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易經、讖緯、推背圖的討論

2021-02-08 東方文化號

一剪閒愁

買了一本《周易正義》,翻了一下,沒看懂。先學習基礎知識。


Delilah

推薦南懷瑾老師的易經雜說。


古社村夫

南懷瑾的東西,你可以說他說的「有道理」,也可以說他是在講他的人生經驗,但就是不能說他在解讀經典,因為他那些解讀,從文本研究的角度去講的話,基本是胡侃神吹。


笑天宇

朱熹好像說過,讀周易跟讀其他書不一樣。


古社村夫

入門了解的話,朱伯崑《易學漫步》《易學基礎》挺不錯的。沒有文史國學基礎的,看南懷瑾的東西,就會覺得他講的很有道理,但稍微有點文史國學基礎,就會發現他講的東西不對勁。


笑天宇

曾仕強的呢?


古社村夫

曾仕強的也好不到那裡去:都是侃大山忽悠外行普通人的,談不上學術性。


說到這裡,從八十年代開始,流行臺灣學者到大陸在走穴。剛解放到八十年代那會,由於有相當一批學者從大陸到了臺灣,所以臺灣在文史哲方面的研究確實有值得稱道之處。


但這個特點現在早已經不復存在,臺灣現在中國傳統文史哲研究方面早就被甩的老遠。但是呢,還是有一部分大陸民眾總覺得「傳統文化在臺灣」……


所以嘛,臺灣人來大陸也總是被普通民眾追捧。其實呢,稍微知道當代學術發展動態的情況,就不會這麼認為了。



有些書,看著是輕鬆簡單,但是,那不過是別人不消化的產物。看書還是儘量看多乾貨的書。可能枯燥一些,但至少,當你講話或者寫稿子需要引用的時候引用過來,會顯得你有學問而不是讓人感覺你是不懂裝懂貽笑大方。


星夢

親們,誰有簡單易懂的懂的史書,可以介紹下嗎?


古社村夫

翦伯贊《中國史綱要》,大學教材。由淺入深,關鍵是路子要走正。


一剪閒愁

馮友蘭的《中國哲學簡史》,感覺是以西律中。


古社村夫

中國哲學簡史,算是了解中國哲學的入門讀物。挺不錯的。


笑天宇

然後就喜歡上了《道德經》和《易經》


一剪閒愁

我覺得,道德經是易經的解讀本,不知道知否對。


古社村夫

不對。


畢方

樊樹志的《國史概要》《國史十六講》,反響挺好的。


一剪閒愁

感覺是歸藏易的解讀本,歸藏易與道德經六個節點很相似


古社村夫

這個就屬於神侃了喔。


一剪閒愁

歸藏易六個節點分別是:無、有、兼、反、行、道。

大家看下,與道德經是不是很相似?


星夢

歸藏易不是易經嗎? 


一剪閒愁

是三易其中之一。


古社村夫

不是,現在說的易經,一般指《周易》。《周禮》曰「太卜掌三易之法,一曰連山,二曰歸藏,三曰周易」,這好像是關於三易的最初來源。


但是呢,這裡的記載,並沒有把三易跟夏商周聯繫起來。結合佔卜的發展情況和先秦的狀況,一般認為,所謂三易,就是三種不同的佔的方式。


連山易,一直存在於傳說中,誰也未曾見到過。但據說在漢初的時候,皇室藏書室都還有。


關於歸藏易,則一直有流傳,不過總被視為偽書。王家臺秦簡出土了一些竹簡,其中有歸藏易,內容跟流傳版本的大體相似。但並不像上面說的那樣。


《老子》是老子學派的著作,主要表達的是老子學派政治和宇宙本體論等等方面的觀點。與周易關係不大。


而且恰恰需要注意的是,《周易》的後半部分易傳的成書,是受到諸子百家影響而產生的,易傳裡面融入了諸子百家思想。所以,以前說周易是群經之首大道之源這個說法是不恰當的。


周易的易經部分成書確實很早,但它主要是記錄佔的結果的文獻,當然也包含了一些歷史、文化、哲學信息。但它不是唯一的,與其相當,還有詩、書等。這還不說列國的其他文獻(這些文獻大多亡佚)。


把周易抬到群經之首的位置,好像也是東漢的事情。五經的最初排序是:詩、書、禮、易……這個從側面也可以得到印證:諸子著述引論,引詩、書頗多,但引易的並不多。


笑天宇

這是儒家的排序吧?


