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臺灣網7月24日訊 孔孟緣·魯臺情。7月17日至21日,中國石油大學(華東)主辦的「發現:齊魯文化&臺灣文化」海峽兩岸大學生暑學營活動在青島、曲阜、泰安等地舉行。
來自臺灣大學、臺灣清華大學、雲林科技大學、龍華科技大學和中國石油大學(華東)的18名大學生參加了暑學營。暑學營旨在加強兩岸青年學生文化交流,領略齊魯風採、感受同宗情誼,在文化體驗中增進友誼和文化認同,共同體會中華燦爛的文明和社會經濟發展。
設計理念:Logo主體由「山」字和寶島臺灣的輪廓組成,整體結合山東和臺灣兩地。 左側的「山」雄渾明麗,刻畫出五嶽之首——泰山的獨特風貌,其中間的峰巒勾勒出萬世師表——孔子的形象,與下側的象形文字交相呼應,是山東曲阜「三孔」的縮影。 「山」字下側的筆觸忽轉曲折,意在表現水流之潺潺,山水交融。 其尾部的墨痕,又將書法的元素加入到其中。 中部的留白將臺灣和「山水」連接在一起,象徵著齊魯文化和臺灣文化的互相交流,互相融合。
暑學營營員分赴千年琅琊臺、曲阜「三孔」、中華泰山、嶗山、青島奧帆基地等,聽專家講齊魯文化、跟名家學習書法、在人文景觀處調研、到展覽館了解現代城市發展。一周的時間裡,暑學營以「科技改變現代生活」為主題,體驗中國「新四大發明」之網購、支付寶、共享單車,以「中華文明同淵源、兩岸青年一家親」為主題開展中華傳統文化與兩岸當地青年的新聞調查,以「《論語》與當代文化」為主題開展三行詩微博展示活動,以「中華泰山」為主題開展攝影比賽,以「兩岸青年、責任共擔」為主題開展工業製造4.0及青島發展的青年論壇,以「齊魯山水、美麗畫卷」為主題開展H5製作大比拼等一系列豐富多彩的體驗式交流活動。
7月17日,海峽兩岸大學生在山東青島參觀西海岸展覽館,了解西海岸經濟社會發展。特別是萬達影視基地、中德生態園、涵碧樓等人文景觀和山水自然景觀。臺灣大學楊世銓了解到青島西海岸的發展後,不禁感嘆道「你們這裡的確發展得很棒哎!」
7月17日,海峽兩岸大學生在山東青島參觀琅琊石刻,探尋歷史文化。
7月17日,海峽兩岸大學生在山東青島名家美術館跟著書法家學習書法。
名家美術館書法家黃飛還給海峽兩岸大學生記者暑學營題字一幅。
7月17日,海峽兩岸大學生在山東青島琅琊臺參觀。
「徐福,萬事俱備,你為何還不起航。」
「皇上,依我看,徐福他是不敢了。」
「有何不敢,我此次出航定會為皇上求得仙丹。」
在青島琅琊臺秦始皇遣徐福入海求仙群雕旁,暑學營的學生模擬石像玩兒起了「穿越」。「今天我演了秦始皇,中國歷史上是不是就有第二個女皇帝了。」來自中國石油大學(華東)的靳雅萱笑著說。
7月18日,海峽兩岸大學生在海峽兩岸交流基地--山東曲阜孔廟大成殿前。
7月18日,海峽兩岸大學生到「孔子故裡,東方聖城」的山東曲阜,在孔子墓前行禮。
體驗齊魯文化是這次暑學營的「重頭戲」,從囊括多個天下第一的「三孔」到帝王封禪的泰山,從尊崇周禮的魯國文化到崇名尚利的齊國文化,從泰山皮影戲到中國傳統書法,從專家報告到主題論壇,多樣的文化體驗讓兩岸的大學生眼前一亮。
「以前了解周禮和儒家文化更多是通過書本上的隻言片語,真正來到了『三孔』,才感受到儒家文化的震撼。」臺灣大學的周書聖說。
7月19日,海峽兩岸大學生在山東泰安體驗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泰山皮影。
