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人生必經歷的3個叛逆期,父母重視和不重視,結局大不一樣

2020-10-06 育兒說天天

導讀:孩子人生必經歷的3個叛逆期,父母重視和不重視,結局大不一樣

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孩子人生必經歷的3個叛逆期,父母重視和不重視,結局大不一樣!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叛逆期幾乎是每個孩子都必須經歷的正常過程,但是時間有所不同。
那麼,什麼是叛逆時期?
簡而言之,叛逆時期是兒童成年前尋求獨立的正常現象。當然,在不同年齡段,兒童的叛逆會具有不同的特徵和表現。
例如,與父母矛盾,喜歡對父母唱歌,頻頻破壞性行為,脾氣暴躁,人際關係緊張,喜歡以自己的方式做事情等等。


根據兒童的身心發展過程,兒童通常經歷三個叛逆期,從嬰兒期到青春期都有不同的特徵。
專家認為,三個叛逆期是:2至3歲嬰兒的叛逆期;以及2至3歲嬰兒的叛逆期。6至9歲兒童的叛逆期;以及叛逆的青年時期。
那麼,父母應該如何正確地應對和引導兒童處於不同階段的「叛逆期」呢?
我認為,只有充分了解孩子的心理生理發展規律,認真聽取孩子的聲音,找出叛亂的真正原因,並實現良好的親子溝通,才能更好地幫助孩子度過叛逆期順利。
讓我們系統地研究叛亂的這三個階段中兒童的特徵以及正確的應對和指導策略。
對於2至4歲的孩子,經常發現有些孩子不聽父母的話,有時孩子很固執。無論父母多麼合理,他們都無法改變孩子的想法。這確實是一個考驗。父母的耐心。
讓我們不要認為只有兩三歲的嬰兒沒有想法。實際上,他們的想法比我們想像的要豐富得多。


這個時期的孩子具有一定的表達能力和自主權。目前,他們不再像兩歲前那樣願意「發表自己的話」。另外,這個階段孩子的思維是單向的,孩子喜歡按照自己的想法行事,一旦不能滿足需要,他們往往會哭泣,發脾氣來表達不滿。
作為父母,我們應該如何正確應對和指導?
1.當您要求您的孩子做某事時,您無需重複它,只需清楚地告訴您的孩子。面對失聰的孩子,父母不妨蹲下並凝視孩子,以便逐漸吸引他們這個孩子。
2.在家庭教育中,應注意培養孩子對規則的意識,以使孩子清楚地意識到每個人都必須遵守規則。


3.家長應靈活使用。當孩子情緒受到困擾時,他也可以採用轉移注意力的方法將孩子的注意力轉移到其他地方,以消除孩子的不良情緒反應。
6至9歲的兒童僅在小學二,三年級。在這個階段,孩子們開始具有較強的獨立感。他們似乎覺得自己已經長大了,有自己的想法,有時甚至與父母意見不一致,甚至反駁。
如何在第二次叛逆時期成功地幫助兒童?
1.孩子需要父母的理解和照顧。父母應該在情感上更加關心和理解自己的孩子,以進一步增進親子關係。這是縮短第二次叛亂時期的關鍵步驟。
2.給孩子更多的獨立和自由,但要多做一些幹預孩子和支持他們的愛好的活動。


3.傾聽孩子的聲音,了解孩子的真實想法。
4.當孩子提出批評和建議時,他們不會被忽視,而是會被認真對待。
5.保持孩子的自尊心,並更積極地鼓勵,以免輕易傷害孩子的自尊心。
面對青春期的孩子,父母的心態最為複雜。一方面,我對孩子的成長感到滿足;另一方面,我對孩子的成長感到滿足。另一方面,我覺得這個階段兒童最容易發生反叛行為的各種頭痛。
如果前兩個階段的叛逆期不能順利地「突破障礙」,那麼在孩子進入青春期後,最初的小問題將慢慢演變成難以糾正的「頑固疾病」。這時候,父親,兒子,母親和女兒之間經常會發生關係。疏遠的地方,如果處理不當,在某些問題上會發生激烈的衝突,並會產生親子關係的危機。
青春期的孩子具有較強的自我意識,能夠獨立思考和判斷事物,並初步形成了自己的生活價值觀。這是這三個階段中最叛逆的階段。我相信許多父母已經經歷過這種情況。
他們總是想向您證明:「我是成年人,我有權決定自己的生活。」


