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觀察:根植本土文化海南動漫走出去

2020-12-12 人民網遊戲

原標題:文化觀察:根植本土文化海南動漫走出去

  波波椰的萌形象

  波波椰蝦醬海南話課堂視頻截圖

  波波椰的海南話表情

  周智延作品——海南首部漫畫單行本系列《天使在人間》

   近日,經文化部、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批准,中國動漫集團與中國廣告協會聯合主辦的2016中國卡通形象營銷大會在廣州舉行。上百個來自全國各地的卡通形象在此集結「賣萌」,它們的「萌主」也將紛紛以此為契機,追求與各實體經濟企業合作需求的緊密對接。

   在本次大會上,一位圓滾滾的「綠胖子」代表海南登上全國舞臺,它是傳棋工作室以椰子為原型創作的本土動漫形象「波波椰」。自2015年9月以來,該工作室圍繞「波波椰」打造了一系列「接地氣」的IP(智慧財產權)培育與營銷項目,其中海南方言課堂、微信方言表情等更是火速躥紅,受到許多新老島民喜愛。

   「波波椰」在成長中是如何抉擇的?它的發展又有哪些借鑑意義?海南動漫營銷如何「走出去」?帶著這些疑問,記者採訪了「波波椰」創始人王傳棋和多位業內相關人士。

   將本土文化根植到IP本身

   收到邀請函,受邀成為本次大會的經驗分享嘉賓,王傳棋在激動之餘,也十分感慨:「這意味著我們15個月的努力終於得到了認可,也說明了我們堅持植根本土文化,打造海南動漫品牌的道路沒有錯。」

   王傳棋告訴記者,「波波椰」誕生的初衷,是為了通過網絡傳播海南文化、介紹海南風物,在以大家喜聞樂見、極富本土特色的動漫形象增強老島民的文化自信的同時,促進新島民形成對海南的文化認同感和歸屬感,「對於『移民』『候鳥』眾多的海南島而言,後者顯得尤為重要。」

   他注意到,「日本一個名為『熊本熊』的超級IP,幾乎盤活了整個熊本縣的經濟,在它橫空出世的5年,全縣接待遊客人數上漲20%,為身為農業大縣的熊本縣賣出了835億元的點心和農產品。」他靈光一現:既然海南擁有如此豐富的IP資源,那為什麼不因地制宜,打造一個類似「熊本熊」的超級IP呢?

   知易行難,「波波椰」雖然定下了目標,但一路走來吃的苦頭卻不少,其中最突出的便是前期紮根於海南本土方言的傳播推廣,以及做公益廣告等項目,雖然很「接地氣」,但最終總是「叫好不叫座」,經濟效益的轉化出現瓶頸,使得王傳棋團隊只能苦苦支撐、摸索前進。

   「當時我的耳邊出現了兩種聲音,一種勸我放棄營銷做內容,一種勸我放棄內容主打營銷,但我難以抉擇。」為此,王傳棋拜訪了廣東省動漫行業協會執行會長鍾路明和臺灣著名漫畫家蔡志忠。前者直言「天下武功,唯快不破」,建議王傳棋團隊儘快搶佔海南動漫產業高地,多渠道實現快速傳播、打響名氣,然後再將本土文化根植到IP本身;後者則在漫畫創作上給予了指點,同時傳授了王傳棋團隊面對受眾、借勢營銷的諸多方法。

   回到海南後,王傳棋活學活用,動作不斷:他們團隊先後組織策劃了「海南十大神獸」、海中「剁咦」專題、「找海南阿姨買海鮮」等多篇公眾號推文,分別獲得了3.8萬、5.2萬和25萬的閱讀量,讓「波波椰」等一系列IP開始為更多人所知。

   一批海南仔闖出新天地

   如今,「波波椰」的形象在海口隨處可見,從走上電影螢屏播發宣傳片,到登上公交卡、公交車、免稅店和數家展會現場,這個詼諧幽默,經常出沒於街頭巷尾的「綠胖子」儼然成為大家心目中的「海南萌娃」。得知這次「波波椰」將參加本次大會,網友們也紛紛「點讚」,為其助力。

   「我們深知在海南這塊土地上,太需要像『波波椰』一樣專屬於海南本土的動漫形象了,因為這不僅承載著海南的歷史文化,也能夠成為大家感情上的一種寄託。」王傳棋說,在海南,還有一些漫畫家、動漫家也為海南動漫「走出去」作出了很多努力。

   其中,不得不提到的是海南漫畫家、海南第一本漫畫單行本系列作者——周智延。

   堅持創作十餘年,周智延終於等到中國漫畫業在2015年迎來了「網際網路+動漫」的新潮。他的團隊抓住機遇,傾心創作了《記憶輪迴》《哥變成魔法少女了》《寄生少女》《甜蜜禁忌》等漫畫連載作品,分別與騰訊漫畫、網易漫畫、動漫之家等網絡漫畫機構籤約。

