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半年不長個?是長得慢or矮小症?看完你就清楚了!值得收藏

2020-08-27 精彩源於創造

【導讀:】

從上小學的第一天開始,就沒離開過教室第一排座位的盆友們,你印象最深刻的是什麼呢?

大概就是當年坐在講臺下面,每天全身上下都是被老師紛紛揚揚的粉筆灰所覆蓋的樣子嗎,整個人都被同學看「白」了。

那種「味道」,高個子的人永遠體會不到。

轉瞬之間,她們從當年的少女「晉級」成母親,除了擔心孩子,吃得好不好、睡得夠不夠,孩子的身高

也成了重點關注的對象。那麼問題來了。如何才能避免孩子重蹈覆轍?成為這條GAI最高的崽。

首先,找準時機很重要!

孩子長個的「黃金時期」很多家長還不知道!


孩子成長過程中有兩個最關鍵的「黃金時期」,

這時期成長得比較快,家長們一定要把握住!

第一個時期:嬰幼兒期(0~3歲)

0~3歲的小孩是生長最快的時期,一定要注意餵養的問題。這個時候如果營養不良,對小孩的身高影響非常大。

第二個時期:青春期

青春期是指11~13歲。兒童各個發育階段的正常生長速度▽

當發現自己的孩子身高比周圍同齡人都要矮小時,千萬別大意,及時弄清楚原因很關鍵!


家裡的娃個子矮?有這兩種可能!

①一種可能是「體質性生長發育遲緩」,民間俗稱「晚長」。

這有一定的遺傳背景,他們在正常的兒童生長期沒有生長加速,在此年齡段必然比已發育的同齡人矮。

當他們也進入青春期後,會與正常兒童一樣,生長加速,從而達到應有的遺傳身高。

②另外一種可能就是出現了「矮小症」。

「兒童矮小症」是指在相似環境下,身高較同種族、同性別、同年齡健康兒童身高均值低2個標準差(-2SD)以上。

除了身高,孩子的生長速度也不容忽視,有時候身高在正常範圍內,但生長速率已經明顯下降,這個時候也不能掉以輕心。


有哪些因素可能導致「兒童矮小症」?

01,遺傳因素

多有家族性,父母身材一般較矮,這是比較常見的一種。

遺傳因素確實很強大,人的身高70%取決於遺傳因素,孩子的遺傳通常佔父母各50%。即使先天遺傳基因不好,後天的營養也可起部分作用。

02,身體疾病因素

很多身體疾病可能影響孩子身高的增長,導致個子偏矮↓↓↓

•內分泌、遺傳代謝、其他:如慢性營養不良、嚴重貧血、反覆呼吸道感染、低出生體重等。

03,精神因素

如家庭破裂或不和睦、被遺棄、遭受虐待等均可影響生長激素的分泌而導致個子偏矮。


影響孩子長個的不靠譜觀點的3個誤區

誤區一:只要吃得好不怕長不高

過度食補可能會造成孩子營養過剩,誘發孩子性早熟,透支孩子未來的長高空間,讓孩子的骨骺線提前閉合,停止或延緩生長。

無論是肥胖還是性早熟,都可能在一定程度上阻礙孩子長高。

誤區二:孩子和自己一樣是晚長

孩子晚長在醫學上是存在的,叫做體質性青春期發育延遲。但孩子是不是晚長,家長不能盲目判斷,需要到醫院做詳細的檢查才行。

誤區三:多吃點保健品就能長高

對於大部分孩子來說,並不存在營養不良的狀況。長期服用保健品,反而有可能與最佳的治療時間失之交臂,因為有些保健品的成分中有促早熟的成分,短期內有效果,同時會導致骨骺提前閉合,終身失去治療機會。