面對青少年叛逆時期的孩子,許多父母常常感到教育薄弱,溝通效率低下。如果他們被緊迫,親子關係就會陷入疏離的危險境地,有些父母甚至嘲笑自己:他們的孩子比父母高,他們不能打敗他們,他們也不再聽,這非常令人尷尬和疲憊。
面對這種情況,我們該怎麼辦?
歸根結底,這個問題的主要原因是父母的思想仍然是把孩子當成三歲孩子,這對於進入青春期的孩子來說是不可接受的,因此解決這個問題的前提是將孩子視為一個獨立的個體,並在平等的基礎上與他們溝通。
1.了解更多有關青春期兒童的心理和生理特徵,併合理地對待他們的叛逆行為
2.尊重孩子的個性,支持孩子的獨立願望,給孩子獨立成長的空間
3.給孩子更多的寬容
4.以發展的眼光對待兒童


5.在孩子面前,不僅是父母,還包括朋友
6.對於兒童,請相信讚美和鼓勵永遠大於批評
7.一旦發生父母與子女之間的矛盾和衝突,首選就是冷淡地對待他們。
8.不要輕易否認孩子處理問題的方式,即使這對您不滿意,誠實的交流比任意拒絕更能獲得孩子的信任
青春期的孩子既困惑又渴望。那裡既有山川,也有鮮豔的花朵。這一切都取決於父母為幫助子女採取的「技巧」。
儘管孩子的叛逆時期,尤其是青年時期的叛逆時期會給我們的父母帶來很多麻煩,但父母不必為此感到焦慮。


因為孩子的反叛不是一個無法解決的問題,所以更不要說一個不可原諒的錯誤了。這只是孩子一生旅途中的正常經歷。這是孩子認識和發展自己的寶貴機會。
作為父母,我們只需要改變習慣性的教育思維,注意我們的態度,並與孩子一起成長。我們相信我們的孩子將能夠迅速度過洶湧的成長浪潮!

我是一個家庭教育老師,一個高級的產科教師,也是一個多平臺的育兒作者。跟隨我給你帶來實用的母性和育兒知識。如果你有任何困惑或疑問,請發私信,我會及時回復,希望我的一些建議能讓你作為一個家長突然敞開心扉,不再孤獨地走上育兒之路。

