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早「九九乘法表」亮相國博夜場 秦朝人的乘法口訣什麼樣?

2020-12-16 騰訊網

封面新聞記者 滕瑾

國博上演「博物館奇妙夜」!日前,封面新聞記者實地探訪世界單體建築面積最大博物館,揭開了國家博物館夜場神秘面紗。

再也不用人擠人、掐時間觀展,國博從7月底開始,每周日「延時開放」至晚上9點。國博「夜場」效果如何?封面新聞探訪發現,「夜場」普遍受到歡迎,尤其是「屹立東方——館藏經典美術作品展」、「小城故事——湖南龍山裡耶秦簡文化展」和「和合共生——臨漳鄴城佛造像展」等展覽,參觀人數眾多。不少觀眾表示「夜場」觀展體驗更好。

現在來國博,可以看到我國發現最早、最完整的乘法口訣表實物——「九九表」木牘,這枚木牘揭示了秦代使用的九九乘法口訣。這也是迄今為止我國發現最早、最完整的乘法口訣表實物。

2002年6月,湖南武陵山腹地的龍山縣裡耶鎮一口古井內,發現一枚帶有文字的竹簡,一個重大考古發現就此拉開序幕。當時出土了38000多枚秦簡,數量是此前全國發現秦代竹簡總和的十倍,總計20餘萬字。這批秦簡均為毛筆墨書,書寫材料絕大多數為木質。

據講解員介紹,裡耶秦簡是一部兩千多年前遷陵的地方志。簡文不僅記錄了當時有虎肉買賣、農業生產、賦稅徵收等信息,還證明了秦朝已對官吏有嚴格考勤、考績制度。

另外,同時在國博展出的還有新中國成立以來已知規模最大的佛教造像埋葬坑——鄴城遺址東郊北吳莊佛教造像埋藏坑出土的精美佛造像。「這些精美絕倫的佛造像極盡石雕之美,充分展現了古代工匠的技藝神話,堪稱中國古代佛教造像藝術的巔峰之作。」國家博物館館長王春法表示,希望此次展覽能讓觀眾在欣賞佛教雕塑藝術同時,體會中華文明「兼收並蓄」「和合共生」的理念,傳承和弘揚優秀傳統文化,不斷增強文化自信,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

8月18日下午四點半,在平時觀眾退場的時間,國博北門和西門觀眾依舊可排隊、驗身份證入場。同時,博物館內也有很多白天就入場的觀眾一直待到晚上。來自北京的程女士就是下午三點多和朋友一起入場的觀眾。她對記者說,此次來國博就是為了看看裡耶出土的秦簡以及維吉尼亞美術館藏珠寶展,選擇下午進場是想體驗一下夜場的不同之處。「總體感覺夜場人少,能靜下心來看展品和做體驗活動。」

暑期有很多家長帶著小朋友從外地來北京遊覽,一位從武漢來的小朋友對記者說,夜場入場很順利,沒怎麼排隊。「而且國博很大,收藏品很多,讓我收穫很多。」

「夜場讓我們有更多時間參觀,而且人少,可以比白天更清楚看到展品。」另一位來參觀的女士對記者說。

據國博公告,7月28日起,在暑期開啟延時開放,每周日延長至晚9點閉館。延時開放時段施行全員實名預約參觀機制,預約人數為1萬人,額滿為止。如觀眾只想夜間參觀國博,可單獨預約夜晚時段,預約均可在官網及微信公眾號進行。未預約觀眾,可在周日當天20:00前通過身份證等證件現場登記入館。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

