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文章讓你看明白自己手裡的老瓷器(內有超詳圖文)

2020-12-20 搜狐網

原標題:一篇文章讓你看明白自己手裡的老瓷器(內有超詳圖文)

中國陶瓷,歷史悠久,品種繁多,它是我國歷代文化的結晶。喜愛古陶瓷藝術品的人不少,但是懂得鑑定的人卻為數不多。因為,古陶瓷鑑定是一門綜合的技術,要掌握它,需要下一番功夫。例如,要鑑定一件陶瓷古董的真假,首先要對中國幾千年各地陶瓷的生產有所了解,才能從胎質、釉色、造型、紋飾、款識甚至重量等方面入手,作出準確的判斷。對初學者來說,如能潛心鑽研,循序漸進,掌握一些古陶瓷的鑑別方法是完全可以做得到的。

現將古陶瓷鑑定方法介紹如下:

一、根據各期陶瓷胎質、釉色的特點來判斷

一般來說,從胎質、釉色可以看出其年代和窯口。例如,距今4000年前的商周時代的青釉瓷器,又稱原始青瓷,是青瓷的低級階段,其胎為灰白色和灰褐色,胎質堅硬,瓷化程度較高;其釉色青,釉層較薄,厚薄不均。這是因為當時採用瀝釉方法進行施釉的緣故。 明代永樂、宣德、清代康熙的江西瓷器的胎釉各具特色。永樂時期白釉最負盛名,釉質肥厚,潤如堆脂,純白似玉,釉面光淨晶瑩;胎色純白,胎質細膩,並且有厚薄不均現象。如在強光下透視可以看到胎釉呈一種粉紅、肉紅或蝦紅色的傾向。這一特徵,是其它瓷器中所沒有的。 明代宣德年間,與明永樂年間時間雖近,但瓷胎釉色卻迥然不同。同一器皿,永樂胎厚,宣德胎薄。宣德時大件琢器底部多無釉,露胎處常有紅色點,俗稱「火石紅斑」,還有鐵鏽斑點。清康熙、雍正時的仿宣德瓷器則無此特徵。 清代康熙時瓷器的胎釉,胎色細白,胎質純淨,細膩堅硬,與各朝代的同一器皿相比,它的胎體最重。此外,這一時期的同一件器,往往施兩種白釉,器內、口緣、器外底施粉白釉,其釉較稀薄,往往見有小縮釉現象;底部還現有坯胎中旋紋痕跡。器身施亮青釉,其釉瑩潤光亮,胎釉結合極堅密。一件器皿施兩種釉,是清代康熙年間生產的瓷器的最大特點。 掌握好各朝陶瓷瓷胎、色釉的主要特點,是我們鑑別古陶瓷的年代和窯口的可靠的依據。

二、從各朝代陶瓷的紋飾去判斷

鑑定陶瓷,除了看其器皿的胎骨和釉色之外,紋飾的鑑定也很重要。瓷器上的紋飾就象一個人的衣冠,它有明顯的民族性和時代性。我們鑑定古陶瓷時千萬不要忽視它。 中國古代陶瓷紋飾繁多,但按類別可分為人物、動物、植物和裝飾四大類。 紋飾本身有它的時代性,它是當時社會文化的反映。例如,明代中期,正德年間,道教、佛教和伊斯蘭教在社會廣泛興起,所以,瓷器上出現了八仙、八寶圖、真武大帝、花捧回文、書寫回文、仙人朝聖圖等圖案。又如,清代康熙皇帝吸取明亡的教訓,對「尚武」和「習文」極為重視。所以,在瓷器圖案中,「尚武」方面有各樣的刀馬人物和清裝射獵圖等出現;在「習文 」方面,在瓷器上大量書寫詩詞,以文字作為圖案裝飾。 作紋飾鑑定時,對不同時代要掌握其不同紋制手法。例如我們最常見的雲紋,元、明、清就有不同的「朵雲」,只要細心研究,不難發現,每個時期都有其特定繪製方法。 元代朵雲紋,其寫法基本可分為兩種。第一種,身繪成如意頭狀,多不對稱,邊大邊小,其尾前段肥大,後半段細長,整個造型活像一條大頭小蝌蚪在遊動著。第二種,也繪一個不對稱如意頭為身,拖一長尾,尾的前段長出兩個小頭,其尾活像萌芽的種子根部,其如意頭下的兩個小頭,又似兩片小葉託著一朵盛開之花。但到明代宣德年間的朵雲,又有變化,雖然也是繪如意頭為身,但身上的飄帶增多了;有的雲頭下飄出一帶,有的在雲頭左、右兩邊和尾部各飄出一條雲帶,有的還在前者的繪法上在雲頭部再長出一帶;所繪如意頭豐滿肥壯,飄帶瘦長,變化多樣。明代中期,成化年間的如意雲,飄帶較長,是如意雲頭長度的兩倍,尾部的飄帶又有增加突出的小小雲塊,和前期一條帶狀有所變化,雲頭又似露齒的獸面。到明代中期,萬曆時的朵雲,又有三種形式:(1)有飄帶的朵雲,飄帶加粗,雲頭縮小。(2)把雲頭拉成一塊長雲,朵雲無頭無尾、畫工簡單。(3)繪一如意頭雲頭,全身繪飄帶數條,不分頭尾。發展到清代初期,雍正時期,朵雲頭拉長,左、右飄帶短而肥,形成菱角形狀。原來的雲頭沒有了,在雲頭上端、左右兩邊和尾部的飄帶均變成了雲頭。再發展到乾隆年間,朵雲頭不是一個,而是幾個相連在一起,形成「一串雲」。朵雲的雲頭寫成「牛面形」,其尾部的飄帶活像一撮須,或者把如意雲頭拉長,成「S」形,或者拖至尾部。 元、明、清三朝,朵雲繪法藝術最高,給人以美的享受。總之,我們鑑定陶瓷紋飾時,必須對 它的民族性和時代的特殊性有所了解,這樣,我們才能正確地判定每一件陶瓷的年代。

