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身高是發育不足還是長得慢?靠這幾點甄別,7歲前很關鍵!

2020-12-23 貝貝豆育兒課堂

文/貝貝豆(原創文章,歡迎個人轉載分享)

父母之間除了喜歡拿孩子的成績作對比之外,還特別在意誰家孩子長得高,只要自家孩子長得高大挺拔,父母臉上就有光,而矮小的孩子則像是異類,在人群中會受到其他人的異樣目光,所以父母才會這麼關注自家孩子的身高問題,積極去尋找造成孩子矮小的原因,而且時間也很緊迫,等到孩子骨骺線閉合就長高無望了,不能讓孩子一輩子都因為身高而自卑。

為了讓兒子長高,寶媽天天熬骨頭湯,結果悲劇了

寶媽阿晴的兒子已經上三年級了,但是在男生裡面是屬於比較矮小的,老師也安排他坐在第一排,雖然坐靠前一點對學習有幫助,但是阿晴就覺得心裡不是滋味,總擔心兒子會因為矮小被人欺負。

阿晴就聽婆婆的話,孩子身高長得慢,肯定是缺鈣了,於是阿晴就天天買豬骨熬湯給兒子喝,就這樣一個月過去了,兒子有一天跟媽媽講自己膝蓋很痛,阿晴覺得應該是湯水見效了,骨頭痛說明要長個了,心裡還很高興。

可第二天發現兒子膝蓋腫起來了,下不了地走路,急忙把兒子送去醫院後,才知道兒子因嘌呤過高患上了痛風,阿晴相當地懊悔,覺得當初自己太盲目了。

相信在孩子身高長得慢的問題上,90%的父母都會認為是孩子缺鈣造成,於是就開始盲目地煲湯,或者買很多的奶製品讓孩子喝,這樣做無異於拔苗助長,孩子身高矮小是一種很複雜的病症,造成的原因也多種多樣,父母沒了解清楚就不要隨意去猜測。

孩子身高是發育不足還是長得慢?靠這幾點甄別,7歲前很關鍵

1:定期去做體檢

造成矮小症有疾病性和非疾病性兩大類原因,所以在孩子7歲前,父母要定期帶孩子去醫院做檢查,排查出孩子矮小的原因,然後跟醫生溝通要怎麼幫助孩子解決這個問題,父母要注意的是檢查間隔最好是固定在半年。

2:記錄孩子成長曲線圖

父母不能僅僅因為孩子長得慢就認為營養不良,還需要和其他指標一起看,父母記錄下孩子的身高、體重和年齡指標,然後根據這些指標來繪製孩子的成長曲線圖,與國家公布的平均曲線作對比,如果跟國家標準持平,那說明孩子很健康發育正常,父母不用擔心,讓孩子慢慢成長就好。

3:觀察孩子

父母可以留意下孩子的胃口如何,如果飯量特別少,還經常肚子痛拉稀,那可能孩子腸胃有問題,平日的營養都無法很好的吸收,自然會發育不良,不僅是矮小,還偏瘦。而反向的就是孩子過度肥胖,同樣會影響孩子對鈣的吸收,還會導致骨齡提前,縮短孩子長高的周期,所以孩子太瘦或太胖都不利於身高的發育。

4:骨齡是最重要的工具

上面提到的骨齡,它和身高的關係是最密切,通過骨齡還能預測出孩子未來的身高,另外骨齡和年齡之間是有一定的時間差,這也是判斷孩子矮小的重要數據。

當兩者相差1歲以內,孩子就是正常發育;相差2歲就是疾病引起的異常,需要做進一步的檢查;相差值在1歲和2歲之間的話,如果是骨齡比年齡大,則孩子屬於早熟,可能是營養過剩,骨齡比年齡小則是晚熟,孩子營養不良。