相關焦點

  • 裡耶秦簡走進國博 展示最早乘法表和秦人「工作日誌」
    「五九卌五,四九卅六……」世界上最早的乘法表長什麼樣?日前在國家博物館開幕的「小城故事——湖南龍山裡耶秦簡文化展」上,這枚「九九表」木牘揭示了秦代使用的九九乘法口訣。
  • 九九乘法表是從外國傳入?湖南出土的秦朝竹簡給出答案
    提起數學,就不得不提「九九乘法表」。可以說,乘法表是學習數學的基礎。早在春秋戰國時期,乘法口訣就已經被人們廣泛利用。在當時的許多著作中,已經開始部分引用乘法表。不過,最初的乘法表與現在的有些差異,古代的乘法表是從「九九八十一」倒著背的。大約在宋朝時,乘法表的順序才與現在的一樣。關於乘法表的起源,說法不一。有些專家認為我國的乘法表是從阿拉伯半島傳入的。
  • 秦朝已有九九乘法表 官吏上班「朝七晚五」(圖)
    九九乘法表。點擊查看組圖  你知道嗎?九九乘法表在秦朝時就有了,比古埃及早600多年。  裡耶秦簡不僅「復活」了秦朝歷史,填補了《史記》、《漢書》中有關秦朝歷史記載的空白,而且讓我們清晰地看到了秦帝國運轉的真實面貌。  秦簡裡發現我國最早書信實物  在此次展出的秦簡中,有諸多國寶級文物,其中就有聞名世界的九九乘法表,這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九九乘法表,比古埃及早了600年。
  • 2000多年前的「九九乘法口訣」,裡面的神秘文字你能解答嗎?
    其中一張秦簡居然寫有「九九乘法口訣」,還夾雜一些令人費解的文字。由於井中秦簡實在太多,當時考古人員無法一枚枚分揀,只得將帶走秦簡的淤泥一起從深井中運出。然後清理、脫水、脫色,過程繁瑣又複雜,需要極大的耐心。而且秦簡一接觸光照和空氣會迅速變黑、變質。不過不用擔心,可以用科學的方法在後期處理這些「變質」的秦簡,讓其恢復原貌。
  • 英國要引進中國九九乘法表,你知道九九乘法口訣裡的歷史故事嗎?
    英國政府為了經濟原因,計劃將中國的數學教學方法九九乘法表引進英國,用以提高數學的教學水平。這條消息,從一個側面反映了我國數學教育有其高明之處。九九乘法表對於中國學生來說,這是小學數學必備的工具。那九九乘法表這項中國人的原創成果中有什麼故事呢?它的淵源是什麼呢?
  • 「乘法口訣表」是外國傳入的?湖南出土秦朝竹簡,「磚家」秒打臉
    乘法口訣表,是每個人在小學就知道的知識,而且還背得滾瓜爛熟,看似簡單的數學技巧,對於中國古代的人來說卻是寶藏般的發現。那口訣表是從何處發源來的呢?我們現在背誦的口訣表是由阿拉伯數字寫的,因此有人說口訣表是從國外傳入中國的,直到一批文物的出土,才狠狠打臉了口訣表從國外傳入中國的說法。文物出土地是位於湖南省武陵山境內的裡耶,這裡是少數民族苗族的居住地。直到2002年,才出土了一批秦代竹簡,揭開了秦朝的神秘面紗。
  • 穿梭千年的乘法口訣
    一九得九 二九十八 三九二十七 四九三十六 五九四十五 六九五十四 七九六十三 八九七十二 九九八十一這是每一個小學生都會背的九九乘法口訣表,你肯定想不到,穿越回兩千多年前的秦朝,就有人在竹簡上寫下了這神奇的乘法口訣
  • 裡耶秦簡現我國最早書信實物 秦朝已有九九乘法表
    九九乘法表在秦朝時就有了,比古埃及早600多年。  中華第一井:出土37000多枚秦簡  昨日,「破譯秦朝:裡耶秦簡中的帝國真相」展覽在秦陵博物院開展。此次展覽由省文物局、湖南省龍山縣政府主辦,展出的百餘件秦簡均來自湖南裡耶。
  • 世界最早九九乘法表亮相,你見過嗎
    九九表也稱為「乘法口訣表」,俗稱《小九九》,以一至九每二數相乘所編成,如「一一得一」,「九九八十一」等,起源甚早,我國敦煌漢簡和居延漢簡中,均有九九表的描述,元代朱世傑所著《算學啟蒙》中,有九九數法。九九表是個位數的乘法口訣,因古代從「九九八十一」開始,故名九九表。
  • 「九九乘法表」是外國傳入?湖南出土秦朝竹簡,實力打臉「磚家」
    古人的聰明才智真的是難以想像的,很多考古學家對九九乘法口訣的起源說法不一,有的專家說是由阿拉伯半島傳入我國,有的甚至還猜測早在春秋戰國時期就已被發明,直至在被發掘的裡耶古城遺址裡找到的竹簡才有實物證實最早起源於秦朝!打破了九九乘法口訣是由阿拉伯傳入的說法。
  • 乘法表怎麼背最快,推薦九九乘法口訣兒歌