三、從各朝代陶瓷的器型去判斷

陶瓷鑑定,造型是一個重要依據。它有明顯的時代性,直接反映出不同社會時期人們的審美觀。 飯碗是我們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器皿,一般人對它也許注意不多。其實,它的造型也是不斷地隨著社會發展而變化的。唐代的飯碗,一般是深腹,直口,實平足,胎厚,體重。明代的碗,口外撇,腹深而豐滿,圈足較高,給人以古拙穩重之感。入清以後,特別是康熙時期,碗口外撇,但弧度沒有明代大,腹深但顯得瘦小,圈足開始變矮。到雍正以後,其圈足最下處,一改明代的平齊而向圓形(俗稱「泥鰍背」)演變。 又如,我們常見的口小、肩豐、圈足的梅瓶,它也隨著不同時代而變化。宋代的梅瓶造型是小撇口,短頸,肩特別豐,身體修長,圈足,給人以古樸秀美之感。到元代,則改宋代時的小撇口為板唇口,短頸加高,從直統式小頸改為喇叭狀,下身加粗,體形變大。到了明代早期,其口又改為卷唇口,肩豐而斜,下身略胖,改變了宋代的秀長身形,向平穩實用發展,這是梅瓶造型最美的時期。發展到清代雍正時的梅瓶,它以明代早期為式樣,但其口往往略高於明代,和頸相接處象欠一定弧度似的,沒有明代早期那麼好看。這時期的梅瓶,雖然豐肩,但肩的上部不是忽平就是下斜,下身又有所加粗,造型呆板,失去線條美。到清代後期,其造型更加呆板,更加粗糙,藝術欣賞價值也就更差了。 筆筒是文房四寶之一。順治年間的筆筒體形高,平底無釉,胎厚體重。到康熙年間,體形略為降低,這時筆筒胎壁適中,底中央有一小圈下凹,塗白釉,凹圈外平坦,向外施一圈白釉,向內邊的一圈則無釉。這種底形看上去似一玉壁型,所以,人們稱之為:「壁足「。但到了雍正、乾隆以後筆筒變得胎體略寬,胎壁也略薄,其底也由「平底」、「壁足」改為「圈足」。 不同的造型,打著鮮明的時代的印記。因此,認識、熟記各個時代器物的造型,是非常重要的,例如,拿起一把「雞頭壺」,我們應該知道這種壺是三國、晉朝、南北朝的產物。說起「宮式碗」,則應該知道是明正德年間產品的一種造型。如果是「觀音尊」、「棒槌瓶」、「花觚」、 「太白樽」、「柳葉瓶」等等,這些都應是清代康熙時期生產的器物。所以說,型制對古陶瓷鑑定是非常重要的。

