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易.波拿巴的霧月十八日》
讀書報告
《路易,波拿巴的霧月十八日》是一部非常有意義的書,這本書深刻地表現了法國各階級之間的矛盾,
在此矛盾衝突中路易波拿巴藉助於其祖父拿破崙的威望上臺恢復帝制,體現了馬克思唯物的歷史觀。
透徹分析了法國資產階級的本質,闡明馬克思主義學說。
我認為《路易,波拿巴的霧月十八日》也帶有豐厚的時代色彩以及個人特色,其言辭之犀利,語言之生動,無一不顯示出馬克思及其譯者的寫作修養 以及思想的深刻性。
我認為本書甚至可以作為翻譯西方著作的範文典範來對待,來學習其中的語言色,邏輯層次以及思維深度。
關鍵詞:唯物史觀 法國皇帝 馬克思 階級鬥爭
一、內容簡介
馬克思著作《路易.波拿巴的霧月十八日》講述了波拿巴在法國政壇周旋並最終取得皇位的故事。
書中馬克思用生動形象的語言以及絕妙的比喻寫出了法國社會的種種矛盾,以及在這錯綜複雜的矛盾中分分合合的各政黨,各階級與路易.波拿巴。
在本書中,馬克思對波拿巴企圖恢復王權的目的以及其為達到此目的而所做出的種種行徑進行了強烈的批判。
馬克思犀利的言辭與鞭辟入裡的詞句無情地批判了路易.波拿巴,使人不禁為之側目。
二、特點價值
馬克思的這本書是馬克思思想的真實寫照。
「馬克思主義是一種理論,也是一項事業。通過唯物史觀和辯證法,馬克思主義者可以深刻剖析階級鬥爭、研究建立在經濟基礎上的社會關係以及資本主義主導下的社會形態,進而積極地參與改變世界。「
從書中可以清晰地看到馬克思思想的精髓。
本書在馬克思誕辰200周年時出版,具有紀念意義。
正如書中所說「在人類歷史上,馬克思是對現在世界文明進程影響最深遠的思想家和革命家。他和恩格斯共同創立的科學理論體系是人類數千年來的優秀文化的結晶,是工人階級及其政黨的行動指南,是中國人民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團結奮鬥的思想基礎。」由此可知本書的意義與價值。
本書生動地詮釋了馬克思主義理論,在社會科學領域起到了極其重要的作用。
三、個人感悟
《路易,波拿巴的霧月十八日》首先是馬克思的唯物史觀。
書中 談到「人們自己創造自己的歷史,但是他們並不是隨心所欲地創造,並不是在他們自己選定的條件下創造,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從過去繼承下來的條件下創造。」生動地闡釋了歷史運動的規律,揭示了歷史發展的偶然性與必然性。
書中還談到不同所有制形式和社會生存條件產生不同的社會意識。
「在不同的財產形式上,在社會生存條件上 ,聳立著由各種不同的,表現獨特的情感、幻想、思想方式和人生觀構成的整個上層建築。
整個階級在其物質條件和相應的社會關係的基礎上創造和構成這一切。」法國各個階級都有其不同的利益訴求,而這種利益訴求又是由於其所處與的各個階級所決定的,要調和各種利益訴求必定會在一個國家產生衝突,
在這複雜而多變的矛盾中需要尋找一個平衡點,而法國政體的多變以及各個掌權派的鬥爭使得法國擁有一定的真空期,在這段真空期內。
雖然說掌權人士並不支持路易波拿巴稱帝,但卻由於深處泥沼之中,只能眼睜睜地看著波拿巴帶上帝國的皇冠。正如書中所說「他想竊取整個法國,以便將它贈給法國」正是生動地體現了路易.波拿巴的這種令人可恥的做法。
其次馬克思的《路易,波拿巴的霧月十八日》擁有強烈的道德批判意味,這不僅令我想起了魯迅一位筆耕不綴的戰士,拿起自己的筆作為武器同一切的黑惡勢力作鬥爭。馬克思也正是如此。
《路易,波拿巴的霧月十八日》對於我們來說是歷史,但是對於馬克思來說卻是時政,這在最大程度上保證了歷史事實的客觀性,但在一定程度上也具有一定的時代局限性以及主觀性。
馬克思寫《路易,波拿巴的霧月十八日》這本書的目的定然不是為寫實而寫史,這本書就如同現在的政論性文章一樣擁有強大的思想導向作用 。
馬克思也對同時代的人對路易.波拿巴問題的論著也有評判,「在與我這部著作差不多同時出現的、論述同一問題的著作中,值得注意的只有兩部 :維克多雨果的《小拿破崙》和蒲魯東的《政變》。」
