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安新增4個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

2020-12-20 東南網泉州頻道

日前,泉州市公布第六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共38項非物質文化遺產入選。惠安醬油釀造技藝、惠安木質漁船建造技藝、青山王信俗 、高甲戲(惠安高甲戲)列入其中。

截至目前,惠安縣現有縣級以上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75個,含國家級3個、省級5個、市級13個、縣級75個。

惠安醬油釀造技藝

從宋朝至今,惠安醬油作為泉州醬油的重要代表,因為惠安行政區域獨特的地理環境和優勢,形成了自己獨特的風格。選用國內最優質大豆,與現代工業化的有添加劑的快速釀造醬油相比,古法釀造醬油,更依賴於環境、氣候、季節的因素和制醬人對溼度、溫度等自然變化的把控。

惠安縣屬氣溫高、光熱豐富、降水充沛的亞熱帶季風氣候,夏長冬短,全年17到32攝氏度氣溫超過300天,特別適合於醬油釀造微生物的生長,而富含礦物質的大霧山泉水和含有六十多種微量元素的優質山腰鹽,加上自然優勝劣汰的傳統多菌種制曲,為古法醬油釀造提供了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就像中華制醬的先人們,以極簡的原料釀造出回味無窮的醬與醬油,這種順應自然的零添加古法純釀工藝和文化,講究天時地利與人和,是惠安醬油最與眾不同的特色。

惠安木質漁船建造技藝

惠安木質漁船大多為水密隔艙福船,具有較高的歷史價值、文化藝術價值、科學價值。木質漁船以木材為原料,主要用於海上運輸和捕撈作業。從選料加工到木質漁船成型要經過上百道工序,其技藝全靠師徒相傳,世代沿襲,並形成獨特的漁船建造習俗。其建造過程如下:

1.由多年漁船製作經驗的老師傅繪製圖紙,然後再按照一定的比例現場放樣。

2.選取樟木與杉木作為造船的主要木料。

3.建造工序包括「剪料」、安龍骨、訂船板、鋪設「肋骨」、艌縫、做櫓、制舵、「安龍目」、「釘頭根」、樹桅、張帆、裝潢等。

4.制船習俗:在「起工」、「豎龍骨」、「安龍目」、「釘頭根」等重要環節要舉行相應的儀式。


青山王信俗

青山王是產生於惠安地方特有的歷史人物神。青山王張悃本為五代十國時的將軍,奉命鎮守惠安一帶,軍紀嚴明、愛民如子,使盜不敢犯,創造了特有的太平世景,逝世之後屢屢顯靈,因在青山附近建廟祭祀,故尊稱其為「青山王」。惠安群眾尊青山王張悃為「惠安境主」。青山王信俗內容豐富,主要體現在每年的祭祀、巡境、過爐以及平時的祭拜等活動中。此外,與青山王有關的民間傳說也是青山王信俗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惠安地處東南沿海,製鹽業、漁業發達,但卻因海寇侵擾而不得安寧。人們渴望安居樂業的現實需要,使青山王信仰擁有眾多虔誠的信仰者。惠安宗教文化氛圍濃厚,為青山王信俗的產生、發展和傳播提供了廣泛的群眾基礎。惠安是福建著名僑鄉和臺灣漢族同胞主要祖籍地之一,青山王信俗是海峽兩岸共有的信俗文化。

青山王信仰始於惠安置縣前,五代時期青山、崇武等地鄉人在張悃逝世不久即興建小廟加以祭祀。至北宋太平興國間已擁有相當的群眾基礎,並具有一定的社會影響力,官府開始在山霞建青山祖宮。南宋初年,青山王信仰得到官方承認。1135年賜廟額誠應,1149年封靈惠侯。1276年晉封張悃「靈安王」,賜額「敕封青山靈安王廟」。元代因史料缺載,似有所冷落。明代繼續發展,明太祖時加封青山王為「靈安尊王」。清代初期曾受遷界的影響,中、後期起向臺灣及東南亞地區傳播。到新中國成立後,由於歷史原因曾一度沉寂,改革開放後才又得以恢復和發展。現在,兩岸的青山王信俗文化的傳播與交流不斷加強。

