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模式、保護方法、申報流程

2020-12-14 仙女最愛煙火氣
拉祜族之寧靜

一、保護的模式

1.施予式(文化資源):

國家(政府)鼓勵出於加強民族認同和文化建設的目的,提供資金並組織文化工作者慎入民間,通過筆錄、錄音、錄像等方式,將散存於民間的傳統文化(以歌曲、民間故事、戲曲)為主記錄下來並加以整理出版,使之得以完整的保存。

2.開發式(經濟資源):

將非物質文化遺產視為社會、文化、經濟發展的資源,進行產品、服務、體驗活動、交流項目等方面的內容轉化,展現其中的資源價值。

3.搶救性(文化歷史資源):

對在當代社會逐漸失去生存與發展活力的瀕危項目,及時進行調查、記錄,建立檔案、資料館或資料庫,收集相關實物資料,製作傳承人口述史等。

4.整體式(脫域):

從文化生態保護的視角,將非遺置於其發生的環境中,對其以及與之相關的物質環境進行綜合保護。建立生態博物館、文化生態保護試驗區就是當中的典型舉措。

5.發展式

二、案例

地捫生態博物館

資助民族民間傳統文化活動。進行文化匯演比賽,評選命名和獎勵民間歌師、戲師、工藝師、首批命名、獎勵共39人。

三、保護的方法

遺產普查、建立名錄、傳承人登記、建立保護區、建立資料庫、確定口述史調查制度。

1、開展全國性非物質文化遺產大普查;

2、建立非遺四級名錄體系;

3、制定過非遺傳承人登記制度;

4、建立傳統文化生態保護區;

5、收藏展示非遺保護成果;

6、建立非遺資料庫、資料庫;

7、確立非遺傳承人口述史調查制度。

四、保護原則:保護為主、搶救第一、合理利用、傳承發展

保護總體原則:政府主導、社會參與、明確職責、形成合力、長遠規劃、分步實施、點面結合、講求實效

以人為本

整體保護

活態保護

民間自治

原真性保護

獨特性保護

就地保護

瀕危遺產優先保護(傳承人病危或因環境而改變)

拉祜族之張雨綺

五、非遺四級名錄體系

國家級、省級、市級、縣(區)級

六、非遺的普查申報辦法

以地域標誌性文化為普查工作的要點

防止偽遺產的流入

關注文化原生性

加大對瀕危遺產的普查力度

確保普查資料的全息化與永續利用

申請非遺需要的條件:

1、具有突出的歷史貢獻,文化和科學價值;

2、具有展現廣大人民群眾文化創造力的典型性,代表性

3、具有在一定群體中體現世代傳承,活態存在的特點;

4、具有鮮明特色,在當地有較大影響。

根據《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申報評定暫行辦法》第六條:

1、傑出價值的民間傳統文化表現形式或文化空間;

2、或在非一種具有典型意義;

3、或在歷史、藝術、民族學、民俗學、社會學、人類學、語言學及文學等方面有重要價值。

申報者需提交以下材料:

1、申請報告:對申報項目名稱、申報者、申報目的和意義進行簡要說明;

2、申報項目書:對申報項目的歷史、現狀、價值和瀕危狀況等進行說明;

3、保護計劃:對未來十年的目標、措施、步驟和管理機制等進行說明;

4、其他有助於說明申報項目的必要材料

七、表演藝術類遺產的普查要點

(一)申報對象確定

確定體裁類型;結合優秀程度、瀕危度、原生度等進行橫向選拔。

(二)申報對象的深度調查

1.文本調查:演出腳本的調查和錄音或記錄;

2.道具調查:輔助表現人物性格刻畫的各個因素:行頭、道具、布景、樂器;

3.演技調查:是否有代表性之流派,以及代表人物流派的確定;

4.藝人口述史調查:與藝人從藝經驗有關的事項,包括生活史、從藝史表演風格、行會組織、演出技巧、練聲練功方法、表演程式、所傳劇目等方面的調查。

(三)普查成果形式

多媒體記錄;

當地(民族)語言整理的表演文本;

舞蹈動作圖譜;

如果有歷史上傳承下來的演出文本,需要保護這些文本;

對當地演出信仰、演出程序、演出禁忌等進行系統的民俗學調查報告;

口述史調查報告;