   喜訊不斷傳來,2015年10月,周智延作品首次代表海南入圍第十六屆世界漫畫家大會原畫展。2016年6月,他的漫畫作品《甜蜜禁忌(韓語版)》在韓國最大的門戶網站NAVER的動漫板塊上線連載,這是海南漫畫作品首度被翻譯成外文「出口」國外。

   當前,周智延團隊通過不懈努力,已發展為國內一線原創漫畫及設計團隊。2016年5月,周智延聯合海南漫畫界年輕的創作人,組建海南漫格子文創公司,在海口騎樓開啟動漫文創新探索。除了進行漫畫改編動畫、開發動漫周邊產品等新嘗試,漫格子還將跨界投身到「動漫+旅遊」等創新創業的新領域,為進一步提高海南動漫文創影響力獻計出力。

   而海南源渤文化傳媒有限公司負責人符朝軍則是自行「打井解渴」。看見海南的漫展舉辦少、質量良莠不齊,而需求又十分旺盛。「我自己特別喜歡動漫文化,為了自己的愛好,也為了這個圈子能呈現一個良性的發展,我便自己開了公司,專注地經營漫展等活動。」公司成立後,符朝軍以緊密結合「網際網路+」,通過線上宣傳推廣活動,以及在線下結合京華城等多家商城開辦動漫展會、舉辦2015源祈漫展/中國國際動漫節等形式,已經在海南打出了名氣,並且闖出了一片獨特的動漫天地。

   期待形成海南動漫產業鏈

   多年以來,海南動漫產業發展都受到多方的關注。主編《文化藝術報·中國動漫周刊》多年的鐘路明表示,從2004年至今,中國動漫產業的整體發展已經經歷了由動漫藝術向產業化運作轉移、市場化運作逐步成熟、資本驅動產業發展的三個重要階段,但在動漫產業「祖國江山一片紅」的大背景下,海南卻鮮有具代表性的IP出現,這一直都是業內憾事。

   「但『波波椰』此次參會,表明了海南動漫產業又跨出了新的一步,開始更全面、更深入地擁抱省外市場。」鍾路明認為,海南動漫企業應充分利用紅色娘子軍、瓊崖縱隊等優秀紅色IP,通過易於讓觀眾接受和喜愛的動漫形象、動漫劇等方式,銜接旅遊業、農業、服務業等,同時多利用區位優勢與廣州、深圳的企業,高校與市場對接,形成完整的產業鏈和人才培養模式。

   海南大學藝術學院動畫系主任鄧晰也持有類似觀點,她坦言:「在我系畢業生中,絕大多數都認為當地就業機會較少,並選擇離開海南到外省尋找工作,這點在省內高校中並不少見。」但隨著省政府對動漫遊戲產業的大力扶持,以及像傳棋工作室等企業團隊不斷「走出去」,她認為海南動漫的發展已展露出蓬勃朝氣,「這些企業的不斷發展壯大,也將給我們引進優秀的客座教授,實現融合電影配樂、腳本、動漫等綜合性人才培養機制提供強有力支持,真正實現為海南動漫產業培養和留住中高端人才。」

   廣東省動漫行業協會產業鏈合作基地負責人方曉達表示,動漫形象的變現方式多種多樣,常見的就有拍攝電影、製作漫畫、售賣IP使用權等,但對於基礎較為薄弱、產業鏈還不夠完善的海南動漫產業而言,各企業和團隊在搶佔高地後,應保持足夠耐心,不要在盈利上操之過急,「依余光中先生所說:『天下的一切都是忙出來的,惟獨文化是閒出來的。』相信在海南『慢文化』的滋養下,未來一定能夠沉澱和湧現出更多富有新意和特色的本土IP。」( 實習生 陳卓斌 本報記者 陳蔚林)

   名詞解釋

   動漫產業鏈有上中下遊之分,上遊是內容製作,中遊是發行傳播,下遊是衍生產品的開發和營銷,以原創內容為核心,以動畫、漫畫為表現形式,通過影視傳播產生拉動效應,帶動系列產品的營銷,通過形象授權和衍生品開發回收資金為動漫產業鏈主流的盈利模式。因為有著廣泛的發展前景,動漫產業被稱為「新興的朝陽產業」。數據顯示,2015年我國動漫產業總產值超過1100億元。

(責編:沈光倩、楊虞波羅)