    很多孩子在步入小學生活的時候,老師們都會開始讓孩子們背九九乘法表,但是這些密密麻麻的數字對於不少的孩子們來講都是一件非常枯燥的事情,那么九九乘法表怎麼背最快呢?一起來看看九九乘法口訣兒歌吧。領取相關行業視頻課教程方式點擊下方小程序進入  九九乘法口訣表歌曲  一一得一  一二得二 二二得四  一三得三 二三得六 三三得九  一四得四 二四得八 三四十二 四四十六  一五得五 二五一十 三五十五 四五二十 五五二十五
  • 道江湖 | 裡耶秦簡:九九乘法表
    古時的「乘法口訣」,是從上而下,從「九九八十一」開始,至「一一如一」止,與現在使用的順序恰恰相反,並且完全是中文字,讀來又朗朗上口。因此,古人用「乘法口訣」開始的兩個字「九九」作為此口訣的名稱,所以古時稱「九九表」「九九歌」「九九乘法表」等。
  • 假如九九乘法表變成英文……
    小E笑而不語,先用一張圖來告訴你英國人有多麼不會算數吧。英國的《衛報》在報導中國老師進校園教乘法表時,用的標題是「Chinese teachers bring the art of maths to English schools」,將「九九乘法表」稱為「數學的藝術」。你覺得英國媒體太誇張?
  • 沒有九九乘法表,他們怎麼計算乘法?
    機智的小夥伴, 你會背九九乘法表嗎? 如果沒了九九乘法表, 怎麼進行乘法計算呢? 前不久, 一段外國人計算乘法的視頻, 驚呆了眾多網友。 你看懂了嗎? 簡單來說,他們是用畫線的方法來計算乘法。
  • 中國人獨有的「九九乘法表」到底厲害在哪裡?
    古時的「乘法口訣」是從「九九八十一」開始,至「一一如一」止,與現在使用的順序恰恰相反,因此,古人用「乘法口訣」開始的兩個字「九九」作為此口訣的名稱,稱為「九九表」「九九歌」「九因歌」「九九乘法表」。2002年湘西出土的3.7萬枚裡耶秦簡中,就有3枚保存十分完整清晰的「九九乘法表」,據考古專家稱,它是目前全世界發現最早的「乘法口訣表」實物,足可改寫世界數學歷史。這份「九九乘法表」詳細記錄了「乘法口訣」是從「九九八十一」開始到「二半而一」結束,是為38項。為什麼只有38項呢?
  • 沒有中國的九九乘法表,外國人是怎麼算乘法的?
    其實,這種方法被稱為「畫線乘法」,乍一看很牛X:只需要數點點就好,再也不用死記硬背乘法口訣了呢! 但是,一旦相乘的數字變大,工作量就會很大。 這個時候發現九九乘法表的厲害了吧? 乘法口訣是中國古代籌算中的基本計算規則,春秋戰國時代發明了九九表。後來東傳入高麗、日本,經過絲綢之路西傳印度、波斯,繼而流行全世界。
  • 九九乘法口訣背誦經驗談
    孩子應該怎樣背誦九九乘法表?   今天中午看幻想數學大戰,裡面的主人公淘氣包知修三年級了還不會背九九乘法口訣表,我一時之間有一點錯愕,難道世界上還有不會背誦九九乘法口訣的人嗎?小九九真的這麼難背誦嗎?   鐵甲正好今年上二年級,也是需要背誦的,一年級放暑假時老師就留言讓小朋友利用暑假把小九九背下來。
  • 中國九九乘法表又來折磨英國人了!英國將普及乘法口訣表
    中國九九乘法表又來折磨英國人了!從3月起,英國將會對290所小學的7250名4年級學生進行乘法表測試。不僅如此,這項測試將於2020年在全英國普及。此次推行的乘法表,在中國九九乘法表的基礎上改成更適合英國學生的12*12乘法表。
  • 神奇的九九乘法表
    小朋友如果能在暑假提前熟悉九九乘法表、再了解一下帶餘數的除法,二上的數學學習就會輕鬆很多。我們帶孩子背誦乘法口訣的時候,一定不要忘記和他們介紹這張神奇的九九乘法表本身!九九乘法表是像下面這樣一張10×10的表格。它的作用,是讓那些對乘法計算不太熟練的人(世界上有很多國家是不背誦九九乘法表的),快速知道9以內任意兩個自然數的乘積。
  • 兩千年前的九九乘法表,與現在的口訣不一樣,古人背誦為了升官?
    小時候背九九乘法表,是令我印象深刻的慘痛經驗,很怕突然被老師點到名,忐忑不安的慢慢走到老師面前,然後轉過身,背對老師,開始邊搔頭皮邊念:二一得二,二二得四,二三得六,……。背誦時還深怕稍一停頓,老師就會送上一盤「竹筍炒肉絲」供我飽餐一頓。這種考驗記憶力和心理壓力的雙重恐懼一直深埋在我心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