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婚訴訟中未涉及探望權怎麼辦?

2020-12-24 張律師說婚姻

王晨紅

案件來源:中國裁判文書網

審理法院

一審法院:渭南市臨渭區人民法院

二審法院:陝西省渭南市中級人民法院

案 號:(2015)渭中民一終字第00231號

案 由:離婚糾紛

裁判日期:2015年6月29日

【案件基本事實】

劉某甲與魯某原系夫妻,婚後二人育有一子,取名劉某乙,二人結婚之初感情尚可,但2014年因孩子戶口問題發生爭吵,隨後劉某甲離家外出,雙方開始分居,劉某乙隨魯某生活。後魯某向渭南市臨渭區人民法院提起離婚訴訟,審理中劉某甲表示同意離婚。一審法院經審理查明案件的相關事實後,依法作出(2015)臨渭民初字第00430號民事判決,劉某甲不服,遂向陝西省渭南市中級人民法院提起上訴。

【一審法院審理查明】

原、被告雙方於2012年12月相識。2013年4月19日登記結婚。2014年1月23日,原告生育一子,取名劉某乙,現隨原告生活。婚初雙方感情尚可,2014年4月,因孩子戶口問題雙方發生爭吵,被告離家外出,雙方開始分居。現原告提出離婚,被告亦表示同意離婚。另查,雙方無共同財產,亦無共同債權、債務。被告稱曾出資30000元裝修婚房,但未提供證據證明。上述事實有結婚證、出生醫學證明、庭前談話筆錄及庭審筆錄,經雙方質證,足以認定。

【一審法院裁判理由】

認為,原告魯某與被告劉某甲系自由戀愛,婚後雙方本應珍惜夫妻感情,和睦相處。但2014年4月雙方因瑣事發生爭吵後分居至今,現原告魯某提出離婚,被告劉某某亦表示同意離婚,足證原、被告雙方夫妻感情確已破裂,故對原告魯某離婚之訴請予以支持。孩子劉某乙年齡尚小,且出生後一直隨原告生活,改變環境對其成長不利,故孩子由原告魯某撫養為宜,被告劉某甲應承擔適當的撫養費。被告劉某甲依法享有探望孩子的權利。審理中,被告雖稱曾出資30000元裝修婚房,但未提供證據支持其主張,故不予支持。

【一審法院裁判結果】

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第三十二條、第三十六條、第三十七條、第三十八條之規定,判決如下:一、原告魯某與被告劉某甲離婚。二、孩子劉某乙由原告魯某撫養,被告劉某甲從2015年4月起每月承擔孩子撫養費700元,每年12月31日前付清孩子當年撫養費;待孩子成人後隨父隨母任其自擇。三、原、被告其餘之訴不予支持。

【劉某甲提起上訴】

判決作出後,劉某甲不服一審判決結果,依法提起上訴,請求:1、依法撤銷渭南市臨渭區人民法院(2015)臨民初字第00430號民事判決。改判上訴人每月支付孩子撫養費300元,支付方式按月支付;上訴人有探望孩子權利,孩子每月由上訴人接回渭南共同生活兩天。2、該案訴訟費用由雙方共同承擔。其理由:一審判決認定事實錯誤。沒有明確上訴人探望孩子的權利如何行使。上訴人多次與被上訴人簡訊溝通要求看望孩子,也曾多次去被上訴人處看望孩子,被被上訴人拒之門外。為了減少因父母離異給孩子帶來的創傷,也避免雙方在孩子探望問題上的矛盾,應明確上訴人探望權的行使。一審判決雙方離婚,婚生子由被上訴人撫養,上訴人每月支付撫養費用700元過高,應承擔300元。如果改判孩子歸上訴人撫養,上訴人不向被上訴人主張撫養費。

