躺著刷手機,然後一不小心,手機「啪嗒」砸到臉上——有過這個經歷的,來跟糕媽確認下眼神?
哈哈,砸到自己無所謂,可是,咱們有些馬大哈家長吧,抱著娃刷手機,結果一不小心砸到了寶寶頭上:
哇,別說你了,我這聽著都心疼!
不光是被手機砸到,墜床、沒事撞個牆玩玩…..寶寶這小腦袋也真是沒少受傷呢。
所以,到底這些行為,對寶寶的頭部會不會造成實質性傷害呢?
有的時候,看著睡在懷裡娃的可愛睡顏,忍不住想偷拍一下留存紀念;
又或者,一邊餵奶,一邊想偷個懶刷個微博啥的;
誰知,手一滑,沒拿住手機——
咣當一下,正巧砸在娃的小腦袋上。那聲脆響,當媽的聽了哪個不是心頭一緊,萬一頭砸壞(笨)了可怎麼辦呀?
比手機砸臉看起來更疼的,就是墜床了。
不管孩子有沒有傷到,這絕對是驚魂一刻!
自責和愧疚洶湧而至,當媽的哭的比娃還要傷心。
其實,碰到上面說的情況一+情況二,媽媽們先別急著自責。
如果寶寶看上去意識清醒,面色正常,行動正常,互動正常,嚎了一嗓子就屁顛屁顛跑去玩了。那一般來說,沒啥事兒!
但是,之後的24~48小時內,媽媽們一定要留心觀察,看看是否出現了下列症狀:
● 持續不停的大哭
● 吸允或吞咽不良,食慾減退
● 煩躁不安、易怒、無精打採,甚至嗜睡
● 頭痛,反覆嘔吐
● 無力行走,不易平衡
● 不易逗笑或不喜發聲、言語不清
● 呼吸偏快,甚至呼吸困難
● 耳朵上方快速腫脹,耳鼻流液體或者出血
● 雙側瞳孔大小不等或者異常,對光反應不靈敏等等...
如果出現以上症狀之一,需要立即醫院就診。
而如果寶寶沒有任何異常,該玩玩該吃吃,情緒穩定,行為正常等,那就不用擔心。
(不過之後手機啊、書啊這些東東可抓穩了,誰也不想總是會被砸到不是?)
年糕還小的時候,也會有拿頭撞牆、床墊、門的行為(還有拍耳朵、拿勺子打頭啥的)。
老媽子我當時也挺擔心的,就默默翻書,查了一大堆資料,終於弄明白寶寶為啥愛各種花式打頭、撞牆了。
01
自我放鬆
沒想到吧,通過有節奏感的敲擊,竟然能讓寶寶感到開心。呃,想想也是挺逗的。
如果孩子撞頭時笑嘻嘻的,嘴裡還咿咿呀呀,別擔心,他很樂在其中哦。
02
求關注
不信你暗中觀察一下,寶寶打頭時是不是正盯著你的一舉一動?
所以,要麼你專心陪ta;要麼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索性「無視」就好啦。
03
疾病
有些身體不適也會讓寶寶出現撞頭的行為,以緩解不適。譬如耳部感染(中耳炎))、長牙期等。
如果寶寶撞的時候露出痛苦的表情,有傷害到自己,或者只愛打一側頭,程度重,時間長,那建議家長帶娃去醫院看看。
你能做的:
1.幫TA解決身體上的不適:重點檢查耳朵、牙齒的情況,必要的時候去看醫生。
2.如果在出牙期,給TA一些可以啃咬的牙膠,可以緩解疼痛和不適。
3.轉移注意力:用寶寶們平時喜歡的東西來轉移他的注意力。
到3歲後,寶寶長大了,語言和行為表達能力越來越強,懂得說出自己的需要、排解不適,打頭的行為自然而然就會消失。但如果寶寶到3歲後仍然喜歡打頭,並且還有其他的異常行為,比如不喜歡任何人的接觸,包括眼神交流,要去醫院排除自閉症的可能。
通常,撞頭這種行為,一般會在娃3~4歲後會逐漸消失。平時,家長們注意細心觀察就好。
這麼一看,小腦瓜子遇到點小「磕絆」是不是還挺正常的。
遇到「砸到頭」的狀況,作為家長,最重要的是觀察寶寶有沒有別的異常。
要是的確砸在頭上那一下子有點重,就需要特別注意了,當寶寶出現嗜睡、目光呆滯、全身鬆軟、嘔吐、昏迷、持續臉色蒼白等症狀時,一定要馬上撥打120!
在等待醫生到來前,我們應該——
●不要挪動孩子。改變頸部位置有可能會造成二次傷害。
● 如果出血嚴重,立刻用乾淨的紗布或衣物按壓傷口5-10分鐘以止血。
● 萬一呼吸停止,馬上給孩子做心肺復甦術。
總之,一般來說呢,由於驚嚇或疼痛,寶寶總會大聲哭鬧個幾分鐘,但如果孩子看上去識清醒,面色正常,行動正常,互動正常,一會又能屁顛屁顛跑去玩了——那就佛系一點。
好啦,今天就講到這裡,下次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