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家長教育孩子喜歡動用武力,他們覺得孩子不打不罵不成器。所以有的家長對孩子通常因為一點雞毛蒜皮的小事動手。
家長以為孩子沒脾氣,其實不然,只是有的孩子已經適應了這種模式,不願意反抗罷了。
小麗的兒子6歲了,別看孩子年紀小,自尊心強的很。如果小麗因為某事傷害到他的自尊心,他可以不吃不喝來和小麗抗衡。
上次情人節小麗的老公給小麗買了一套化妝品,小麗都沒捨得用,把它放在了柜子裡面,也不知道兒子怎麼翻出來了,拿著小麗的化妝品玩的正起勁呢!
小麗看到之後朝著兒子大喊了一聲,兒子受到驚嚇手一滑,小麗心愛的化妝品就這樣掉到了地上。小麗見此狀況,上去就給了兒子一個巴掌。
打完兒子還兇了兒子一頓,最後小麗收拾完東西,把兒子一人扔在屋裡,讓兒子自己反思小麗就去忙自己的事情了。
本以為事情就這樣結束了,可誰知道第二天早晨吃飯的時候,兒子遲遲沒有出來,小麗還以為兒子和自己生氣不吃就算了。可是到了中午吃飯兒子依然沒有動靜,小麗推開門一看傻眼了,兒子竟然離家出走了。小麗趕緊招呼人去找,好在兒子沒有走遠,要不然後果真是不堪想像。
在孩子成長過程中調皮搗蛋是在所難免的事情,犯錯也是不可避免的,人無完人哪有不犯錯的。
1.寶寶階段
這個階段的孩子還處於什麼都好奇的階段,也正是孩子心理發展的階段。這個時候的孩子雖然還不是特別懂事,但是家長也不要輕易的打孩子。
如果家長經常在這個階段對孩子使用暴力,對孩子的性格和心理會有很大的影響,孩子雖然不會說,但是孩子的外在行為可以表現出來,膽小、自卑等等。
2.幼兒階段
幼兒階段指的是6歲左右的孩子,這個時候孩子犯錯家長更是打不得罵不得。這個階段的孩子基本上能夠明白很多的道理了,而且也能記事了。
而且這個年齡階段的孩子懂得自尊和面子,如果家長總是對孩子使用暴力,對孩子將來的成長方向是很不利的。
3.青春期
青春期的孩子總是那麼的敏感和叛逆,如果家長在這個階段總對孩子動手,孩子很有可能會和家長對著幹,而且這個階段的孩子很容易衝動,家長如果觸碰到孩子的敏感處,後果真是不好控制。
當孩子出現狀況時就算家長再生氣也不要對孩子動手,動手解決不了根本的問題,只會讓事情越來越嚴重。
1.允許孩子犯錯
其實家長要學會允許孩子犯錯,不犯錯的孩子是不存在的,當然允許孩子犯錯也不是對孩子的所作所為置之不理,只是說給孩子犯錯的機會。
當孩子犯錯之後家長要告訴孩子錯在哪裡?並且讓孩子知道自己為什麼錯了?正確的做法應該是什麼樣?家長如果能做到這樣,相信孩子犯錯的次數會越來越少。
2.試著聽聽孩子怎麼說
當孩子犯錯的時候,家長不要用自己的視角去判斷,可以聽聽孩子是怎麼說的,也許家長看到的並不是自己認為的那樣。
家長聽完孩子的描述之後再做出處理的方案,說不定孩子會給家長不一樣的結果呦!
3.讓孩子為錯誤承擔
讓孩子為自己的行為買單,是好是壞不是家長說的,是孩子親身體驗過自己感受到的。
家長與其對孩子苦口婆心,告訴孩子這個不對那個不行,還不如讓孩子自己的體驗和承擔效果來的更好一些。
無論孩子多大,建議家長對待孩子都不要使用暴力去解決問題。你不知道自己打出去的這一巴掌會給孩子留下什麼樣的傷害?這巴掌抬起來容易收回來可沒有那麼容易了。
再說了孩子能犯多大的錯誤,孩子只有不斷的犯錯才能找到正確的方法,有些時候孩子犯錯也是學習的一種方式。
家長不要站在成人的角度去評判孩子的行為,也許孩子根本就不知道那樣做是不對,只有做過之後出現了錯誤,孩子才知道原來那樣是不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