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紀通簡史:日本的封建統治時期,明治維新,德川幕府(一)

2020-12-16 魯克話歷史

德川幕府統治下的日本德川幕府的封建統治德川幕府統治時期(103—1867年),設在江戶的幕府是全國最高統治機關,國家大權掌握在幕府將軍手中。將軍稱為「徵夷大將軍」,他依靠以老中(有時在老中上面設置大老)為首的幕府官僚進行統治。天皇及其公卿(宮廷貴族)住在京都,天皇被剝奪了一切大權,只不過是全日本精神上的最高統治者。日本的土地是幕藩領主的封建土地所有制。

全國分為大小不一的許多封建領地,其中最大的是幕府將軍的領地,其面積佔全國土地的1/4,三大都市(江戶、大阪、京都)也歸幕府直轄天皇及公卿也擁有領地,這些領地合在一起,年收入在12萬石左右,還不如一個中等大名。其餘的領地分屬於260多個封建領主一大名。大名的領地稱曰藩,因之大名又稱為藩主,他們的領地在名義上是由將軍分封給他們的,所以他們要向將軍效忠,並且向他負擔軍事上的或其他義務。

在軍事上,幕府控制的軍隊最多,約8萬餘人,大名手下的兵力最多也不過1萬人。大名分為三類:(1)「親藩大名」,是德川將軍的同族;(2) 「譜代大名」,是德川家的舊臣,或在德川幕府建立前臣服於德川家的大名,他們可以擔任幕府顯要官職;(3)「外樣大名」,是1600年關原之戰①後臣服於將軍的大名,他們不能參加幕政因為他們與將軍的關係最為疏遠。為了控制「外樣大名」,幕府要求他們都把家屬安置在江戶,實際上是作為人質,以防備他們「作亂」,大名在藩內是最高統治者,握有行政、立法、司法及軍事大權,居民都處在他的管轄之下。將軍和大名都養有許多武士(這是狹義上的武士,從廣義上說,將軍及大名也是武士),全國武士有40萬人之眾。

直屬於將軍的武士,有「旗本」和「御家人」之分,前者地位優越,可以參加幕政,而且德川家的領地有1/3是屬於他們的。大名手下的武士,有「權門武士」和下級武士之分,前者是高級門第出身的武士,可以參加藩政。武士中除旗本外,一般都沒有領地,他們靠將軍或大名所發給的祿米為生。武士是世襲的職業軍人,負有跟隨將軍或大名作戰的義務。他們有攜帶佩刀的特權。

以上便是所謂幕藩體制,在這個體制下,全國居民分為「士」、「農」、「工」、「商」四個等級。「士」便是統治階級其中包括將軍、公卿、幕府及藩的官員以及武士,共約佔全人口的10%。「農「工」、「商」是被統治階級。「農」便是農民,農民約佔全人口的80%,他們是將軍、天皇、公卿、大名及旗本的領地上的直接生產者,他們必須向封建領主繳納封建地租或年貢(大部分為實物,一部分旱田則繳納現款)。

地租按照「五公五民」(50%)「六公四民」(60%)甚至「八公二民」(80%)的比例繳納,可見剝削是很重的。領主還要求農民服各種勞役,其中最突出的是「納鄉」,在這個制度下,領主外出旅行沿途所需腳夫、馬匹等都向附近農民徵發,這對於農民是一個沉重的額外負擔。領主為了加強剝削,用種種方法把農民束縛在土地上,剝奪他 們的許多自由:遷徙的自由、轉業的自由以及買賣或處理耕地的自由,等等。甚至農民想在土地上種植自己認為最有利的作物的自由也被剝奪了。

各村實行「五家連坐」制度,一家拖欠地租或「犯罪」,其餘四家都要負連帶責任。大多數農民每年生產出來的糧食,在繳地租,年貢後,所餘無幾,無法維持全家溫飽。領主們公然說:「把農民弄得不死不活,政治秘訣。」在農村中,除了租種領主土地的農民(稱為本百姓)外,還有無地的貧農,如「水吞「小前」等,他們連參加村內公共事務的權利也沒有。「工」指手工業者,「商」指商人,他們都被稱為「町人」,是封建等級中的下層。幕府為了防止封建經濟瓦解,對町人的活動加以嚴厲的限制

