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博士大陸創業烤披薩:「這裡滿是活力和機會」

2020-12-17 新華社

  新華社廈門1月19日電(記者付敏)「我應該更早一些來大陸。」如今在廈門創業烤披薩的臺灣博士陳光中這樣說,「因為大陸是一個充滿活力和機會的市場,這裡一切皆有可能。」

  祖籍廈門同安的陳光中出生在臺北,擁有材料工程博士學位的他,畢業後就職於新竹科學工業園。出生於1975年的陳光中,為何捨棄常人眼中「高大上」的科技研發工作,另闢蹊徑跨行烤披薩呢?

  「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對臺灣經濟產生重大影響,我目睹許多同事被裁員。」陳光中說,「經濟大環境已經發生變化,我必須離開。」

  在工業園上班時,陳光中經常吃披薩。研究顯示面板的他於是就想:是否可以依靠精準的電子控溫系統,把窯烤披薩中控制火候這部分進行標準化,讓披薩質量穩定下來?

  2013年,陳光中回到臺北開始創業,用了半年多時間,帶著團隊研發出了電子窯烤爐。他和團隊通過不斷嘗試,把大廚判斷的最佳溫度量化出來,把熱流變化、熱源、光源等影響因素量化出來,再用電子設備精準控制。

  「整個過程非常繁瑣,經歷了一次次失敗,不過最終我們成功了。」陳光中笑著說,「整個研發過程中,麵粉是最大的耗材。」

  陳光中研發的電子窯烤爐,不但讓披薩質量穩定,製作效率也大大提高。1片披薩製作時間精確到4分21秒,同時烤5片,1小時至少可以製作60片。而傳統人工製作,一般一個小時最多做15到20片。

  經過三年多發展,陳光中在臺灣的披薩加盟店開到了新竹、花蓮。2017年6月,陳光中作出了人生中又一重大決定:到廈門開店,拓展大陸市場。

  「從想來大陸到真正來大陸,也醞釀了一段時間。」陳光中說,「過來以後,我發現,真的應該更早一點來,這是一個大舞臺。」

  選擇廈門作為大陸創業的首站,陳光中坦言,廈門給他一種「歸屬感」:同樣的閩南語、同樣的生活習慣、同樣的民俗祭拜……加上,當地政府給予臺商優惠的創業政策,讓他倍感溫暖。

  陳光中表示,大陸市場前景廣闊,相信「電子披薩」不但可以開拓大市場,也能吸引很多青年創業者來加盟。「大陸的一些中小城市,在披薩或者義大利餐這部分還相對空白,而這套機器設備可以讓它變成一個很簡單的創業項目,希望它能遍地開花。」

  陳光中對自己在大陸的創業充滿期待,除了尋找融資和連鎖加盟,他還有一個更大的夢想:「希望在10年後,在大陸或者全球市場能開1000家披薩店。」(完)

