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訪京都二條城:見證日本德川幕府的榮辱興衰

2020-12-19 藍小咪

身體和心靈,總要有一個在路上。這倆月由於疫情的影響,相信很多人都跟我一樣,每天宅在家裡不敢出門。當然,戰疫尚未結束,大家就算憋得再難受,也一定別出門。若實在不得已必須出門的話,也千萬做好防護措施,更別去人多的地方湊熱鬧。

為了讓大家的宅家生活不那麼枯燥無聊,我決定拿出自己的旅遊存貨,跟大家分享一下世界各地的美景,帶著大伙兒一塊兒「雲旅遊」。那麼今天,就先來說說日本京都的二條城

對於喜歡歷史的小夥伴們來說,二條城是到京都旅遊不能錯過的景點之一。二條城又名二條御所,是由江戶幕府的初代將軍德川家康下令修建而成。在建城400年來,二條城見證了日本歷史上的諸多重大事件,同時,這裡也保存了日本桃山時代的繪畫雕刻和建築特色,是京都的世界文化遺產之一。

二條城歷史

首先來簡單說說二條城的歷史。公元1603年二條城竣工,德川家康首次進住二條城。在之後漫長的日本戰國時代中,德川家康統一日本,並成為天皇身邊的「徵夷大將軍」。被任命後,德川家康便在二條城向大名們宣布了此事,也就是說,二條城稱為了開啟日本歷史最重要時代的舞臺。

在1624年,江戶幕府第三代將軍德川家光為迎接後水尾天皇的行幸,開始對二條城進行大規模改建。迎接天皇到來二條城也象徵著江戶幕府的統治地位已經穩定。

1867年,在二條城二之丸御殿的大廣間,第15代將軍德川慶喜將政權交還天皇,在大名面前宣布德川幕府結束,這也是著名的「大政奉還」事件。自此日本進入明治時代,二條城也成了日本從封建制走向近代社會的舞臺。

大政奉還,圖片來源於網絡

明治維新之後,二條城就成為了天皇的行宮。1915年,繼承了明治天皇皇位的大正天皇在御所舉行了即位大典,大典後在二條城設宴款待朝臣以及外國的高官、首相。為了此次饗宴,在二條城新建了許多建築物,然而饗宴過後便被拆除,目前只留下了南門。

二條城看點

首先放一張二條城的地圖。

從東大手門進入二條城之後,遊客就可以根據指示牌,按照推薦路線進行遊覽。首先進入眼帘的就是著名的唐門。

唐門

唐門是二之丸御殿的正門,門的形狀代表著級別,唐門也是最高級別。屋頂的前後有「唐破風」樣式,屋頂未用銅和瓦,而是採用了檜柏樹皮。門上有4根柱子,鮮豔地雕刻著代表長壽的鶴和松竹梅。此外,還雕刻著守護御殿的獅子。

二之丸御殿

穿過唐門,就來到了二之丸御殿,這裡也是二條城的最大看點之一。這裡處處彰顯著將軍的威嚴。進入二之丸御殿需要拖鞋,因為殿內禁止拍照,所以我就沒有殿內的照片了。以下是景區介紹冊上關於二之丸御殿的介紹。

二之丸御殿由東南至西北呈雁形狀修建了6棟建築物,內有33個房間,用了800多張榻榻米,裝飾著松、鷹、虎、豹等代表德川家威嚴的壁畫,以及描繪櫻花等代表四季之花的狩野派繪畫作品(複製品)。二之丸御殿整體莊嚴而恢弘,行走其中,處處能感受到幕府將軍的威嚴。

二之丸庭園

出了二之丸御殿,就到了二之丸庭園。二條城共有三個庭園,分別為二之丸庭園、本丸庭園、清流園。二之丸庭園為傳統的日式回遊式水庭園,在池塘中央設置有蓬萊島,左右配以鶴龜島,整個庭園都流露出莊嚴大氣的中國大唐遺風。

