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腦血管疾病進入冬季頻發期 青壯年:起病急、症狀險

2020-12-13 瀟湘晨報

入冬後,39歲的銀川市民孟先生經歷了一場與死神的殊死搏鬥。正值生命旺盛期的他突發腦梗,幸虧及時被送到醫院搶救,雖然撿回了一條命,但留下了走路不穩的後遺症。

11月25日,記者從寧醫大總院心腦血管病醫院急診科了解到,最近一段時間,氣溫驟降,因突發腦卒中、心梗前來就診的患者激增,「最多的一天,開展急性心梗的冠狀動脈介入(PCI)手術3例,收治腦卒中患者11人,其中很大一部分是青壯年患者,有些病人送來時甚至已經是昏迷狀態了。」該科主任醫師丁勇遺憾地說。

冬天,腦血管更脆弱

「腦卒中是導致人類致殘和致死的主要疾病之一,包括缺血性腦卒中(腦梗死)和出血性腦卒中(腦出血)。其中,出血性腦卒中在冬季多發,年輕人更要防著點。」丁主任告訴記者。

35歲的陳女士,一直患有高血壓病,原本每天按時、按量服用降壓藥,但近一個月因工作繁忙,常常忘了服藥。上周的一天下班後,她到家就出現劇烈頭痛,一陣嘔吐後症狀有所緩解,後又發生口吐白沫、抽搐,陷入昏迷狀態。家人立即將其送往附近的寧醫大總院心腦血管病醫院急診科進行CT檢查,發現顱內嚴重出血,醫生為其進行開顱手術,目前還在治療中。

出血性腦卒中多發生在寒冷季節,與氣溫下降、血壓升高相關。冬季氣壓、溼度多變,更加劇血壓波動,易發生腦血管破裂,即老百姓常說的「冬天容易爆血管」。

注意這些發病信號

腦梗死往往有以下症狀:口眼歪斜、流口水、說話不利索,或者有一側的胳膊腿麻木無力,走路歪斜、看東西重影,突然暈倒等。腦出血一般會有劇烈的頭痛、伴有脖子僵硬、嘔吐眩暈等。

記者了解到,腦梗死的救治具有很強的時間依賴性,在發病4.5小時內進行溶栓治療最有效。「然而當前我國腦卒中患者,4.5小時內靜脈溶栓率非常低。超過4.5小時後,再溶栓效果不理想,此時,適合的患者就會採取機械取栓法。」丁主任介紹。「腦出血部位遠離非功能區且出血量小時可以採取保守治療措施;如果腦出血量中等,病人意識還可以,可以採用微創手術;腦出血量大,威脅到生命的,需要行開顱手術。腦出血量大且發生在腦幹、腦室等關鍵部位就有較高的死亡率。」

青壯年突發心梗比老年人更危重

「30歲的人70歲的心臟」,這可一點不誇張。近年來,青壯年猝死事件時有發生,「人未老,心先老」是造成猝死的重要原因。41歲的許先生,上周三突發大面積心梗,險些喪命。而影像學也發現:當時其冠狀動脈多處狹窄,心臟年齡約有70歲。

值得警惕的是,同樣患心梗,一些青壯年病情往往比老年人更嚴重,發生猝死的機率可能更高。這是為何?

「這是因為,年輕人通常無心絞痛等心肌缺血預適應,而且相比老年人,年輕人心肌需氧量較大,發生心梗後起病急、症狀險,且多無先兆不適,早期猝死率較高。」丁主任解釋。另外,年輕人不如老年人關注自身健康,有些不適感覺也不在乎,一旦猝然發病,就如同手無寸鐵就上了戰場,潰敗的速度非常快。

它們是心梗、腦梗的禍首

很多青壯年覺得自己年輕力壯,心腦血管這類疾病離自己還很遙遠。事實上,有些年輕人患了高血壓並不知道,有的雖知道也不當回事。「越來越多的年輕人血管開始提前變脆、變硬甚至堵塞。病房裡有些40多歲的人,血管已經糟糕得像蟲啃。」

丁主任告訴記者,如果血管出了問題,其所供應器官也勢必出現問題:若血管壁上的斑塊脫落,形成的血栓堵塞在冠狀動脈,則會導致心肌梗死,甚至是猝死;若動脈斑塊脫落形成的血栓堵塞腦血管,會引發腦中風。

這些行為最傷血管

近日,寧醫大總院神經內科一位醫生發朋友圈疾呼:看著很多青壯年因為腦出血、腦梗死和心肌梗死這些要命的病躺在病床上,真的是五味雜陳。這些患者中的很大比例是可以靠預防來減少發病的,如果把四點做好:戒菸、控制好血壓、血糖和膽固醇,差不多能減少80%的發病。尤其是青壯年,經常熬夜,抽菸和喝酒,可以肯定都是危害身體的因素。