相關焦點

  • 臺灣博士到大陸創業烤披薩:真的應該更早一點來
    ­  新華社廈門1月19日電(記者 付敏)「我應該更早一些來大陸。」如今在廈門創業烤披薩的臺灣博士陳光中這樣說,「因為大陸是一個充滿活力和機會的市場,這裡一切皆有可能。」­  祖籍廈門同安的陳光中出生在臺北,擁有材料工程博士學位的他,畢業後就職於新竹科學工業園。出生於1975年的陳光中,為何捨棄常人眼中「高大上」的科技研發工作,另闢蹊徑跨行烤披薩呢?
  • 臺灣博士廈門烤披薩:走出「小確幸」 迎來「大市場」
    中新網廈門11月9日電 (陳悅) 按動按鈕,調節眼前電子顯示屏上的數字,陳光中所進行操作和5年前在臺灣新竹科學工業園時似乎沒有太大不同,只不過,當年他是在研發顯示面板,如今則是在廈門用自己研發的電子窯烤爐烤披薩。電子窯烤爐4分21秒就可以烤出一個披薩。
  • 臺灣青年創業展區活力滿滿
    臺灣青年創業展區活力滿滿 2019-05-18 23:22:07  來源:福州新聞網  作者:謝星星 池遠
  • 臺灣青年求學大陸:這裡可以讓夢想無限放大和成真
    《通知》要求,自2017年10月1日起,具有在臺灣居住的有效身份證明和《臺灣居民往來大陸通行證》、參加臺灣地區大學入學考試學科能力測試(簡稱學測)成績達到均標級以上的高中畢業生可直接向大陸普通高等學校申請就讀。這意味著,有更多的臺灣學生能夠獲得申請到大陸高校讀書的機會。為什麼臺灣青年會選擇來大陸讀書?在大陸學習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 臺灣大學生:大陸的發展機會讓人熱血沸騰
    利用暑期赴滬實習,尋找新的發展機會臺灣大學生「逐夢上海」「很想來大陸看看新發展,也看看傳統文化教育和臺灣有什麼不同」,「大陸有近14億人口,想想這裡的發展機會就熱血沸騰。很高興有機會實習、參訪,認識上海」。7月15日,20名臺灣大學生來到上海,開始在2家新經濟企業展開為期1個月的暑期實習,說到未來,他們大都興奮地表示,正考慮在大陸就業和謀劃發展。
  • 大陸:臺灣青年的創業新選擇
    江蘇省臺辦交流處副處長王豔介紹,這是該省首次舉辦類似活動,也是目前大陸對臺青年創業交流活動中規模最大的一次,參加人數近80人。其中,有已成功組建創業團隊的臺灣學生,也有對創業躍躍欲試的大陸青年,還有在美國哈佛學習的浙大博士等,王豔說,「營員普遍來自清華、臺大、臺灣清華等名校,含金量非常高」。
  • 德道者 雲龍視界李嶽龍:臺灣差班生成為大陸中科院和清華大學雙料博士
    在填鴨式和打罵教學體制下的臺灣教育年代,對學習極度叛逆的他,由小學開始就是大多數老師放棄的對象,以致於上初中時,被編入了「放牛班」。來大陸後,他的學習態度徹底改觀,現在,他是中國科學院大學的管理學博士和在讀中的清華大學法學博士。一位臺籍人士,成為大陸兩所頂尖學府的雙料博士,他攀登了一位臺籍人士在大陸求學的巔峰。
  • 大陸創業發展機遇好 臺灣人才圓夢機會多
    臺灣教師普遍認為,大陸的教育行業和重點院校職缺多、升遷機會大、研究經費有保障,有實實在在的獲得感和現實感,相比臺灣給予的保障和機會,大陸的機遇貨真價實,真真切切。而在臺灣政治優先的大環境中,吸引和保留臺灣各行各業人才怎會成為優先事項呢?相比在臺灣的「有志難伸」,在大陸則感受到「一片光明」。
  • 臺灣青年走進大陸美麗鄉村實現自己創業夢想
    「來這邊,我的主要工作是幫助臺灣青年實現夢想…」來自臺灣花蓮的臺青員工趙苡甯告訴記者。2018年5月,青創種子村在南京市江寧區觀音殿村掛牌成立。青創種子村是通過入駐美麗鄉村、設立圓夢小店,讓臺灣青年在美麗鄉村裡有個圓夢的機會,是初來大陸的臺青們實習、就業、創業的綜合實踐平臺,也是臺青生活、實作的融合空間。  薰衣草森林是首個入駐青創種子村的臺灣企業,店鋪裡的臺灣員工告訴記者,薰衣草森林也是青創種子村的實訓基地,為暑假和寒假到種子村的實習學生提供多樣化的實習場域。
  • 臺灣創業者在大陸:需要創業公社這樣了解年輕人的地方
    初到大陸,有點「懵」  自李克強總理提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以來,雙創浪潮席捲開來。這股風潮不僅在大陸蔓延,也讓更多臺灣青年人願意到大陸創業。然而相對於從小生活在大陸的年輕人對大陸各方面可觀可感的了解,初來大陸創業的臺灣青年可謂「兩眼一摸黑」。
  • 感受大陸就業創業環境 臺灣大學生四川德陽實習圓滿結束