孩子身材矮小,肯定讓父母親心裏面發愁,通過上面介紹的4種方法,在孩子7歲前就可以甄別出是發育不足還是長得慢,最後希望每位小孩子都能快高長大。

相關焦點

  • 女生初中身高長的慢,網友:發育得從小學重視
    初中是青春期的快速發育階段,一些在初一個子還比較小的男同學,初三結束的時候已經長得比老師還高了,有點像雨後春筍有沒有。但是我們還會發現一點:女生在初中個子一般不會有太大變化,初一來的時候多高,初三畢業後還是多高。
  • 3歲前大腦發育完成達90%!抓住孩子智力發育黃金期,這幾點得知道
    從孕晚期開始,胎兒的大腦發育就進入到了一個飛速發展的階段,在出生後的1年內,寶寶腦部發育比剛出生時增加了175%,1歲半的腦部發育相對1歲只增加18%的速度來說,30周胎兒~1歲之間的這段時間堪稱「孩子大腦發育的黃金期」。「孩子大腦發育的黃金期」又有多「黃金」呢?
  • 3歲前大腦發育完成達90%!抓住孩子智力發育黃金期,這幾點得知道
    一個孩子大腦發育的高峰期,是從30周左右的胎兒開始,到寶寶1歲為止的——人腦重量的70%及結構發育都是在這個階段完成的。從孕晚期開始,胎兒的大腦發育就進入到了一個飛速發展的階段,在出生後的1年內,寶寶腦部發育比剛出生時增加了175%,1歲半的腦部發育相對1歲只增加18%的速度來說,30周胎兒~1歲之間的這段時間堪稱「孩子大腦發育的黃金期」。
  • 身高體重發育對照表,寶寶是否發育慢看這個
    孩子發育遲緩指的是在成長發育過程中出現速度放慢或順序異常等現象,包括身體體重發育落後、語言發育落後和智力發育落後等。生活中家長們認為孩子發育慢,通常是發現孩子身體或體重長得慢。身高、體重是衡量孩子生長發育最常用的指標,不同年齡段孩子發育計算方法也不同:體重標準測量的參考公式:1~6個月體重(千克)=出生體重+月齡×0.7;7~12個月體重(千克)=出生體重+月齡×0.52;2~10歲體重(千克)=年齡×2+7(或8)。
  • 如何讓孩子一年長7釐米?基因不夠,睡覺來湊,附孩子身高推算法
    麗麗(化名)是一個焦慮型的媽媽,自己和老公都不高,在孕期就各種諮詢醫生怎麼飲食對寶寶骨骼發育好。孩子出生後更是整天想方設法讓孩子長成太高個,爭取擺脫原生家庭的基因束縛。孩子長得高完全是基因決定的嗎?家族基因不好的孩子是不是就沒有長高的機會呢?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王春林主任給出了答案:想讓孩子一年長7釐米,基因不夠,家長不妨靠孩子睡覺來湊。掌握這個時間睡覺,孩子長高不是夢。
  • 冬天是長個「低谷期」?專業寶媽:把握這幾點,讓孩子多長5釐米
    有了孩子就知道,父母都盼著自家寶寶「高人一等」,無論是成績、特長,還是身高外形上,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孩子們從食物中獲取了很多的營養,確實也是「青出於藍而勝於藍」,平均身高大幅度提升,但仍有很多孩子發育緩慢,長不起來,個頭比同齡人矮了一大截。
  • 擔心孩子長不高?把握孩子身高發育的「分水嶺」,飲食是關鍵
    然而,亮亮直到12歲的時候,身高還是沒有很大的變化,甚至比標準身高還要矮了不少。按照相關資料,12歲的男孩標準身高應該是151釐米,而亮亮只有130釐米,很明顯是屬於偏矮的範圍。因為沒有一直監測亮亮的身高發育情況,身高的變化,錯過了身高發育的「分水嶺」,哪怕父母遺傳基因沒有問題,但還是因為後天的失誤,使得身高受到了影響,如今李姐與丈夫真是悔不當初!
  • 8歲孩子12歲骨齡,長不長得高,關鍵是看……|骨齡|身高|年齡|骨骼|...
    如果骨齡偏大這輩子長高可能就沒戲了▽骨齡和身高,息息相關前些天,一位媽媽帶著8歲的女兒來到兒保科內分泌門診,媽媽覺得女兒身高一直比同齡孩子高,本來應該高興,可發現孩子胸部提前發育了,於是到醫院給孩子進行檢查。
  • 如何讓孩子一年長7釐米?基因不夠,睡覺來湊,附孩子身高推算法
    麗麗(化名)是一個焦慮型的媽媽,自己和老公都不高,在孕期就各種諮詢醫生怎麼飲食對寶寶骨骼發育好。孩子出生後更是整天想方設法讓孩子長成太高個,爭取擺脫原生家庭的基因束縛。孩子長得高完全是基因決定的嗎?家族基因不好的孩子是不是就沒有長高的機會呢?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王春林主任給出了答案:想讓孩子一年長7釐米,基因不夠,家長不妨靠孩子睡覺來湊。
  • 2歲半寶寶身高破1米,媽媽無奈:能不能長慢些?「肥料」不足了