古社村夫

從有「五經」這個說法起,五經就算是儒家的專屬了。雖然五經其實並非儒家專屬,但其實也是被儒家霸佔了。


因為,五經的流傳,主要靠儒家門人弟子,其傳抄講解自然也主要是儒家弟子來完成的,自然,儒家色彩也就越來越濃。


笑天宇

《周易》的義理是從王弼開始發展的嗎?

 

古社村夫

《易傳》就是最早的義理派著作。


一剪閒愁

劉向劉歆對諸子源流分析,對不對?


古社村夫

可以參考,但不必奉若圭臬。


翰飛道長

功夫瑜伽裡有句話,佛教是從印度傳入中國,但是在印度卻不流行了。


古社村夫

是啊,印度是印度教的天下,印度教就是婆羅門教的進化。


一剪閒愁

好像是商羯羅以一人之力,將佛教趕出了印度。


古社村夫

歷史是合力鑄成的,不是某個人創造的。


一剪閒愁

是的,商羯羅在合適的時點出現。


翰飛道長

唉,中國真是個神奇的地方。


古社村夫

因為中國本身就是不斷融合的產物。沒有融合,就沒有地大物博的中國版圖,也就沒有海納百川的中國文明。


畢方

周易為群經之首,俺覺得就是十三經註疏裡周易排在第一位,也可能是時間分個先後。


古社村夫

好像是從東漢開始的


畢方

不過搞易學的特別,不管儒家還是算命的。為啥它就成群經之首了?


古社村夫

東漢好讖緯,或許與這個有關。


一剪閒愁

讖緯是不是起源於鄒衍?


古社村夫

不是。


偽君子

五行終始跟讖緯不是一回事,鄒衍也只是發揚光大了陰陽五行,並不是創始

在他那算一個高峰。


讖緯你可以簡單理解為,我寫了一首詩,說了一句話,後來應驗了。不是有個成語,一語成讖。實際比這複雜得多。


古社村夫

讖,就是編造隱語搞預言,這個玩意兒很早的巫師就愛用了。


偽君子

群文件傳過中華書局《七緯》,大體了解,深入研究那或許很費勁,資料多半是缺的。推背圖算不算?就當看圖說話玩。


古社村夫

推背圖也算吧,而且現在對於推背圖,很多就愛去「套」。


偽君子

這東西當常識了解就可以了。


古社村夫

把發生了的歷史事件挑選一些往裡面去裝,有人信得不得了的。


偽君子

推背圖我見過市面上有兩個盜版版本流行,據說完整的有六七八九十來個。地攤上掛名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的最常見,張其成主編易經應用大百科裡面有兩種。


今人多認為是附會之說,具體是不是,俺的智商和認知跟不上。對自己沒深入學習的知識,不輕易持否定態度,也不做過多評論。


五運六氣,運氣學,也曾一度被認為是迷信,古人應用挺廣,現在也開始被認真研究了。方藥中那麼厚的一本書,黃帝內經素問運氣七篇講解。


豈曰觀自在

村長,金剛經與壇經哪個是真的呀?所以那七篇大論,就很多人認為不是內經中的。


古社村夫

都是真的啊!只不過,思想源流差別比較大。


豈曰觀自在

認為應該屬於黃帝外經,後來外經遺失,有些內容就融合進內經了


古社村夫

金剛經是鳩摩羅什翻譯的印度佛經;而壇經是佛教中國化之後的產物。


豈曰觀自在

一個是正版,一個是將近一千年後的盜版,肯定不一樣。


古社村夫

這個屬於調侃的,說盜版,意思是說壇經不再是正宗的印度佛教那個源流,而是佛教中國化之後援道入佛的產物。其撰寫也是中國的南禪弟子完成的。


水凝漪

讖緯在《左傳》《尚書》等文獻裡已有端倪,並不是什麼新鮮事,比如蹇叔哭師。但一般語境上的讖緯是從漢成帝到漢平帝這一段時期興起的一股思潮。其內容包括天文佔,五行佔和史事讖(也就是我們通常理解的預言)。