被上訴人魯某辯稱:1、被答辯人在西安打工每月收入3000餘元,原審判決其每月支付孩子撫養費700元符合法律規定,也符合本案實際情況。2、探望權的行使,《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第三十八條明確規定。父母雙方作為孩子的監護人應先行協商,協商不成,可另行起訴。不應由二審終審判決,否則就侵犯了答辯人的上訴權。原審判決認定事實清楚,適用法律正確,應駁回上訴,維持原判。

【二審法院查明的事實與原審判決認定事實一致】

【二審法院認為】

上訴人劉某甲與被上訴人魯某均同意離婚,原審判決雙方離婚正確,應予維持。由於雙方婚生子劉某乙年幼,原審判決孩子由被上訴人魯某撫養正確,應予維持。其主張對孩子的探望權,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第十六條的規定:「未成年人的父母是未成年人的監護人」,雙方均系孩子劉某乙的監護人,其對孩子享有法定的探望權利。原審判決雖未涉判上訴人劉某某對孩子具體的探望方式和時間,並未剝奪上訴人對孩子探望權,且二審不宜改判,否則將剝奪了另一監護人被上訴人的上訴權。如果被上訴人不能積極配合上訴人行使探望權,雙方協商不成,可另案提起訴訟。涉及孩子的撫養費包括生活費、醫療費和教育費三項費用,其每月工資收入3000元,原審判決上訴人劉某某每月支付雙方婚生子劉菁某的撫養費700元,符合法律規定,並無不妥,應予維持。其要求改判每月支付孩子撫養費300元之請求,不予支持。故其上訴理由不能成立,請求不予支持。原審判決正確,應予維持。

【二審裁判結果】

駁回上訴,維持原判。

團隊承辦案例

【案件基本情況】

Z先生與C女士原系夫妻,雙方在2008年進行登記結婚成為夫妻組建家庭,婚後於2012年生育一女小希,使二人感情更加升華,一家三口憧憬著更加幸福美滿的未來生活,但終抵不過柴米油鹽及養育孩子的過程中產生的種種摩擦,使得雙方感情趨於破裂,最終C女士向法院提起離婚訴訟。審理中,Z先生表示同意離婚。法院經審理查明相關的事實後,作出判決:一、準予C女士與Z先生離婚;二、婚生女小希由C女士撫養,Z先生於每月五日前支付撫養費10000萬至小希年滿十八周歲止;三、登記在各自名下的財產歸各自所有;五、駁回雙方其他訴訟請求。

判決作出後,Z先生對一審判決結果不服,依法提起了上訴,請求:1、撤銷一審法院判決第二項,改判婚生女小希由上訴人撫養,C女士無需支付撫養費;2、如婚生女小希的撫養權不能夠獲得改判的支持,請求法院明確Z先生的探視權,改判每周探視孩子兩天,即於每周五下午七點接走,周日晚上七點送回。

二審法院經審理查明的事實與一審法院查明的事實一致。

二審法院認為:離婚後不直接撫養子女的父或母,有探望子女的權利,另一方有協助的義務,故C女士應協助Z先生探望小希,探望時間和方式由雙方協商,協商不成雙方可另行提起探望權糾紛訴訟,本案離婚糾紛不予處理。故,二審法院判決:駁回上訴,維持原判。

【委託團隊起訴】

隨後,Z先生委託張律師團隊依法提起了探望權糾紛訴訟。請求依法判令被告協助原告行使探望權,並確定探望的時間、地點、方式。(同時提出了具體方案:原告每月探望孩子兩次,每月第一周及第三周周末進行探望,時間為周五下午X點接走,周日下午X點被告將孩子接回;寒暑假期間,由原告與孩子相處假期各一半的時間;每年春節及國慶長假期間,其中一個假期由原告與孩子相處,根據當年假期天數逗留時間最少為6天)。並提交了相應的證據。

