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的高考中,以705分考入清華的學霸劉倚帆,實際上在初中時的成績只屬中等,甚至還有成績排名靠後的單科。
最終孩子能夠逆襲,既來源於高中階段的穩紮穩打,也來自於從小就培養與練就的好品質,讓劉倚帆能夠經歷初中時的低谷而不氣餒。
說到對兒子的培養,劉倚帆的父母分享了培養孩子的育兒經驗,這些經驗對於我們家長來說,也提供了很好的啟發與思考。
一、要有自信,從小開始培養,小學前後找到優勢
古希臘德爾斐阿波羅神廟的金頂上,刻著這樣的一句話:「認識你自己」,這就是自信。
自信貫穿了孩子教育的始終,在不斷的日積月累中沉澱,成為孩子的品質。
在劉倚帆還不滿一歲時,父母就買來許多識字掛圖和卡片,有意無意的教他認字、閱讀。到了三歲,劉倚帆已經能認很多常用字,並且會自主閱讀。有一天,他自豪地向父母展示一份幼兒園的小報,告訴他們,「這是發給會識字的小朋友的。」
讀小學時,班裡舉辦「做最好的自己」的活動,對父母啟發很大,他們發現,孩子需要的,只是自己與自己比,只要在自己能力和專長範圍內努力並做到最好,就沒有糾結和遺憾。
小學四年級時,劉倚帆嘗試學習五年級的奧數,結果發現他的表現非常好,從此以後,孩子就不再懼怕比他年齡大的孩子競爭。
當劉倚帆初中成績不理想時,父母選擇了相信孩子的能力,並且鼓勵他加強自信,分析原因,加以調整。
最終,孩子不負所望,成功實現自己考上清華的夢想。
要獲得自信,父母一定要對孩子有信心。
同時,幫助孩子找到自己最好的一面,引導孩子拿自己與過去的自己比。
自信的孩子,是從小由點滴自信的表現所累積起來的。
更重要的是,自信會產生自律、專注等好習慣,因為相信自己,因此也相信能夠自我控制,能夠認真專注,這些都能促使孩子孵化更多好的品質。
那麼,我們應該怎麼樣培養孩子的自信呢?小學階段,我們如何面對孩子學習與成長中的焦慮呢?
二、自律與專註:「專注產生自律 ,自律給你自由」
我們需要幫助孩子,發現其特點和優勢,並加以強化。
正如名家所說:
「天才,首先就是注意力,注意力是知識的窗戶,沒有它知識的陽光就照射不進來。」
父母發現,劉倚帆自小就做事專注,他們開始引導他把這個優點用到學習上,要保持專注並不容易,父母經常告訴劉倚帆,學習是自己的事情,有問題儘量獨立解決。
實際上,專注來自於科學的家庭教育,父母了解孩子的成長規律,利用親子共讀來提升孩子的專注力。通過專注來提升學習效率,也讓孩子學會自律。
由此,「專注產生自律,自律給你自由」就成為了一對好習慣。
劉倚帆的父母引導孩子,做人做事要有度、懂克制,並且能夠分配好學和玩的時間。就這樣,從小學開始的這些習慣,讓孩子基本沒上過輔導班,學習完全按學校和老師的節奏來完成。
哪怕是高考,也會在每晚9點半就基本完成一天的學習任務和計劃,10點準時睡覺,為第二天的學習,提供了高質量的休息品質。
那麼,我們懂得培養孩子的專注力嗎?會引導孩子建立時間管理能力嗎?
三、閱讀打下基礎,知與行相結合,小學開始持續進行
對劉倚帆的閱讀,他的父母非常重視,不僅從小就親子共讀與識字,並且清楚的知道,就算孩子當時不理解記不住,但總有一天會量變產生質變。
閱讀不僅給孩子帶來更多自信,也給孩子打開了一扇奇妙的門,給想像插上翅膀,讓孩子愛上閱讀。
因此,閱讀帶來的影響,是不言而喻的。
任何想像,一定是建立在眼界、知識與實踐的基礎之上。
每到假期,劉倚帆的父母總會帶上他,出門旅遊,或下地體驗,或參加學校的社會實踐,千方百計的讓孩子獲得接觸身邊世界的機會。
可以這麼說,平常的學習之外,假期也要利用起來,學與行共同進行,這就是「讀萬卷書行萬裡路」的實踐。
與孩子親子共讀,請越早進行越好,直到孩子形成自主閱讀,成為習慣。
四、信任並非放任,自信更非盲信,小學起就要學方法講技巧
對孩子的方方面面了解得越全面越具體,父母越明白孩子的成長規律,也就越能把握信任的尺度和該褒該貶的方向。
在學習上信任孩子,源於這些方面:
1、有自己的學習思路與方法,劉倚帆在學習中形成了自己的策略:均勻發力,保持節奏,正是這樣自信的表現。
2、掌握孩子的學習狀況和心理狀態,與老師配合了解孩子的情況,隨時溝通。
3、針對問題不要泛泛的指責批評,而應該幫助孩子找到問題所在,進行具體的落實。
幫助孩子掌握學習方法,最佳的時機是小學階段,因為到了初中,我們往往對孩子的學習是心有餘而力不足。
小學時最容易塑造孩子的學習習慣,不要忽視。
五、尊重是溝通的基礎,只有理解孩子,才能溝通成功
不受尊重的人,難以有自信,家中長輩的教誨,大人有大人的臉面,小孩有小孩的臉面,唯有顧及孩子面子的交流,才能被他接受。
但是,如果孩子不跟你溝通呢?
首先要找孩子可接受的話題去交談,去聆聽,感知孩子的心理狀態,在共情中獲得共鳴。
其次,發自內心尊重孩子,一句「我都是為了你好」並不能真正說通孩子,要慎用。
最後,孩子如若已經思考清楚,明白選擇,我們給予尊重與支持,他也會為此而努力,證明自己所做選擇是正確的。
千裡之行,始於足下,最難的往往在起步階段,今天的成功一定來自於昨天的努力。孩子的成長,更是如此。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家庭教育上同樣如此,從某種角度上來說,孩子的成長,父母責任重大,壓力與焦慮都讓我們無法從全局來看待孩子的學習。
從劉倚帆的成長經歷中,我們發現,一個優秀孩子的成長,離不開良好的家庭教育。
劉倚帆的父母的做法,是一個全局式的布局:
用親子共讀來培養自主閱讀能力,用發現優勢來建立自信,用信任與放手來強化孩子責任心,用溝通與尊重來奠定互動的基礎。
所以,一定要懂孩子,並且抓大放小,找到適合自己孩子的教育之路。
只要教育有章法,成長就可期,努力不一定成學霸,但不努力肯定與學霸無緣。
我們不誤孩子,孩子必然不負我們,祝願家長們都能培養出優秀的孩子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