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剪閒愁
買了一本《周易正義》,翻了一下,沒看懂。先學習基礎知識。
Delilah
推薦南懷瑾老師的易經雜說。
古社村夫
南懷瑾的東西,你可以說他說的「有道理」,也可以說他是在講他的人生經驗,但就是不能說他在解讀經典,因為他那些解讀,從文本研究的角度去講的話,基本是胡侃神吹。
笑天宇
朱熹好像說過,讀周易跟讀其他書不一樣。
古社村夫
入門了解的話,朱伯崑《易學漫步》《易學基礎》挺不錯的。沒有文史國學基礎的,看南懷瑾的東西,就會覺得他講的很有道理,但稍微有點文史國學基礎,就會發現他講的東西不對勁。
笑天宇
曾仕強的呢?
古社村夫
曾仕強的也好不到那裡去:都是侃大山忽悠外行普通人的,談不上學術性。
說到這裡,從八十年代開始,流行臺灣學者到大陸在走穴。剛解放到八十年代那會,由於有相當一批學者從大陸到了臺灣,所以臺灣在文史哲方面的研究確實有值得稱道之處。
但這個特點現在早已經不復存在,臺灣現在中國傳統文史哲研究方面早就被甩的老遠。但是呢,還是有一部分大陸民眾總覺得「傳統文化在臺灣」……
所以嘛,臺灣人來大陸也總是被普通民眾追捧。其實呢,稍微知道當代學術發展動態的情況,就不會這麼認為了。
有些書,看著是輕鬆簡單,但是,那不過是別人不消化的產物。看書還是儘量看多乾貨的書。可能枯燥一些,但至少,當你講話或者寫稿子需要引用的時候引用過來,會顯得你有學問而不是讓人感覺你是不懂裝懂貽笑大方。
星夢
親們,誰有簡單易懂的懂的史書,可以介紹下嗎?
古社村夫
翦伯贊《中國史綱要》,大學教材。由淺入深,關鍵是路子要走正。
一剪閒愁
馮友蘭的《中國哲學簡史》,感覺是以西律中。
古社村夫
中國哲學簡史,算是了解中國哲學的入門讀物。挺不錯的。
笑天宇
然後就喜歡上了《道德經》和《易經》
一剪閒愁
我覺得,道德經是易經的解讀本,不知道知否對。
古社村夫
不對。
畢方
樊樹志的《國史概要》《國史十六講》,反響挺好的。
一剪閒愁
感覺是歸藏易的解讀本,歸藏易與道德經六個節點很相似
古社村夫
這個就屬於神侃了喔。
一剪閒愁
歸藏易六個節點分別是:無、有、兼、反、行、道。
大家看下,與道德經是不是很相似?
星夢
歸藏易不是易經嗎?
一剪閒愁
是三易其中之一。
古社村夫
不是,現在說的易經,一般指《周易》。《周禮》曰「太卜掌三易之法,一曰連山,二曰歸藏,三曰周易」,這好像是關於三易的最初來源。
但是呢,這裡的記載,並沒有把三易跟夏商周聯繫起來。結合佔卜的發展情況和先秦的狀況,一般認為,所謂三易,就是三種不同的佔的方式。
連山易,一直存在於傳說中,誰也未曾見到過。但據說在漢初的時候,皇室藏書室都還有。
關於歸藏易,則一直有流傳,不過總被視為偽書。王家臺秦簡出土了一些竹簡,其中有歸藏易,內容跟流傳版本的大體相似。但並不像上面說的那樣。
《老子》是老子學派的著作,主要表達的是老子學派政治和宇宙本體論等等方面的觀點。與周易關係不大。
而且恰恰需要注意的是,《周易》的後半部分易傳的成書,是受到諸子百家影響而產生的,易傳裡面融入了諸子百家思想。所以,以前說周易是群經之首大道之源這個說法是不恰當的。
周易的易經部分成書確實很早,但它主要是記錄佔的結果的文獻,當然也包含了一些歷史、文化、哲學信息。但它不是唯一的,與其相當,還有詩、書等。這還不說列國的其他文獻(這些文獻大多亡佚)。
把周易抬到群經之首的位置,好像也是東漢的事情。五經的最初排序是:詩、書、禮、易……這個從側面也可以得到印證:諸子著述引論,引詩、書頗多,但引易的並不多。
笑天宇
這是儒家的排序吧?
