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摔到頭,但是不哭不鬧,還要去醫院嗎?

2020-12-23 澎湃新聞

寶寶摔到頭,但是不哭不鬧,還要去醫院嗎?

2020-10-16 13:1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問答

Q

寶寶摔到頭,但是不哭不鬧,還要去醫院嗎?

A

情況一,當寶寶在受傷後幾小時內出現一兩次嘔吐(可能是因哭鬧導致的),但意識清醒,身體沒有明顯損傷,精神好,只是因為害怕、疼痛、撒嬌等原因哭,一會兒就能和往常一樣吃、玩,這樣家長就不用太擔心。

情況二,當寶寶出現精神不好或煩躁不安,甚至意識模糊、貪睡,而且不容易醒,頭很痛或有嚴重的嘔吐,甚至伴隨外耳道或鼻孔有鮮血或清水樣物質外流時,需要立即到醫院就診。

情況三,當孩子出現發呆,伴有噁心、嘔吐、口齒不清、頭痛、嗜睡、意識模糊等症狀,就是出現了腦損傷表現。即使幾分鐘後,孩子恢復正常,也建議到醫院進一步檢查。

嘟嘟醫生 科學孕育

原標題:《寶寶摔到頭,但是不哭不鬧,還要去醫院嗎?》

閱讀原文

關鍵詞 >> 湃客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相關推薦

評論()