四、從歷代陶瓷的款識來判別

款識也叫年款,是在一件瓷器的器皿底中央、器皿心裡,身的中部或口緣等部位,書寫上某某皇帝的年號,如「大明成化年制」等字樣,以表示年記。這種年款,有一部分是專為宮廷燒制的,叫「官窯」款;有一部分是民間燒制的,叫「民窯」款。除了記年款,還有殿名款(如體和殿)、堂名款(如中和堂,這是康熙皇帝在圓明園居住過的殿堂)、齊名款、軒名款、讚譽款、吉祥款、陶工款、供養款、幹支款(如康熙辛亥中和堂制)、花樣款(如白兔、雙魚、折枝花朵等),等等。這些都稱為款識,是表示某個朝代生產的器物。款識的識別,是古陶瓷鑑定中較為重要的一個環節。 已知陶瓷上最早的款識,應數新石器時代晚期的陶器。商、周青銅器上銘紋和徽號已經盛行,但在陶器上有官方款的,可以肯定是在陝西鹹陽出土的一件秦代陶器上的「王」字。前些時候,廣州中山五路發掘一處秦漢遺址,曾發現有帶「官」字的陶片;在三元裡一個西漢初年墓中,也發現有「居室」款。 瓷器的款記一般都以官方有關。五代至北宋初,北方白瓷中常有「官」、「新官」的刻款;在宋代的瓷器中,也見有「大觀」、「政和」等帶國號的款;在元代,景德鎮的瓷器中常有「樞府」、「太禧」款識的。這些都是和官方用瓷有關的記年款。 明代開國至清代末,有500多年,換了27個皇帝。這個時期的瓷器,多數書寫皇帝的年號。對於這些年號,我們在鑑定時,可以從中找出其規律性和特殊性。明清的款識最多,但偽款也特別多。所以,在鑑定時要多作比較,要注意每個朝代的字體、風格、每一筆劃的特徵,這樣,才能準確的判斷出真偽。 明清的記年款有一定的規律性。絕大部分的記年款,都寫上國號和皇帝的年號。如「大明宣德年制」、「大清康熙年制」等,僅有「隆慶」一朝寫「年造」而不寫「年制」。明代最早寫款從永樂開始,但它的款識也僅寫「永樂年制」四字篆書。「大明永樂年制」、「永樂年制」目前未見有楷書款,若有則基本為假款。從明宣德至清康熙的年號款,都是六字楷書款。但雍正一朝楷、篆書款同時使用,有六字款、四字款(即「大清雍正年制」、「雍正年制」)。乾隆時款識,篆書盛行,楷書漸少。嘉慶、道光兩朝以篆書款為主。但由鹹豐至宣統三年,這四朝又恢復了楷書寫款,篆書款已不使用了。這是明清款識的規律性。例如,同治時的寫款應是楷書,而我們鑑定時發現一件同治瓷器的寫款是篆書,那就應該對這件作品的真偽多打幾個問號了。 鑑定古陶瓷,除了注意它的各朝寫款的規律、風格和特徵外,還要注意各朝寫款的顏色。不同朝代使用的顏料不同,其呈色也就不一樣。以青花料為例,明代至清代初期的青花款,在放大鏡下可見其色下沉,周圍有細小的均勻的小氣泡,清代後期的仿製品則沒有這種特徵。

你手裡的藏品賣掉了嗎? 你的藏品確定是真品精品嗎?還是潘家園舊貨市場裡給錢就賣的「荷蘭造」工藝品?

鑑賞交易 | 聯繫寶庫網,,藏品鑑定,藏品評估,藏品出手。。。。。。。。。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責任編輯:

