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影像資訊】人工智慧肖像:這些人都是不存在的!2018國家地理...

2020-12-25 界面新聞

1. 難辨真偽的人工智慧肖像

這些看似普通的肖像照其實都是「假」的。他們並不來自ps,而是完全由人工智慧創造。沒錯:這些人都是不存在的。

英偉達(NVIDIA)的研究人員最近發表了一篇新論文,研究如何用他們曾經研發的GAN系統定製更逼真的面孔樣式。

GAN 系統誕生於2014年,當時AI生成的結果是這樣的:

2014年的AI人像

在僅僅4年的時間裡,這項技術在真實性上已經有了長足的進步:大多數人可能無法辨別這些肖像的真假,即使是近距離觀察它們。

現在的AI人像

英偉達的研究人員在他們的工作中採用了一種名為「風格轉換」(style transfer)的方法,將一幅圖像的特徵與另一幅圖像融合在一起。將這種方法應用在人臉生成中,如下圖,真實人物的源圖像(首行)與另一個人的面部特徵(右列),他們的皮膚和頭髮顏色等特徵混合在一起,即可創造出一個全新的人。

當然,這項技術也不局限於人臉的創造,它還可以生成諸如室內照片:

汽車照片:

貓咪照片:

越來越逼真的AI照片技術也面臨著令人不安的問題:專家們一直在提醒人們人工智慧造假會如何影響社會?它們可能進一步侵蝕公眾對圖像證據的信任,這種趨勢可能損害政治及司法系統。值得慶幸的是,專家們已經在考慮驗證數碼照片的新方法。一些解決方案已經推出,例如,相機應用程式會在照片上加上地理編碼,以驗證照片是在何時何地拍攝的。顯然,在未來的幾十年裡,人工智慧造假和圖像認證之間將會有一場持久戰。目前,人工智慧正果斷地衝到領先地位。

 

2. 《時代》雜誌評選出2018年度照片

近日,《時代》雜誌選出了100張照片,在2018年的末尾,用影像回顧今年的世界大事。以下為部分照片:

攝影師:Scott Barbour

1月23日/墨爾本/澳洲網球公開賽的觀眾席。

攝影師:Billy H.C. Kwok

2月8日/臺灣花蓮/因地震而倒塌的建築物。

攝影師:Ami Vitale

3月/肯亞/最後一頭雄性北方白犀牛「蘇丹」死去。

攝影師:Yui Mok

5月19日/英國/哈裡王子和梅根的婚禮。

攝影師:Bruce Omori—Paradise Helicopters/EPA-EFE/Shutterstock

5月19日/夏威夷/基拉韋厄火山流出的熔巖摧毀了附近 700 間房屋,造成數千人流離失所。

攝影師:Kevin Lim

6月12日/新加坡/這次美朝峰會是北韓人民民主主義共和國成立和韓戰達成停戰協議 65 年來,首次有在任美國總統與北韓領導人會見。

攝影師:John Moore

6月12日/美墨邊境/一個兩歲女童因母親被拘留而哭泣。

攝影師:Jesco Denzel

9月/加拿大/七國集團 (G7) 峰會上,多國領導人正圍著美國總統川普。

攝影師:Tyler Hicks

10月26日/葉門/ 7 歲女孩 Amal Hussain 的照片被視為內戰受害平民的象徵,並引起了國際關注。她其後因嚴重營養不良而死亡。

攝影師:Josh Edelson

11月15日/美國加州/「Camp Fire」山火過後,被燒毀的房屋。

 

3. 波音737與航拍無人機相撞

據報導,上周一架從墨西哥瓜達拉哈飛往提華納的波音737客機在降落時與一架航拍無人機相撞,機頭嚴重損毀,所幸沒有人員傷亡。涉事航空公司表示,當時機組人員聽到非常強烈的撞擊聲,機長立即要求塔臺提供協助,隨後飛機順利降落在機場。墨西哥警方正在對此事進行調查。

此類客機與無人機相撞事故並非首次發生,此前,2016年和2017年在倫敦和加拿大都發生過類似事故。機場一直是無人機禁飛區,無人機使用者需避開此類區域,以免釀成大禍。

 