《漢書•李充傳》說:「五經六緯,尊術顯士。」可見讖緯學在當時的風靡一時。但詳細分析起來,則讖自讖,緯自緯。《四庫提要》說:「讖者,詭為隱語,預決吉兇。緯者,經之支流,衍及旁義。」可知二者自有分別。



來源  巴蜀國學讀書交流群

時間  2017.2.19





附註:群內任何一位成員的發言、其內容均只代表其個人觀點與立場,不代表「東方時代環球時事解讀」及其網站、公眾號的觀點與立場!



相關焦點

  • 易經思維梳理《推背圖》,尋找隱藏著的秘密
    推背圖相傳《推背圖》是由李淳風和袁天罡所創作的天下第一預測奇書。它融合了易經學、天文學、詩詞、謎語、圖畫、幹支紀年為一體的重要易經預測名著。《推背圖》是中國歷史上最神秘的易經預測經典著作,對於《推背圖》的研究者不計其數但是都沒有闡述清楚其中的易學原理,今天我們用易經思維來嘗試解讀這部偉大的經典。《推背圖》由於歷史傳承等諸多因素變得更加神秘,也變得更加雜亂,它共有六十象,主要包涵:一個幹支、一個卦象、一幅圖像、讖語、「頌曰」律詩一首,共五個部分。
  • 《三十六計》《冰鑑》《推背圖》都是偽國學
    世界各地圖書館現存《推背圖》,至少有數十種之多,基本都成書於清代及其以後。其中包括六十七圖本、六十五圖本、不同內容的六十圖本,等等。不同版本的《推背圖》,所記之事、所用圖文等都不同。相比之下,金聖歎批本的《推背圖》「預言」之事最多。所謂「金批」《推背圖》首現於1915年。出版者聲稱,此書是八國聯軍侵華時期,由宮中流出,並經張之洞證實,確認為金聖歎親手批註。
  • 《推背圖》的作者是何人也?李淳風、袁天罡被世人無故甩鍋
    咚咚咚~~今天的酸奶頻道開始拉,今天想和大家一起嘮一嘮《推背圖》這個奇書的作者,感興趣的朋友快點拿好零食,乖乖坐好,節目現在開始~《推背圖》作為一部能夠預測未來的奇書,當中的每一象都對應著古代哲學經典《易經》中的每一個卦象,還對應這歷史上真真切切發生過的大事件。
  • 《推背圖》中一共出現7個女子,5個得到歷史驗證,剩下2個未知
    古代研究《易經》的人一抓一大把,但凡玄學家,沒有不從《易經》中汲取知識的。唐朝時期的道士李淳風、袁天罡就繼承了易學思想,相傳李淳風精通天文歷算,袁天罡擅長相面預測吉兇,兩人合力完成了古代第一預言奇書——《推背圖》。易學本來就源於筮佔,因此被應用到預言方面也不足為奇。
  • 《推背圖》的第一象你知道是什麼意思嗎?快來看看吧
    今天小編給大家講一講《推背圖》的第一象,也許有人會問,這有什麼可講的?這一象並沒有介紹歷史他講的是引言。但是說實話,這一象也很重要。它是預示著開始。任何事情的發展都有始有終,有頭有尾。那麼怎麼能夠全面的理解推背圖的含義呢?所以今天我們就著重的說一下這兩項。
  • 推背圖
    《推背圖》是我國預言書中最為著名的奇書之一,相傳是唐代貞觀年間,兩位預言大師李淳風與袁天罡對唐代及以後朝代重要事件的預測。全書共六十圖像,以六十甲子與卦象分別命名。每幅圖像之下均有讖語,並附有「頌曰」詩四句,預言後世興旺治亂之事。書名「推背圖」,是根據第六十圖像(最後一卦)中的頌曰「萬萬千千說不盡,不如推背去歸休」而名。  書中的預言詩句多隱晦深奧,需要豐富的歷史與文字知識才能有所領悟,後來明末清初的一代才子金聖歎對其作了註解,下面您提供的即金聖歎注本。