庭審中,被告C女士同意原告行使探望權,但不同意Z先生的訴訟請求。認為Z先生的教育方法不利於孩子良好學習及生活習慣的養成。

【法院裁判理由】

本院認為,我國《婚姻法》規定,離婚後,不直接撫養子女的父或母有探望子女的權利,另一方有協助的義務。原告與被告離婚後,婚生女小希由被告撫養,原告有探望的權利,被告自然有協助的義務。探視子女既是不直接撫養子女的一方的法定義務,又是其法定權利。原告探望孩子的方式,應以確保原告與婚生女小希穩定的父女感情交流,並有利於小希的身心健康和正常穩定的學習、生活條件為原則,並由原、被告雙方互相予以配合。現原、被告在庭審中就寒、暑假的探望時間達成了合意,本院予以支持並確認。就原告要求的其他探望時間應由本院結合庭審的情況、具體案情與小希的學習、生活情況予以綜合判定。

【法院裁判結果】

一、自本判決書生效後第二個月起,Z先生可每月探望小希兩次,時間為每月第二周及第四周,具體探視時間為每周六上午X點從C女士處接走小希,周日下午X時送回C女士住處。

二、寒假期間Z先生可探視小希十天,具體探視時間為學校正式放假的第一天,Z先生至C女士住處將小希接走,第十天晚上X時將小希送回C女士住處;暑假期間Z先生可探視小希十五天,具體探視時間為學校正式放假的第一天上午X時,Z先生至C女士處將小希接走,第十五天晚上X時將小希送回C女士住處。

【律師解析】

根據我國婚姻法的相關規定,父母與子女間的關係,並不因父母的離婚而消除。在雙方離婚後,子女無論由父或母直接撫養,其仍然是父母雙方的子女。父母對子女仍然有撫養和教育的權利和義務。而就子女撫養權的確定的基本原則是:哺乳期內的子女,以隨哺乳的母親撫養為原則。哺乳期後的子女,如雙方因撫養問題發生爭執不能達成協議時,由人民法院根據子女的權益和雙方的具體情況判決。離婚後,不直接撫養子女的父或母,有探望子女的權利,直接撫養子女的這一方有協助的義務。對於行使探望權利的方式、時間一般是由當事人雙方進行協議處理;當協議不成時,由人民法院根據情況進行判決。

一般情況下,在離婚時要一併解決子女撫養和探望的問題。但是,如果在離婚訴訟中對於探望權的實現即具體的探望的時間、地點、方式等均沒有做明確的約定,法院判決中對該問題沒有處理,怎麼辦?作為專業婚家律師告訴您,不用擔心,這並不是沒有辦法解決的,依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一)第二十四條的規定,「人民法院作出的生效的離婚判決中未涉及探望權,當事人就探望權問題單獨提起訴訟的,人民法院應予受理。」未直接撫養子女的一方可以就探望權問題,單獨提起訴訟。人民法院應予受理,並且會結合案件的具體情況,如父母雙方的現狀,具體案情,子女的年齡、學習情況、生活情況等綜合性因素進行判決。

【地方審判】

各地高院針對這一問題,也提出了一些處理參考意見和指南:

北京高院《關於審理婚姻糾紛案件若干疑難問題的參考意見》

第二部分:父母子女 八、【離婚後探望權的確定與中止】

離婚時對行使探望權方式與內容未予以明確,離婚後發生爭議的,可提起探望權糾紛訴訟,對行使探望權內容、方式、周期等予以確定。

《廣東省高級人民法院關於審理婚姻案件若干問題的指導意見》

7、當事人離婚時,位置就撫養子女的男方或女方未經人民法院的判決書或調解書確定對子女的探望權利,離婚後,該男方或女方向人民法院起訴,請求行使探望權利的,人民法院應予受理。

《上海市高級人民法院關於在民事審判中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的暫行意見》

5、離婚時不直接服用子女的父或母未經訴訟判定對子女探望權利的,現以直接服用子女的一方不讓其探望或不協助探望為由,向人民法院起訴要求行使探望權利的,人民法院應當受理。

江蘇省高院《家事糾紛案件審理指南》

19、離婚案件中應否對探望權問題一併處理?對探望權的裁判應當如何表述?

