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南網11月2日訊(閩南網記者 陳玉玲)歷時三個月,「2015海峽兩岸閩南語歌曲創作大賽」圓滿落幕,各獎項塵埃落定。備受關注的兩個金獎,分別由泉州音樂人蘇世洪和臺灣音樂人唐銘良摘得。今晚,來自海峽兩岸的閩南語歌手輪番登臺,演繹本次大賽的獲獎作品,現場氣氛熱烈,座無虛席。
頒獎現場
中國音樂家協會會員、福建省音協副主席、福建省藝術研究所副所長吳少雄,中央電視臺中文國際頻道原總監楊剛毅,泉州音樂家協會會長王珊,大陸閩南語歌后、歷屆全球閩歌賽主評委陳飛,以及臺灣閩南語歌曲製作人、詞曲作者林垂立,臺灣著名音樂人、詞曲作者陳宏銘,臺灣知名歌手簡美雀擔任大賽評委。經過初評、複評、總評,大賽從徵集到的169件作品中,評選出金獎作品2件,銀獎作品3件,銅獎作品5件,優秀作品獎10件。
頒獎晚會現場
「這次參賽的作品題材很廣,主題有山水、思鄉、孝順等等。通過這些主題,塑造了閩南人的性格、形象,也弘揚了閩南人優秀的品質。」中央電視臺中文國際頻道原總監楊剛毅說。臺灣閩南語歌曲製作人、詞曲作者林垂立也是大賽的評委之一,他稱讚,這次參賽的作品中,有不少作品很不錯。在所有獲獎的作品中,大陸獲獎作品12件,臺灣8件。他認為,這兩年,大陸的閩南語歌曲創作水平正在日漸走向成熟。
憑藉一曲《在外咱厝人》,泉州南安的音樂人蘇世洪獲得金獎。這位1987年出生的年輕人,非科班出身,卻創作出了不少歌曲,在網絡上擁有一大批粉絲。蘇世洪從小就熱愛音樂和文學,精通古琴、吉他、笛、蕭、葫蘆絲等樂器。《在外咱厝人》是他創作的第一首閩南語歌曲。「創作這首歌的靈感,來自於我的生活。我曾在外求學、打工,這段經歷讓我對鄉愁有了更深的體會。」蘇世洪說,鄉愁是一首唱不完的歌。
第一次用閩南語創作,蘇世洪花了近兩年的時間。其中很大一部分時間用來斟酌閩南語歌詞。「寫歌需要情懷,作者首先要熱愛音樂,創作要有真摯的情感。」他坦言,在創作中,最大困難是寫閩南語歌詞。未來,他希望能有機會組建自己的樂隊,和團隊一起創作出更多更棒的閩南語歌曲。
另一位金獎得主,是臺灣的唐銘良。唐銘良是臺灣本地「唐野樂隊」的主唱,也創作過不少膾炙人口的閩南語歌曲,曾入圍第十八屆金曲獎「最佳客語演唱人獎」。這次,他的獲獎作品《老寶貝》,被評委稱讚「很感人」。
頒獎現場
這首歌的靈感,來自唐銘良在臺灣遇見的一位孤苦的撿破爛老伯。25年前,老伯的兒子去世,他辛苦把唯一的孫子拉扯長大。豈料,孫子去美國當醫生後,與老伯斷了聯繫,也從沒回臺灣探望他。這個故事讓唐銘良感觸頗深,僅用一天的時間,他就完成了這首歌的詞曲創作。
「在生活中,我們經常用『寶貝』來稱呼孩子,在愛情中,我們用它來稱呼女朋友。但在這首歌裡,我想表達的是,家中的長輩也應該是寶貝,是我們的『老寶貝』。」唐銘良說,他希望通過這首歌,呼籲年輕人給予身邊的長輩更多關愛。同時,他也表示,很高興能來大陸參加比賽,希望能藉此機會,多與泉州的音樂人交流,共同進步。
至此,「2015海峽兩岸閩南語歌曲創作大賽」圓滿落幕。
【獲獎名單】
金獎
《在外咱厝人》 詞曲:蘇世洪
《老寶貝》 詞曲:唐銘良
銀獎
《牽手》 詞曲:楊俊華
《印象惠安女》 詞曲:王中龍
《寫乎阿公的歌》 詞曲:鄭偉波
銅獎
《戀·夢》 詞:黃靜芬 曲:馬千譯(陽樂)
《媽祖》 詞曲:王中龍
《阿嬤的故事》 詞曲:莊凱
《新港都夜雨》 詞曲:劉書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