相關焦點

  • 中國文化企業「走出去」 彰顯文化軟實力
    「走出去」彰顯中國文化軟實力全球化是文化產業未來發展的必然方向。近年來,中國文化企業「走出去」的步伐不斷加快,文化交流和貿易把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帶到了國際市場。越來越多的中國文化企業「走出去」,讓中國優秀的傳統文化越來越被世界認可。
  • 從電影和網絡文學看中國文化「走出去」
    編者按:新世紀以來,中國文化「走出去」引人關注。在中國文化「走出去」的實際過程中,需要我們不斷地探索、實踐和總結。本期關注組約三篇文章,分別從電影和網絡文學角度談談中國文化如何「走出去」。    (作者單位:壹娛觀察)    中國網絡文學「走出去」的啟示    吉雲飛 李強    近兩年來,中國網絡文學的海外傳播異軍突起
  • 海南大學開展留學生課外實踐活動 了解本土文化
    海南大學開展留學生課外實踐活動 了解本土文化     第十四屆美國夏威夷大學漢語暑期班師生在海南省規劃展覽館前合影留念
  • 文化自信根植於深層的文化認同
    文化自信根植於深層的文化認同 2017年12月05日 07:57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中國社會科學報 作者:任映紅 字號 內容摘要:沒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沒有文化的繁榮興盛,就沒有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 從國際書展看文化「走出去」
    隨著逐漸深入,身邊出現了一些大大小小的展廳,如作者交流區、法國圖書館區、VR閱讀區、童書及動漫展區等。這裡就像一座古堡,有許許多多的寶藏待人挖掘。法國總統馬克龍在開幕儀式中表示,「沒有文化,就沒有歐洲」,希望能夠藉助本次書展向全世界展示法國乃至整個法語區的文學和文化風採。
  • 旅遊周刊 | 文化+旅遊 加出無限精彩!文化活動為海南旅遊再添引擎
    ■ 海南日報記者 趙優在沉浸式數字光影黎錦文化幻境秀中感受黎錦的千年魅力,在遊戲、電競、動漫的線上IP與線下實景中體驗文創的多元互動近段時間以來,吳牧野鋼琴獨奏音樂會、「錦尚添花」古典民族音樂會、「中國風」海南民歌再創作展演專場音樂會,「海南歡樂夜」旅遊文化音樂集市、2020海南草莓音樂節等文化藝術活動接連上演,突出藝術特色及本土民俗文化,海島文化韻味也日漸濃厚。文化活動 吸引力可觀上個月,為期5天的TGC騰訊數字文創節成為眾多市民遊客的打卡地。
  • 朱大可:走出中國電影的文化瓶頸
    根植於道教的中醫藥學,則在環境災難和全民養生的浪潮中捲土重來,成為民眾肉身自救的唯一法器。  本土文化有沒有跟人類共同價值對接的插口?這個問題,始終是學界爭議的焦點,至今沒有達成必要的共識。在我看來,晚期儒學的陽明心學,就極具現代哲學思辨色彩,而原儒學說中亦含有積極的人本主義因素,如孟子的「君輕民貴」觀點,跟人類共同價值相當接近,但孟子的此類思想並非儒家原創,而是源於墨家的外圍思想。
  • 海南首部原創動畫電影發布,動漫品牌「海島兄弟」展現文旅IP潛力
    【海島兄弟亮相海南島國際電影節】第二屆海南島國際電影節於12月8日正式謝幕,本土動漫企業海南吉客優創文化發展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吉客優創」)深度參與,在海南島國際電影節H!Market市場特約活動上,舉辦了《海島兄弟之南海天書》動畫電影發布會,同時也正式發布及全平臺上線了《海島兄弟之南海天書》動畫電影前傳短片。
  • 定格文化:讓中國動畫走出國門
    8號明星企業·名片  企業名稱:杭州定格文化創意有限公司  註冊資本:375萬元  主營範圍:主營定格動畫製作發行和動漫衍生品牌創建和授權、動漫衍生產品開發設計銷售。未來,定格文化計劃依然以動漫內容為核心,輻射更多的嬰童產業相關產品,為孩子們提供更多安全可靠促進其成長的好內容和好產品。  產品亮點  定格動畫拼的是「精」和「巧」  在2012年10月的坎城秋季電視節上,一部由杭州本土出品的木偶定格動漫出盡了「風頭」:獲得了來自西班牙、瑞典、芬蘭等十多個歐洲國家參展商的青睞。
  • 海外學術期刊與中國文化「走出去」戰略
    作者:周春 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北京對外文化傳播研究基地向世界講好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故事,提升中國在世界的文化軟實力,已經成為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中國文化「走出去」的重要國策。習總書記在多次出訪中,都身體力行地實踐著這個國策。
  • 讓動漫在廬陵文化的底蘊中飛揚——探訪天騰科技