對相關古籍文獻進行深入的摸底調查。除民間解讀外,還可以通過古籍檢索,考古資料查詢等方式,系統了解學界對各種行頭、布景、道具、樂器的專業性解讀。

(四)工藝美術類遺產的普查要點

傳統工藝美術的傳承特徵;

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

工藝美術技藝中的獨門絕技;

行會制度知識與經驗;

行會信仰已經有關的文學樣式;

工藝作品的種類與形式。

(五)工藝美術類遺產的申報要點

極具地方特色與民族特色者優先:同類的工藝品在多個地方都存在,申報時要儘量選擇能能代表地方特色的,例如年畫——楊柳青、桃花塢,剪紙——蔚縣,皮影——陝西、河北,木雕——東陽、劍川;

屬獨門絕技者優先;

身處瀕危狀態者優先。

拉祜族之萬茜

相關焦點

  • 弘揚優秀傳統文化 加強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傳承
    近期,阿克塞縣舉辦豐富多彩的民族文化活動,展示自治縣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傳承成果,豐富了群眾文化生活,弘揚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縣幼兒園舉辦了「童心向黨」「雙語」合唱比賽。書寫內容為哈語文課文內容,學生們握筆端正,坐姿規範,用心書寫,展示了良好的民族文化素養和良好的書寫習慣。活動豐富了學生的學習生活,激發了孩子們對民族語言文字的熱愛和對民族文化的認同。
  • 生產性保護:鼓勵非物質文化遺產在生產中傳承
    87萬項非遺資源,1219項「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項目」,1488位國家級非遺名錄項目代表性傳承人,36項聯合國「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和「急需保護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這些數據有力展示了我國「十一五」時期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的成就。
  • 中國是《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的堅定擁護者和積極推動者...
    新華社發新華社巴黎12月18日電 綜述:中國是《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的堅定擁護者和積極推動者——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官員高度評價中國申遺成功新華社記者陳晨 劉芳 唐霽中國單獨申報的「太極拳」、中國與馬來西亞聯合申報的「送王船——有關人與海洋可持續聯繫的儀式及相關實踐
  • 河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優秀實踐案例發布
    為深入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及時總結我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寶貴經驗,充分發揮優秀保護實踐的示範引領作用,提高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傳承、振興水平。
  • 襄陽: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 讓民間瑰寶「活」起來
    有趣的湖北大越調皮影戲、熱鬧的襄陽火炮、精巧的程河柳編、細膩的襄陽曹氏陶器燒制技藝……這些襄州人耳熟能詳的藝術,都有一個共同的名字——非物質文化遺產。  地處漢水中遊,北與河南相接,在漫長的歷史歲月中,勤勞善良的襄州人民創造了燦爛的歷史文化。
  • 守護非遺文化 傳承民族瑰寶 ——烏海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綜述
    近年來,我市認真貫徹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法》和《內蒙古自治區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條例》等法律法規,堅持「保護為主、搶救第一、合理利用、傳承發展」的工作方針,以構建科學有效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體系為目標,以資源普查、名錄體系建設、支持傳承人傳習活動、開展宣傳教育為重點,以建立機構、完善制度、加大經費投入為保障,穩步推進各項保護工作。
  • 紫陽縣文化館入選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
    為貫徹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法》,根據《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與管理暫行辦法》等有關規定,2019年4月文化和旅遊部印發《文化和旅遊部辦公廳關於開展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檢查和調整工作的通知》,組織開展了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檢查和調整工作。
  • 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協會換屆大會丹寨召開
    中國青年網丹寨10月18日電 (記者 秦亮)10月17日首屆中國丹寨非遺周期間,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協會在丹寨萬達小鎮召開第二屆會員大會,選舉產生了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協會第二屆理事會和常務理事會,文化和旅遊部黨組成員王曉峰當選為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協會會長
  • 關於申報第四批揚州市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及第五批揚州...