相關焦點

  • 德川幕府統治日本260多年,倒臺以後何去何從了?
    德川幕府,在日本江戶時代橫行的封建政權,自掌權起,建立起260多年的統治。當時的日本仍處於封建社會,德川幕府建立統治後,不斷加強中央集權,還實行閉關鎖國政策。此時的外界風雲變幻,日本全然不知,直到國門被打開,才開始進行改革。一直推行封建統治的德川幕府,早已無法控制覺醒的國民,被無情地推翻。
  • 日本的統一和德川幕府的統治
    豐臣秀吉死後,織田信長的另一部——降德川家康(1542 1616年)奪得政權。1603年德川家康在江戶(今東京)建立幕府。開始了德川幕府(江戶幕府)的統治(1603一邛67年)。德川幕府積極強化幕府統治,加強中央集權,將全國四分之一的土地作為幕府的直轄領地,並實行「五人組」連環保制度,將農民強行束縛在土地上。為了鞏固地主階級專政的階級基礎和防止人民反抗,德川幕府強化了士、農、工、商的森嚴等級界線。並特別從經濟上優待和思想意識上培養武士,使之成為自己的統治支柱。
  • 日本風雲:從幕府統治到明治維新,倒幕運動是如何影響了日本的?
    其實,當時統治日本的德川幕府還是有機會維繫自己統治的,只不過因為最後一任將軍德川慶喜的猶豫和首鼠兩端,加速了幕府的衰亡,讓自己成為了幕府時代的絕唱。本期日本風雲故事我們就來聊聊美國黑船叩關後,德川幕府是如何首鼠兩端中滅亡的。
  • 德川幕府統治日本264年,被推翻後其家族結局如何?答案來了
    早年德川家康打江山的時候,是很不容易的,在織田信長和豐臣秀吉達到人生巔峰的時候,德川家康一直默默地等待著機會。 最終織田家和豐臣家都沒能奪取最終的勝利,德川家康的橫空出世,摘取了最後的桃子。他就跟三國時期的司馬懿一樣,先臣服於豐臣家,隨後搶了人家的江山,建立了幕府政權。
  • 德川幕府統治日本264年,末代幕府將軍退位後,他們家族依舊繁榮
    最終織田家和豐臣家都沒能奪取最終的勝利,德川家康的橫空出世,摘取了最後的桃子。他就跟三國時期的司馬懿一樣,先臣服於豐臣家,隨後搶了人家的江山,建立了幕府政權。日本是一個非常神奇的國度,據說他們的天皇延續了一千多年都沒有中斷過。不管是誰出來執政,天皇的權威都是不容侵犯的。
  • 266年的德川幕府為何倒臺?明治天皇為何變法?日本近代化不簡單
    德川幕府的創始人德川家康,是日本戰國三傑之一,織田信長創立基礎,豐臣秀吉推向高峰,最終德川家康成就百年大業。德川幕府統治日本長達266年的時間,這是日本經歷戰國亂世以後,出現大一統的時期。這一時期的,日本與周圍國家都保持著比較穩定和平的關係。
  • 德川幕府統治日本264年,被推翻後其家族結局如何?說出來很難信
    但凡說到日本歷史,就不得不提大名鼎鼎的「德川家族」,自從德川家康上位後,德川家族在此後的日子裡統治日本長達264年,公元1867年,德川家第15代將軍德川慶喜交出政權,日本政府將會如何對待他們?德川家族的結局又會怎樣? 在說德川家族之前,我們要先簡單了解一下「幕府」為何物。
  • 部編版:九下歷史第4課《日本明治維新》導學案
    【學習難點】理解倒幕運動的原因【預習提綱】一.德川幕府與鎖國時代1.19世紀中期,日本處於哪個幕府統治之下?這一時期日本的政治有什麼特點?德川幕府  天皇是名義上的君主,實權掌握在幕府將軍手中。2.德川幕府統治時期推行什麼政策?這一政策帶來的危害?鎖國政策  只同中國、荷蘭進行有限的貿易。鎖國政策造成日本與外界隔絕,也阻礙了社會經濟的發展。3.幕府統治時期日本為什麼會出現民族危機?
  • 德川幕府統治日本265年,被推翻後,其家族怎樣了?說出來別不信
    公元1192年,徵夷大將軍源賴朝創立鎌倉幕府,統治了日本各地諸侯與軍人,德川幕府建立後,幕府統治趨於穩定,並且因為受到儒家思想的影響,為免僭越天皇,有時會用中文典故,自號「日本國大君」。德川幕府時期的統治形式是幕藩體制,有嚴格的身份等級規定,除公卿貴族外,平民百姓被分為土、農、工、商等級,次序不能顛倒,且世襲不變,互不通婚,另外製定了《武家諸法度》、《禁中並公家諸法度》、《諸宗諸本山諸法度》等。
  • 了解日本,你需要了解日本的明治維新
    十九世紀60年代日本開始明治維新,此前的德川幕府被諸侯推翻,日本發動王政復古,明治天皇開始掌權。在日本歷史中,很多時候真正的掌權者是幕府的將軍,以及下面的大名。天皇千年以來失去實權,不過一直以來都是日本宗教和道德的象徵。
  • 日本武士也算半個貴族,為什麼他們還要不遺餘力地推翻德川幕府?