    天騰科技借鑑發達國家成功的動漫產業鏈經驗,從產業鏈的角度來認識動漫、整頓動漫、發展動漫,幫助吉安動漫走出長期以來遊兵散勇打遊擊的局面,逐步劣實經濟基礎,打造適合自身特點的產業鏈,對吉安的動漫產業鏈的延伸將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
  • 文化「走出去」不妨借巧力
    □餘如波  歲末年初,又到了中國傳統文化集中「出海」的時候,世界各地都能看到中國文化人的身影。說到海外新春文化活動,最近有兩撥四川的文化工作者給我們帶來了驚喜,讓傳統文化「走出去」有了一些新意。  先是在為期5天的2019「歡樂春節」赴摩洛哥活動中,四川藝術家帶去了戲曲、麵塑、剪紙、皮影、書法等文化體驗項目,讓當地民眾提前感受中國年味。
  • 山西僑聯打造對外文化品牌 助力文化「走出去」
    山西僑聯打造對外文化品牌 助力文化「走出去」 2018-03-06楊傑英 攝   中新網太原3月6日電 (楊傑英)「山西僑聯要繼續做好『親情中華』文化品牌,開展神農炎帝文化交流活動,積極組織開展豐富多彩的海內外文化交流活動。」山西省僑聯主席王維卿6日在山西省僑聯十屆二次全委會上表示,要營造僑聯特色文化氛圍,推動山西文化「走出去」,讓廣大海外僑胞更好地了解中國、感知山西,增進中華民族認同感。
  • 陳月紅:歐美主動譯介對中國文化「走出去」的啟示
    此次大會設立了「文學走出去的學理反思」「本土視角與批評自覺」「域外漢學家的譯介研究」等議題,邀請了上海師範大學教授鄭克魯、朱振武,上海外國語大學教授謝天振、虞建華,浙江大學教授許鈞,華東師範大學教授陳建華等專家進行了現場研討,旨在探討外國文學研究和文學翻譯研究的新思路、新方法,為中國文學「走出去」找到正確路徑。
  • 根植於火熱生活 傳統文化動畫題材耀眼奪目
    核心價值觀根植於火熱生活少年兒童是祖國的未來、民族的希望。作為電視節目的重要組成部分,國產電視動畫是少年兒童喜愛的精神文化食糧,對塑造少年兒童的價值觀具有重要作用。2019年,國產電視動畫緊緊圍繞黨和國家的戰略部署,在表現手法上突出以小切口展現宏大主題,在潤物無聲中傳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唱響愛國主義主旋律,引導少年兒童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 南哲新聞|對話賴永海:中國佛教文化走出去需要優秀的「翻譯」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本次研討會對於中國佛教文化走出去有什麼積極的影響?但是佛教在中國走了兩千年,走的是一條中國化的路,已經成為中國古代三大思潮之一,現如今,中國佛教是中國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文化怎麼走出去?實際上漢傳佛教以前在這一點做得很不好。如果從佛教三大系統來看,漢傳佛教應該是地域最廣,人口最多,但是漢傳佛教在西方的影響在相當長一段時間裡,甚至比南傳佛教和藏傳佛教還小。
  • 《文史哲》英文版首發式 學者共探中國文化走出去
    來自中國各大高校和科研機構的30餘位具有海外學術背景的專家學者相聚一堂,共同探討中國文化如何走出去。  山東大學副校長、《文史哲》前任主編陳炎在致辭中指出,在全球化日益向縱深發展的時代,中國文化如何走出去,已成為擺在中國人文社會科學工作者面前的一項重要課題。
  • 「廣西文化符號和地標產品動漫IP形象設計」主題研討會在廣西桂林...
    ,培植優質動漫IP形象,助推廣西文化的傳播,加速廣西文化產業的發展、轉型與升級。南寧良牙文化傳播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朱毅 針對廣西漫展產業發展的問題,南寧良牙文化傳播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朱毅通過介紹良牙文化多年舉辦漫展成功的經驗,闡述了廣西漫展實現「走出去」的可能性,也為廣西動漫文化「
  • 導演劉家成:講好中國故事,推動中國文化走出去
    堅定文化自信 強化中國影視影響力影視作為傳播中國文化的重要載體,也是體現「文化自信」的重要擔當。「堅定文化自信,第一就是要對我們的文化有充分的了解。第二一定要清楚我們的文藝創作要根植於中國的文化土壤,在土壤裡獲得滋養,才能夠最後茁壯成長。」
  • 翻譯,如何助力中國文化走出去?
    然而,這個翻譯的水準精不精良,這個作家或這部文學作品在海外究竟有多少讀者閱讀,有沒有產生文化上的影響,人們似乎並不關切。」    8日,在上海翻譯家協會和上海市文藝評論家協會聯合舉辦的「再登巴別塔——文學翻譯的現狀和未來」研討會上,外國文學領域的資深出版人彭倫對當下翻譯出版界的「文化走出去」熱潮提出了值得深思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