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3日至29日,中國石油大學(華東)主辦的第二屆海峽兩岸大學生記者暑學營舉行。
來自海峽兩岸的輔仁大學、臺灣清華大學、雲林科技大學、義守大學、嘉南藥理大學和中國石油大學(華東)的26名學生和帶隊教師,赴青島、曲阜、泰安、棗莊等地,通過文化講座、新聞調查 、主題體驗等形式,體驗齊魯文化,追溯民族歷史,共同體會中華燦爛的文明和經濟社會的發展。
暑學營以「發現:齊魯&臺灣文化」為主題,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為核心,穿插展示現代科技,營員們聽專家講國學經典、跟名家學習書法、在人文景觀處調研、到展覽館了解民族歷史和現代科技發展。一周的時間裡,暑學營以「科技改變現代生活」為主題,體驗網購、支付寶、共享單車等現代科技,以「中華文明同淵源、兩岸青年一家親」為主題開展中華傳統文化與兩岸當地青年的新聞調查,以「《論語》與當代文化」為主題開展三行詩微博展示活動,以「我心中的泰山」為主題開展攝影比賽,以「兩岸青年、同擔責任」為主題開展青年論壇等一系列豐富多彩的體驗式交流活動。
體驗齊魯文化是暑學營的「重頭戲」,從國學專家報告到傳統書法;從至聖先師的「三孔」,到帝王封禪的泰山;從世界非物質遺產泰山皮影戲,到傳統文化論壇;多樣的文化體驗讓兩岸的大學生對中華文化印象深刻,沉醉其中。
7月24日,青島中華文化學院教授王繼軍為暑學營做了題為《國學經典 啟迪人生》的報告,通過講解「儒」「道」「佛」等傳統文化,分享做人做事的哲理。
7月24日,暑學營跟著書法家黃飛學習書法
「通過了解三種文化的異同,感受到了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義守大學帶隊教師張琬菁聽了講座後意猶未盡,現場請王繼軍教授為她籤名。
當天,暑學營還赴青島名家美術館參觀書法作品,跟著書法家黃飛學習書法。「寫毛筆字不僅僅要站得正,心也要正」「只要認真去寫,就會體會到書法的樂趣。」黃飛分享了自己學習書法的心得,並為暑學營題字「兩岸一家親」「為萬世開太平」,師生們也分別寫下了「立德立功立言」「慎獨」「真善美」等文字。
7月26日,暑學營赴海峽兩岸交流基地——山東曲阜,參觀了儒家文化聖地「三孔」——孔廟、孔府、孔林。
自欞星門起到聖時門,再到大成門,孔廟內的五殿、一祠一閣、兩堂十七碑亭及五十三門坊在兩岸大學生的心裡留下了深刻而雋永的印象。
「在臺灣也有孔廟,但是卻遠不及曲阜孔廟的魅力,孔子作為連接兩岸關係的紐帶,緊緊地將兩岸文化聯繫在了一起!」臺灣清華大學碩士生呂登輝興奮地分享自己的感受。
雲林科技大學的帶隊教師林心怡表示,對於每一個學習中華文化的人來說,孔子可謂聞名遐邇,這次能有機會參觀「三孔」,親身實地感受到了孔子故裡特有的文化特色和濃厚的文化氛圍,印象深刻,感觸頗深。
「演出五彩斑斕、如夢如幻,封禪大典讓我領略到了泰山文化的豐厚底蘊和中華大一統文化的源遠流長。」 中國石油大學(華東)學生盧贇感到非常震撼。
一來到孔墓前,來自海峽兩岸的學子便不約而同地放下背包、摘掉帽子,將雙手作揖於胸前,並舉過頭頂,對孔墓施起了拜師之禮。
參觀師生紛紛以「三行詩」的形式表達自己的感受,義守大學學生林宜萱寫下「生民未有道何人,原是杏壇至聖師,萬世風華傳至此時」來表達心中對孔子的尊敬和嚮往;義守大學教師張琬菁也以「孔儒文化尋根源,至聖杏壇萬世芳,孔林幽幽懷古人」來抒發對齊魯文化的熱愛。
7月26日,暑學營來到泰山腳下,觀看了《中華泰山·封禪大典》實景演出。金戈鐵馬的秦、儒風雅樂的漢、盛世風華的唐、藝術繁盛的宋、康乾盛世的清,演出再現了古代五朝文化和帝王封禪場景,氣勢磅礴,絢麗多彩。
7月27日,參加暑學營的兩岸青年登上了海峽兩岸交流基地、中華歷史文化名山——泰山。
從中天門拾級而上,到南天門、玉皇頂,「大好山河」、「五嶽獨尊」、「天下第一名山」等幾十種泰山石刻鋪滿了整條山路,展現著齊魯文化的底蘊。
「從來沒看到這麼多的山上石刻,感覺很有文化氣息,而且這些文化就在眼前,好真實!」登山中,臺灣輔仁大學學生葉懷文每次見到山上的石刻時,都會覺得不虛此行。