青山王信俗歷史悠久,對研究惠安置縣歷史和古代青山一帶鹽業、漁業發展史具有重大的參考價值。其所彰顯的青山王保境安民、反抗外來侵略的愛國愛民精神已成為中華民族寶貴的精神財富,有關青山王的民間傳說千年傳頌,具有較高的文學價值。如今青山王信俗成為惠安聯繫臺灣同胞、東南亞僑胞的精神紐帶,海外同胞紛紛前來惠安青山宮謁祖進香,促進了當地旅遊業的發展,成為惠安又一張響亮的名片。

惠安高甲戲

惠安高甲戲亦稱是「宋江戲」和「和興戲」的相互融合,「戈甲戲」、「高臺戲」、「九角戲」、「高腳戲」,是為福建省五大地方戲戲曲劇種之一,流行於閩南、港、澳、臺及東南亞各國閩南華裔聚居地。它由唱腔曲版、吹奏曲牌和鑼鼓經三部分組成,唱腔用泉州話演唱,屬泉腔。演出語言為閩南語,是我國戲劇中的稀有地方劇種。

相關焦點

  • 自貢新增12項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
    四川新聞網自貢4月27日訊(記者 徐昭磊)今日,四川新聞網記者從自貢市人民政府網站獲悉,自貢市政府公布了第五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同意將榮縣東興抬工號子、榮縣土陶製作技藝、榮縣竹琴、玻璃吹塑工藝、富順連簫、韋氏高粱酒釀造技藝、謎語識字、富順楊氏肝病鼓脹療法、趙氏核雕、五寶手工空心掛麵製作技藝、龍鬚淡口菜製作技藝、自貢鹽場號子等
  • 晉江市第五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建議名錄公示
    關於晉江市第五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建議名錄的公示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法》關於建立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的相關規定,我市開展了第五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申報評選工作。
  • 關於申報第四批揚州市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及第五批揚州...
    ,鼓勵和支持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開展傳習活動,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法》、《江蘇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條例》,結合揚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立法要求,市文廣新局定於近期開展第四批揚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和第五批揚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代表性傳承人的申報和評審工作。
  • 香港4個項目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
    香港4個項目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 2014-12-05 21:23:565日發布消息說,西貢坑口客家麒麟舞、黃大仙信俗、全真道堂科儀音樂和古琴藝術等4個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成功列入國務院日前公布的第4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
  • 紫陽縣文化館入選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
    為貫徹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法》,根據《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與管理暫行辦法》等有關規定,2019年4月文化和旅遊部印發《文化和旅遊部辦公廳關於開展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檢查和調整工作的通知》,組織開展了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檢查和調整工作。
  • 潮州市新增7名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
    關注「文化潮州」 搶先了解潮州文化廣電旅遊體育資訊 關注 喜 訊 日前,廣東省文化和旅遊廳公布了第六批廣東省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代表性傳承人名單,我市林朝虹等7人被認定為第六批省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
  • 湘橋區第八批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公布
    關注「文化潮州」 搶先了解潮州文化廣電旅遊體育資訊 關注 湘橋區第八批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公布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法》《廣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條例》等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為建立健全我區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體系
  • 在日月光華,是我們最美的遇見——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復旦教學掠影
    上海市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碑刻傳拓及拓片裝裱技藝代表性傳承人,為當今國內全面掌握古籍修復、碑刻傳拓、碑帖書畫裝裱等技藝的大師級人物。趙嘉福(上海市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碑刻傳拓及拓片裝裱技藝」代表性傳承人)趙老師多年以來一直活躍在教學一線,每周風雨無阻來到我校給徒弟和同學上課。將親身演示和理論知識結合,手把手傳授同學們碑刻傳拓的相關技藝,有問必答,一絲不苟。
  • 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推薦項目名單公示
    人民網北京12月22日電 (記者劉佳)記者從文化和旅遊部獲悉,為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進一步加強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建設,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法》,2019年,文化和旅遊部開展了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推薦申報工作。