兒童生長發育的兩條黃金分割線

作為家長一定要格外關注這兩條黃金分割線

黃金分割線一:4歲

不論男童還是女童,在3、4歲以後,基本形成了飲食、睡眠等生活模式,各個器官已經有機運行起來,生長進入到線性增長期。

夜間是體內生長激素分泌的密集期,民間所傳「孩子多睡覺就能長個兒」就是這個道理。

第二個黃金分割線:兒童進入青春期

家長需格外注意性早熟導致的身材矮小。

正常情況下,大多數的女孩9歲、男孩10歲開始性發育。青春期啟動時的身高,對終身身高是影響因素之一。

日常注意這4點:

做為父母要確保在孩子小時候開始就從以下4個方面加以引導,才更有助於「拔高」娃的身高

1,保證充足睡眠

生長激素是在夜裡進入深睡眠時分泌的,最好每天晚上9點前睡覺,熬夜會導致身高增長緩慢或停止生長,青春期的孩子尤其要注意。

2,堅持每天運動

打籃球、羽毛球、摸高等跳躍伸展性運動保持骨細胞的活力,家長可以帶著孩子每天堅持運動,讓骨細胞更快成長,預防骨骺線過早閉合。

3,飲食營養均衡

家長對於飲食的教育,要談原則,灌輸原則,讓孩子自覺執行,循序漸進。

特別是有些問題以預防為主,比如多曬太陽,讓身體自行合成維生素D以促進鈣質的吸收。

4,保持愉快心情

因情緒引起的矮小症在國外叫「情感遮斷性身材過矮症」,也叫「心理性矮小症」。這類孩子主要表現為睡眠不踏實,缺乏安全感,有時會做噩夢,在夢裡哭醒等。

長期處於不同的精神狀態,分泌的生長激素也是不同的,放鬆時的生長激素比緊張狀態下要多出10%。


我是《精彩源於創造》一位三個男孩的媽媽,也是一個重組家庭,在企業任職高層管理,很善於把在企業20多年的綜合職場管理經驗應用於家庭育兒,讓孩子贏在終點線,很願意和大家分享我的育兒心得經驗,歡迎大家一起相互學習、探討!}

