厲害!望牛墩水鄉記憶館入選東莞市第二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

2020-12-14 東莞陽光網

  東莞陽光網訊 近日,市文廣新局公布了第二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基地名單,共有8家單位被評為第二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基地,望牛墩水鄉記憶館成功入選,這對於望牛墩鎮保護、傳承和發展乞巧文化具有重要意義。

  水鄉記憶館是望牛墩鎮為了加強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而建,位於望牛墩水鄉公園內,面積500多平方米,於2014年8月建成並免費對外開放,是開展七夕文化傳承、傳播活動的代表性窗口。水鄉記憶館內設有「浪漫七夕」、「龍舟盛會」、「望溪記憶」三大主題展示區。其中「浪漫七夕」展區集中展示特色乞巧文化,該展區分為「貢案精品」、「大型獲獎貢案」、「七夕乞巧文化習俗簡介」等三大陳列區,通過整合多方專業資源,形成了特色鮮明的乞巧文化體驗式空間。同時水鄉記憶館也是開展七夕貢案製作、學習、創作研討交流的重要場所,承擔著向外界展示望牛墩乞巧文化的重要任務。每年七夕風情文化系列活動期間,多項活動都會在此舉辦,向外界展示望牛墩七夕乞巧文化,吸引本地及外地遊客參觀,使之成為遊人賓客體驗和解讀七夕乞巧文化的必到之處。同時,鎮文廣中心還不定期組織未成年人參觀水鄉記憶館,讓其感受傳統文化的魅力,使七夕乞巧文化在新一代中播種、生根、發芽。

  從今年起,望牛墩鎮文廣中心每月在水鄉記憶館的水鄉文化傳習室開展一期七夕手工藝製作DIY培訓活動,由省級乞巧文化傳承人陳杰芳、黃妍等代表性傳承人向市民傳授貢案製作技巧,促進乞巧文化的傳承。至今已開展7期,受益群眾達300餘人次。

  接下來,望牛墩鎮將繼續做好對「乞巧節」的宣傳工作,利用好水鄉記憶館,定期開展乞巧節傳承人授課教學製作七夕貢案、群眾DIY製作七夕貢案等活動項目,大力開展非遺文化進校園活動,積極推進「乞巧節」這一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挖掘、保護、弘揚和傳承工作,賦予其更強的生命力與活力。(記者:李國健)

版權聲明:

1、凡註明來源為「東莞陽光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和程序等作品,版權均屬東莞陽光網或相關權利人專屬所有或持有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否則以侵權論,依法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2、在摘編網上作品時,由於網絡的特殊性無法及時確認其作者並與作者取得聯繫。請本網站所用作品的著作權人直接與本網站聯繫,商洽處理。