4. Facebook 系統漏洞或已洩露700萬用戶的私人照片

Facebook近日披露,一個重大軟體漏洞可能導致第三方應用程式錯誤地訪問了多達700萬用戶的照片,其中包括人們已經上傳但並未公開發布的照片。這起事故發生在去年9月,持續了12天。它已促使歐洲監管機構展開調查,並再次呼籲對該公司處以罰款。

一般來說,Facebook允許第三方開發者獲得用戶的許可,並訪問用戶在時間軸上分享的照片。不過,Facebook在一篇博客文章中解釋說,由於這個漏洞,大約有1500個應用程式可以訪問「比平常更廣泛的一些照片」。其中包括用戶可能已經開始上傳,但在實際發布之前就放棄了的照片,因為Facebook保存了一份草稿的副本,以備用戶可能希望稍後完成上傳。

Facebook的最新爆料遭到了隱私維權人士的強烈譴責。電子隱私信息中心(Electronic Privacy Information Center)執行主任Marc Rotenberg說,「令人震驚的是,Facebook能夠在用戶沒有完全上傳照片的情況下,將用戶的照片發送給第三方。」「這就像供應商發送草稿電子郵件一樣。」

作為回應,Facebook在上周五向用戶道歉。該公司表示:「下周初,我們將為app開發人員推出工具,讓他們能夠確定哪些使用他們的app的人可能會受到這個bug的影響……我們將與這些開發人員合作,刪除受影響用戶的照片。」

在歐洲,根據該地區有關數據收集行為的嚴厲新規,Facebook可能面臨額外罰款。根據《通用數據保護條例》(General Data Protection Regulation,簡稱GDPR),企業必須在發現違規行為後72小時內通知政策制定者。Facebook上周五說,它在9月22日發現並修復了這個漏洞,並在11月底進行內部調查後通知監管機構,以確定事件的範圍。

 

5. 2018國家地理攝影比賽揭曉

國家地理攝影比賽2018(National Geographic Photo Contest)近日揭曉獲獎者。比賽分為Wildlife、People 及 Places 三個組別,總冠軍兼 Places 組第一名由 Jassen Todorov 奪得。以下為部分獲獎作品:

總冠軍兼 Places 組第一名

攝影師:Jassen Todorov 

作品:Unreal

這張照片反映的是人為活動對自然環境的破壞。託多羅夫在加利福尼亞州莫哈維沙漠裡拍攝的一個「停車場」,該區域停滿了因尾氣排放不合格的大眾回收車輛。

組別:Wildlife

攝影師:Pim Volkers

作品:Flying at the cross

在清晨的坦尚尼亞 Mara 河邊的牛羚

第二名

攝影師:Jonas Beyer

作品:Deep snow

照片展示了格林蘭島上的麝牛和風雪

組別:People

第一名

攝影師:Mia Collis

作品:Sunday best at weekend studio

照片中的是肯亞一間影樓的攝影師,他表示由於手機攝影日益普及,越來越少人到影樓拍照,所以影樓將要關門了。

第二名

攝影師:Todd Kennedy

作品:Roadside motel

攝影師和家人在澳洲度假時,天氣超過37度,十分炎熱,他們在汽車旅館內為女兒沐浴降溫。

組別:Places

第二名

攝影師:Nicholas Moir

作品:Thunderbird in the dust

德州一場風暴中的 Ford Thunderbird 汽車

榮譽獎

攝影師:Rucca Y Ito

作品:Snowflakes

為了防止十勝嶽爆發後的堆積物產生火山泥流災害,北海道建設了人工水池「青池」。

 

6. 攝影出版物推薦

羅伯特·杜瓦諾:《時尚》光影

作者:[法]羅伯特·杜瓦諾、[法]埃德蒙德·夏爾-魯

出版社: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9年01月 

定價:¥398.00

購買途徑:當當網(預售7.5折)預計 01月05日 開始發貨

羅伯特·杜瓦諾是廣為人知的法國攝影師,他鏡頭下的巴黎,雋永典雅,浪漫迷人。然而,這並不是杜瓦諾的全部。1949—1965年,杜瓦諾供職於《時尚》雜誌。在此期間,上至名流舞會的紙醉金迷、名媛佳麗的婀娜倩影、文化人士的談吐交往,下到底層平民的戰後生活,都被他以人道主義的方式一一記錄。