    2歲半孩子身高超1米,愁壞媽媽有的家長擔心孩子長的慢,長的矮,而有的家長卻因為孩子長的太高,太快了,也開始發愁。霖霖是個男孩子,剛滿2歲半。去體檢的時候,測量身高,孩子已經破了1米,這個階段的男孩子,按照《中國7歲以下兒童生長發育參照標準》,中位數在93.3cm,霖霖的身高遠超這個數。因為孩子長的很快,而孩子骨骼生長發育所需要大量的鈣質,所以孩子出現了缺鈣的情況,愁壞了媽媽:「肥料不足了,缺鈣該怎麼補?」
  • 2歲半寶寶身高破1米,媽媽無奈:能不能長慢些?「肥料」不足了
    霖霖是個男孩子,剛滿2歲半。去體檢的時候,測量身高,孩子已經破了1米,這個階段的男孩子,按照《中國7歲以下兒童生長發育參照標準》,中位數在93.3cm,霖霖的身高遠超這個數。因為孩子長的很快,而孩子骨骼生長發育所需要大量的鈣質,所以孩子出現了缺鈣的情況,愁壞了媽媽:「肥料不足了,缺鈣該怎麼補?」
  • 如何判斷孩子身高長得慢?主要取決於1個因素,早發現早治療
    寶貝出生第一年平均共長25釐米,第二年平均共長10釐米,第3年平均長8釐米。如果你的寶貝增長速度低於上述值的70%,那麼可以判斷為長得慢。如何預測? 寶寶身高受遺傳影響較大,從父母的身高可以一定程度上預測寶寶未來所能達到的身高。
  • 7歲就比同齡人矮9釐米,孩子是長不高,還是沒到猛長期看這幾點
    因此,無論男女還是高點好,至少要達到標準線。女孩子長得高,身材苗條穿衣就好看。男孩子長得高,行走站立似白楊,安全感十足。在小孩成長發育過程中,身高問題是父母很擔憂的一個版塊。閨蜜的兒子軍軍七歲,不知為什麼硬是比同齡人矮。軍軍和好朋友浩浩比身高,結果足足矮了人家9釐米!軍軍可是七歲兒童裡的正常身高,閨蜜頓時心塞了。她和丈夫兩人在南方算超出合格線了,兒子莫非是基因變異?其實,孩子身高除了遺傳外,還有外界因素的影響。
  • 2020年兒童身高表出爐:10歲是發育的「關鍵點」,長到1米4才達標
    可美中不足的是,小傢伙身高一直比同齡人低,對此強強的父母十分著急,用盡各種方法為孩子補鈣,希望能快點幫助孩子長高。那麼,一味補鈣會對孩子的身高有幫助嗎?真正意義上的「高」是怎麼定義的呢?補鈣一定程度上能促進長高,但每個人的吸收程度不同,效果也不一樣,家長要根據孩子自身情況合理補鈣,盲目進補不僅不能幫助長高,還會導致鈣含量超標。
  • 父母身高不足1米7,兒子身高卻能長到1米9,他們的長高秘訣要學習
    但其實實際情況卻是,生活中有很多父母身高連1米7都沒到,孩子卻長到了1米8多,甚至能長到1米9的例子。父母身高不足1米7,林書豪身高卻達到了1米91喜愛籃球運動的小夥伴對於林書豪應該都不陌生,作為優秀籃球運動員的他,在比賽中一直都有不錯的發揮和表現。
  • 王祖藍女兒身高超同齡:抓住這兩個關鍵點,讓孩子多長45cm
    之所以有浮動空間,是因為孩子的長高,本來就是「7分天註定,3分靠打拼」。其實身高有70%是先天因素決定的,而剩下的30%則是由飲食、睡眠、運動等後天因素共同決定。所以即使父母個頭都不高,也不要氣餒,注意觀察孩子的身體發育,著重後天補充,還是有可能長成大高個的。所以,孩子身高不理想,未必是基因不好,可能是你後天的鍛鍊和營養沒有跟上。
  • 孩子不長個兒家長有誤區 不同年齡段標準身高計算法
    我國兒童矮小發病率約為3%,4~15歲生長發育遲緩的矮小患兒達700萬名,但每年真正接受合理治療的患兒不足3萬名。65%的家長在孩子身高偏矮時,會首先考慮使用增高保健品,甚至盲目進補。
  • 孩子身高發育有跡可循,孩子有這3個特徵,說明還能接著長
    第一個身高生長期:0-3歲,我們常說寶寶一天一個樣,事實上嬰兒時期是人這一生身高發育最快的時期。尤其在寶寶0-1歲時,他們足可以增高25cm左右,要知道即使進入了青春期一年也才最多增高10-15cm。寶寶後兩年增高沒有頭一年快,但也還會一年增高7-10cm左右。
  • 有些孩子不是長不高,而是晚發育,晚發育的孩子有這3大特徵
    然而身高有很大一部分決定於父母的基因。有些人一出生就註定了將來個子不會太矮,但是有的人卻要靠後天的努力才能追趕上。有些父母看到孩子身材不夠高,就變著法子給他們吃補品,甚至還藉助各種外力,但實際上,這些外在的幹涉有時候非但沒有幫助,反而會拖後腿。因為有些孩子不是不會長,只是長大慢而已。
  • 關於孩子身高問題,家長需要掌握這幾點
    新生兒的頭圍是34cm,6個月的時候達44cm,1歲的時候達46cm,提示出生嬰兒第一年,身高、體重、神經發育均呈高速增長。1歲到2歲時,孩子身高將從75cm長到85cm。從出生-2歲這個嬰幼兒階段,孩子身高發育是否正常,主要由他/她的營養狀況決定,也就是說,食慾佳、吃飯好、體重增長滿意的幼兒,他/她的身長往往都是達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