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聞記者 滕瑾
國博上演「博物館奇妙夜」!日前,封面新聞記者實地探訪世界單體建築面積最大博物館,揭開了國家博物館夜場神秘面紗。
再也不用人擠人、掐時間觀展,國博從7月底開始,每周日「延時開放」至晚上9點。國博「夜場」效果如何?封面新聞探訪發現,「夜場」普遍受到歡迎,尤其是「屹立東方——館藏經典美術作品展」、「小城故事——湖南龍山裡耶秦簡文化展」和「和合共生——臨漳鄴城佛造像展」等展覽,參觀人數眾多。不少觀眾表示「夜場」觀展體驗更好。
現在來國博,可以看到我國發現最早、最完整的乘法口訣表實物——「九九表」木牘,這枚木牘揭示了秦代使用的九九乘法口訣。這也是迄今為止我國發現最早、最完整的乘法口訣表實物。
2002年6月,湖南武陵山腹地的龍山縣裡耶鎮一口古井內,發現一枚帶有文字的竹簡,一個重大考古發現就此拉開序幕。當時出土了38000多枚秦簡,數量是此前全國發現秦代竹簡總和的十倍,總計20餘萬字。這批秦簡均為毛筆墨書,書寫材料絕大多數為木質。
據講解員介紹,裡耶秦簡是一部兩千多年前遷陵的地方志。簡文不僅記錄了當時有虎肉買賣、農業生產、賦稅徵收等信息,還證明了秦朝已對官吏有嚴格考勤、考績制度。
另外,同時在國博展出的還有新中國成立以來已知規模最大的佛教造像埋葬坑——鄴城遺址東郊北吳莊佛教造像埋藏坑出土的精美佛造像。「這些精美絕倫的佛造像極盡石雕之美,充分展現了古代工匠的技藝神話,堪稱中國古代佛教造像藝術的巔峰之作。」國家博物館館長王春法表示,希望此次展覽能讓觀眾在欣賞佛教雕塑藝術同時,體會中華文明「兼收並蓄」「和合共生」的理念,傳承和弘揚優秀傳統文化,不斷增強文化自信,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
8月18日下午四點半,在平時觀眾退場的時間,國博北門和西門觀眾依舊可排隊、驗身份證入場。同時,博物館內也有很多白天就入場的觀眾一直待到晚上。來自北京的程女士就是下午三點多和朋友一起入場的觀眾。她對記者說,此次來國博就是為了看看裡耶出土的秦簡以及維吉尼亞美術館藏珠寶展,選擇下午進場是想體驗一下夜場的不同之處。「總體感覺夜場人少,能靜下心來看展品和做體驗活動。」
暑期有很多家長帶著小朋友從外地來北京遊覽,一位從武漢來的小朋友對記者說,夜場入場很順利,沒怎麼排隊。「而且國博很大,收藏品很多,讓我收穫很多。」
「夜場讓我們有更多時間參觀,而且人少,可以比白天更清楚看到展品。」另一位來參觀的女士對記者說。
據國博公告,7月28日起,在暑期開啟延時開放,每周日延長至晚9點閉館。延時開放時段施行全員實名預約參觀機制,預約人數為1萬人,額滿為止。如觀眾只想夜間參觀國博,可單獨預約夜晚時段,預約均可在官網及微信公眾號進行。未預約觀眾,可在周日當天20:00前通過身份證等證件現場登記入館。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