本書即以全新的編輯視角呈現羅伯特·杜瓦諾鮮為人知的時尚攝影,它們是杜瓦諾對時代面貌的精準呈現。其中所拍攝人物既有畢卡索、薩特、科克託等巨擘,亦有勤勉勞作的謙卑手工藝者。

 

7. 展覽推薦

#北京#

《英國新攝影》

時間:2018年12月8日 – 2019年1月6日

地點:三影堂攝影藝術中心

《英國新攝影》呈現了安娜·福克斯和凱倫·諾爾兩位常居英國的紀實攝影領軍人物的近百件作品。兩位攝影師以敏銳獨到的眼光洞察時事,用幽默辛辣的手法表達觀點。英國紀實攝影自上世紀七十年代起活躍至今,以傳統的紀實攝影為根基,對它作出進一步反饋和回應。二十世紀中葉的英國紀實運動源於十九世紀現實主義文學(如查爾斯·狄更斯和喬治·艾略特),後迅速蔓延至電影(代表人物為約翰·格裡爾遜)和電視,而攝影在其中亦影響深遠。八十年代嶄露頭角的「新紀實」的核心是質疑和重塑的精神,它與「舊」紀實的區別在於它借鑑了當代藝術的手法,懷疑並把玩「真實」這一概念。這種「玩」的行為在福克斯和諾爾的作品中表現為將密切觀察的現實和精心策劃的虛構相融合,「英國新攝影」就新在於此。

 

《蕾切爾·麥克萊恩》

時間:2018年11月16日—2019年2月16日

地點:金杜藝術中心

英國藝術家蕾切爾·麥克萊恩(Rachel Maclean)的首次中國個展。作為當今世界上活躍的最具特色和重要性的藝術家之一,麥克萊恩常常親自扮演自己作品中的角色,融合喜劇和恐怖片的風格,用綠屏視頻技術和計算機處理營造出一種「超真實」(hyper-real)的視覺效果。本次展覽圍繞藝術家的兩部電影裝置作品、一組數碼印刷織物作品和一件來自扎布盧多維奇收藏(Zabludowicz  Collection)最新委託製作的VR(虛擬實境)作品展開,呈現麥克萊恩對於身份、性別、消費主義以及我們對技術的依賴等關鍵主題的思考,揭露當代社會多彩、誘人卻又怪誕的不同面。

 

《時間之間:「中國影響力」影像敘事探索》

時間:2018年12月15日—28日(周二至周日 10:30-18:00)

地點:Tabula Rasa Gallery(北京市朝陽區酒仙橋路2號798藝術區)

「時間之間「是信號PHOTO小組成員參與中國文聯青年文藝創作扶持計劃的匯報展覽,共展出該小組共7位攝影師於近期持續創作的作品,嘗試以圖像的視角審視這片開放又神秘、充滿活力又底蘊豐厚的國度,展示他們對於行進中的中國社會以及日常生活觀察和經驗。

