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發生叛逆是成長道路上不可避免的事情:原先乖巧懂事的孩子,仿佛一夜之間就像中了邪似的和家長對著幹,直氣的很多家長火冒三丈。如果說年齡較小的孩子發生叛逆,還可以歸結為是孩子不懂事,可有很多孩子發生叛逆的時候已經10多歲了,這就很難讓家長們心平氣和的說服自己。
可實際上孩子發生叛逆,其本質都是快速發展的認知和現狀發生衝突所導致的,只要孩子的認知發生劇烈增長,那麼什麼時候發生叛逆都極有可能。我們公安大學的李玫瑾教授,對於青少年兒童的心理成長有著豐富的研究,她認為:孩子的叛逆期在成長路上主要有三個,而每一個叛逆期的處理方法也都不一樣。
一、2-3歲,自我叛逆期
孩子第一次發生叛逆,其原因是自我意識覺醒,我們將其稱之為自我叛逆期。在孩子的2~3歲,孩子的大腦發育逐漸成熟,漸漸認識到了自身的獨立性,自己是獨立的人而不是別人的附屬物,不一定所有事情都要聽從別人的指示。
自我意識的覺醒對於孩子的成長雖然是好事,但對於家長的感官就沒那麼舒適了:孩子原先雖然自我意識模糊,但卻對家長言聽計從,可現在自我意識一覺醒,不再聽從家長而遵循本心,尚未養成良好行為習慣的孩子們就會做出很多讓家長頭疼的事情。
因此李玫瑾教授建議孩子在這一階段發生叛逆,主要應該培養良好的行為習慣,家長應當對孩子更多的以引導的方式來進行教育,而不能指望孩子像原先一樣對家長的命令言聽計從。我在這裡向各位家長推薦這套《幼兒情商、行為管理親子繪本》,全套繪本共計10冊,從孩子的最基本生活習慣入手,講述了生活中可能需要的每一個值得注意的小小習慣。
而由於本書主要針對的是0~6歲的學齡前兒童,所以考慮到這些孩子們可能不愛看書的情況,書中含有相當多的插圖,畫風溫暖柔和適合孩子進行閱讀。
而這樣的習慣培養繪本除了這一套的10本之外,還有另外兩套的同一系列繪本也是這一主題的。只不過相比於第一套,其所培養的行為習慣更加的高級,也算是第1套的進階版本。
因此如果家長們想全方位地培養好孩子,建議可以將三套繪本共同使用,來為孩子培養出良好的生活習慣。孩子有了良好的生活習慣,在叛逆期時就會在習慣的作用下自己管理好自己,不需要家長過分地參與孩子的生活,與家長發生衝突,產生更嚴重的叛逆。
二、7-9歲,認知叛逆期
孩子的自我意識覺醒之後,接下來會進入到一個認知緩慢增長的時間段,而孩子的下一次認知快速增加則是在7~9歲左右,也就是孩子上小學之後的年齡。在這一階段,孩子發生叛逆主要原因是:上了小學之後所接觸的人和事物以及知識都在快速增加,孩子的認知與原先每天都有著翻天覆地的變化。
原來在孩子眼中非常強大、智慧甚至無所不知無所不能的家長,面對孩子層出不窮的小問題,也逐漸顯得力不從心;所以孩子簡單的小腦瓜裡就會從「家長什麼都會」這個極端迅速地滑向「家長什麼都不行的」另一個極端裡。
而家長對於孩子的這一次叛逆除了增強自身,讓孩子別那麼快地「瞧不起」自己之外,也要給孩子樹立一些優秀而正能量的榜樣來替代只是普通人的自己。這種榜樣可以是古代可以是現代,可以是虛擬,可以是現實,不過以我個人的觀點來看,最好還是以近現代的商業和科學界人物為最好。
一方面是因為古代的人物思想與現代不一致,孩子很難有代入感;而商業和科學對於我們現代生活的影響也比較大,孩子對於這些榜樣的理解可以更加的直觀具體,在這裡我向各位家長推薦這套《小學生必讀的名人傳記》,這套名人傳記共計7冊,分別講述了愛迪生,貝多芬,居裡夫人,達·文西,比爾·蓋茨,賈伯斯和霍金的人生經歷。
書中主要選取了這些名人們可以作為孩子優秀榜樣的一些正面的光輝事跡,可以讓孩子們從名人的親身經歷中汲取力量。
同時,傳記為了保證名人們的事跡真實,因此在書的末尾也寫出了名人們的人生經歷年譜,真實客觀地記錄了名人們的一生。
而在書的每一章節結尾處也有一些名人名言,一方面可以激勵孩子成長,另一方面也可以讓孩子,收集這些名人名言作為寫作的素材,提升孩子在語文方面的文化修養。
三、青春期,自由叛逆期
孩子的最後一次叛逆期發生在青春期,也就是大多數人眼中的叛逆期。這次叛逆期的發生時間沒有上兩次那樣集中,從孩子12歲一直到18歲都有可能,持續時間也隨著孩子性格和情況的不同而有很大的差別。
孩子在這一階段發生叛逆的主要原因有兩方面,一方面是身體的快速成長導致的荷爾蒙旺盛,讓孩子的情緒極不穩定;另一方面孩子日益增長的對自由的渴望,也和在這一階段繁重的中學學習任務形成了嚴重的矛盾。
孩子在這個階段發生叛逆,家長一定要嚴密注意,因為孩子在這一階段身體已經有了所處的成長,所產生的叛逆行為造成的危害要比前兩次嚴重的多;但同時家長也不必過分的恐慌,因為孩子在這個階段已經懂得了一些基本的道理,只要家長對孩子的教育、引導和關心足夠,孩子也會自然的控制住自身的叛逆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