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州同濟醫院
鄭州醫大生殖醫院醫生分析胚胎停育男性因素?胚胎停育指孕早期宮腔內胚胎停育或死亡,是產科常見的疑難病。目前的研究表明其發病原因複雜多樣,主要與感染因素、免疫因素、遺傳因素、環境因素及內分泌環境因素等相關,但其發生和發展機制至今尚未完全闡明,且對於男性因素不夠關注與重視。本文對目前胚胎停育男性因素相關研究進行系統梳理、剖析、歸納,為深入地尋求胚胎停育的研究和治療策略提供思路。
胚胎停育(簡稱胎停育)是指孕早期胚胎因各種原因發育停止或死亡,屬於中醫流產或死胎的範疇,近些年來隨著我國人群生育年齡整體推遲、生活方式改變等,其發病率呈上升趨勢。其病因與感染因素、免疫因素、遺傳因素、環境因素及內分泌因素等密切相關,但是其發病機制目前尚未完全闡明。目前對胚胎停育有關男性因素髮病機制的研究相對較少,為進一步完整地闡釋胚胎停育的發病機制、提供其治療依據,本文對與胚胎停育發病機制男性相關因素的研究進行梳理、剖析、歸納,以尋求新的治療思路與策略。
遺傳因素
染色體異常是導致不良妊娠結局的重要原因之一,遺傳異常導致的男方生殖功能障礙對胚胎停育的影響不容忽視。染色體上眾多的基因指導並調控著精子的生成與運動,這些基因直接或間接地影響到精子的發生,基因的缺失或異常也決定著胚胎的質量和命運。其中與男性生殖能力密切相關的是性染色體,有關資料顯示,男性不育中4%與性染色體病變有關。
染色體數目異常
染色體數目異常包括整倍體和非整倍體兩大類,其中以非整數倍比較常見,多由於染色體分離障礙產生。臨床以唐氏症候群及克氏症候群具代表性,此類男性患者精液多呈無精子或少精狀態,生育能力大幅下降,其中克氏徵患者的生育問題無法解決,僅可採用供精者的精液人工授精;唐氏症候群半數以上出現不育或配偶胎停育。
染色體結構異常
染色體結構異常是指染色體或染色單體經過斷裂-重換或互換機理可產生染色體畸變(chromosomeaberration)及染色單體畸變(chromatidaberration)。臨床上引起胚胎停育或早期流產的常見結構畸變有羅伯遜易位、平衡易位、倒位等。擁有這些染色體結構的男性,可發生配子的染色體片段的部分丟失或重複,從而導致胚胎停育、死胎及流產的發生。
Y染色體及其微缺失
研究發現Y染色體基因的微缺失是男性不育的重要原因,其中AZFc的缺失率比較高,AZFc缺失者則表現為無精症和嚴重少精症,AZFa、AZFb缺失者均表現為無精症。Y染色體上存在無精子因子,影響精子生成,並且由於基因微點過於微小,常規方法無法判斷,稱為Y染色體微缺失,主要存在於長臂(Yq)上,是導致男性不育的重點及難點原因之一。研究發現,在特發性少精子或無精子患者中,Yq染色體微缺失的發生率依舊很低,並沒有預估的那麼高。統計已經發表的不同的研究對象和方法的實驗中3000例男性不育者的染色體,Y染色體微缺失發生率平均僅約7%,但是值得肯定的是Y染色體微缺失與嚴重少精子或無精子的男性患者發生胚胎停育具有相關性。Dewan等通過檢測比較生育能力正常男性、復發性流產男性與不育男性的三種Y染色體,發現反覆胎停育男性組的Y染色體AZFc區域近端存在微缺失頻率明顯高於不育男性組,且正常生育組無此微缺失。趙永平等通過175例結論反覆性流產組Y染色體AZF區微缺失發生率明顯高於無流產史組。研究提示,Y染色體AzF區微缺失可能是一個反覆性流產的致病因素。
精子遺傳異常
有研究明確表明,精子的遺傳異常如精子中心體缺失或改變、基因複製錯誤、DNA及RNA的缺失都會影響精子功能而致胚胎停育。同時研究發現,大量的精子核DNA破碎或斷裂對胚胎發育存在損傷,證明精子DNA損傷是男性因素胚胎停育的重要原因之一,與不良生育結果密切相關。Virant-Klun等發現男性精子存在DNA斷裂的缺陷時,所獲得的胚胎在6或8細胞期停止發育。Zini等統計和Meta分析了已有的相關文獻,發現精子DNA損傷是試管嬰兒失敗的原因之一。何瑩婷等研究同樣表明因女性生殖道感染所致精子DNA損傷與胚胎停育密切相關。
精液質量
精液質量作為重要、直觀體現男性生育能力的指標一直備受重視,精液常規也是臨床上常用、基本的男科檢查手段。林典梁等研究表明精子質量下降、抗精子抗體形成、精子核蛋白組型轉換缺陷、精子細胞凋亡率增加等均可能對配偶胚胎停育造成影響。趙永平等研究證明精子質量下降、精子細胞凋亡率增加與胚胎停育有一定的相關性。Gil-villa等研究了胚胎停育組男性和生育正常組男性的精子質量,對比發現胚胎停育組男性精子的活力、密度及正常形態百分比皆遠低於生育正常的男性精子,證明了精液質量是胚胎停育的原因之一。李兵等也證明了相對較差的精子質量會提高復發性流產發生的機率。劉瑜等研究證明了精子精核蛋白不成熟是導致女方發生胚胎停育的男性危險因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