  • 《推背圖》第十六象詳解:天一生水姿稟聖武,順天應人無今無古
    千古興亡多少事,山形依舊枕江流,萬萬千千說不盡,不如推背去歸休。大家好這裡是易道傳習社,專注國學文化的分享和傳播。如果您正好對國學文化感興趣,不妨關注我。推背圖《推背圖》是我國著名的卦學大師李淳風和袁天罡應唐太宗李世民的要求所著,起初只是為預測大唐的國運,沒想到一發不可收拾,直接預測了我國兩千多年的歷史。全書一共六十象,每一象都有卦象、卦圖、讖語和頌的部分,堪稱經典。
  • 《龍嶺迷窟》中據說能推測國運的「推背圖」到底是什麼?
    什麼是推背圖?推背圖堪稱中國道教預言的第一奇書,傳說是唐太宗李世民為了推算大唐的國運,令當時頗負盛名的道士李淳風和袁天罡編寫這樣一部書。它以易經的哲學為理論基礎,繪有六十幅圖像,每幅圖像下面附有根據易經八卦演繹出來的讖語和頌詩一首,預言了從唐朝開始一直到未來大同世界,發生在中華民族歷史上的事件。
  • 李淳風與袁天罡《推背圖》
    除了無數次的具體預測國事外,李袁二人給後世留下了一部極其神秘難解的易學奇書——《推背圖》。因為這部奇書預言了自唐朝以後的幾千年國運興衰治亂,所以歷代為世人矚目,爭相揭密。《宋史;藝文志》正式將此書列入正史,可見當時對這部奇書的重視。
  • 任蜜林:現代學術視野下的讖緯學研究及其未來走向
    [16]因此,不應因圖讖而摒棄緯說。馮友蘭於1934年出版了《中國哲學史》下冊,其中「兩漢之際讖緯及象數之學」一章對讖緯進行了專門的討論,主要涉及緯與讖、象數之學、陰陽之數、八卦方位、卦氣、音律配卦等問題。馮氏認為讖與緯並非一事,而緯書中荒誕部分,實類於讖,皆同種趨勢下的產物。馮氏特別分析了緯書中的象數思想,認為其與希臘畢達哥拉斯學派的學說有著很多相似之處。
  • 最正宗的《推背圖》解讀
    《推背圖》是讖書,讖讀[chèn]。讖書就是記載預言並會應驗的書。一般人們公認《推背圖》是排名第一的預言書。
  • 神秘的讖緯之學
    最早的讖書,指的是《河圖》、《洛書》一類的書,如《論語》中就有「鳳鳥不至,河不出《圖》,吾已矣夫」的話。所謂《河圖》、《洛書》,說的是古聖王新受命的象徵,是「天意」的一種表露。後世的讖書也多附會《河圖》、《洛書》,以言符命妖祥、王朝興替等。後來,「讖」的含義有所延伸,一切預言社會人事未來發展走向的神秘語言文字或物象,都可以叫做「讖」。
  • 扒一扒那些歷代研究易經的真正高手,他們站在了人類智慧的巔峰
    不僅是這些間接的學科,即使是直接受《周易》影響的讖緯、太乙、六壬、遁甲、星命、相術、堪輿選擇等等,也都以周易做為自己的理論基礎。在中國歷史中,研究《易經》而卓有成就的人都是經邦濟世的大人物。他們或為聖賢、帝王,或為名相、名將,或為名醫、高僧,或為詩人、思想家……他們推動著中國乃至世界文明的發展。
  • 由《求幸福齋隨筆》中對《推背圖》中數象的解讀而言說
    宋太祖當政後,將《推背圖》打亂順序,並弄了很多版本,雜揉其中。朝代更疊,轉眼到了清朝,金聖歎批註的版本「金批本」,進入清宮,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後,從清宮流出。民國建立後,於1912年和1915年,發行了兩套《推背圖》,很多人看的大部門是民國四年的版本。金聖歎老先生,對推背圖之前發生的重大歷史事件,批註的尤為精彩。