下面是馬克思對二者的優略以及和自己著作的對比「維克多雨果只是對政變的主要發動者做了一些尖刻的和機智的痛罵。
事變本身在他筆下被描繪成了一個晴天霹靂。他認為這個事變只是某一個人的暴力行為。他沒有察覺到,當他說這個人表現了世界上空前強大的個人主動性時,他就不是把這個人寫成小人物而是寫成巨人了。
蒲魯東呢,他想把政變描述成以往歷史發展的結果。但是,他在那裡關於政變歷史的構想不知不覺地變成了對政變主角所做的歷史辯護。
這樣他就陷入了我們的那些所謂客觀歷史編纂學家所犯的錯誤。相反,我則是證明,法國階級鬥爭怎樣造成了一種局勢和條件,使得一個平庸而可笑的人物有可能扮演了英雄的角色。」
波拿巴其人,前面馬克思將其論證為小人,一個平庸而可笑的人物。我認為 這或許是站在作者的角度來考量的,馬克思本身就自視甚高,當然非平庸之輩所能比擬,但是要說拿破崙波拿把平庸而沒有能力實屬無稽之談,我並不認為波拿巴如同劉備之子那般可以繼承其祖父拿破崙的衣缽。
當然拿破崙的影響在其中也起到了一定作用。正如一位老兵所說的,我怎嗎能不支持他呢,畢竟我是跟隨他祖父在蘇俄凍傷過鼻子的人。書中談到「一切已死的先輩們的傳統,像夢魘一樣糾纏著活著的人。」
波拿巴對於整個法國的發展,在整個歷史的進程中或許扮演者小人的角色,但小人並不等同於平庸。如若平庸有怎會在法國複雜的社會矛盾之中成為皇帝的。
當然不能夠拿馬克思的富有批判性以為的言辭去摳字眼式的辯駁什麼,或許是翻譯的原因,但小人二字足以概括馬克思對於路易波拿巴的態度。而我也認同馬克思經過詳密的論述所得出的富有哲學韻味的結論。
階級鬥爭,階級鬥爭是《路易,波拿巴的霧月十八日》這本書中 體現得最為深刻的且豐富的一個面向。
在法國以波旁為代表的大地產階級和以奧爾良為代表的富有金錢的資產階級。之間的鬥爭,和所謂的代表廣大農民利益的地主階級。不斷變換陣營的波拿巴。在法國整個社會中進行著焦灼而無力的鬥爭。
調和階級矛盾是法國社會期待解決首要問題,在這個調和過程中,波拿巴運用他的花招來騙取不同代表的支持,不停地進行組閣,解散,修改憲法,拉攏軍隊等一系列的卑鄙的活動。
以憲法為例,書中談到「議會表示擁護波拿巴,而憲法表明反對議會。所以,當波拿巴撕毀憲法時,他的行動是合乎議會精神的,而當他解散議會時,他的行動 又是合乎憲法精神的這不僅體現了各階級之間的矛盾,也是階級內部之間不矛盾。而波拿巴正是利用這種矛盾來達到他竊取法國的企圖。
馬克思書寫本書的目的在一定程度上或許是為了開化思想,在法國,無論是農民 亦或者是資產階級,都沒有真正意識到自己的權力,自己所要追求的階級利益。在自我與自我的矛盾鬥爭中最終「服從於一個沒有權威的人的權威」服從於一個沒有權威的人的權威」將法國拱手相讓。
對於資產階級來說「這個資產階級時刻都為最狹小,最卑鄙的私人利益,而犧牲自己的全部階級利益,即政治利益」這個資產階級時刻都為最狹小,最卑鄙的私人利益,而犧牲自己的全部階級利益,即政治利益」③資產積極沒有長遠的考量,將自己從政壇中驅逐出去。從而獲得眼前見到的利益。
對於農民階級來說「波拿巴王朝所代表的不是農民的開化,而是農民的迷信。不是農民的理智,而是農民的偏見。
不是農民的未來而是農民的過去」波拿巴王朝所代表的不是農民的開化,而是農民的迷信。不是農民的理智,而是農民的偏見。
不是農民的未來而是農民的過去」④農民依舊企圖安穩,企圖維持之前的狀態。農民的基礎是廣大的,但農民的代表在一定程度上已經不是農民,也就不能夠真正代表農民的利益。
即馬克思在《路易,波拿巴的霧月十八日》中所說的「他們的代表一定要同是他們的主宰」他們的代表一定要同是他們的主宰」⑤農民階級有其本質的局限性。
對於整個法國來說「政變的影子像幽靈一樣,習以為常,以至當這個政變終於有血有肉的出現時,巴黎人民還不願意相信他。」政變的影子像幽靈一樣,習以為常,以至當這個政變終於有血有肉的出現時,巴黎人民還不願意相信他。」⑥這或許就是法國這次政變的悲哀!
——2019年11月24日晚於東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