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新認知!我們看到的太陽光並非8分鐘前的,而是十幾萬年前
作為太陽系中的「老大哥」,太陽的質量佔據了整個太陽系質量的99.86%,其周圍有八顆行星圍繞著它不停地運轉,其中包括我們居住的地球在內。眾所周知,太陽系中唯一會自行發光的天體就是恆星太陽,地球上維持生命的光和熱都是從太陽那裡傳送過來的。而太陽的光和熱產自於它的內部,太陽內部無時無刻不在發生著核聚變反應,每秒損失的物質大概有430萬噸之多,這就是地球上源源不斷的光和熱的來源。不得不說,太陽真是個捨己為人的「英雄」。
我們都知道,太陽跟地球之間相距1.5億公裡左右,而真空中的光速大約為30萬公裡每秒。根據路程、速度、時間三者之間的關係可以得出,太陽表面的光子到達地球需要8分20秒的時間。所以很多人認為,我們看到的太陽光是8分鐘前的。其實不然,我們看到的太陽光實際上是十幾萬年前的,可謂是刷新了很多人的認知。那麼,這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呢?
人們之所以會誤認為太陽光是8分鐘前的,是因為只考慮到了光子從太陽表面傳播到地球上這一過程,而忽略了光子在太陽內部的運動。前面已經提到,光子是在太陽內部產生的,而非產生於太陽表面,光子需要先從太陽內部運動到太陽表面,再從太陽表面傳播到地球上。而光子在太陽內部的運動是極其複雜和漫長的,從誕生到到達太陽表面需要十幾萬年的時間。因此,我們看到的太陽光其實是十幾萬年前的。
那麼,光子在太陽內部的運動為什麼會持續這麼長的時間呢?要知道,太陽發出的光都是由太陽的核心區域產生的,而這個區域的溫度達到了1500萬攝氏度的高溫,由氫元素聚變形成的光子並非以直線的方式在太陽內部傳播,而是彎曲曲折的。再加上太陽的核心區域還存在著大量的帶電粒子,會反覆地跟前往太陽表面的光子進行撞擊,從而不斷改變光子的傳播方向。另外,大部分光子在傳播過程中還會被反覆吸收和散射。在這些情況下,高速運動的光子似乎成了一個跌跌撞撞的「醉酒者」,在短短70萬公裡的路程中不斷徘回,要經過漫長的十幾萬年才能順利到達太陽表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