    德陽經濟充滿活力,重型裝備和農業生產條件得天獨厚,臺資電子信息、現代農業和服務業企業在德陽發展順利,臺商安心舒心。德陽臺商產業園正搭乘「一帶一路」發展東風,吸引更多的臺商來投資發展。四是充分感受到兩岸青年創業就業的活力。實習期間,同學們深入德陽市海峽兩岸青年創業園考察和實習,臺灣青年優良的創業條件、濃厚的創業氛圍和高昂的創業激情令人印象深刻。
  • 臺灣博士:高層次人才看好大陸就業發展前景
    臺灣博士:高層次人才看好大陸就業發展前景  【解說】來大陸就業創業正成為越來越多臺灣人才的選擇,5月13日,福建師範大學第二屆「海外英才論壇」在旗山校區舉行。此次論壇面向全球英才發出邀請,共收到來自全球近330餘份報名材料,經評定篩選,優中選優,最終共有來自20個國家和地區的57所知名學府或科研院所的58位青年英才參會。
  • 2018臺灣大學生大陸科技園區夏季見習營活動園滿結束
    為期一個月的2018臺灣大學生大陸科技園區夏季見習營活動8月22日在北京舉行結業儀式。參與見習活動的臺灣學子紛紛表示,活動讓他們了解了大陸企業的運行模式,體會到大陸企業的活力和創新能力,增強了對大陸的認識,加深了對大陸的理解。
  • 臺灣高校大陸招生三年未招滿
    原標題:臺灣高校大陸招生三年未招滿  臺灣高校在大陸招生已有三年,但每年都沒有招滿。昨天,在2013年海峽兩岸教育論壇上,多位臺灣高校校長建議臺灣教育部門出臺更多支持性政策,吸引大陸學生報考。  2011年,臺灣高校首次面向大陸招生。
  • 有多少臺灣年輕人一邊網上罵大陸,一邊私下打聽大陸工作機會?
    他對臺灣媒體說,以金融業來說,兩岸待遇差不多,但大陸發展性更好。因此只要有相關的工作機會,他願意放棄臺灣的金飯碗,到更大的市場歷練,未來有機會自己創業。陳奕任說,他畢業後留在臺灣工作,看到同學、朋友到大陸求職,人才晉升很快,「臺灣年輕人選擇到大陸就業,就是抱定離開舒適圈,會更加努力」。念基督書院英語系今年即將畢業的李書庭,在媽媽陪同下應徵吉的堡美語幼教。
  • 臺灣「鳳姐」大陸創業記:創業一年,年輕十歲
    包括來自臺灣的「鳳姐兒」鳳梨酥和來自大陸的一顆糖等50多個創業項目和產品參加了這次活動。在「灰熊工社」海峽兩岸青年創意市集上,徐鳳儀站在展臺上,端起一盤臺灣鳳梨酥樣品,請顧客品嘗並介紹特點。「我主推小顆的,比較好攜帶,小孩子吃一口兩口就吃完了,口感酸酸甜甜的,新鮮鳳梨熬製的,我希望做到的就是回購率高一點……」徐鳳儀說。
  • 西進大陸的臺灣博士們(一)鍾老師的故事
    對於有志於從事學術研究的人來說,就讀博士班是學術生涯起點的必經之路,不管是在臺灣還是世界各地就讀博士,取得博士學位進入大學從事教職,安安穩穩地在學校裡從事科學和教學研究, 對於取得博士學位的人來說就足夠了。
  • 臺灣「文創博士」林昆範在大陸:我看「變」與「辨」
    日本大學藝術學博士、臺灣中原大學文化創意研究中心創建者、福建省引進高層次人才、漳州科技職業學院文旅設計研究院院長——這些身份,濃縮了臺灣「文創博士」林昆範在產學研領域的跨界與整合。「十年磨一變」:推力、拉力、驅動力林昆範曾經擔任臺灣中原大學文化創意研究所所長和臺灣中原大學文化創意研究中心主任,20年的教齡讓林昆範在產學研一體化方面積累了豐富經驗。
  • 獨家發聲:臺灣青年樂見未來到大陸創業成為一種趨勢
    再聯繫報告全文中克強總理提到的「繼續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加強對創新型中小微企業支持,打造面向大眾的『雙創』全程服務」和「為臺灣同胞尤其是青年在大陸學習、就業、創業、生活提供更多便利」。這其中包含有多少臺灣同胞,特別是青年臺胞在大陸發展的豐富機遇呢?  為此,客家天地記者專門採訪了兩位在大陸發展的臺灣青年,來聽聽他們是怎麼說的。
  • 「5·18」臺灣青年創業展區活力滿滿
    臺灣青年創業展區,展出了許多青年人的文創產品。池遠/攝  豐富的多媒體圖文展示、精彩的臺灣少數民族樂隊表演……18日,在「5·18」臺灣青年創業展區,朝氣蓬勃的臺灣青年成為一道亮麗的「風景」,吸引了眾多媒體和市民的關注。  記者了解到,臺灣青年創業展區以「築夢第一家園」為主題,約有300平方米,來自福州臺灣青年創業基地及在榕臺灣創業青年共同參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