相關焦點

  • 寶寶不哭不鬧是好事嗎?7個月前有這些表現,建議去醫院檢查下
    陪孩子去遊樂場玩,聽到兩個媽媽在聊天,媽媽A說,我家孩子天天晚上都哭鬧,我和他爸輪流著哄,你說一個小男孩,咋就跟眼淚泡出來的一樣,煩死了。媽媽B也說,是啊,我家孩子也經常哭鬧,餓了哭,醒了哭,困了也哭,沒事還哭,一天哭好幾場,這是不是情緒有啥問題啊?如果孩子不哭就好了......
  • 寶寶摔到頭,如何確定有沒有事?有這些症狀趕緊上醫院!
    (圖片來源:網絡) 問題一: 孩子2歲2個月,昨天下午孩子摔到後腦勺的右邊,沒多久孩子就嘔吐、瞌睡、臉發白,去拍了 崔麗霞醫生解答:摔倒哭鬧的厲害也會嘔吐,但如果今天狀態仍不好,建議去檢查核磁共振看看,核磁共振比CT檢查更清晰。 寶寶摔到頭,最怕的一件事就是顱內問題,比如腦震蕩或顱內出血。
  • 寶寶摔到頭後,出現以下任意一種情況需立刻送醫
    寶寶很容易一不小心就摔到頭或者磕碰到東西,如果寶寶刷到頭後出現以下四種中的任一情況,需立馬送醫院。第一種,寶寶摔到頭後,出現特別嗜睡的情況,父母怎麼叫都叫不醒,或者叫醒後還總是想睡覺,父母需每隔一個小時叫醒寶寶,確保寶寶是否真的沒事,如果叫不醒,則立馬送醫院。
  • 寶寶生長發育口訣你記住了嗎?一月睡二月鬧三月認人……
    有的寶寶是一出生就有黃疸,黃疸高要照藍光,剛出生的寶寶與媽媽分離,媽媽看不到寶寶很難過到哭,當時我的寶寶是第四天黃疸值11點多,醫生叫我們回家多吃多拉多曬太陽,當時醫院開了點中藥回去吃,作為新手媽媽我是大意了 婆婆看寶寶曬太陽心疼就沒多曬,所以寶寶月子裡黃疸一直都在,滿月打B肝,因為黃疸13點多高了,不能打,我們去了婦幼,回來停了三天母乳➕曬太陽,1個禮拜後寶寶黃疸我退了,這期間寶寶每天曬太陽很心疼
  • 一歲寶寶不哭不鬧太懂事,醫生:可能智力發育出問題,家長別大意
    同齡的小朋友不是哭就是鬧騰,把家長折騰壞了,朋友家的寶寶卻異常安靜,不哭也不鬧,讓周圍不少家長羨慕,奶奶也到處炫耀自己家寶寶懂事。前兩天聊天的時候,朋友說到這個事,我覺得很奇怪,要知道,哭泣是嬰兒的天性,不哭不鬧的寶寶很可能是身體出了問題
  • 當寶寶摔到頭,你最應該做的是……
    寶寶在學爬學走的時候,免不了磕磕碰碰跌跌撞撞,不小心摔倒或者從高處墜落,磕到腦袋都是常事。有時候摔重一點,立馬鼓起一個大包,不少父母的做法都是趕緊抱起來,給孩子抹點紅花油,活血化瘀,或者滾一顆熟雞蛋,這樣的方法不可取!
  • 1歲寶寶不哭不鬧,婆婆總誇「好帶」,醫生怒斥家長:太無知
    導讀:1歲寶寶不哭不鬧,婆婆總誇「好帶」,醫生怒斥家長:太無知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1歲寶寶不哭不鬧,婆婆總誇「好帶」,醫生怒斥家長:太無知!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寶寶第一次上幼兒園,不哭不鬧的絕好方法!
    寶寶第一次上幼兒園,不哭不鬧的絕好方法!時間:2020-08-30 07:38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寶寶第一次上幼兒園,不哭不鬧的絕好方法! 每一年9月份前的幼兒入學,都有無數哭崩的孩子,其實寶寶入園可以不哭!
  • 寶寶入園焦慮,不想上幼兒園?4招應對,孩子不哭不鬧乖乖去上學
    可是這個挑戰對於大多數的小寶寶們來說,實在是太難了,如果你曾經送過孩子去上幼兒園,那麼一定見過這樣的場景:孩子在校門口哭的撕心裂肺,不願意和爸爸媽媽分離,或者是前一秒高高興興的,當媽媽要準備離開的時候,孩子馬上就會跟上去抱住媽媽的腿,不願意讓媽媽離開。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寶寶對上幼兒園焦慮總哭鬧怎麼辦?
  • 寶媽帶娃上班,寶寶不哭不鬧安靜看動畫片,網友:乖得讓人心疼
    但是往往現實就是這麼無奈,有些媽媽不但要賺錢養家,甚至在上班的時候還要照顧孩子。01寶媽帶娃上班,寶寶不哭不鬧安靜得令人心疼小雨是一個2歲寶寶的媽媽,在一家公司做文員,因為家裡忙,沒有人幫她帶孩子,徵得單位的同意後,她決定帶著孩子上班
  • 家有新寶寶,一月哭二月鬧三月不睡覺,嬰兒發育口訣你記住了嗎?