  • 湘橋區第六批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公布
    關注「文化潮州」搶先了解潮州文化廣電旅遊體育資訊關注為加強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隊伍建設,鼓勵和支持湘橋區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開展傳習活動,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法》和《廣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條例》有關規定,湘橋區開展第六批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申報和評選工作。
  • 第五批洛陽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新安縣兩家上榜!
    第五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推薦項目名單(新入選項目,共計82個) 一、民間文學(2個) 1、拉荊笆的傳說(欒川縣)2、轉枝柏的傳說(吉利區) 二、傳統美術(5) 1、泥塑(
  • 西華胡辣湯製作技藝入選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
    12月22日,記者獲悉,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和旅遊部在官方網站公示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推薦項目名單。公示期20個工作日,時間從2020年12月22日至2021年1月19日結束。胡辣湯揉合全國原產地的胡椒、桂皮、木香等近30味香料(中藥材)秘制而成,具有健脾開胃、祛風驅寒、養顏健體等功效,是河南非物質文化遺產、中華風味名吃之一、全國首批生態原產地保護產品。
  • 大嶺山新增一位市級非遺項目代表性傳承人
    通訊員供圖   記者從大嶺山獲悉,日前大嶺山的李群芳獲評東莞市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客家米橙製作技藝代表性傳承人。  客家米橙製作技藝是流傳在大嶺山鎮客家人聚居區域的一項傳統食品製作技藝,過年「打米橙」是客家人的一項傳統民俗。據悉,李群芳是大嶺山鎮連平村人,自幼跟隨母親李有嬌學習客家米橙製作技藝,從藝時間已達40多年,掌握了客家米橙的全部製作技藝。
  • 武山縣12項非遺項目入選第四批天水市非物質文化遺產
    (武山高蹺)近日,第四批天水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公布,在入選的41個項目中,武山高蹺、武山馬社火、姜維黃龍帶把槍、武山春秋大刀等12個項目或技藝入選。至此,我縣現有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1項,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6項,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18項。武山縣歷史悠久,資源豐富,石窟文化、史前文化、三國文化和獨特的地方民俗文化構成了武山歷史文化的基本框架。
  • 湖東旱龍船、麵塑、獅舞等多項入選陸豐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陸豐傳統文化源遠流長,多姿多彩,內涵豐富,深深地影響著陸豐人民群眾的民族精神與民族性格,潤物無聲的滋養著陸豐世代相承的文化土壤。陸豐市委、市政府和全市人民歷來十分重視傳統文化的繼承與弘揚,重視優秀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進行了許多富有成效的實踐和探索。
  • 揭陽市第六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公布
    揭陽市第六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  項目簡介  01.  羅氏老香黃製作工藝大致分為7個工序:1.醃製,老香黃鮮果用糖和梅汁醃製去苦味;2.針孔,醃製一定時間後,將老香黃撈出用鋼針針孔,加快醃製速度;3.曬乾,將老香黃曬乾至表皮爆出鹽粉,進一步去苦味;4.存儲,存儲2、3個月使其口感柔軟;5.漂浸,清水多次漂浸老香黃,至無鹹味;6.糖浸,用白糖(或加舊老香黃糖水),使老香黃熟而不爛,柔而不腐;7.涼幹,陰涼處瀝乾水分包裝保存。
  • 泉州市第五批市級非遺名錄43個項目推薦名單公示
    近日泉州市文廣新局公示第五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包括泉州什音、泉州踢球舞等在內的43個項目名列榜單。  去年8月,泉州市文廣新局啟動第五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推薦申報工作。在各縣(市、區)、泉州臺商投資區及市直有關單位申報的基礎上,泉州市文廣新局組織評審委員會根據項目價值進行認真評審和科學認定,推薦了43個項目。
  • 傳統醫藥項目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137個
    歡迎投稿(長短不限,真實就好),郵箱:291294573@qq.com就有機會——免費獲得——喜馬拉雅FM《張其成講<易經>》或《張其成講<黃帝內經>》兌換碼來源丨首都國醫大講堂近日,文化和旅遊部印發關於公布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名單的通知
  • 開平「鎮濠泥雞製作技藝」被列入江門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近日,江門市人民政府批准並公布江門市第六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開平市推薦的「鎮濠泥雞製作技藝」列入江門市第六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名錄。開平目前列入江門市級以上的非遺項目達到9項,顯示開平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發展工作取得新的成績。鎮濠泥雞第三代傳承人馮浣操教小朋友製作泥雞。
  • 望牛墩水鄉記憶館入選東莞市第二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
    東莞陽光網訊 近日,市文廣新局公布了第二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基地名單,共有8家單位被評為第二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基地  水鄉記憶館是望牛墩鎮為了加強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而建,位於望牛墩水鄉公園內,面積500多平方米,於2014年8月建成並免費對外開放,是開展七夕文化傳承、傳播活動的代表性窗口。水鄉記憶館內設有「浪漫七夕」、「龍舟盛會」、「望溪記憶」三大主題展示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