稅稅則委員會對原產於美國的部分進口商品中止關稅減讓義務的通知》,此次關稅政策調整旨在維護我國利益,平衡因美國對進口鋼鐵和鋁產品加徵關稅措施給我國利益造成的損失。2018年3月8日,美國總統川普籤署公告,認定進口鋼鐵和鋁產品威脅美國國家安全,決定於3月23日起,對進口鋼鐵和鋁產品加徵關稅(即232措施)。【後文中會有小科普】3月8日,美國總統川普籤署公告,將對進口鋼鐵和鋁產品加徵高額關稅。
  • 自欺欺人的「加徵關稅有利論」
    「加徵關稅有利論」者的這種「想像中的美好」,正被現實無情地、不停地打臉。  美國政府一些人的這套「加徵關稅有利論」明顯有悖於經濟學邏輯,美國學術界、經濟界等專業人士早就質疑不斷,一年來的貿易戰結果更是佐證強化了這套「加徵關稅有利論」的自欺欺人。  這裡不妨略舉幾例。
  • 美國加徵關稅正式啟動,對跨境電商會帶來哪些影響?
    自 5 月 9 日美國正式對 2500 億美元的中國商品加徵25%關稅之後,美國再次加碼,於 2020 年 9 月 1 日起,將對未獲得有效期延長,共涉及 81 個稅號下的 128 項產品恢復加徵7.5%的關稅,商品總金額超過 3000 億美元。
  • 最新消息:中國決定對美國128項進口商品加徵關稅
    3月22日,美國總統川普在白宮籤署備忘錄,稱依據「301調查」結果,將對中國進口的商品徵收大規模關稅,並限制中國對美投資併購。他在籤署前的講話中稱,「對於中國,我們將根據『301調查』,它大概是600億美元,但這只是一小部分。」
  • 中國對美國大豆加徵25%關稅之後,再看升貼水、榨利、單邊
    6月15日,美國將對中國500億美元商品加徵25%關稅,其中約340億美元商品自2018年7月6日起實施加徵關稅。  6月16日,01:39分,國務院關稅稅則委員會公布對美國500億美元進口商品加徵25%關稅,其中對農產品、汽車、水產品等340億美元商品,自18年7月6日起實施加徵關稅。
  • 中美貿易戰正式開打!川普:中國恐怕要面臨超過5000億美元的關稅
    中國表示,絕不打貿易戰「第一槍」。但中國海關在周四表示,如果美國對中國商品徵收關稅,中方對美國商品的關稅政策會立即生效。 關稅生效後會帶來哪些效應? 美方即將徵稅的中國商品清單中包括機器人、航空航天、工業機械、汽車、***、稀土金屬和LED燈泡等。
  • 日經中文網:加徵關稅沒有起到美國期望的作用
    9月3日,日本經濟新聞社的財經網站日經中文網稱,為減少中國輸美商品加徵的高關稅導致了美國出口減少。今年4月至6月,美國對中國出口減少兩成,對中國以外的出口減少1.9%,美國製造業的僱用人數增長也以今年1月為轉折點開始放緩,但在美國,加徵關稅的做法似乎沒有被重新考慮的跡象。
  • 美國財長也承認了:加徵關稅會影響美國消費者
    【環球網報導 記者 丁潔芸】繼川普首席經濟顧問庫德洛日前承認美國企業和消費者也要為美國對華新加徵關稅埋單後,美國財長姆努欽也公開承認,對中國產品加徵關稅會讓美國消費者購物時支付更高價格。據法新社23日報導,美國財長姆努欽當地時間22日在美國眾議院金融服務委員會聽證會上說:「在某些情況下,(加徵關稅的)影響會傳導給我們的消費者。」法新社表示,姆努欽的這一表態,和總統川普反覆強調的信息相左。川普此前曾宣稱,為關稅埋單的是中國。
  • 美國恢復加徵25%關稅!口罩等排除在外!(附關稅查詢方法)
    9日起美國恢復對中國近百項商品加徵25%的關稅據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USTR)最新發布消息,7月9日開始,美國將對98項中國商品恢復加徵25%關稅。USTR於7月6日公布了第六批對華商品排除加徵關稅有效期延長清單,僅有12項商品獲得延長排除加徵關稅有效期。
  • 中美貿易戰簡單通俗解釋 為什麼打貿易戰原因、開始時間
    中美貿易戰簡單通俗解釋 開始時間  2018年3月8日,川普宣布將於15天後對美國進口的鋼鐵和鋁分別加徵25%和10%的關稅。3月22日,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USTR)公布「301調查報告」,認定中國政府在技術轉讓、智慧財產權和創新方面的相關行動、政策和實踐是不合理或歧視性的,對美國商務形成負擔或限制。
  • 中國對美國128項進口商品加徵關稅(附名單)
    來源丨21世紀經濟報導(ID:jjbd21)記者丨周智宇 深圳報導據財政部網站消息,經國務院批准,國務院關稅稅則委員會決定對原產於美國的部分進口商品中止關稅減讓義務財政部關稅司指出,2018年3月8日,美國總統川普籤署公告,認定進口鋼鐵和鋁產品威脅美國國家安全,決定於3月23日起,對進口鋼鐵和鋁產品加徵關稅(即232措施)。232措施違反了世界貿易組織相關規則,不符合「安全例外」規定,實際上構成保障措施。
  • 為川普貿易政策買單!美國企業10月份多付了一倍的關稅
    美國財政部近期公布的數據顯示,美國企業的關稅支出遠高於去年同期(2017年10月關稅繳納31億美元),而關稅支出突增在很大程度上歸因於川普政府對多個經濟盟友徵收關稅。由美國總統川普發動對貿易戰打了9個月後,美國企業開始付出慘痛代價。
  • 中美達成共識 貿易戰不打了
    中美達成共識 不打貿易戰新華社記者 王迎攝    正在對美國進行訪問的習近平主席特使、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中美全面經濟對話中方牽頭人劉鶴於當地時間5月19日接受了媒體採訪。他表示,此次中美經貿磋商的最大成果是雙方達成共識,不打貿易戰,並停止互相加徵關稅。
  • 蘋果配件可能被美國加徵關稅(雙語)
    蘋果增長最快的部門可能被捲入美國總統唐納德川普最近提出的對中國輸美商品加徵10%關稅的計劃,該部門的產品包括蘋果手錶、AirPods耳機和HomePod音箱。   儘管這家科技公司的iPhone手機和Mac電腦目前沒有受到美國加徵關稅的影響,但同樣為該公司貢獻不菲收入的「其他產品」部門的大部分設備可能受到日益逼近的川普貿易戰的衝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