相關焦點

  • 鑑定新老瓷器的方法
    如何通過氣泡來鑑定新老瓷器有氣泡的瓷器是:青花瓷、、青瓷、鬥彩、、等等,一句話,凡是釉下彩瓷器,都是有氣泡的。從釉光鑑別新老瓷器瓷器釉光產生的原理及自然變化現象分析:瓷器經過燒制以後,它的釉面有二層光波,釉表面有一層明亮的表光,也稱為「浮光、火光、賊光」,釉層內部有一層密集內含的內光。
  • 自媒體圖文一篇文章多少字合適?答案來了!
    很多人在寫自媒體圖文的時候,肯定會面臨這樣一個問題,那就是一篇文章多少字才合適?答案來了。其實字數的多少,平臺並沒有給出明確的要求,但是我們要照顧到足夠多的推薦、過硬的內容質量的話,那麼字數就應該要有所要求了。
  • 百家號新手,如何寫出一篇優質的圖文,這篇文章盤點練習方式
    我們只需要確定自己在哪個領域有專長,哪怕你是一個古玩愛好者,你都可以把盤小玩意的經驗分享出來。或者說你是一個財經類的工作人員,那你也是可以分享自己對於一些內幕的分析。用流行的網絡用語來說就是,平臺需要的是你一枝獨秀,而不是你做內容的搬運工。內容原創程度決定了你能不能在這個平臺長久的待下去。
  • 攝影乾貨,一篇幫你省5K大元的文章,巧用手裡的鏡頭
    這些問題讓你很羞愧,因為你連問題都聽不懂。正在尷尬的時候,突然聽見大師冒出一個你能聽懂的問題——「你預算多少呀?」於是乎就出現兩個選擇,一個是放棄買單反,手機拍拍得了。一個是買買買,來個入門的設備練練手,誰讓自己喜歡呢。如果你選擇第一個,手機拍拍得了,那這篇文章您就圖一樂。
  • 陶瓷鑑定:如何區別新老瓷器的胎體
    胎質老瓷器的胎體是先將瓷石粉碎,再利用水碓舂打成粉狀,淘洗,除去雜質,沉澱後製成磚狀的泥塊。再用水調和泥塊,去掉渣質,用雙手搓揉,或用腳踩踏,把泥團中的空氣擠壓出來,並使泥中的水分均勻,而後拉坯、施釉燒制而成。其胎質看上去既有粉狀,又有細顆粒狀,多有雜質、渣點、氣孔等瑕疵。仿古瓷由於制胎的胎泥是用煉泥機煉製,製作出來的胎密度一致,細膩、緻密、光潔。
  • 初中英語老師透露:看完這本《超詳》筆記大全,孩子3年遙遙領先
    短語對學習英語來說非常重要,所以同學們一定要多積累短語,增加自己的詞彙量。以下,為了幫助孩子能更好地學好英語提高英語成績,老師特意給大家帶來了我們初中英語超詳細的知識匯總,初中英語老師也透露:只要把這本「超詳」筆記大全讀完,孩子就能3年遙遙領先。初中英語老師透露:看完這本《超詳》筆記大全,孩子3年遙遙領先!
  • 百家號新手寫冷門行業的圖文類型的文章,9天轉正!怎麼做到的?
    這方面的經驗網上大堆,不再展開說了,如果有不明白的,再私信我吧。百家號文章的創作:首先了解了一下,百家號的內容要求,視頻或者圖文都可以。根據自己的行業情況,我選擇了圖文。再就是百家號對文章的要求是原創,不能抄襲或者搬運其他人的。
  • 一篇文章明白的告訴你!
    倘若你在身體該睡覺休息的時候,依舊堅持在進行工作和生活,那麼這樣你的生物鐘就會遭受到破壞,從而身體健康就會大打折扣。在生活中,有些特殊的職業不得不夜裡上班,這些人都是白天睡覺,夜裡活動;雖然夜班給的工資是比較高的,但是如果你長期上夜班,那麼它對你身體健康的危害是很大的。
  • 微信文章怎麼排版?看這一篇就夠了!
    排版是文章的重要組成部分,就像化妝一樣,別人第一眼看著賞心悅目,才有了繼續閱讀的動力。特別是在微信公眾號滿大街都是的現在,第一眼印象就決定了要不要繼續看下去。所以,今天,小編就來說說文章排版那些事兒。次圖文的封面圖比例為1:1的正方形。
  • 你為什麼能寫育兒文章?大家都愛看什麼樣的育兒文章?
    自己開始學著做飯,學著帶娃,學著各種吸奶,哺乳,各種土方子和頻繁的看醫生,試圖攻克乳腺炎!一輩子沒哭過這麼多,一輩子沒有經歷過這麼多痛,也一輩子沒遭逢過這麼多的無助和迷茫!這時電視臺同事一句話救了我。「大俠你文筆好,現在又生了個混血娃,你寫分享文章吧,肯定很多人愛看!」
  • 看完這篇文章,你就明白了
    在了解這個套路之後,現在你可以試著自己來用這個套路寫一篇文章。解釋一下什麼是倖存者偏差,為什麼會產生倖存者偏差,以及如何運用倖存者偏差。第二個套路:過去什麼樣-現在什麼樣-是什麼導致現在的情況發生。這個套路在故事類寫作中很常見,因為故事類寫作通常都是按照線性順序展開的。