聯繫郵箱:tougao0769@qq.com

相關焦點

  • 「德州扒雞製作技藝」入選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德州齊魯網5月22日訊(記者 周樹茂 通訊員 孫連泉)5月22日,德州扒雞股份有限公司在鳳冠假日酒店舉行德州扒雞製作技藝入選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新聞發布會
  • 紫陽縣文化館入選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
    為貫徹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法》,根據《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與管理暫行辦法》等有關規定,2019年4月文化和旅遊部印發《文化和旅遊部辦公廳關於開展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檢查和調整工作的通知》,組織開展了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檢查和調整工作。
  • 武山縣12項非遺項目入選第四批天水市非物質文化遺產
    (武山高蹺)近日,第四批天水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公布,在入選的41個項目中,武山高蹺、武山馬社火、姜維黃龍帶把槍、武山春秋大刀等12個項目或技藝入選。至此,我縣現有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1項,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6項,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18項。武山縣歷史悠久,資源豐富,石窟文化、史前文化、三國文化和獨特的地方民俗文化構成了武山歷史文化的基本框架。
  • 自貢新增12項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
    四川新聞網自貢4月27日訊(記者 徐昭磊)今日,四川新聞網記者從自貢市人民政府網站獲悉,自貢市政府公布了第五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同意將榮縣東興抬工號子、榮縣土陶製作技藝、榮縣竹琴、玻璃吹塑工藝、富順連簫、韋氏高粱酒釀造技藝、謎語識字、富順楊氏肝病鼓脹療法、趙氏核雕、五寶手工空心掛麵製作技藝、龍鬚淡口菜製作技藝、自貢鹽場號子等
  • 市文廣新局《非物質文化遺產進校園》和《關於加強對非物質文化...
    近年來,我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按照「保護為主、搶救第一、合理利用、傳承發展」的指導方針,堅持「政府主導、社會參與」的原則,對全市非物質文化遺產進行了有效保護,取得了明顯成效。目前,已經列入國家、省、市、縣四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的項目分別為:國家級11個,省級42個,市級215個,縣級426個。
  • 湖東旱龍船、麵塑、獅舞等多項入選陸豐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陸豐傳統文化源遠流長,多姿多彩,內涵豐富,深深地影響著陸豐人民群眾的民族精神與民族性格,潤物無聲的滋養著陸豐世代相承的文化土壤。陸豐市委、市政府和全市人民歷來十分重視傳統文化的繼承與弘揚,重視優秀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進行了許多富有成效的實踐和探索。
  • 非遺傳承 健康生活——隴南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
    它體現著特定民族或群體的審美個性和文化精神,是一個民族的生命記憶和活態基因,也是確定文化特性、激發人類創造力的重要因素,被譽為歷史文化的活化石和「民族的記憶背影」。隴南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始於2005年,至今已經有十多年的時間,隨著市委、市政府建設文化大市戰略的推動,非遺保護工作由小到大、從一個單項的工作發展成為一個行業的系統工作。
  • 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推薦項目名單公示!靖州雕花蜜餞入選
    紅網時刻懷化12月23日訊(記者 楊超 通訊員 陳俊名 楊亞妮 楊佳莉)12月21日,文化和旅遊部網站公示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推薦項目名單共337項,其中,新列入198項,擴展139項。
  • 廣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基地,9個在荔灣!
    在千百年的歷史變遷中,荔灣區形成了極具鮮明地域特色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其中,「三雕一彩一繡」,(牙雕、玉雕、木雕、廣彩、廣繡)被譽為「西關五寶」,是嶺南地區傳統工藝文化的傑出代表。曲藝類項目——粵曲,更是荔灣非遺名單中的一大亮色。近年來,荔灣區委、區政府高度重視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取得較好工作成效。
  • 弘揚優秀傳統文化 加強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傳承
    近期,阿克塞縣舉辦豐富多彩的民族文化活動,展示自治縣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傳承成果,豐富了群眾文化生活,弘揚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縣幼兒園舉辦了「童心向黨」「雙語」合唱比賽。書寫內容為哈語文課文內容,學生們握筆端正,坐姿規範,用心書寫,展示了良好的民族文化素養和良好的書寫習慣。活動豐富了學生的學習生活,激發了孩子們對民族語言文字的熱愛和對民族文化的認同。
  • 關於申報第四批揚州市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及第五批揚州...
    ,鼓勵和支持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開展傳習活動,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法》、《江蘇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條例》,結合揚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立法要求,市文廣新局定於近期開展第四批揚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和第五批揚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代表性傳承人的申報和評審工作。
  • 藏醫藥浴法入選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藏醫藥浴法列入代表作名錄,有助於從整體上提升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可見度,並提高對其重要意義的認知,促進不同民族關於生命健康和尊重自然的對話,也體現出國際社會對保護傳統知識與實踐類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重視。何為「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     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是指經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評選確定而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的遺產項目。
  • 河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優秀實踐案例發布
    為深入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及時總結我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寶貴經驗,充分發揮優秀保護實踐的示範引領作用,提高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傳承、振興水平。
  • 襄陽: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 讓民間瑰寶「活」起來
    在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工作進程中,襄州區運用形式多樣的創新表現形式和平臺,讓非遺「活」了起來。「搞皮影戲至少牽涉三門學問,劇本創作涉及文學、人物雕刻涉及美術、演奏涉及音樂,三者完美融合在一起,才能上演一部精彩的皮影戲。」去年6月8日,「非遺校園行,時代新傳承」活動在襄州七中舉行。
  • 蘇州太湖園博會將呈現蘇州首家大型非物質文化遺產館
    原標題:留住「老蘇州」的文化記憶——蘇州太湖園博會將呈現蘇州首家大型非物質文化遺產館蘇州,江南文化的中心,勤勞精緻的蘇州人民在悠久的生產生活實踐中創造出了豐富多彩的文化遺產。為將蘇州非遺文化全面生動呈現在世人面前,第九屆江蘇省園博會在主展園內打造出一個綜合型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館,集中展示蘇州大市範圍內各級「非遺精品」,將人文底蘊、歷史積澱和太湖山水共同描繪在一張「江南夢境圖」之上,為中外人士走近蘇州非遺、了解蘇州獨特文化魅力提供重要平臺。
  • 東莞舉辦傳統美食展 傳承非物質文化遺產
    市民品嘗美食  1月11日上午,由東莞市文化館主辦的東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東莞傳統美食展橋頭體育中心舉行,供市民和遊客免費品嘗今天天氣晴朗,雖有點寒意,但絲毫沒有擋住市民前來體驗傳統美食的熱情,市民不僅可以品嘗到地道美味的東莞傳統美食, 還可了解東莞本土飲食文化和技藝。  一位市民告訴記者,舉辦這樣的活動很好,能集中品嘗到東莞地方傳統美食,能夠一飽口福外還能體驗東莞傳統文化。
  • 咱徐州人最愛的這個入選「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非物質文化遺產 是人類的「活態靈魂」 是民族傳統文化的珍貴記憶 承載著文化意識和民族精神 12月21日,文旅部在其官網發布了關於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推薦項目名單的公示
  • 守護非遺文化 傳承民族瑰寶 ——烏海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綜述
    近年來,我市認真貫徹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法》和《內蒙古自治區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條例》等法律法規,堅持「保護為主、搶救第一、合理利用、傳承發展」的工作方針,以構建科學有效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體系為目標,以資源普查、名錄體系建設、支持傳承人傳習活動、開展宣傳教育為重點,以建立機構、完善制度、加大經費投入為保障,穩步推進各項保護工作。
  • 世界文化遺產麗江古城保護管理局擬入選第二批雲南省民族團結進步...
    世界文化遺產麗江古城保護管理局擬入選第二批雲南省民族團結進步示範單位 2020-12-16 17:5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模式、保護方法、申報流程
    2.開發式(經濟資源):將非物質文化遺產視為社會、文化、經濟發展的資源,進行產品、服務、體驗活動、交流項目等方面的內容轉化,展現其中的資源價值。4.整體式(脫域):從文化生態保護的視角,將非遺置於其發生的環境中,對其以及與之相關的物質環境進行綜合保護。建立生態博物館、文化生態保護試驗區就是當中的典型舉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