註: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孩子人生中的3大叛逆期,家長這樣管教,孩子必成大器!
    孩子從幼年到成年,會經歷3個叛逆期,家長對處於叛逆期的孩子,這樣管教比打罵更管用。一、2—3歲寶寶叛逆期;寶寶2—3歲是從幼兒到嬰兒的成長階段,不斷的增強了自主的意識,如果不滿足她的需求,他就會大哭大鬧、滿地打滾等方式來發洩情緒,家長也會因此搞不懂孩子為什麼哭鬧,很是發愁。
  • 孩子第二個叛逆期,家長朋友們一定要重視
    孩子的成長中要經歷三次叛逆期。不同階段的叛逆期,孩子有不同的叛逆表現,心理髮育特點也不同,家長所採取的教育方法也要及時更新。如果家長不重視孩子前兩個叛逆期,孩子的問題會慢慢變成「頑疾」。如果等孩子進入青春期後再想辦法補救,為時晚矣。親子關係會因為孩子關閉了交流的大門,而無法溝通。
  • 李玫瑾:孩子一生這3個生日非常重要,父母們一定要重視起來!
    李玫瑾:孩子一生這3個生日非常重要,父母們一定要重視起來!生日作為我們出生的紀念日,都是要慶祝的日子,那麼對於孩子來說,他們更加期盼生日的到來,除了可以吃到可口的蛋糕,還可以擁有父母的陪伴。那麼在孩子的一生中,家長一定要重視孩子的這三個生日。可能你們會認為這三個生日分別是一歲,十二歲和十八歲。因為在眾多的家庭當中,孩子的一周歲父母都會很好的慶祝,在很多地方也有抓周這個習俗,根據孩子抓到的東西,從而去判斷孩子未來的成就。有些地方12歲也會比較隆重地舉辦家宴,因為孩子到了12歲之後,身體發育比較成熟,沒有那麼容易生病,慶祝孩子健康的成長。
  • 孩子小時候有這3句口頭禪,長大後可能是「白眼狼」,父母要重視
    「媽媽是個大壞蛋!」「爸爸,他是壞老師!」,不如重視孩子小時候愛說的這3句口頭禪,長大後可能是個「白眼狼」。心理學家認為,在孩子早期教育中,學齡前階段不懂得與人分享很正常,但到了3歲以上還不會分享,父母再放任不管孩子日後會變得目中無人,不孝順的概率要比會分享的孩子更大。
  • 孩子對父母說出這3句話時,家長要引起重視,否則可能後悔莫及
    嵐嵐的兒子現在正處於叛逆期,他總是覺得嵐嵐管他管得太多了,覺得嵐嵐很囉嗦,自己的話總是不被理解,於是他們母子之間總是發生矛盾。嵐嵐總是覺得:孩子還小,自己還不能夠放手。處於叛逆期的孩子需要和父母多交流,父母要重視孩子說的話,要明白孩子所說的話的含義,這樣才能與孩子相處得更好。
  • 李玫瑾:孩子的成長路上的3個叛逆期,處理方法個個不一樣
    我們公安大學的李玫瑾教授,對於青少年兒童的心理成長有著豐富的研究,她認為:孩子的叛逆期在成長路上主要有三個,而每一個叛逆期的處理方法也都不一樣。 在孩子的2~3歲,孩子的大腦發育逐漸成熟,漸漸認識到了自身的獨立性,自己是獨立的人而不是別人的附屬物,不一定所有事情都要聽從別人的指示。
  • 孩子人生3次叛逆期,請和孩子這樣一起度過
    還有一個6歲男童從學校回來後,要看的動畫片,媽媽不同意後,居然和媽媽大吵了一架,並且趁著家長不注意一個人離家出走了,最後交警在路上看到小男孩一個人哭上前詢問,經過四處打聽,才幫孩子找到家。7-9歲,孩子第二個叛逆期,是「兒童叛逆期」。12-18歲,人生第三個叛逆期,是我們最常見的「青春叛逆期」。
  • 孩子人生的3次叛逆期,父母這樣做,比你吼一千句管用
    ​提起叛逆期,很多家長的第一反應是青春期的叛逆,這其實這是一個誤區。一般來說,孩子會面臨三個叛逆期,而在叛逆期內,怎麼管教可是個大問題。兩歲左右——寶寶叛逆期兩歲左右是孩子的第一個叛逆期,英語中有個專門的詞——Terrible Two,中文叫做「可怕的兩歲。」
  • 碰上孩子人生的3次叛逆期,這樣做比吼罵更管用
    說起叛逆期,多數家長想到的都是青春期。其實很多父母不知道,孩子一生中會遇到3次叛逆期。在孩子的叛逆期,怎麼來管教是個大問題。面對這個年齡的孩子,家長要有點耐心。不能什麼都順著孩子,但是也不要太極端,什麼都和孩子較真。對於原則性的東西,家長還是要堅守底線,不能輕易向孩子妥協。2、七歲左右叛逆期當孩子長到6歲的時候,會有一個獨立意識飛速發展的時期,也是他們人生中的第2個叛逆期。
  • 孩子三個叛逆期,你家經歷到第幾個?
    孩子的成長之路上,一共會經歷三個叛逆期,你知道嗎?媽媽:「仔哦,過來穿衣服,天氣冷了。」孩子:「我不!」媽媽:「冷死個人哦,快過來穿衣服!」孩子:「我就不!」什麼?一個三歲的孩子就這麼逆反了?以後長大了哪還管得住?不行,必須得收拾一頓!這樣類似的場景,你是否熟悉?你家的孩子是不是也會經常對你說「不」呢?其實,這是孩子進入了人生中第一個叛逆期----「寶寶叛逆期」(2-3歲)。這個時期正是孩子的獨立意識和自我意識爆棚時期,他們強調自己的想法。