  • 6個技巧,讓你學會寫一篇爆款文章
    你是否遇到過這樣的情況:想寫一篇好的文章,但找不到合適的選題;素材找到了,但不知如何切入,如何用這個素材表達自己想要說明的觀點;辛苦寫完的文章打開率很低,但不知如何取標題,讓標題有令人點擊的欲望。一篇文章能讓大多數讀者在情緒上產生共鳴,讀者就會更認同你的觀點。比如幽默搞笑的選題《這些朋友圈的人是你嗎?哈哈哈哈哈》,這篇文章說的是朋友圈裡特別搞笑的事情,讀完後讓人比較爽。
  • 想做讀書筆記,卻又不知道該怎麼做,看完這篇文章後你就明白了
    讀書筆記的作用是,可以幫助我們在讀書的時候,清晰地記錄每一篇文章的邏輯脈絡,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了解和記住這篇文章;讀書筆記可以讓一本書從厚變薄,從一篇文章的開頭至結尾,從書中具體的語言文字變成腦子裡抽象的地圖。
  • 愛吃豆腐乳的看過來,一篇文章幫你了解豆腐乳的選材與做法
    本期美食導讀:愛吃豆腐乳的看過來,一篇文章幫你了解豆腐乳的選材與做法提到豆腐乳,那真是下飯神器!平時用豆腐乳來炒青菜、蒸魚、配粥、配米飯都超有食慾的。你家裡沒有一瓶豆腐乳,我是不會信的。重點來了,那麼不用去超市買豆腐乳,自己在家也能製作!
  • 微信公眾號圖文排版?看這一篇就夠了
    身為一名新媒體小編,幾乎每天都在與公眾號圖文的排版較勁兒,長時期的運營工作會積攢出一些自己的經驗,接下來就分享給你們!希望可以對你們產生幫助哦~~一、文章為什麼需要排版?小編覺得文章排版就像女生化妝,儘管已經長得天生麗質,但是還是需要穿衣打扮,並不是說必須濃妝豔抹,但是最起碼要做到穿衣整潔,給人的感覺清爽利落,才會有人欣賞你的美。倘若你生的再是天生麗質,但是裝扮邋遢,又有多少人可以欣賞你的美呢?就如同你的文筆很好,但是你的文章排版密密麻麻,讀者讀起來就很吃力,那豈不是浪費了你的文筆?
  • 《凡人修仙傳》我明白照骨手裡的,和青陽手裡的魔像區別了!
    作為一個和大家一樣閒來無事就喜歡看小說的書蟲,每天最大的愛好就是發現各種好玩好看的高質量小說,然後推薦給大家,小編真是榮幸至極。小編的朋友每天都在追這幾位大神寫的人氣小說,對這幾本書也是讚不絕口,熬夜追更。今天小編推薦的就是《凡人修仙傳》我明白照骨手裡的,和青陽手裡的魔像區別了!
  • 想寫出一篇邏輯嚴謹的好文章?首先你要明白什麼是「批判性思維」
    很多人在匆匆寫完一篇文章後就急於發表,不去耐心修改和打磨。發文完成後不斷去刷新網頁,查看閱讀量是否上漲。一旦情況不理想就備受打擊,長此以往便失去寫作的信心。拋開平臺推薦和引流的影響,要想讓別人喜歡你的文章,接受你的觀點,除了文字敘述要簡單清晰、觀點鮮明外,文章的邏輯性和說服力也是成敗的關鍵。
  • 寫作|一篇文章,怎樣寫出「吸睛」的開頭
    一篇好的文章,除了有好的標題,清晰的用戶思維,接下來就是如何寫好一篇文章的開頭。畢竟一篇文章,前兩屏沒有吸引到讀者的注意力,要想一篇文章被讀完,不太可能。例如,今天各大號都在轉載的一篇文章《順豐小哥連升3級,國家授予特別獎:時代永遠在獎勵解決問題的擺渡人》如果大家有仔細看,這篇文章的標題是,當下新媒體標題寫作最流行的一種方法:熱點事件+觀點。
  • 掌握這3招,讓你一篇文章引爆流量,關注飆升!
    (文末大福利,堅持看下去)   Q:只通過一篇文章,如何獲得你想要的高閱讀量、高傳播量、搞漲粉量以及高淨增粉量?道理很簡單,打個比方,如果說好的文章內容是一桶炸藥,那麼公眾號的粉絲基數就是「導火索」了,如果你的粉絲數量不多,質量不高的情況下,是否意味著「火」越大,引線燒的越快呢?所以,越活躍、越精準的社群和越優質的朋友圈就象徵著熊熊烈火,一旦一篇具備了「烈性炸藥屬性」的爆文投放其中,所引發的化學反應可想而知。
  • 陪你成長,如何寫出一篇有人讀的好文章
    陪你成長,如何寫出一篇有人讀的好文章 文/成長新視點 我們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常常會有人說:為什麼我寫的文章,我自己覺得非常好,沒有毛病,但是卻沒人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