相關焦點

  • 「矮小症」≠「晚長」
    而且最近半年的長了3.3公分,預計一年能長6.6公分,生長速度還可以」。並且表明不用再做進一步的檢查,但是小芳媽媽還是很不放心。相信家長都有小芳媽媽的疑慮,那麼什麼情況下孩子需要做進一步的檢查呢身高監測評價作為孩子健康成長的重要指徵,是兒童健康管理的第一步。事實上,還有很多發育偏離和疾病都會直觀體現在身高和體重的變化上。
  • 育兒園丨孩子不長個 當心患了矮小症
    擅長普通兒內科危重症、小兒神經系統、新生兒疾病、矮小症、性早熟及兒科疑難雜症的診治。骨齡超了,孩子長個的機率變小張玉珏主任在門診時接診了年齡14歲、身高只有133cm的女孩茵茵。茵茵雖然身高比較矮,但第二性徵已經非常明顯。
  • 別把矮小當晚長 矮小症的20個治療誤區
    我曾經搜集了近百例這樣的病例,這些孩子小時候長得晚、長得慢,到了別人已經不長個兒的時候,他才開始長,可能二三十歲才追上正常人的身高,但這些孩子最後個子都不矮。  家長一定要定期對孩子的身高進行監測,然後與同齡孩子比較,和前一年的身高比較,以了解孩子的生長速度。如果生長速度正常,骨齡在正常範圍內,這些矮小的孩子仍可以繼續觀察,並不急於治療。
  • 14歲女孩身高1.48米就不長了!家長注意!每年700萬孩子患矮小症…
    孩子「長個兒」一直是家長關注的熱點,尤其是泡泡爸爸的訓練效果,更是點燃了不少發愁孩子長不高的家長心底的希望。那麼,孩子身高發育慢,究竟是長得晚還是矮小症?運動真能讓矮小症孩子長高嗎?文文媽媽很是不解:「我到17歲都還在長個子,醫生你是不是弄錯了?我家孩子只是晚長一點吧?」
  • 孩子一直不長個兒,如何分辨是晚長還是矮小症?主要看增長速度
    引言在現實生活中,如果孩子一直不長個兒,家長們就會懷疑自家孩子是不是晚長,是不是營養跟不上了,然後開始給孩子吃各種鈣片、維生素片啥的,之後就等待孩子身高增長恢復正常,這是一個非常普遍的認識誤區,家長們普遍將孩子不長個子歸結於營養不足
  • 孩子長不高?小心矮小症在作怪,看看兒科主任怎麼說?
    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矮小症已經成為很多家長都關注的一種兒科疾病,家長們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茁壯成長,包括了孩子的身高、體能、學習、性格等多方面的成長。但是事情是不那麼如人願,很多家長在日常生活中發現自己家孩子比同齡的孩子要矮,尤其是對於本身就很高的家裡來說,特別不理解,孩子會不會是得了矮小症?
  • 孩子長不高是「矮小症」嗎?和發育遲緩應如何區別?
    「孩子現在長得慢,是還沒有躥個,等到了該長的時候,自然會長高的」,這是很多媽媽面對孩子身材矮小常說的一句話。但是家長忘記了一點:孩子現在的生長發育落後,有可能是疾病導致的。
  • 別把矮小症當是晚長,這些情況你有嗎?看完就清楚了
    許多父母在面對孩子長得矮問題上不以為然,都現在這個年代了,還有很多家長覺得孩子長的矮,是發育晚,以後會追上的,但是有些孩子可能患有矮小症,正是因為家長的這種誤區最後耽誤了孩子長高的最佳時期,後悔不已。
  • 孩子矮小不一定是"晚長" 也可能是疾病|矮小症|內分泌|新生兒|身高...
    怎樣判斷孩子身高是否異常呢?孩子矮小是否屬於晚長型?父母身高矮,孩子會遺傳嗎?偏矮的孩子需要進行幹預助長嗎?生長激素治療安全嗎?
  • 孩子只是長個兒晚?百個娃有三個矮小症,別大意
    起初,張同學爸媽以為,孩子只是「晚長」,並沒有在意。 張媽媽說:「孩子的爸爸小時候個子也不高,十幾歲後身高突然就躥上來了,我們以為孩子隨他爸,我和他爸個子都不算矮,總感覺孩子也不會太矮。」 直到現在,張同學16歲了,身高還不到160釐米,才引起了父母的重視,他們帶兒子來到醫院就診,測骨齡片,顯示骨齡已是18歲的水平,骨骺基本閉合,這意味著孩子不會再長高了。
  • 孩子長不高?關於兒童矮小症,聽聽兒科專家怎麼說