二之丸庭園外的櫻之園,是久負盛名的賞櫻勝地,在這裡可以看到櫻花中的王者——八重櫻花。可惜我去的時候不是賞櫻季節,因此無緣一睹。

本丸御殿

本丸御殿和二之丸御殿同為二條城的主要建築。本丸御殿是現存為數不多的日本宮家住宅遺構,並被日本政府指定為重要文化財產。不過遺憾的是本丸御殿並不對外開放參觀。

天守閣遺蹟

既然二條城被稱為「城」,那麼肯定是有天守閣了。在本丸的西南隅,有一處天守閣遺蹟。該天守閣是從伏見城搬遷而來,不過在1750年因雷擊而燒毀,之後便沒有重建,如今僅存著石牆。

沿著階梯走上天守閣高臺,可以眺望到本丸御殿和本丸庭園,以及京都的街市景色。

清流園

清流園是是一個日西合璧的庭園,該庭園於1965年建造而成,所使用的材料均取自京都豪商角倉家的宅邸遺址。

展覽與收藏館

順著參觀路徑,最後來到的就是展覽與收藏館。這裡收藏了諸多障壁畫原畫,遊客可以在此近距離觀賞二之丸御殿的障壁畫。(二之丸御殿內展出的畫為複製品)。進入收藏館需另外購買門票。

實用信息

交通指南:

搭乘京都市營地鐵至「二條城前站」下車,或搭乘市巴士至「二條城前站」下車。

開放時間:

8:45~16:00(閉城17:00)。每年12月29日~31日為休城日。

此外,每年1月、7月、8月、12月的周二、12月26~28日、1月1日~3日為二之丸御殿的休殿日。

門票:成人620日元(包含參觀二之丸御殿的聯票為1030日元),初中生、高中生350日元,小學生200日元,小學生以下免費。展覽與收藏館門票為200日元。

相關焦點

  • 京都的世界文化遺產之一,是德川幕府的權力象徵,京都二條城
    二條城由德川家康於1603年所建,是德川幕府的權力象徵,這裡保存了日本桃山時代的繪畫雕刻及建築特色,是京都的世界文化遺產之一。整座二條城由石牆及護城河包圍著,總體上分為本丸御殿、二之丸御殿以及環繞兩個御殿的庭院等區域。
  • 日本興衰多少事,盡在京都二條城
    【點睛】二條城又叫二條御所,它並不是一座獨立的建築,更像是一座城池,通過「護城河」進到城中後,庭院、花園、房屋建築修葺得井然有序,其中主要建築名為二之丸御殿、白書院、本丸御殿、二之丸庭院等。到京都旅遊二條城是一定要去的,這座建於1603年的建築,曾是日本第一任德川幕府將軍的寓所,其豪華氣派的建築風格,已經超越了皇宮,成為德川家族權力的象徵,同時也說明了天皇權力的衰退,因此二條城是一座與日本政治和歷史文化最緊密相關的建築,許多日本歷史上的大事件,都與這個建築有關。
  • 二條城,德川家康在京都的住所
    二條城是德川家康在京都的住所。當時的德川幕府將幕府設在了江戶(現在的東京),所以又稱江戶幕府,德川家所統治的260多年,又叫做江戶時代。因為天皇一直住在京都,所以德川家族在京都也要有自己的住所。二條城外的壕溝,說大點叫護城河。
  • 二條城又名二條御所,位於日本京都,是幕府將軍在京都的行轅
    二條城又名二條御所,位於日本京都,是幕府將軍在京都的行轅。二條城建於公元1603年,是江戶幕府的權力象徵。建有東西約500米、南北約400米的高大圍牆,並挖有壕溝。二條城內名為"鸝鳴地板"的走廊,人行走其上便會發出黃鶯鳴叫般的響聲,是幕府統治者為保全自身安全而設的報警機關。
  • 多少興衰事,都在二條城!日本京都這個地方最像中國的盛唐!
    當您計劃下次訪問初升的土地和京都時,請確保您在必看景點列表中是否有京都的二條城。這座城堡位於京都市中心,由於其古老的建築以及其修剪整齊的花園在一年中的不同時期而綻放,因此具有非常美麗的風景。Nijō城堡在日本歷史上具有深厚的淵源,其歷史可追溯至16世紀。儘管日本有許多其他城堡,例如姬路和彥根,但Nijō城堡是日本古代建築傳統城堡群中較為完整的例子之一。
  • 日本傳統古建築的典型代表——二條城
    二條城又名二條御所,位於日本京都,是幕府將軍在京都的行轅。(圖為唐門)二條城建於公元1603年,是江戶幕府的權力象徵。建有東西約500米、南北約400米的高大圍牆,並挖有壕溝。二條城內名為「鸝鳴地板」的走廊,人行走其上便會發出黃鶯鳴叫般的響聲,其聲響並不是設計之初就預料到的,而是因為年久失修,由地板下部的釘子跟木板摩擦造成。1994年,被聯合國教育科學文化組織列入世界遺產。
  • 京都二條城的逛吃逛吃
    離開金閣寺,大約乘車一個多小時,我們就到達了二條城。京都二條城佔地27.5公頃,總建築面積有7300平方米。其中的二之丸御殿等共有六棟建築物被日本政府鑑定為國寶級文物,二之丸庭園被鑑定為特別名勝地;包括東大手門等在內的二十二棟建築被鑑定為重點文物。
  • 德川幕府的最大危機:日本史上「倒幕運動」與「明治政府」的建立
    19世紀中葉,隨著美國海軍佩裡艦隊登陸日本以來,一場巨大的政治衝擊在日本國內爆發,無論從政治,經濟還是其他方面來看待這場促成近代大和民族覺醒的政治變化,都是具有重大意義的。西方資本主義浪潮和世界殖民體系的衝擊,統治日本200餘年的德川幕府迎來了最大的危機。「倒幕運動」的到來加速了幕府的垮臺,倒幕派與守舊派不可避免地將在全日本為了最高權力展開死鬥。
  • 日本德川幕府還政日本天皇
    1867年11月9號,日本德川幕府或者叫江戶時代結束,這一天,德川幕府正式宣布將大政奉還給天皇。看那個時代的日本歷史,總覺得日本在那段時間突然間特別幸運。這個時候日本長期以來形成的「雙頭政治」起了特別重要的作用,日本的「雙頭政治」是指日本的幕府和天皇。在京都有一個天皇,天皇其實並沒什麼實權,但日本人民還是很信任他,也沒有人去顛覆他。日本一直以來就是這一個天皇家族,中間沒有改朝換代過。而日本的幕府卻是來回來去改了好幾個,最後當權的是德川幕府或者叫江戶幕府,江戶就是現在的東京。
  • 德川幕府的末代將軍,被稱之為二心殿下的德川慶喜是怎樣的人?