離婚案件中當事人未主張探望權的,為減少當事人訴累,可以向當事人釋明,告知當事人就探望權問題提出訴訟請求。當事人不提出訴訟請求的,基於不告不理的原則,探望權問題在離婚案件中不予處理。對探望權的裁判應當明確探望權的行使時間、期限、方式、地點。

相關焦點

  • 淺談涉及探望權案件的審理
    在這五年的時間裡,廣大人民群眾對探望權從不知到認識,從認識到維權不斷提高,人民法院受理此類案件也在不斷增長。就以某法院為例,單獨就探望權提出訴訟的,2004年1件,到2005年就有5件,但在離婚案件中涉及這個問題處理的明顯增多,自2004年來基本每個離婚案件的審理均提出了探望權問題,事實上離婚案件的審理已包含了探望權的內容。
  • 我國探望權法律制度的反思與重構
    然而在司法實踐中,相比婚姻家庭案件數量,探望權案件數量屈指可數。法院會在離婚案件中解決子女撫養權問題,但鮮有主動對探望權一併解決,當事人在訴訟中也很少提出一併解決探望權。在十餘年的司法實踐中探望權制度的使用率卻並不高,而且還面臨著弱化的趨勢。
  • 行使探望權一方在訴訟中擅自藏匿子女如何處理
    ,雙方在離婚協議書中還約定:「婚生男孩周某某(時年4歲)隨周某生活,李某每月付給周某子女撫養費200元;李某可以隨時探望周某某,周某有協助的義務。」理由如下:  1、李某起訴時有權主張行使探望權。探望權是離婚後不直接撫養子女的父或母依法享有的探望子女的權利。父母依法享有探望權,是《婚姻法》修改後新增加的內容。探望權是現行法律賦予當事人的一項實體權利,它是在親權關係的基礎上自然產生的身份權利,而不是基於夫妻離婚協議產生的。本案中,周某拒絕李某行使探望權,侵害了李某的權利,是一種侵權行為。所以李某有權向法院起訴主張行使探望權。
  • 淺談離婚後子女改姓及探望權的問題
    探望權,又稱見面交往權,是指離婚後不直接撫養子女的父親或母親一方享有的與未成年子女探望、聯繫、會面、交往、短期共同生活的權利。然而現實生活中夫妻雙方因離婚大多會撕破臉、老死不相往來,故即使離婚時雙方約定不直接撫養孩子的一方享有探望孩子的權利,卻很難落實到位。
  • 離婚後探望孩子受刁難,起訴要求探望權
    故法官未在最終的離婚判決書中提及此事。於是,離婚後男方在探望孩子時經常受到種種刁難,對方甚至提出想要看孩子需先支付「看望費」的無理要求。為了以後能順利行使探望權,男方委託本離婚律師起訴至法院,請求判決自己每周六上午10時至周日11時可以帶孩子回自己家探望一次。由於該案案情比較清晰,本律師提交的證據也非常充分,法官在今天開庭後直接直接做出了判決,支持了我方的全部訴訟請求。
  • 離婚時不得不說的問題之——探望權如何行使
    ,如果有子女的話,隨著撫養權的塵埃落定,未撫養一方的探望權相應也生。我國《婚姻法》第三十八條規定:「離婚後,不直接撫養子女的父或母,有探望子女的權利,另一方有協助的義務。探望權設置的本意是為了方便另一方與不在身邊子女的親情聯繫,減輕離婚對子女帶來的不利影響。但是實踐中,離婚後雙方的關係很多是水火不容,很多人不僅教唆灌輸子女對另一方的仇視,更有把不讓對方探望子女作為懲罰、報復的手段。這不僅不利於子女的健康成長,反而容易引起新的矛盾。所以,如何從有利孩子成長的角度出發,保證對方的探望權,另一方如何合理行使探望權,這些都是離異雙方應當注意的地方。
  • 父母離婚後對子女的探望權以及親子鑑定的法律規定