古社村夫
從有「五經」這個說法起,五經就算是儒家的專屬了。雖然五經其實並非儒家專屬,但其實也是被儒家霸佔了。
因為,五經的流傳,主要靠儒家門人弟子,其傳抄講解自然也主要是儒家弟子來完成的,自然,儒家色彩也就越來越濃。
笑天宇
《周易》的義理是從王弼開始發展的嗎?
古社村夫
《易傳》就是最早的義理派著作。
一剪閒愁
劉向劉歆對諸子源流分析,對不對?
古社村夫
可以參考,但不必奉若圭臬。
翰飛道長
功夫瑜伽裡有句話,佛教是從印度傳入中國,但是在印度卻不流行了。
古社村夫
是啊,印度是印度教的天下,印度教就是婆羅門教的進化。
一剪閒愁
好像是商羯羅以一人之力,將佛教趕出了印度。
古社村夫
歷史是合力鑄成的,不是某個人創造的。
一剪閒愁
是的,商羯羅在合適的時點出現。
翰飛道長
唉,中國真是個神奇的地方。
古社村夫
因為中國本身就是不斷融合的產物。沒有融合,就沒有地大物博的中國版圖,也就沒有海納百川的中國文明。
畢方
周易為群經之首,俺覺得就是十三經註疏裡周易排在第一位,也可能是時間分個先後。
古社村夫
好像是從東漢開始的
畢方
不過搞易學的特別,不管儒家還是算命的。為啥它就成群經之首了?
古社村夫
東漢好讖緯,或許與這個有關。
一剪閒愁
讖緯是不是起源於鄒衍?
古社村夫
不是。
偽君子
五行終始跟讖緯不是一回事,鄒衍也只是發揚光大了陰陽五行,並不是創始
在他那算一個高峰。
讖緯你可以簡單理解為,我寫了一首詩,說了一句話,後來應驗了。不是有個成語,一語成讖。實際比這複雜得多。
古社村夫
讖,就是編造隱語搞預言,這個玩意兒很早的巫師就愛用了。
偽君子
群文件傳過中華書局《七緯》,大體了解,深入研究那或許很費勁,資料多半是缺的。推背圖算不算?就當看圖說話玩。
古社村夫
推背圖也算吧,而且現在對於推背圖,很多就愛去「套」。
偽君子
這東西當常識了解就可以了。
古社村夫
把發生了的歷史事件挑選一些往裡面去裝,有人信得不得了的。
偽君子
推背圖我見過市面上有兩個盜版版本流行,據說完整的有六七八九十來個。地攤上掛名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的最常見,張其成主編易經應用大百科裡面有兩種。
今人多認為是附會之說,具體是不是,俺的智商和認知跟不上。對自己沒深入學習的知識,不輕易持否定態度,也不做過多評論。
五運六氣,運氣學,也曾一度被認為是迷信,古人應用挺廣,現在也開始被認真研究了。方藥中那麼厚的一本書,黃帝內經素問運氣七篇講解。
豈曰觀自在
村長,金剛經與壇經哪個是真的呀?所以那七篇大論,就很多人認為不是內經中的。
古社村夫
都是真的啊!只不過,思想源流差別比較大。
豈曰觀自在
認為應該屬於黃帝外經,後來外經遺失,有些內容就融合進內經了
古社村夫
金剛經是鳩摩羅什翻譯的印度佛經;而壇經是佛教中國化之後的產物。
豈曰觀自在
一個是正版,一個是將近一千年後的盜版,肯定不一樣。
古社村夫
這個屬於調侃的,說盜版,意思是說壇經不再是正宗的印度佛教那個源流,而是佛教中國化之後援道入佛的產物。其撰寫也是中國的南禪弟子完成的。
水凝漪
讖緯在《左傳》《尚書》等文獻裡已有端倪,並不是什麼新鮮事,比如蹇叔哭師。但一般語境上的讖緯是從漢成帝到漢平帝這一段時期興起的一股思潮。其內容包括天文佔,五行佔和史事讖(也就是我們通常理解的預言)。
《漢書•李充傳》說:「五經六緯,尊術顯士。」可見讖緯學在當時的風靡一時。但詳細分析起來,則讖自讖,緯自緯。《四庫提要》說:「讖者,詭為隱語,預決吉兇。緯者,經之支流,衍及旁義。」可知二者自有分別。
來源 巴蜀國學讀書交流群
時間 2017.2.19
附註:群內任何一位成員的發言、其內容均只代表其個人觀點與立場,不代表「東方時代環球時事解讀」及其網站、公眾號的觀點與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