  • 李淳風著《推背圖》的傳說
    關於日食,現代人當然有科學的解釋:當月球轉至太陽和地球之間,且地球、月球、太陽呈一條直線時,太陽光被月球擋住,對地球而言即發生了日食。在古代,日食出現算得上是大事,因為古人無法理解為什麼天空中的太陽突然消失不見。李淳風立即將自己的推算稟報皇帝。在新年的第一天發生日食,當然被認為是兇兆,唐太宗李世民很不高興,問李淳風:「你預測的天象真的會出現嗎?假如正月初一沒有日食發生怎麼辦?」
  • 世界四大神奇的「預言」,《推背圖》、《諸世紀》上榜!
    當今世界,人類歷史經過萬餘年的發展,「預測未來」的書籍記載很多,小編認為《霍比預言》、《塞萊斯廷預言》、《推背圖》、《諸世紀》,算是世界四大最為神奇的「預言」!三、《推背圖》在我國的大唐貞觀年間,唐太宗李世民找到袁天罡和李淳風師徒,讓他們推測大唐的國運。袁天罡和李淳風兩人一推測起來,便不可只知,一直推到了第60象,推測的時間跨度達到了2000年之後的今天。《推背圖》構建了一個中國和世界歷史的發展體系,即「帝制時代」到「共和時代」再到「大同時代」這樣一個命定式的發展理論體系。
  • 康熙六十一年版《推背圖》詳解,趙匡胤陳橋兵變,百年前早有預言
    千古興亡多少事,山形依舊枕江流,萬萬千千說不盡,不如推背去歸休。各位讀者大家好,這裡是易學傳習社,今天為大家詳解《推背圖》第十六象。01推背圖從時間來看,本象預測的為公元960年左右的事情。02卦圖下面我們先來看一下此象的卦圖:一人高坐,另一人手持扇,其餘都彎腰參拜。
  • 張西平 | 萊布尼茨和白晉關於二進位與《易經》的討論
    關於萊布尼茨與白晉就二進位的討論的問題中外學術界已經有了很多研究,大體形成兩種意見,一種意見認為,正是白晉寄給萊布尼茨的邵雍的六十四卦方圓圖,萊布尼茨受其啟發,才發明了二進位; ①另一種意見認為,萊布尼茨獨立地發明了二進位,從白晉所寄給他的《易經》圖,萊布尼茨只是發現周易的六十四卦排列符合二進位而已。②本文就這個問題展開進一步的討論。
  • 推背圖第42象:越解越迷
    天下第一奇書《推背圖》預言了從唐朝李世民之後的2000多年的歷史大事,到目前為止,還有未來500多年的歷史也在其預言範圍內。此書的預言,從唐朝到清朝的預言一說一個準,精準到讓統治者驚恐,所以此書在很多朝代都被列為禁書,甚至在宋朝時這本書被統治階級下令將其象次強行打亂,直到清朝,大才子金聖歎才又重新整理並對其中的象位進行了批註,我們現在市面流通的大多是金聖歎版本《推背圖》,不過對於此版本的推背圖也存在很大的爭議,有人說《推背圖》應是民國時期的杜撰品,理由金聖歎在1661年8月7日被殺頭,而其書的第34象精準預言了太平天國起義
  • 預言奇書《推背圖》臺北圖書館藏版!60圖原件裝裱,極其珍貴!
    臺灣版圖書館《推背圖》的序,舊書新裝裱,無論從材質,還是字體,都可以感受年代的厚重!《推背圖》第一象,盤古開天,手託日月!在金聖歎註解版中,現在處在43象到44象之間,而臺北圖書版收藏的這個版本,現在要後退2象,大約在45象到46象之間,大家自己對比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