    只有做了父母才知道當年自己的父母是多麼不容易,寶寶出生以後會帶給我們很多驚喜,但同時又帶給我們很多煩惱。寶寶一天一個樣,如雨後春筍一般「嗖嗖」生長,這些讓我們驚喜。俗話說寶寶的發育過程會經歷「一月哭二月鬧三月不睡覺」的階段,又會把我們折騰得神經衰弱。
  • 那些晚上不哭不鬧不吃奶,一覺睡到大天亮的寶寶,都是怎麼做到的?
    而寶寶晚上磨人這件事,有的可能要一直到2周歲才結束,對於那些白天需要上班工作的爸媽來說,無疑是一種折磨。相比這些磨人小寶寶,那些晚上不哭不鬧不吃奶,一覺睡到大天亮的寶寶就讓爸媽們輕鬆多了,但是,怎樣才能讓寶寶養成一覺睡到天亮的習慣呢?
  • 一月哭二月鬧三月不睡覺?家有新寶寶,發育口訣你知多少
    寶寶的出生給家庭帶來了希望和幸福,但養育寶寶階段卻異常艱辛,尤其是對於一些新手父母來說因為沒有太多的育兒經驗,總是會手忙腳亂。其實這主要是因為寶寶剛出生時沒有辦法用語言表達心中訴求,而一旦哭鬧,爸爸媽媽們就只能用猜的方法來應對各種事宜。但家有新寶寶,孩子1月哭,2月鬧,3月不睡覺是正常的生理現象,而這個嬰兒發育口訣新手父母也都應該記牢。
  • 寶寶磕碰本是小事,但如果摔到的是腦袋,你知道該怎麼處理嗎?
    在寶寶的日常生活中,即使是再小心的看護,也難免會有磕磕碰碰的現象發生。比如撞到桌子角、從床上摔落、跟小朋友「追尾」、被門夾到手等等。當寶寶發生了這些小意外,媽媽們一定要學會如何處理,尤其是寶寶摔到頭部的時候,要引起格外的重視!寶寶不慎摔到頭,該怎麼緊急處理?
  • 一月哭二月鬧三月不睡覺:寶寶每個月有不同,你家孩子是這樣嗎?
    全網追蹤】   很多人做了父母以後,也會發現父母是多麼不容易。寶寶出生以後可能會讓我們很辛苦,但是也會給我們帶來很多欣喜。在生活中尤其是寶寶剛剛出生的時候,每天都會有變化。接下來我們就一起了解一下寶寶前三個月會有哪些變化吧!
  • 寶寶睡醒不哭也不鬧,說明了一個問題,很多寶媽都忽略了
    也不哭不鬧,就是睜著兩隻大眼睛,撲閃撲閃的看著一個東西,或者眼睛咕嚕嚕地轉悠觀察周圍事物。朋友家的孩子就是這樣,不管白天黑夜,醒來了也不哭不鬧,就是撲閃著兩隻大眼睛望著屋頂,如果不是你湊到跟前去看,都不知道孩子是在睡覺還是醒著。有一天半夜,朋友起來上廁所,無意中翻身看了一眼寶寶,結果寶寶正撲閃著兩隻大眼睛衝她樂呢,笑得口水都流了出來,朋友被嚇得半天驚魂未定。
  • 不哭不鬧好寶寶,三心父母記心中!
    我們有寶寶的都知道,有時候寶寶特別調皮,不聽話。你讓她幹什麼,她偏不。她就依著自己的性子來。就比如我們帶著寶寶出去玩,他給你索要東西。無論是零食還是玩具什麼的都給你要。即使家裡已經堆了好多玩具。如果你不給買,他就可勁鬧你。我家寶寶就厲害了,撒潑打滾,他就躺到地上不起來。再比如小孩吃飯的時候,他不是規規矩矩的,而是跑來跑去的。
  • 寶寶是否適應幼兒園了?不哭不鬧並非判斷標準,家長得看這幾點
    在孩子入園前,林女士就想到孩子很有可能會因為不想要入園而哭鬧,自己一定要堅持原則不能夠輕易妥協。可是到了入園當天,看著孩子撕心裂肺的哭喊,林女士最終還是心軟了。就這樣反反覆覆地送孩子去了幾次幼兒園,最後都以失敗而告終了,看著鄰居家的孩子已經習慣背著書包去上學了,林女士覺得心裡有一些著急。
  • 孩子摔到頭後,第一時間不要去抱,這樣處理最大程度保護孩子
    人在小時候往往是最危險的時期,因為我們在這個年齡不太懂事,往往都會因為不知道周圍事物的危險,而容易使自己受到傷害。這也使父母很擔心,因為父母也沒有辦法不讓小孩子遭遇危險。因此,孩子摔到頭這種事情就總會在我們身邊發生,那麼當孩子一不小心摔到頭部,父母應當怎麼做,才能夠最大程度減小對孩子的傷害呢?1、第一時間不要慌亂如果孩子一不小心摔到頭了,父母千萬不要立刻就把孩子就抱起來,因為此時抱起寶寶有可能會對寶寶造成更加嚴重的傷害。
  • 入園第一天不哭不鬧的寶寶,大多來自這種家庭,3招緩解分離焦慮
    入園第一天不哭不鬧的寶寶,大多來自這種家庭分離焦慮,從字面意思就可以看出來,是一種和親近的人分離時產生的焦慮情緒,歸根結底是內心缺乏安全感,不敢獨自面對陌生的環境。這是很普遍的現象,很多大人都難以面對分離,更何況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