暴飲暴食,長期高油、高鹽、高糖,多餘的脂質不僅會沉積在血管壁上堵塞血管,還會增加血液黏稠度,容易引發血栓。長期吸菸會導致動脈粥樣硬化的發生、發展以及血栓的形成。長期熬夜者可能會出現心臟一過性缺血,同時冠脈粥樣硬化以及斑塊不穩定的風險也大大增加。

記者 劉威

【來源:塞上清風】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天氣漸冷 謹防心腦血管疾病
    太陽升起來後,老人進行冬季晨練。天氣漸冷,又到了心腦血管疾病的高發期。這種疾病有哪些特徵?為什麼會在冬季高發呢?患者又該如何應對與預防?記者就此採訪了玉林市第二人民醫院大內科主任、心血管內科主任、主任醫師唐勝惠。
  • 冬季心腦血管疾病高發,我們需要如何做?
    研究顯示,冬季是心腦血管疾病的高發季節。天氣寒冷時,會導致血管收縮,血壓升高,血流緩慢,血液黏度增高,進而心、腦負荷加重,動脈粥樣硬化斑塊易於破裂,冠狀動脈易痙攣,從而誘發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生。
  • 青壯年缺鈣症狀與調理
    青壯年一般是20之29歲為青年期,30之39為壯年期,40之49歲為中年期.20之29擔當家庭延續香火的重任,也是孕育生命的最佳黃金期,超過這個時期,如果不加強鍛鍊和提高自身的健康調理,都會有一定的風險.
  • 半個月接連三例青壯年猝死!防控心跳呼吸暫停,要牢記「三步」
    青壯年正值事業高峰期,家庭的頂梁柱,除了「拼」職場外,還應當關注自身健康。猝死是指平素身體健康或貌似健康的患者,在出乎意料的短時間內,因自然疾病而突然死亡。有研究表明,超過90%的職場猝死和心血管疾病相關。
  • 冬季好發心腦血管疾病!年輕人出現也會中招,主要是因5大因素
    進入冬季,氣溫越來越低,很多疾病都更容易出現,心腦血管方面的疾病在天氣寒冷的冬季就很容易發生。尤其天氣寒冷的時候,人們就更少做各種運動了,身體在缺乏運動的情況下,各個循環都會比之前慢一些。而且由於寒冷的刺激會使血管更易發生收縮和痙攣,很多人的血液黏稠度因此會升高。
  • 冬季易發這四大疾病,有風溼類關節病、心腦血管病的可以看過來
    一波「斷崖式」降溫來襲,強冷空氣繼續影響南方地區,寒冷的冬季來了,一些疾病也隨之而來,像人們比較熟悉的感冒,還有一些風溼疾病,都是在冬天高發的,瑟瑟發抖的你準備好了嗎?下面跟著顧連專家一起來看哪些疾病易高發,快收藏這些預防措施吧。
  • 健康get√丨冬季心腦血管疾病高發,我們需要如何做?
    研究顯示,冬季是心腦血管疾病的高發季節。天氣寒冷時,會導致血管收縮,血壓升高,血流緩慢,血液黏度增高,進而心、腦負荷加重,動脈粥樣硬化斑塊易於破裂,冠狀動脈易痙攣,從而誘發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生。 心梗、腦梗的預警信號
  • 降溫正當時 謹防心腦血管疾病亮紅燈
    除了欣賞雪景,大家也要注意防寒保暖,無論心腦血管疾病患者或是健康人,寒冷都會增加心腦血管事件發生的風險,一定要警惕低溫可能對心腦血管帶來的損害。氣溫下降,心血管、腦血管受冷刺激後,血管收縮,血液流動阻力增加,引起心腦供血不足,從而引發心腦血管疾病;冬季室內室外溫差較大,溫差若在15℃以上,血管就會劇烈收縮,使血管壁上附著的斑塊脫落。斑塊隨血液流到狹窄的地方就容易堵塞血管。
  • 冬季這些疾病高發,岱山醫生專家建議……
    市民周阿姨的孫子掛鹽水已經兩天了,據她介紹,孩子幾天前開始出現咳嗽、流涕症狀,到醫院就診後發現,是冬季比較流行的病毒性感冒,同時還伴有發燒的症狀。 冬季天氣寒冷,室內外溫差過大,人體處於一種應急狀態,血壓波動性增大,易對心腦血管造成損傷,出現血管痙攣,冠心病、腦出血、腦梗死的風險增加。 如何預防?
  • 秋冬心腦血管病高發這些知識必須有
    秋冬心腦血管病高發這些知識必須有進入冬季,天氣變化明顯,心腦血管疾病也進入了高發期。對中風、心梗發生前出現的徵兆提高警惕,了解急救知識,人人有責。年輕人拼事業,過度勞累,熬夜奔波,情緒過於緊張激動等都可能會誘發腦中風,尤其是本身就有心腦血管問題,或家中有親人得過腦中風或有心腦血管疾病的,更容易中招。黃理金建議,45歲以上中老年人每年體檢時,加上腦血管功能的相關檢測,有助於在出現症狀前,及時發現腦血管病。