相關焦點

  • 「影集」人工智慧肖像:這些人都是不存在的!2018國家地理攝影比賽...
    難辨真偽的人工智慧肖像這些看似普通的肖像照其實都是「假」的。他們並不來自ps,而是完全由人工智慧創造。沒錯:這些人都是不存在的。英偉達(NVIDIA)的研究人員最近發表了一篇新論文,研究如何用他們曾經研發的GAN系統定製更逼真的面孔樣式。
  • 《珍稀動物全書:美國國家地理「影像方舟」》:12000物種的生命博物館
    中文版《珍稀動物全書 : 美國國家地理 ' 影像方舟 '》,由國內的江蘇鳳凰科學技術出版社引進位作。它的內容和視野非常獨特,第一次用關注生命狀態的方式去講述這些瀕臨滅絕或者已滅絕的珍稀動物。一、超高顏值!美國國家地理御用攝影師作品!拿到這本書,首先被它的漂亮深深吸引。
  • 「一周影像資訊」「不修圖」的時尚攝影大師 Peter Lindbergh 去世...
    Peter Lindbergh 擅長拍攝黑白人像,推崇自然的、不加修飾的照片風格,曾公開反對修圖。「當代攝影師的責任是:讓女性,最終讓所有人,從對青春和完美的恐懼中解脫出來。」 Peter Lindbergh 說。
  • 【一周影像資訊】手機攝影即將進入一億像素時代;可以衝洗膠片的...
    事實上,不只高通,業內的很多公司也都在進行類似項目的研發。據瑞士信貸(Credit Suisse)對智慧型手機市場做出的預測,今明兩年手機圖像傳感器像素將會呈現井噴式增長,預計到2019年2月將達到6400萬像素,2020年將達到1億像素。
  • 這些2021國家地理日曆套裝你還想錯過嗎?
    >業界頂級雜誌; 僅《國家地理》中文版新媒體端, 已推出近3千條原創圖文, 近2萬條資訊展現地球方方面面; 官方INS帳號更吸引全球1.4億粉絲,
  • 影像為媒 時代為卷 | 招商蛇口定格深圳40年時代肖像
    從此,聽故事的人,也變成了故事裡的人。主題攝影展開幕式×深圳各界大咖齊聚一堂展開灣區影像與城市人文對話歷經一個多月的辛苦籌備和火熱拍攝,11月27日,2020蛇口影像論壇【時代肖像 40圳當年】主題攝影展開幕式盛大啟幕。
  • 人機影像識別染色體疾病 人工智慧程序以一敵十
    4月3日,2018網際網路嶽麓峰會人工智慧專場舉行人機大戰,10名醫生對陣人工智慧程序,通過看圖識別存在異常的染色體。圖/瀟湘晨報記者 陳正這是一場人和機器的「最強大腦」比賽,根據病例的染色體影像「看圖找茬」看看數量對不對、形狀對不對,最終一臺機器贏了10個研究員,10個病例總用時13分鐘,10個人每人分析一個病例最快的也花了15分鐘。然而誰是診斷界頭號玩家,還不好下定論。這臺機器還存在一些缺陷,需要醫生覆核。
  • 地理空間人工智慧的近期研究總結與思考
    在人工智慧技術快速發展的大環境下,作者和同事們連續參與組織了三屆的美國計算機協會空間信息分會地理空間人工智慧國際研討會(2017—2019)和美國地理學家協會的地理人工智慧和深度學習研討會(2018—2020),以及第一屆中國空間智能學術年會(Spatial-DI 2020),並在《國際地理信息科學》學術期刊聯合組織了關於地理空間人工智慧與知識發現的專刊,探索該領域的前沿發展技術和創新應用。
  • 超廣角手機被《國家地理》看中,VIVO X23開啟第五季影像尋城記
    「人人都是攝影師」,伴隨著vivo X23發布,帶有AI和超廣角的手機拍照功能讓這句話成為現實,簡單的手機成為隨手拍出大片的工具。為了讓更多人享受發現美的過程,vivo正在攜手《國家地理》一同開展第五季「vivo影像尋城記」活動,秉承歷屆宗旨,鼓勵消費者通過手機鏡頭去捕捉身邊更多的美。
  • ...如何為一個人建立數據肖像?雙十一背後人工智慧怎樣「精打細算...
    在這裡,我們將一起討論Fintech的技術、行業動態以及對金融業務的影響。過去一周,我們邀請到了兩位業界專家,講述了徵信等金融業務背後的人工智慧技術:● ● ●「凡走過必留下痕跡」,大數據時代,你的一舉一動都在為你建立一個電子檔案,從你有多少張信用卡、每個月消費多少、還款記錄如何到你喜歡瀏覽什麼網站、手機是什麼型號甚至IP位址對應的位置,有一萬多個詞條可以刻畫你的肖像,銀行在不需要跟你打交道的情況下可以靠這種數據肖像決定要不要給你放款
  • 「時代肖像,40圳當年」2020蛇口影像論壇主題攝影展持續到12月10日