龍華科技大學的梁珈嘉同樣喜愛儒家文化,「開營儀式上的專家報告和半天的『三孔』之旅讓我對儒家文化有了新的理解,以前真的連儒家文化具體發源地都不知道。」在「我心中的孔聖人」三行詩微博展示環節,梁珈嘉寫道:「週遊天下創儒門,一冊春秋教仁義,一教傳世數千載。」
7月19日,「海峽兩岸,情重泰山」、「登泰山,保平安」,海峽兩岸大學生到海峽兩岸交流基地--山東泰山,攜手同遊。
體驗完儒家文化之後,接著是道家和佛教文化之旅。遊覽完泰山和嶗山兩座道家名山後,來自臺灣清華大學的彭禹瑄沉醉其中,「現在最大的感受就是道觀裡體現的無為而治的思想,沒有教堂和寺廟的宏偉,只有在千年古樹懷抱下的靜謐。」
「4800秒展現從秦朝到清朝中華文明的封禪大典,真的是太震撼了。」「泰山腳下看泰山封禪太有感覺了。」……觀看完《中華泰山·封禪大典》後,兩岸青年對這場實景演出讚不絕口。
7月20日,海峽兩岸大學生到「紅瓦綠樹,碧海藍天」的山東青島,在唐島灣海邊騎行。下午四點半,唐島灣公園的陽光依然熱烈,兩岸青年學生騎著共享單車,歡聲笑語地從1號口沿著唐島灣前行至5號口,沿途感受唐島灣畔的靜謐景色。
這是暑學營行程中體驗「新四大發明」一項重要內容——體驗共享單車。自2017年5月,來自「一帶一路」沿線的20國青年評選出中國「新四大發明」以來,高鐵、支付寶、共享單車和網購成了中國大陸的當代名片,臺灣學生們也在這次旅程中親身體驗了支付寶、共享單車和網購。
「這是我在淘寶買的衣服,不錯吧。」嶗山太清宮裡,臺灣大學的周書聖穿著一件黑色的「古裝」,向他的大陸朋友「炫耀」著物美價廉的衣服。周書聖對中國傳統文化一直很感興趣,特意為道教文化之旅——嶗山之行準備了應景兒的衣服,並親自體驗了網購的便利、安全。
「這是我第一次來大陸,一切都覺得很新鮮。」臺灣清華大學的張恩加這樣說。在這次暑學營中,臺灣學生們親身感受到大陸和臺灣生活方式的不同,體驗了大陸現代科技生活的便捷和高效,大陸的同學也加深了對臺灣風土人情等方面的了解。
7月21日,「同一個世界,同一個夢」,海峽兩岸大學生在山東青島奧帆基地。
通過溝通和交流,兩岸學生們加深了對彼此的認識。臺灣清華大學的陳佑銓對這次齊魯之行感觸很深,他很開心能有這樣一次直觀、實踐式體驗大陸的機會,認為這種體驗是不同於教科書理論、老一代的認知的。「兩岸同根同源一家親是真切的感受。」
友誼的小船兒橫渡海峽。「你們玩誰是臥底嗎?」「當前房間裡有一人,請繼續邀請好友入房。」海峽兩岸大學生暑學營微信群裡,中國石油大學(華東)李佳進發了這樣的消息,幾秒鐘之後,「誰是臥底」房間裡已有7人,雲林科技大學的歐彤彤從不缺席,小夥伴們在行程間隙熱火朝天地玩了起來。
7月21日,海峽兩岸大學生在山東青島中國水準零點合影。
「春秋天塹,歷風雨至聖瞻仰情愈濃
兩岸通途,跨海峽民族根源植心中
研學兩岸根源,探尋民族文化」
正像中國石油大學(華東)李博一在三行詩中寫到的一樣,兩岸文化同根同源,一脈相承,兩岸青年同祖同源,擔當有為。
三行詩比賽的作品在兩岸青年間耳熟能詳,在微信群裡掀起一陣陣討論熱潮。
相約齊魯·情系中華。短短五天的齊魯文化之旅,18個青年學生一路扶持、相互幫助,手拉手在金沙灘上戲水相玩,肩並肩在青島奧帆基地合影留念,一個接一個登上泰山之巔玉皇頂,晚上結束行程之後再約一波青島啤酒和烤串兒,閉營儀式上真誠傾訴衷腸,離別時刻眼眶溼潤、依依不捨……
中華文明同淵源,兩岸青年一家親。短短五天的齊魯文化之旅,這些經歷讓大家收穫了真摯的友誼,這份友誼將橫渡臺灣海峽,到達祖國南邊寶島,這份友誼將不斷延續,等待有緣相聚的下一次重逢…… (中國石油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