    生活中很多家長擔心都都是孩子長不高怎麼辦,看著人家的孩子都大長腿,再看看自己家孩子上學坐在第一排,座位沒調過,比同齡人矮半頭,這是又羨慕又著急,孩子出現這種現象可能是矮小症了,家長們不要著急,我們先來了解清楚矮小症。
  • 【天使科普】10歲還不長個,是矮小還是「晚長」?
    「目前已有100000+的家庭關注我們」 有的家長對孩子偏矮小並不緊張,他們認為,孩子「矮小」和「晚長」是一回事,無非是個子長得晚,沒什麼大不了。 這樣的觀點對嗎?
  • 孩子身高是發育不足還是長得慢?靠這幾點甄別,7歲前很關鍵!
    阿晴就聽婆婆的話,孩子身高長得慢,肯定是缺鈣了,於是阿晴就天天買豬骨熬湯給兒子喝,就這樣一個月過去了,兒子有一天跟媽媽講自己膝蓋很痛,阿晴覺得應該是湯水見效了,骨頭痛說明要長個了,心裡還很高興。相信在孩子身高長得慢的問題上,90%的父母都會認為是孩子缺鈣造成,於是就開始盲目地煲湯,或者買很多的奶製品讓孩子喝,這樣做無異於拔苗助長,孩子身高矮小是一種很複雜的病症,造成的原因也多種多樣,父母沒了解清楚就不要隨意去猜測。孩子身高是發育不足還是長得慢?
  • 從這一點,看孩子是「矮小」or「晚長」!
    二、切莫將兒童「矮小」當「晚長」目前不少家長把兒童「矮小」當成是「晚長」,其實這兩個名詞所代表的意義並不相同。所謂的「矮小症」:指的是身高低於同年齡、同性別、同地區正常健康兒童平均身高的2個標準差或是3個百分位;而「晚長」又稱「體質性青春期發育延遲」,通常指的是女孩於14周歲以後、男孩於15周歲以後尚無第二性徵出現(如男性睪丸增大、女性乳房增大等) ,或女孩18周歲仍無月經初潮。
  • 14歲男孩只有135釐米,檢查後患矮小症,這3個做法特耽誤孩子長個
    14歲男孩只有135釐米,檢查後患矮小症,這3個做法特耽誤孩子長個 14歲小男孩毛毛,家人的個子都挺高的,但他卻只有135釐米,和八九歲小孩的身高差不多。大夫查看後發現,他得了矮小症,差點就錯過最好的治療時期。
  • 孩子長不高是矮小症?你家孩身高達標了嗎?聽聽兒科醫生怎麼說!
    現代對孩子吃好,吃飽已經不是問題了家長們孩子的健康也不僅僅是能夠吃飽,不生病這麼簡單,家長們都希望孩子有更全面的發育,現在的家長們對孩子的身高有著很高的關注度,有些孩子的身高還是讓家長很著急。看著自己家孩子個子比同齡人矮,家長都會擔心孩子是不是患有矮小症了!到底矮小症和發育晚怎麼區分呢?
  • 孩子長不高是矮小症?你家孩身高達標了嗎?聽聽兒科醫生怎麼說
    現代對孩子吃好,吃飽已經不是問題了家長們孩子的健康也不僅僅是能夠吃飽,不生病這麼簡單,家長們都希望孩子有更全面的發育,現在的家長們對孩子的身高有著很高的關注度,有些孩子的身高還是讓家長很著急。看著自己家孩子個子比同齡人矮,家長都會擔心孩子是不是患有矮小症了!到底矮小症和發育晚怎麼區分呢?
  • 孩子長得矮小,矮小症危害大,孩子身高問題不可大意
    孩子矮小症是很多家長的心結,也讓孩子身心健康受到很大的傷害。2、與他人無法正常溝通和不願意與社會接觸:很多患兒在學校,由於矮小,怕遭同學譏笑而不願與他人交往,長期下去產生自卑心理而變得孤立,與同學關係不好,有時候會注意力不集中,有違紀行為,影響學習。常常會把自己封閉起來,在集體生活和社交能力方面明顯落後於正常兒童。
  • 每年700萬孩子患矮小症,14歲女孩身高還只有1.48米
    孩子「長個兒」一直是家長關注的熱點,尤其是泡泡爸爸的訓練效果,更是點燃了不少發愁孩子長不高的家長心底的希望。那麼,孩子身高發育慢,究竟是長得晚還是矮小症?運動真能讓矮小症孩子長高嗎?14歲女孩身高1.48米就不長了長沙女孩文文從小就有個「T臺夢」,屏幕上超模的大長腿更是讓她豔羨不已。奇怪的是,文文總是比同齡的女孩子要矮一截。
  • 孩子矮小是「晚長」?專家:可能性小 再不重視就晚了
    3歲到青春期之前,孩子的身高進入平臺期,生長速度會稍微慢下來一點,平均每年5到7公分。當孩子進入青春期,第二個生長高峰期,生長速度又為8到10公分,這個階段男孩可能會稍微長一點,女孩稍微短一點,青春期一般是三年或三年半。家長了解規律後便可以初步評判下,孩子的身高是否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