    武士是日本封建統治階級的一部分,本應該以政權捍衛者的身份存在,但最終卻成為埋葬日本幕府制度的一大抔黃土,主要原因是幕府體制的弊端逐漸顯現、武士階層日益貧困、幕府無力對抗殖民入侵等。①嚴格的身份等級劃分,斬斷了下級武士上升的階梯,他們成為武裝倒幕的主力軍1598年,豐臣秀吉病逝,年僅6歲的小兒子豐臣秀賴即位,作為五大老首席的德川家康代理國政。1603年,德川家康率兵打贏了關原合戰,他的政敵石田三成、小西行長等被處死,自此德川家獨霸日本政壇,德川家康本人被封為徵夷大將軍。同年,他創立了江戶幕府,開始了日本長達260餘年的德川幕府時代。
  • 日本明治維新為何成功?
    明治維新既是日本從鎖國到開國、全力追趕西方近代工業文明的重大舉措,也是日本從幕府統治的封建制國家走向君主立憲的近代化工業強國的轉折點,同時還是與晚清中國在國力上拉開距離的關鍵所在。對於明治維新的成功,通常的說法是:以甲午戰爭日勝中敗為標誌,宣告了中國洋務運動的失敗和日本明治維新的成功。此說或許不無道理,但它沒有回答日本明治維新為何成功、到底成功在哪裡。明治維新的核心即尊王、倒幕、攘夷,其成功之處也集中體現在這三個方面。從幕府集權專制到君主立憲,需要完成國家治理權力從幕府政權到明治立憲政府的轉移。權力的轉移固然可以通過武力。
  • 日本德川幕府還政日本天皇
    1867年11月9號,日本德川幕府或者叫江戶時代結束,這一天,德川幕府正式宣布將大政奉還給天皇。看那個時代的日本歷史,總覺得日本在那段時間突然間特別幸運。這個時候日本長期以來形成的「雙頭政治」起了特別重要的作用,日本的「雙頭政治」是指日本的幕府和天皇。在京都有一個天皇,天皇其實並沒什麼實權,但日本人民還是很信任他,也沒有人去顛覆他。日本一直以來就是這一個天皇家族,中間沒有改朝換代過。而日本的幕府卻是來回來去改了好幾個,最後當權的是德川幕府或者叫江戶幕府,江戶就是現在的東京。
  • 明治維新背後的國家體制重構,幕府政治背後的危與機!
    一部分 日本傳統政治體制的介紹——幕藩體制和幕府天皇二元制日本在進入中世紀以後,天皇制度和天皇權威樹立,但是這一歷史過程並沒有持續太久。律令制的政治體系隨著土地兼併,封建土地莊園化而遭到破壞,天皇權威衰落。由此也形成了有別於世界其他地區獨特的武家統治。
  • 德川幕府統治日本264年,被推翻後其家族後代結局如何?
    一,德川幕府成因簡介 公元16世紀前後,日本進入了所謂的戰國時代,各地有實力的大名紛紛起來爭霸。其中,實力最強大的大名織田信長,逐漸吞併了尾張、近畿等多個地盤,勢力擴張至大半個日本。
  • 大歷史觀下明治維新
    縱覽明治維新之前的江戶時代的政治、經濟、思想文化等各個領域,我們可以看出,明治維新之後日本的崛起,「表面上好像是短期突進,其實則是長時間的演變,最後出頭露面而已。」    一、江戶時代幕藩統治政體的影響  1603年,德川家康在蕩平豐臣氏的殘餘勢力後,任「徵夷大將軍」,在江戶設立了幕府。
  • 御恩與奉公,淺析幕府時期日本武士階級的維繫紐帶——主從關係
    日本武士日本歷史上首個幕府政權是源賴朝在1192年建立的鎌倉幕府,這一時期的主從關係其實是以血緣、家族關係為紐帶而結合的,又被稱為御家人制。而在室町幕府後期,獨立於幕府之外的戰國大名興起,導致室町幕府的崩潰。戰國大名興起之後,日本進入了戰國時代,這一時期的政治相對混亂,出現了許多著名的人物,比如推翻室町幕府的織田信長、統一了整個日本的豐臣秀吉,以及建立起最後一個幕府——德川幕府——的德川家康。
  • 倒幕運動拉開了明治維新的序幕,讓日本走上現代工業化道路
    倒幕運動是日本近代歷史上重要的歷史事件。明治維新前,日本以中下級武士為主體的改革派,集中在西南部經濟較發達的薩摩、長州、土佐、肥前四藩。他們認識到國家的落後民族危機,提出「尊王攘夷」口號,實質是推翻幕府統治。
  • 日本的明治維新,中國的洋務運動與戊戌變法,是誰阻礙了中國變強
    並沒有,而且洋務運動一開始就已經註定了結局的失敗。我們從洋務運動的性質來說,它僅僅是封建大地主階級的自救運動,它所觸及的只是封建大地主階級的人。清政府腐朽的統治帶領著一群鼠目寸光的迂腐大臣,失敗也在情理之中。
  • 德川幕府統治了日本265年,明治天皇登基後,德川家族又怎樣了
    德川家康也開啟了日本歷史上最強盛也是最後的武家政治組織,從德川家康算起,共歷經15代徵夷大將軍,控制了日本265年,直到1853年,美國海軍將領佩裡率領艦隊兩次闖入江戶灣,迫使日本開港通商,這一事件史稱「黑船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