    一、二心殿下德川慶喜 德川慶喜有個綽號,叫做「二心殿下」,通常就是說這位老兄為人反覆無常,好像有兩顆心一樣。 德川慶喜某個角度有點像是袁紹,經常是早上做完決策,晚上就把自己的決策給推翻了。
  • 日本的統一和德川幕府的統治
    1558年,尾張國大名織田信長(1534——1582年)應用從葡萄牙輸入的槍炮,依靠由武士組成的騎士隊和由農民組成的步兵隊,開始了統一日本的事業。1568年, 佔領京都。1572年,結束了室町幕府的統治。織田信長未能完成日本的最後統一,1582年他死時,僅統一了日本的一半。
  • 京都10大必玩景點
    作者:氫氣球好貨君伏見稻荷大社|日本神社之最伏見稻荷大社是遍布日本全國3萬餘座稻荷神社的總社本宮。這裡之於日本神社界就相當於梵蒂岡的聖彼得大教堂之於天主教。是當之無愧的日本神社之最。清水寺|京都最古老寺廟清水寺是京都的名片,是京都最古老的寺院,建於公元798年,主要供奉千手觀音。清水寺四季皆美,又以櫻花季和紅葉季最為特殊,櫻花季時可以在清水寺賞夜櫻,而紅葉季這裡更是最佳觀賞點之一。清水寺中還有求姻緣的地主神社,另外距離三年坂二年坂也很近,可一併遊玩。
  • 大阪城,見證日本版城頭變幻大王旗
    只知道大阪有一個大阪城,原以為它是世界文化遺產,就成了大阪兩天的唯一必去目標。後來才知道,它並不在世界文化遺產名單中。它是一個被反反覆覆重建多次的建築。 中國古代改朝換代的時候,最喜歡毀掉前朝的宮殿:項羽燒了秦鹹陽宮、漢長安城和唐長安城是不一樣的……,只有清朝,他們不會建宮殿只好住進明代宮殿中,才保留下來了明清故宮。
  • 江戶幕府的「安全氣囊」,分封的譜代大名為何如此維護德川家?
    (《史記·秦始皇本紀》)的春秋戰國;反觀日本卻維持了二百多年的和平,直到西方列強的到來。實際上,江戶幕府的分封在實質層面上大大不同於先秦分封,幕府雖然分封,可幕府不僅自己掌握全國膏腴之地,控制海關、金山,也通過歷代效忠德川家的譜代大名控制險要地方,和臣下建立極強的主從關係,維持穩定,不安勢力自然不敢輕舉妄動。
  • 在京都所有世界遺產中,您應該選擇哪一個?
    二樓稱為聲波塔,以戰士貴族的風格建造,致力於佛教的慈悲女神。第三層稱為終極穹頂,是中國唐代禪宗大廳,供奉三位阿彌陀佛。屋頂上是金色的鳳凰裝飾。但是,遮陽篷不對遊客開放。除了上面提到的那些建築物外,還有許多建築物,例如Sekkatei茶館和Fudo-do大廳。金閣寺內出色的花園風光是室町時代日本花園的典範。2.
  • 京都—追一場秋天的穿越
    首推的當然是清水寺,一來當然是因為名氣,作為京都最古老的寺院,清水寺與金閣寺、二條城並稱為京都三大名勝,1994年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所以清水寺之於京都就好比天安門之於北京吧,沒有到過清水寺就像沒去過京都一樣;二是因為風景,清水寺是京都最為著名的賞櫻和追楓聖地之一;三是清水寺附近也是值得細細品味的,例如最具京都特色的花見小路,離清水寺僅1公裡的八坂神社,這些都可以一併遊覽了。
  • 日本江戶時期,大政奉還為什麼在京都舉行?
    日本戰國時期,大政奉還的住所在哪裡?實際上,大政奉還的場所就是御所。是的,是京都御所。那為什麼是二條城呢?變成喲。德川慶喜表示決心的是二條城,之後天皇授予德川慶喜「大政奉還敕許」的「沙汰書」,接受了大政奉還的邀請。那個地方是皇宮,也就是說,在皇宮「請允許叫我大政奉還,可以嗎?」
  • 德川幕府統治日本264年,被推翻後其家族後代結局如何?
    一,德川幕府成因簡介 公元16世紀前後,日本進入了所謂的戰國時代,各地有實力的大名紛紛起來爭霸。其中,實力最強大的大名織田信長,逐漸吞併了尾張、近畿等多個地盤,勢力擴張至大半個日本。
  • 二條城 & 金閣寺——將京都遊進行到底
    京都遊玩,二條城和金閣寺可以放在一個部分遊覽,順路。本以為一上午足夠逛完。沒想到,這塊是我最喜歡的京都景點。和喧囂的清水寺和伏見稻荷大社不同,這裡有著京都最本質的靜謐。如何到達金閣寺和二條城:從京都巴士站出發:金閣寺:從京都站12、59、特59路,金閣寺前站下車。二條城:從京都站乘坐巴士9、10或101線,到二條城前下車。金閣寺和二條城之間也有往來直達巴士。
  • 世紀通簡史:日本的封建統治時期,明治維新,德川幕府(一)
    德川幕府統治下的日本德川幕府的封建統治德川幕府統治時期(103—1867年),設在江戶的幕府是全國最高統治機關,國家大權掌握在幕府將軍手中。將軍稱為「徵夷大將軍」,他依靠以老中(有時在老中上面設置大老)為首的幕府官僚進行統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