  • 水痘、流感等進入發病高峰期 冬季別讓它們找上你
    圖/記者 郭庚新蕭山日報訊 一進入冬季,微信朋友圈總是一片「孩子又發燒了」的嘆氣聲——記者昨日調查發現,城區幾家醫院的兒科門診,前來就診的毛細支氣管炎、感冒和流感患者多了起來。記者從區疾控中心了解到,除了流感,目前水痘、諾如病毒性胃腸炎等傳染病也已進入高發期。專家提醒,市民要及時做好相關的預防工作,學校、幼兒園、養老機構等集體單位更應提高警惕。
  • 官方提醒:這種病進入高發期!很多人中招-流感,感冒,疾病 ——快...
    12月26日,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發布信息稱:我國南北方均已進入流感冬季流行高峰季節,哨點醫院報告的門急診流感樣病例比例高於過去3年同期水平,流感病毒檢測陽性率已達往年高峰水平,且仍呈上升趨勢。北京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通報:中小學校由流感導致的聚集性疫情明顯增加。
  • 提高抵抗力是預防疾病的「萬金油」,冬季的5種多發病要這麼應對!
    冬季天氣寒冷乾燥,感冒、皮膚乾燥、鼻炎等常見病發生率大幅度上升。如何做好防範措施,將這些多發病拒之門外?做好日常保健,提高抵抗力是預防所有疾病的「萬金油」。感冒感冒是最常見的疾病,冬天天氣冷,人們容易受到寒冷的侵襲,感冒更是多發。感冒病毒多是從上呼吸道黏膜侵入,多數患者有流鼻涕、咳嗽、頭痛等症狀,如果病情進一步的發展,容易發展成氣管炎。
  • @海南人,這種病進入高發期!千萬警惕!快告訴家人
    、高度傳染性疾病。水痘發病較急,年長兒童和成人在皮疹出現前可有發熱、頭痛、全身倦怠、噁心、嘔吐、腹痛等症狀,前期症狀和感冒類似,千萬別弄混了!小兒則皮疹和全身症狀同時出現。一般來說,皮疹從頭皮、軀幹受壓部分開始,呈向心性分布。
  • 年輕人猝死頻發!關於心血管疾病這些你需要知道
    心血管疾病越來越頻發和年輕化,那麼,年輕人該如何預防和自檢,以免錯過治療的最佳時機呢?   心血管疾病年輕化,且患病後風險更高   據《中國心血管病報告2018》顯示,我國因心腦血管病死亡的人數佔居民疾病死亡構成的40%以上。
  • 這裡長青筋太危險,警惕心腦血管疾病!
    2、虎口青筋青壯年虎口青筋,多是易患心腦血管急症,女人多見於月經前後乳房脹痛。3、大魚際青筋大魚際外側有青筋,代表心率不齊。6、手掌發紅、指尖發青手掌的顏色明顯偏紅,說明這是一個陰虛火旺、內熱重、脾氣急、易怒的人;如果只是偶爾發紅,多因為吃的食物熱量大或補品吃得多,內熱大、營養過剩,需要清火;
  • 冬季是流感高發期,蛋雞流感症狀有哪些?又如何防控呢?
    而近期,日本韓國等鄰國禽流感爆發,短短兩周內已有多起H5亞型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並且正進入冬季,季節性流行性感冒和低致病性禽流感也處於高發期,蛋雞流感對本就艱難的養殖者來說,無異於雪上加霜。 蛋雞流感的症狀 1、潛伏期短,傳播速度快,幾天就可導致全群感染髮病。
  • 貴州8月防病提示:注意結膜炎、傷寒、心腦血管等
    8月2日,貴州省疾控中心發布8月防病提示,提醒公眾注意心腦血管疾病、急性出血性眼結膜炎、傷寒等疾病的預防。  一、急性出血性結膜炎  急性出血性結膜炎俗稱紅眼病,是由腸道病毒引起的一種傳染性極強的急性病毒性眼病,臨床表現為結膜水腫、充血,伴眼球異物感、流淚、眼痛等症狀。
  • 冬季心血管疾病高發,這幾個危險時刻請注意,助您遠離健康危害
    「小雪一過便是冬」,這幾天氣溫驟降,每年冬季11月至來年3月氣候寒冷,是心血管疾病的高發時期。研究表明:心血管病的發病率存在明顯的季節性變化特徵,冬季是高發季節,秋冬季節的發病率佔全年的80%,氣溫每低1℃,心臟病發病率就會增加2%。冬季心血管病的危險時刻有哪些?如何平安過冬呢?
  • 手足口病、水痘等傳染病進入高發期
    【襄陽政府網消息】12月31日,記者從市疾控中心了解到,目前已進入手足口病、水痘高發期,全國多地出現聚集性病例。近日氣溫持續大幅度下降,雨雪天氣頻發,襄陽市疾控中心在此提醒廣大市民朋友,做好預防措施,謹防冬春季高發疾病傳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