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67年11月9號,日本德川幕府或者叫江戶時代結束,這一天,德川幕府正式宣布將大政奉還給天皇。看那個時代的日本歷史,總覺得日本在那段時間突然間特別幸運。當時日本和中國一樣,都是被西方列強的洋槍洋炮打開了國門,中國遭遇的是鴉片戰爭,日本是黑船事件,兩國也都被迫籤訂了屈辱的不平等條約、開放通商等,然後都開始奮發圖強,準備翻身。大家知道,改革會觸動當權者的既得利益,而既得利益者通常就是單一的中央集權政府,他們都不願意改革,不願意觸動自己的利益,也就是弄點兒各種各樣的小動作,「改革不改腿,治標不治本」,所以改革起來實在是特別艱難。這個時候日本長期以來形成的「雙頭政治」起了特別重要的作用,日本的「雙頭政治」是指日本的幕府和天皇。在京都有一個天皇,天皇其實並沒什麼實權,但日本人民還是很信任他,也沒有人去顛覆他。日本一直以來就是這一個天皇家族,中間沒有改朝換代過。而日本的幕府卻是來回來去改了好幾個,最後當權的是德川幕府或者叫江戶幕府,江戶就是現在的東京。
德川幕府在位了兩百多年,但是也沒有廢掉天皇,後來日本不斷地衰落,大家就開始怪罪幕府,說你看你德川家到底怎麼回事兒,現在弄得是喪權辱國,那怎麼辦呢?於是決定把天皇接回來,咱們好好改革。日本當時正好又趕上湧現出來一批開國先賢,這一批人馬上就說我們擁護天皇,我們要廢除幕府,還政天皇。而中國不是,中國當時也在不斷地衰落,但沒人說你看你這清政府怎麼回事兒,沒人去指責這清政府,沒人去說你不行,你讓開,我來。其實當時在中國,也湧現了一大批能人,像曾國藩、左宗棠、李鴻章、張之洞等,但是他們這些人沒辦法,還得聽皇上的,聽慈禧太后的。日本當時還有一大批藩王,因為日本長期處於割據狀態,雖然他們表面上都聽幕府的,但實際上像西南很多藩都很強,比如薩摩藩、長州藩、肥前藩等,這些大藩馬上倒向天皇,說我們擁護天皇。德川幕府在這種情況下,相當於是被迫將大政奉還,但後來還是發生過反覆,幾個大藩又一塊兒去打德川幕府,終於把德川家的江戶時代給徹底結束了。
日本從此變成了一個全新的日本,明治天皇從京都來到了東京,之後明治天皇開始銳意改革。天皇的優勢就在於他沒有歷史包袱,以前的錯都是德川家的錯,他不用下罪己詔,承認錯誤,也不需要動搖原來的既得利益,因為天皇原來並沒有既得利益,他本來就在京都待著,一點兒權力沒有。所以日本立即進人一個嶄新的時代,銳意改革,脫亞人歐,那改革之徹底,我就不多說了。日本以前的傳統基本上都被廢除了,馬上穿西裝,連醫藥都進行了改革,立即廢止漢醫,也就是我們中國所說的中醫,完全用西醫。大家全都穿上了西裝,再造一個嶄新的日本,這就是大家知道的明治維新。所以這一天對日本來說是非常重要的,日本從此進人近現代,一直到今天。
再跟大家說另外一個有意思的事兒,就是日本到今天為止還用天皇年號,這在全世界都是絕無僅有的,但在日本大多數地方你還是會看到天皇年號,比如平成多少多少年,你看今天的日本已經是一個很現代化、很西化的國家,也採取了西方的民主代議制,穿上了西裝,用了西醫,但是它的年號居然一直沒有變,一直沿用天皇年號。所以日本是非常有意思的國家,它對自己的傳統文化非常重視,雖然它脫亞人歐,雖然它西化,但那是為了要強國,自己的很多傳統文化還是保存得非常好。
日本當年對中國的古代文化極為崇拜,包括他們的書法、茶道、圍棋等都是從中國學去的,還包括他們用的年號也一樣是從中國學去的。日本對中國古代的文明一直十分尊崇,一直到明治維新的時候,才拋棄對中國的學習,徹底去學習西方。日本的這些年號當年都是從中國古書上學來的,日本自己開始有文字記載時已經是中國的南北朝時期。「明治」這兩個字就是日本人從《易經》當中學來的,「大正」也是從《易經》裡來的,「昭和」是從《尚書》裡抄來的,「平成」是從《史記》裡抄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