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個半月的寶寶每天只睡十個小時,體重一共長了三斤正常嗎?
兩個半月孩子一天睡10小時沒問題,關鍵有沒有把握生長激素分泌2個高峰期在熟睡期。體重長3斤達標,但得保證總體重滿足月齡,生長曲線漂亮。
這位家長的問題,就可以看到我們家長朋友常有的兩個育兒誤區:
1、孩子睡眠總時長不夠。
2、孩子體重增長量不夠。
而實際上:
1、我們需要關注的不僅是根據各個月齡,來關注孩子睡眠的總時長,更需要關注在生長激素分泌的2個黃金段,孩子是否在深度睡眠期。
2、我們需要的不是看孩子單獨一個月的體重增量,而更需要注意:孩子生長曲線是否一直平穩,是否達到了該月齡正常體重標準。
接下來,我從以上2個方面,和大家解析下這位家長的困擾。
01生長激素分泌的2個黃金段,孩子是否在深度睡眠
各月齡孩子睡眠時間,確實有科學建議:
按以上標準,樓主的孩子,確實10小時總睡眠時間,是不達標的。
但我們可以做到的是,先保證孩子的2個生長激素分泌的黃金時間點,孩子在深度睡眠期:
23點-1點,5-7點。
就是讓孩子早點睡,晚點起,晚上這一覺很重要。
早點睡:需要家長培養孩子的睡眠習慣。2個多月,可以晚上20點入睡。保持房間安靜的環境;關掉燈或者開小燈培養睡覺的氛圍;父母在旁邊陪睡一會,讓孩子有安全感。把夜奶時間提前:23點前讓孩子吃一次奶,媽媽可以22點多輕輕喚醒孩子餵一次。保證孩子在23點前能在深度睡眠期。23點-1點,是生長激素分泌最高峰的一個時間段。晚點起:需要家長繼續保持孩子的良好入睡環境。5-7點這個生長激素分泌次高峰的時間段,很多家長容易忽視。家長如果需要早起,也保持安靜的環境,不讓孩子提早醒來。我家細毛是我媽媽晚上帶著睡的。我媽媽比較勤勞,大清早5點多喜歡起床洗衣服,洗衣房靠近細毛睡覺的房間。老人家又喜歡用最老式雙槓洗衣機,這種動靜不是一般大,細毛就形成了6點多就醒來的習慣。沒有在5-7點全在深度睡眠期,身高一直比雙胞胎哥哥矮點。
溫馨提示:月齡較小的寶寶,除了22點多吃一餐奶,3-4點一般還會醒來吃一餐,但是也睡了6個小時,達到睡整覺的標準了。而寶寶4點吃一餐後,一般可以秒睡,又不會錯過5-7點這個生長激素分泌次高峰的時間點。
而且,2個多月的寶寶,可以嘗試斷夜奶、睡整覺了。寶寶幾個月可以斷夜奶?不是6個月後,也不是1歲後,親歷有效
最新版的《美國兒科學會育兒百科》,無疑是孩子0-7歲養育過程中,解答各類問題的一本百科全書,點開下面連結後,原價108元,現價58元包郵。包括寶寶每個月齡的生長發育特點,都可以找到參考和說明。
02孩子生長曲線是否一直平穩,是否達到了該月齡正常體重標準
我侄兒10斤半,他出生後怕過度肥胖引起系列疾病,我姐姐嚴格控制他的飲食。2個半月,侄兒並沒有長3斤,難道他就是體重不達標?每個寶寶的情況,都是不同的,需要參考孩子的生長曲線,參考孩子正常月齡的體重標準。
可以下個打疫苗的APP,記錄孩子每個月身高、體重,曲線圖就自動出來了,醫生其實也是根據曲線圖來參考給出餵養意見的。
寶寶的身高體重增長,也是有個參考公式的。
寶寶體重標準測量公式 :1~6個月時體重(公斤)=出生體重(或3公斤)+月齡×0.6(公斤);
7~12月體重(公斤)=出生體重(或3公斤)+月齡×0.5(公斤);
2~10歲體重(公斤)=年齡×2+7(或8)。
寶寶身高標準的增長規律:足月兒身長平均為50釐米,
出生後第一年大約增長25釐米,所以一歲時大約是75釐米;
以後每年大約平均增長5釐米,因此2~12歲以後小兒身長(釐米)=年齡×5+75(釐米)。
凡身高超過標準10%或不足10%者就算不正常。
上圖為我們當地1個社區,2020年最新國家給出的孩子身高、體重標準圖,家長朋友們可以做個參考。
如果只想主要了解下新生兒的護理知識,這本小的育嬰書籍,無疑是不錯的選擇。
03結語
單從2個半月,體重增長3斤這點來看,其實這位家長的寶寶,是達標的。2個月內,一般最低標準為每月600克就可以了,說起來,這個寶寶體重增長不止達標,還是超標的。
所以我們看孩子身高體重,要看整體生長曲線、看是否滿足正常月齡標準,而不僅僅看長了幾斤是多了還是少了。像我家雙胞胎,出生2660和2740克,2個月長了4斤多的,6斤多,對普通孩子還是太胖了;可他們出生略為偏輕,所以對我的孩子,體重增長這麼多也是正常的。
而孩子睡眠習慣培養,如果達不到正常月齡的總睡眠時間,我們就先保證孩子在23-1點,5-7點這2個時間段,在深度睡眠期吧!其他,再慢慢來培養,起碼生長激素分泌的高峰期在休息,對孩子睡眠總時長不夠產生的不利影響,也會減弱很多吧。
圖片來源於網絡,侵刪。
作者原創文字,侵權必究。
歡迎關注【右右細毛和爸媽】3歲雙胞胎男孩家庭,爸媽說故事,輕鬆趣味育兒,家庭共同成長。爸爸IT男,項目管理師,善於篩選育兒知識,去偽存真;媽媽人力資源管理師,曾經職場,如今全職,一定最懂你的心。
如果你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讚或分享給更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