    ,鼓勵和支持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開展傳習活動,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法》、《江蘇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條例》,結合揚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立法要求,市文廣新局定於近期開展第四批揚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和第五批揚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代表性傳承人的申報和評審工作。
  • 【魁閣學社】邁向批判性遺產研究: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的知識困惑與範式轉型
    【關鍵詞】非物質文化遺產;批判性遺產研究;權威化;遺產話語;語境一、引言:民俗學與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知識困惑    自2004年中國政府加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以來,以行政主導、廣泛的社會動員和明確的制度建構目標為特徵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運動在中國轟轟烈烈地開展起來
  • 完善非物質文化遺產公法保護機制
    非物質文化遺產(以下簡稱「非遺」)的公法保護與私法保護,分別對應著對非遺人文價值與商品價值的保護。非遺的人文價值保護決定了其公法保護模式;非遺的商品價值保護決定了其私法保護模式。非遺人文價值與商品價值之間的結構關係,也決定了公私法保護模式之間的關係。從非遺主體構成看,非遺法律保護應屬於公法領域。
  • 非遺傳承 健康生活——隴南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
    它體現著特定民族或群體的審美個性和文化精神,是一個民族的生命記憶和活態基因,也是確定文化特性、激發人類創造力的重要因素,被譽為歷史文化的活化石和「民族的記憶背影」。隴南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始於2005年,至今已經有十多年的時間,隨著市委、市政府建設文化大市戰略的推動,非遺保護工作由小到大、從一個單項的工作發展成為一個行業的系統工作。
  • 2014年英語四級作文範文: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
    下面是2014年英語四級作文範文: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希望考生了解四級範文的寫作思路,增強自己的寫作實力。  作文話題:  Protecting the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s  1.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很重要  2.非物質文化遺產指的是……  3.為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我們應該……  範文:   Protecting
  • 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尚未涉及地方語言
    對此,文化部非物質文化遺產司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目前,我國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尚未涉及到地方語言。 31日,一網民發微博稱,「祝粵語申遺成功!如果你系廣東人請你轉。Cantonese(粵語)是被聯合國正式定義為語言的,並非中國某一方言!粵語,英文為Cantonese,俗稱廣東話,正式被聯合國定義為語言,並且認定為日常主要運用的五種語言之一,僅次於中國的官方語言普通話。」
  • 市文廣新局《非物質文化遺產進校園》和《關於加強對非物質文化...
    近年來,我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按照「保護為主、搶救第一、合理利用、傳承發展」的指導方針,堅持「政府主導、社會參與」的原則,對全市非物質文化遺產進行了有效保護,取得了明顯成效。目前,已經列入國家、省、市、縣四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的項目分別為:國家級11個,省級42個,市級215個,縣級426個。
  • 文化遺產保護管理
    蒼南海防遺址考古獲全省2016年度考古新發現,永嘉縣坦頭甌窯遺址被評為全省八大考古重要發現之一,溫州礬礦入選第一批國家工業遺產。文物保護服務中心工作 2017年,溫州市制定《溫州市不可移動文物重新核定工作流程》(試點),完善新形勢下文物保護點、三普登錄點的動態管理機制。
  • 傳統醫藥項目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137個
    2019年4月,文化和旅遊部組織開展了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檢查和調整工作。根據檢查情況,經各地申報,文化和旅遊部同意對793個涉及更名、撤銷、職能調整的保護單位進行調整和重新認定、對14個檢查不合格的保護單位給予限期整改、對38個檢查不合格的保護單位取消其保護單位資格。
  • 2020年度福州非物質文化遺產進景區(含古厝)專項資金開始申報
    福州市文化和旅遊局關於開展2020年度福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進景區(含古厝)專項資金申報工作的通知各縣(市)區文體旅局、福州高新區文旅局、市非遺保護中心:  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內容,是民族記憶的重要標識和歷史文化的活化石。
  • 影像記錄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方法研究
    摘要:在非物質文化遺產已經成為亟待保護和傳承的歷史饋贈,國家和政府投入大量資金,一邊篩查確認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一邊也大力挽救許多瀕危的項目。因此,以影像記錄非物質文化遺產,用鏡頭畫面保存這些漫長歷史演進過程中,人類智慧的結晶,就變得非常重要。
  • 全方位保護文化遺產
    此外還有因房地產開發而破壞古文化遺址、古墓葬的;有因無知在文物古蹟或世界自然文化遺產巖體表面塗鴉留名的;有為吸人眼球而到世界自然文化遺產地江西三清山進行攀巖活動的等等,這些行為都是對我國的古代文化遺產的侵害,對保護中華民族文明成果,提振民族文化自信都是極為不利的,應當受到法律制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