  • 3歲孩子的叛逆期,父母喊破喉嚨也不管用,不妨試試「魚缸法則」
    3歲,還不懂事,打不得、罵不得,朋友不知道該怎麼對付這個暴脾氣的小傢伙,為此頭疼不已。一般這個年紀的孩子缺乏自律性,喜歡按自己的想法做事,經常會和自己的父母「唱反調」。尤其是對於孩子2-3歲的第一個叛逆期,家長的教育方式一定要小心和慎重,因為它決定了孩子以後是否會更加的叛逆。
  • 孩子喜歡「挖鼻孔」?父母別不重視,專家:長大逃不掉3種結局
    文/天意媽媽談育兒想要一個孩子健康的長大,都需要父母付出很多的努力,尤其是在在照顧孩子的小細節上,就需要父母非常關注,相信很多父母在照顧孩子的時候,都會發現有些孩子真的非常喜歡「挖鼻孔」,就連成年人也擺脫不了「挖鼻孔
  • 李玫瑾:孩子一生會經歷3個叛逆期,與其硬碰硬,不如以退為進
    很多家長會發現,平時乖巧懂事的孩子,到了某一個階段,突然變得脾氣暴躁,甚至打人、罵人,其實這是孩子進入了叛逆期。有的家長會感到疑惑,沒到青春期,哪裡來的叛逆期呢?事實上經過相關實驗調查,孩子一生會經歷3個叛逆階段,分別是2歲、7歲與12到18歲。
  • 面對孩子3個叛逆期,高智商父母教養孩子,從不說一個「不」字
    一說到叛逆期,很多家長都會認為只有年齡大的孩子才會有。其實,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會遇到三個叛逆期,第一個叛逆期就發生在孩子兩歲半到三歲的時候。
  • 14歲的兒子敢打父母?孩子叛逆期的教育不容忽視
    每個人都要經歷青春期,叛逆是可以理解的,但是都不能超出法律與道德,家長要加強與孩子的溝通和引導,讓他們有一個健康有意義的青春期。通常情況下,12~16周歲的青少年都處於叛逆期;只是有的叛逆期更晚、叛逆的變現形式有所不同;而且女孩子會比男孩子表現的更為不明顯。孩子的叛逆期間的心理活動和行為表現,對於以後的人生道理影響是比較大的,家長和老師都需要引起足夠的重視。
  • 孩子有這3種表現,說明進入「仇親期」,父母要重視起來
    其實,孩子的成長過程中都會經歷這些特殊時期,如"仇親期""叛逆期",這是必經過程,如果沒有認真地對待和引導,可能會對孩子的成長帶來負面影響。在這些特殊時期,孩子的行為舉動都會出現"變異",特別是以下3種表現,意味著孩子進入"仇親期",家長要多重視。
  • 兩歲的孩子也有叛逆期?不打不罵,巧用3招輕鬆應對娃2歲叛逆期
    「可怕的兩歲」一般在寶寶一歲半到兩歲左右開始出現,和之前的可愛乖順不同,這個時期的孩子最擅長對父母說的就是「不」,他們開始有自己的堅持,對事件的順序,規則有著近乎苛刻的要求,對自己的物品保護欲增強,他們表現的固執、不聽話,如果感到自己的權益被侵犯,馬上就會進入哭鬧不止的模式中。
  • 起因竟是不讓看電視!孩子人生3次叛逆期,你一定得...
    還有一個6歲男童從學校回來後,要看的動畫片,媽媽不同意後,居然和媽媽大吵了一架,並且趁著家長不注意一個人離家出走了,最後交警在路上看到小男孩一個人哭上前詢問,經過四處打聽,才幫孩子找到家。這個新聞真是讓人後背一涼,如果孩子不遇到警察,那又會發生什麼樣不可挽回的事呢?
  • 寶寶3歲是叛逆期?專家:聰明父母用這3招,輕鬆搞定孩子哭鬧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父母需要面對並且解決各種各樣的問題,孩子在三歲會進入第一個叛逆期,這時你會發現孩子可能變了個人一樣,做出了各種大人無法理解的行為,可能原本很乖巧的孩子,一下子不聽話了。正在經歷第一個叛逆期的三四歲的孩子,可能學會和父母頂嘴,哭鬧,耍脾氣,有時可能會惹惱家長,結果氣急敗壞的父母有時會出手打幾下孩子,搞得父母和孩子都氣急敗壞,兩敗俱傷。很多媽媽也都正在經歷孩子3歲的叛逆期,孩子總喜歡跟大人對著幹,動不動愛哭鬧。媽媽們很苦惱,為什麼曾經的乖寶寶變成了現在的愛哭鬼呢?
  • 在父母大吼大叫中長大的孩子,都有這3個性格缺點,家長別不重視
    大致意思是他不爭氣,什麼都比不上隔壁家的孩子,還幹啥啥不行,就知道玩手機……周圍議論紛紛,我自知幫不上忙,畢竟自己也未親身經歷過,只好裝作沒看見。想到自己小時候也是這麼被父母罵得,心裡著實不太好過,就時而找那孩子嘮嗑。一開始,他說話嚅囁,放不開,熟悉後,就好很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