    在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的特殊節點上,招商蛇口邀請攝影家肖全以「時代肖像,40圳當年」為主題聯手打造2020蛇口影像論壇。目前,正在蛇口·海上世界文化藝術中心·視界廳舉辦的2020蛇口影像論壇「時代肖像,40圳當年」主題攝影展將持續至12月10日。
  • 【一周影像資訊】拍照比剪刀手洩露指紋信息?「金馬桶」在邱吉爾...
    2017年,日本國立信息學研究所研究表示,他們用2040萬像素的數位相機在不同距離拍攝人像,然後通過照片放大和人工智慧增強技術,在1.5米內拍攝「剪刀手」照片,能夠100%還原出被拍攝者的指紋,在1.5米至3米內拍攝的照片,能還原出50%的被拍攝者指紋。可見,雖然把照片中的指紋還原需要滿足多種條件,但是從理論上而言,通過高清照片提取指紋信息是可行的。
  • ...城市展廳盛大啟幕,與國家地理PhotoArk共鑑杭州的Old Meets New
    (活動現場)  在國家地理動物影像方舟展中國首展啟幕儀式的論壇上,杭州市拱墅區領導、國家地理亞洲區高級副總裁兼中國區負責人祁東、融創東南區域集團融金平臺副總經理陳芳、融創東南區域集團融金平臺副總經理鄭馳、杭州站的明星公益推廣人江一燕等重磅嘉賓出席
  • 人工智慧:心血管醫學影像突破性發展的必由之路
    一、人工智慧應用於醫學影像是大勢所趨醫學影像數據佔到了醫院數位化數據的90%。隨著成像技術的不斷發展,醫學影像的數據量還在快速增長。鑑於目前我國放射科醫師數量的增長遠不能跟上醫學影像數據增長,以及短期內在基層單位醫療資源無法充分滿足的情況下,藉助人工智慧,能夠緩解醫學影像人才緊張的狀況。
  • 國家地理攝影師Aaron Huey 擔任realme特邀影像總監
    2019年9月19日,新銳智慧型手機品牌realme正式宣布,《國家地理》雜誌攝影師Aaron Huey將擔任realme特邀影像總監,憑藉其豐富的拍攝經驗和牢靠的專業知識,幫助realme拍照手機提升影像實力,為廣大消費者帶來更好的拍照體驗。
  • 「醫療影像+AI」2018落地之年,9大變化為證
    3、產品選擇的變化因為肺結節與眼底存在公開的資料庫,且肺結節的資料庫豐富而完整,所以在現有的AI企業中,我們能看到大部分企業都將肺結節產品作為主要產品。這一趨勢並沒有改變,改變的是更多新領域進入了開發者的視野。
  • 攝影史筆記丨來自「東方」的影像
    對於當時的許多西方攝影家來說,帝國地理空間擴張的欲望與網羅一切的觀看佔有的欲望,正好藉由攝影這個媒介通過那些一直刺激著西方人的東方想像的東方影像得以實現。於是,許多攝影家克服仍然顯得不便的地理障礙,背負笨重的攝影器材,紛紛走向東方異國,他們的足跡遍及埃及、中亞、東南亞、印度、日本和中國等地。2、東方的概念:「東方」,最初指的是相對於西方的東方伊斯蘭教國家。
  • 光谷國際化影像團隊虎客影像:1/3員工海外留學,與10多個國家合作...
    我們團隊是一群有著強烈好奇心和探索精神的年輕人,大家都對影像懷有夢想,想堅持做好自己的東西。」他介紹。公司團隊10餘人,三分之一都有留學背景。成立僅5年,這家公司已與俄羅斯、伊朗、義大利、日本等十幾個國家合作拍攝影像短片,連獲「英國洲際人文地理記錄片優秀獎」、第5屆深圳青年影像節紀錄片類最佳攝影獎等國際國內大獎。宋小虎和他的團隊(穿紅色衣服的人為宋小虎)。
  • 看展覽|虹鎮老街的影像滄桑
    如果說全球化涉及到的是人與人、個體與社會、國家與國家等之間的張力關係的話,那麼,非傳統化則是要重新反思和解決人與自然、人與社會的關係問題。人類介入自然體系和社會制度之後,引起了諸多的不安和風險,從而使得未來撲朔迷離;但與此同時,不安和風險也為我們選擇自己的生活方式提供了可能。
  • 2018年醫療人工智慧技術與應用白皮書
    在利用卷積神經網絡(CNN)進行圖像理解的過程中,圖像以像素矩陣形式作為原始輸入,第一層神經網絡的學習功能通常是檢測特定方向和形狀的邊緣的存在與否,以及這些邊緣在圖像中的位置;第二層往往會檢測多種邊緣的特定布局,同時忽略邊緣位置的微小變化;第三層可以把特定的邊緣布局組合成為實際物體的某個部分;後續的層次將會通過全連接層來把這些部分組合起來,實現物體的識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