    今天晚上我們一起來了解夫妻雙方離婚後對子女探望權與親子法律關係,同時這也是婚姻法的最後一期,今天的內容相對較少,小主希望各位讀者在閱讀本文的時候,動一動您的小手指轉發出去,讓更多的人們了解法律,知道法律,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維護好我們的合法權益,請您相信你的每一次轉發都是為中國法治進步添磚加瓦。
  • 離婚後對方不讓探望孩子該怎麼辦?
    離婚孩子撫養權往往是一個很大的糾紛點,如果一方奪得了孩子的撫養權,另一方就有對孩子的探視權,但是有些父母之間產生矛盾,就把事情牽扯到孩子身上,不讓那一方探望孩子,搞得矛盾升級。那麼離婚後對方不讓探望孩子該怎麼辦呢?下面頂律網律師諮詢小編給大家整理了相關的資料。
  • 夫妻離婚後爺爺是否有探望孫子的權利,法律對探望權如何規定的?
    探望權,又稱見面交往權,是指離婚後不直接撫養子女的父親或母親一方享有的與未成年子女探望、聯繫、會面、交往、短期共同生活的權利。但是,夫妻離婚後爺爺是否有探望孫子的權利,法律對探望權如何規定的?網友諮詢:老翁的兒子翁某取了個外地兒媳張某,在孫子小翁還未滿周歲時夫婦就外出打工,雙方只在過年時會回家,平時也沒有什麼生活費寄給老翁,孫子小翁一直由老翁夫婦撫養6年之久,直到小翁開始讀書時才被翁某及張某二人接走,僅在過年時老翁才能看見自己的孫子小翁。兩年後翁某與張某感情不和要求離婚,孫子小翁被兒媳張某送到娘家生活。
  • 探望權執行的思考
    這起案件雖然通過執行幹警的努力疏導,最終得以執結,但卻讓我們不得不思考在執行類似離婚案件時如何化解雙方矛盾,促使探望權的順利實現,以及如何處理好行使探望權與支付撫養費之間的關係。在解決這些問題之前,首先要了解一下探望權。  一、探望權的理解。  探望權是夫妻離婚後,未與子女共同生活的一方享有與子女聯繫、會面、交流等的權利。
  • 離婚後孩子的探望權怎麼行使,如何規定的?
    父母因離婚,導致未成年子女跟隨一方共同生活,必然產生另一方父或母的探望權行使問題。那麼離婚後孩子的探望權怎麼行使,如何規定的? 網友諮詢: 離婚後孩子的探望權怎麼行使,如何規定的?
  • 未給付孩子撫養費就不享有探望權?法官這樣說
    我國婚姻法規定夫妻雙方離婚後孩子歸屬於一方撫養的,另一方享有孩子的探望權那麼問題來了一方能否以另一方未給付撫養費為由拒絕對方探視?2017年12月5日,經天津市寧河區人民法院判決離婚,婚生女由被告張某直接撫養,原告鄭某某每月給付撫養費660元。離婚後,被告張某以原告未給付女兒撫養費為由,拒絕其對女兒進行探望。現原告鄭某某訴至法院,要求被告協助其每月探望婚生女2次。在這場以未給付撫養費為由剝奪母親探望權的爭執中法院會怎麼判?
  • 1460對夫妻離婚背後:一別未必兩寬,離婚後可能還在打官司
    以家庭暴力為由提起的離婚訴訟中,女性主張其受到家庭暴力的比例遠高於男性。另外,如一方涉及家庭暴力、違反忠誠義務等,還可能涉及賠償。02子女的撫養與探望——近七成孩子由媽媽撫養67.75%的案件中子女由女性撫養,27.74%的案件中子女由男性撫養,另有少部分案件中,男女雙方在離婚後共同撫養子女。
  • 不離婚也能分割財產
    探望行為與探望權不一樣,探望權的主體是父母,不包含爺爺奶奶兄弟姐妹。探望權的行使應當以子女利益為中心。生效的離婚判決未對探望權作出處理的,可就探望權單獨提起訴訟。探望權的中止,只能有法院作出。即父母一方覺得對方作出不利於子女身心健康的行為後,一般不能直接拒絕對方探望子女,應當提請法院中止探望權。