「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我真的站在了泰山之巔,突破了自己的身體極限。」登上南天門的一刻,臺灣義守大學領隊教師王祖海不由自主地吟出杜甫的名句,體會中華文化自強不息的精神。
在泰山腳下,暑學營的兩岸青年觀看並體驗了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泰山皮影戲,在鑼鼓、唱腔、皮影中,感受泰山文化的深厚、古樸。
表演結束後,暑學營中的幾位臺灣大學生被皮影戲師傅邀請到幕布後臺,演繹一番與現代相結合的「海草舞」皮影戲,兩位中國石油大學(華東)的大學生自告奮勇到臺前伴舞,現場掌聲、笑聲一片。
7月24日,海峽兩岸大學生在山東青島參觀了青島電影博物館和中德生態園,通過感受現代先進科技的魅力和青島經濟社會的發展。
在青島電影博物館,營員們參觀了世界以及中國的電影發展展廳,體驗了電影配音、VR技術、5D電影技術和實時影投這些可以親身體驗的最新電影科技,先進的電影製作及體驗技術使營員們流連忘返。
在中德生態園,營員們了解德國最先進的被動房技術,感受世界前沿的生態環保建築,參觀了華大基因北方基地。營員們跟隨講解員的步伐慢慢移動,詳細了解了基因對於人類社會發展的一系列影響。
「基因真的好神奇,如此細微的構造就可以改變人的生理結構。」嘉南藥理大學許郡庭激動地說道,她希望以後能夠深入了解生物工程的研究。
7月28日,暑學營通過乘車參觀膠州灣大橋和海底隧道、參觀啤酒博物館、參觀奧林匹克帆船中心、觀看五四廣場燈光秀等方式體驗青島之美,感受齊魯大地科技發展帶來的便利。
在青島啤酒博物館,營員們通過老照片、老設備,了解青島啤酒的曲折歷史,通過現代化的生產線和蓬勃發展的歷史,感受青島現代製造業的發達。兩岸青年們一起舉杯,品嘗青島原漿啤酒的甜美,品嘗友誼的滋味。
「啤酒文化也是青島文化的一部分,從青島啤酒的發展,感受青島發展的脈動。」嘉南藥理大學領隊教師林文斌參觀後表示。
「青青之島 親親上合」,7月28日晚,兩岸青年在五四廣場觀看了青島燈光秀,感受上合青島峰會的成功舉辦給這座城市帶來的活力和嶄新變化。
一座座大廈,在燈光中,色彩斑斕,在光影中呈現「紅瓦綠樹」、「碧海藍天」、「五四廣場」、「石老人」等青島元素。
「超讚!」
「時尚,動感!」
「有國際範兒!」
在一片讚嘆聲中,兩岸青年紛紛拿出手機、相機,留下難忘的精彩畫面。
兩岸大學生體驗共享單車
暑學營期間,兩岸大學生還多次體驗了網上購物,使用支付寶微信等手機APP在線支付,共享單車,無現金吃飯、出行、繳費等日常生活行為。
「你看,就下一個淘寶APP,然後搜索螺獅粉,點擊你想要的口味,然後下單付款,大概三四天就可以拿到了哦!」 中國石油大學(華東)的趙玲在向來自雲林科技大學學生蘇寶汝介紹網上購物。
「我們那裡不管做什麼,人們大多數時候都是使用現金,只帶一個手機要比裝著一大把零錢方便太多了。」雲林科技大學學生鍾晏羚感慨道。
臺灣學生在大陸學生的幫助下,打開手機APP,搜索定位附近共享單車,掃碼騎行。「隨掃隨騎,鎖車走結束消費,真是超級方便。」嘉南藥理大學許郡庭對共享單車點讚。
在這些互動中,兩岸青年學子結下了深厚的友誼。
7月29日,第二屆海峽兩岸大學生記者暑學營結束所有行程,在青島宣布結束。
中華文明同淵源,兩岸青年一家親。在一周的時間內,兩年青年體驗齊魯文化,感受中華文明的壯烈、燦爛,感受在現代科技的支持下經濟社會的發展進步。兩岸青年們在曲阜三孔致敬萬世師表孔子,在泰山玉皇頂感受齊魯大地的壯美,在啤酒博物館共同舉杯,在五四廣場齊聲喊「我們在五月的風」,一起「哈啤酒,吃蛤蜊,攤煎餅」,分享家鄉美食和學習生活小訣竅,一路上充滿歡聲笑語。
短暫的齊魯之行讓兩岸學子永生難忘,臨別時真情落淚、不舍擁抱,他們結下的深厚友誼必將穿越臺灣海峽,共同凝聚起民族振興的精神力量。,兩岸青年期待下次的相聚,一起約下「漂洋過海再續深情厚誼」……
圖片來源:王大勇
文字:唐銘爽、桑如松、戰鑫傑、郭建毅、王大勇
排版:宋宇璇
校對:範夢穎
責任編輯:曲永鑫
審核:陳勇、曲永鑫、張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