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孕後最怕什麼?
我想應該就是做檢查時,突然聽到醫生說「胚胎發育不好」,例如有孕囊卻沒胎芽、有胎芽卻沒胎心、上次檢查有胎心這次卻沒了等等,種種不同症狀但都是指向一個結果,就是胚胎可能已停止發育。
從懷孕起到孕8周稱為胚胎期,8周以後到胎寶出生這段時間為胎兒期。胚胎期是各器官分化發育的時期,早期胚胎發育曲線顯示,女性在停經5周基本就能看到胎囊,停經7周出現胎芽和胎心搏動,所以哪怕自己在家用早孕試紙檢測出早孕,也要在停經後7周左右及時去醫院檢查,主要是B超檢查,其中一個目的就是檢查胚胎發育情況。
如果不幸出現了胚胎停育(Embryo Demise),那最終結果都是要流產的,這屬於自然流產。
近年來,感覺周圍的人懷孕出現胚胎停育的情況越來越多,我想主要有這幾種原因造成。
一是食物受汙染比過去嚴重。
我們在中學的生物課本上都學過:人類是食物鏈的頂端,食物中的有毒有害物質會在人類身上不斷累積。而現在的食品安全問題,讓人無法不對吃下去的每一口感到惴惴不安。
為了飲食安全,我在城市郊區一個生態園種了一小塊菜地,我發現沒有打藥的蔬菜,在品相上比超市裡的菜差遠了,而且有的菜如果不管它,幾乎都快被蟲子吃光了,尤其是蓮花白(捲心菜)、花菜等,而我們買到的蔬菜卻是光鮮亮麗,這不得不說應該是農藥的成就。
且不說豬肉、雞肉等,動物在生長過程中所用的飼料,人吃了這種肉,有害物質就不斷累積,對生殖細胞的影響也越來越大。
二是生活的社會環境比過去差。
現在生活條件比過去便利很多,但是不可否認也有一些副作用,例如電磁輻射、環境汙染等,還有接觸高溫、鉛、苯、汞、砷、農藥等的環境,這些不利因素都會對精子、卵子造成一定的損害,所以即使結合成受精卵,也會因為質量問題而無法順利孕育到胎兒成熟時。
三是女性生育年齡越來越大。
女性懷孕年齡越大,所面對的風險和問題也會越多,這是不可否認的。從優生學角度來說,女性最佳受孕年齡為24~30歲,男性在25~33歲。女性年齡越大,卵巢的功能卻開始減退,卵子逐漸出現老化,染色體也會出現異常,早知道,人類早期自然懷孕中一半多是染色體異常造成的。
另外,在整個人群中,人類自然流產率為10%~15%,流產率會隨年齡增長而不斷增加。例如35歲女性流產率為25%,到40歲時流產率會增長至35%左右。
所以,女性懷孕生子的年齡越大,出現胚胎停育的概率越高。
出現胚胎停育時,保胎有用嗎?
其實,出現胚胎停育的原因和自然流產的原因差不多,主要都是染色體異常、母體因素、感染因素、環境因素等造成。但是如果做B超檢查時,該出現的孕囊、胚胎和心管搏動等都沒有出現時,有可能是胚胎停育了,但是也可以再等待一到兩周後複查,如果還是確診為胎停育,基本沒有必要繼續等待和保胎了。
因為如果胚胎停止發育,無法存活下來,保胎沒有任何意義,結果只有一個就是流產,盲目保胎不如放棄,等到身體再次恢復到最佳狀態時,再把懷孕生子提上日程。
一般情況下,再次懷孕前要注意做到以下幾點,首先就是月經要恢復,至少在經過兩三次正常月經之後再著手備孕。
其次是身體健康狀況要恢復,受精卵就像種子,子宮就是它的土壤,好的身體環境也可以給予種子更好的生長發育條件。
最後是心理狀態要恢復,不要有思想包袱,緩解負面情緒,別給自己太大壓力,這次即使發生了胎停育,下次還是有很大機率成功孕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