  • 浙江杭州:1460對夫妻離婚背後,一別未必兩寬 離婚後可能還在打官司
    以家庭暴力為由提起的離婚訴訟中,女性主張其受到家庭暴力的比例遠高於男性。另外,如一方涉及家庭暴力、違反忠誠義務等,還可能涉及賠償。絕大多數的女性在訴訟中主張撫養權並離婚後自行撫養子女。男性大多更加灑脫,對於子女撫養少見執著,部分獲得撫養權後將孩子交由父母實際撫養。確定子女的撫養權及另一方支付撫養費的標準後,部分當事人還會因一方要求探望而直接撫養子女的一方對此表示拒絕而發生探望權糾紛。後續隨著孩子的長大還可能出現探望權變更、撫養費變更糾紛。
  • 子女探望權執行的幾個建議
    隨著離婚案件逐年增多,涉及探視權的案件也逐年增多,該如何解決離婚一方的探視權問題一直是個難題。筆者從探視權的基本概況及執行依據分析,並總結探視權執行需注意的事項,以期能有效的解決探視權的執行。  一、探視權概述  探望權,又稱探視權,是指夫妻離婚後,不直接撫養子女的父或母有探望子女的權利,直接撫養子女的一方有義務協助非撫養一方行使探望子女的權利。
  • 祖父母、外祖父母享有探望權嗎?
    祖父母、外祖父母享有探望權嗎?在我國的家庭結構中,很多祖父母外祖父母陪孫子女外孫子女的時間遠遠超過了他們的父母。因而,實踐中當夫妻雙方離婚時,孩子就成了雙方的關注焦點,爭著要撫養權。有些夫妻因為離婚交惡,取得孩子撫養權的一方會拒絕另一方及其親友探望,這對於老人來講無疑是一件傷心又傷身的事,那麼祖父母、外祖父母是否享有探望權呢?首先,我們先來了解一下探望權。探望權是指離婚後,不直接撫養子女的父或母,享有的探望子女的權利。據此,我們知道,根據現行的法律,享有法定探望權的僅指未取得撫養權的父或母,不包括祖父母、外祖父母。那麼祖父母、外祖母是不是就不能夠看孩子呢?
  • 婚姻家庭案件審理中「不宜直接撫養未成年人」和「探望權行使...
    與一般民事權利不同,探望權的設立,首先考慮的是權利行使對象未成年子女健康成長的需要,而非權利人父母一方的情感需要。在父母雙方未離婚的情形下,父母與未成年子女朝夕相處,共同生活,故一般不存在探望不能的情形。只有在父母雙方離婚後,未成年子女被判由父或母一方撫養,不能直接撫養的另一方才有行使探望權的必要。故婚姻法第三十八條第一款明確規定探望權的產生應以父母離婚為前提。
  • 民法典 婚姻家庭案件審理中「不宜直接撫養未成年人」和「探望權...
    在父母雙方未離婚的情形下,父母與未成年子女朝夕相處,共同生活,故一般不存在探望不能的情形。只有在父母雙方離婚後,未成年子女被判由父或母一方撫養,不能直接撫養的另一方才有行使探望權的必要。故婚姻法第三十八條第一款明確規定探望權的產生應以父母離婚為前提。但探望權是否中止或有無終止期限均應站在未成年子女利益最大化角度來決定。
  • 探望權及其強制執行問題研究
    但如何行使探望權,法律並沒有明確規定,而其作為「案源」引發的,諸如人身損害賠償、撫育費糾紛及變更子女撫養權糾紛卻呈逐年增多的趨勢。該類糾紛不僅涉及父母本人而且往往牽扯到整個家庭及親朋好友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其實探望未成年子女在新《婚姻法》確認探望權之前在離婚夫妻間就實際存在,並且也有糾紛,但是因沒有法律依據,並未造成訴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