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科學家又一矚目成績:摸清「地球第三極」

2020-12-25 驕陽網

我國科學家又完成了一個矚目的成績,那就是將地球第三極摸清了。據中國科學報報導稱,中科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第二次青藏科考發布最新研究成果...

我國科學家又完成了一個矚目的成績,那就是將「地球第三極」摸清了。

據中國科學報報導稱,中科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第二次青藏科考發布最新研究成果顯示,被稱為「亞洲水塔」的青藏高原及周邊高山地區,其冰川儲量、湖泊水量和主要河流出山口徑流量之和超過9萬億立方米。此外,積雪和凍土的水量估算還在進行中。

青藏高原及周邊高山地區,被稱為「地球第三極」。

已有研究表明,第三極地區的冰川、積雪、凍土、湖泊、河流等是「亞洲水塔」的主要組成部分,其中冰川面積約10萬平方公裡,常年積雪面積約30萬平方公裡,多年凍土面積約130萬平方公裡,湖泊面積約5萬平方公裡。

目前,第二次青藏高原綜合科學考察隊對「亞洲水塔」中的冰川儲量、湖泊水量和主要河流出山口處的徑流量進行了初步估算。

2018年度發源於青藏高原主要河流出山口處的徑流觀測和遙感估算結果發現,黃河、長江、瀾滄江、怒江、雅魯藏布江、恆河、印度河、阿姆河、錫爾河、塔裡木河、伊犁河、黑河、疏勒河這13條主要河流的徑流量約為6560億立方米。

相關焦點

  • 西藏推「地球第三極」區域公共品牌
    以「地球第三極·西藏新名片」為主題的「地球第三極」區域公共品牌推介會,昨天在國家會展中心(上海)舉行。 西藏自治區此次提出打造「地球第三極」區域品牌發展戰略,聚焦「地球第三極」品牌打造,大力推進商標註冊、組建品牌運行平臺、統一產品質量標準、落實品牌保護機制、發揮品牌輻射效應、建強品牌營銷網絡等,已推出天然飲用水、青稞、蜂蜜、高原葡萄酒等七大類別特色產品。今天,「地球第三極」品牌全球發布會將在拉薩舉行。屆時,國內外觀眾將在雲端見證 「地球第三極」品牌的誕生。
  • 守護地球第三極 德國卡赫在行動
    上海2020年9月29日 /美通社/ -- 9月,由西藏自治區旅遊發展廳、中國少年兒童文化藝術基金會聯合主辦的「美麗公約守護第三極」公益活動開啟。 守護地球第三極,刻不容緩 西藏是除了南極和北極以外的「第三極」,但隨著每年遊客數量不斷攀升,藏區的汙染也與日俱增。越來越多塑料瓶覆蓋了西藏原有的純白,為了不讓人類的汙染印在西藏的冰川湖泊裡,民間自發組織、創辦了文明旅遊公益活動 -- 美麗公約。
  • 地球第三極公司訪問華潤萬家全國總部,商討合作事項
    12月7日,地球第三極公司訪問華潤萬家全國總部,與華潤萬家採購團隊商討合作事項。本次訪問中,華潤萬家首先對2020年8月份開始合作的地球第三極天然飲用水做了產品回顧,並反饋了銷售過程中出現的顧客需求,同時表達除了目前合作的四個大區以外其他區域的合作拓展,預計明年天然飲用水合作區域擴大到14個大區3000多家門店,使地球第三極品牌知名度和市場佔有率得到有效提升。
  • 地球第三極品牌體驗館首次亮相 | 西藏要給世界一份禮物
    ,一個紅白相間的神秘吉祥禮盒,即將以科技為媒,穿越時間與空間之境,為世界呈現專屬於地球第三極的絕美與震撼,開啟極淨西藏的感官之旅。未來,地球第三極品牌體驗館將攜帶西藏的極淨心意,從布達拉宮走向世界,為世界展現更為立體的西藏面貌。
  • 探雄渾第三極,攬極淨當雄
    青藏高原又被稱為「地球第三極」究其原因除了這裡是地球海拔的高極還要論其對地球整體環境巨大的影響力而當雄是地球第三極上不容忽視的風景因此我們策劃了一組具有代表性的攝影作品帶領大家踏上「極淨之路」走進當雄雄渾第三極
  • 亞洲中部的青藏高原,為什麼會被稱為「地球第三極」?
    我們知道地球有「北極」和「南極」兩個極點,南北兩極是地球緯度的最高點,是地球的自轉軸和地球表面的交點。南北兩極由於地處地球緯度最高的地區,是全球年平均正午太陽高度最低的地區,也是地球表面獲得太陽輻射最少的地區,從而形成了寒冷的極地氣候。
  • 地球第三極品牌發布會4大亮點搶先看|11月9日雲端共見
    2020年西藏自治區全局統籌區域經濟發展與生態文明建設,並歷史首次站位全區發展高度,確立了地球第三極區域公共品牌打造戰略。  11月9日,地球第三極品牌發布會將正式啟動,標誌著西藏自治區將正式邁入大品牌時代。  品牌興藏,指日可待。
  • 昆明植物所呼籲各國攜手保護第三極脆弱的生態系統
    近日,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植物多樣性與基因組學團隊李德銖研究組、植物多樣性演化和生態適應團隊高連明研究組在《科學》(Science)撰文呼籲有關各國攜手保護地球第三極脆弱的生態系統。青藏高原及其周邊山地是世界上除南極和北極以外冰儲量最大的地區,被喻為地球的「第三極」(圖1)。
  • ...網】中國正穩步推進「三極」環境與氣候變化研究---中國科學院
    中國科學院青藏高原研究所(中科院青藏高原所)所長、中國地理學會理事長陳發虎院士說,隨著綜合國力提升,中國「第三極」科學研究領域已處於世界領先的主導地位,「三極」環境與氣候變化國際大科學計劃正在穩步推進中。  由中科院青藏高原所和中科院青年創新促進會主辦的第二屆「高極-三極」青年創新論壇本周六在北京以線上線下相結合方式舉行。
  • 地球第三極區域公共品牌發布在即 共見西藏大品牌時代
    11月9日,由西藏自治區人民政府主辦,西藏自治區商務廳承辦,西藏地球第三極產業發展有限公司協辦的地球第三極品牌發布會將於西藏拉薩隆重啟幕。 屆時,行業重磅嘉賓齊聚、國內知名專家學者助陣、藏族知名舞蹈藝術家獻技,將以史無前例的高度,為西藏、為中國、為世界呈現一場矚目難忘的品牌發布盛典。
  • 【中國科學報】保護「第三極」上的生命搖籃
    這一消息讓興都庫什—喜馬拉雅(HKH)山區再受關注,這一區域被稱為地球「第三極」「亞洲水塔」,也是全球生物多樣性的「基因庫」。  作為生物多樣性的「堡壘」,這一地區是35000多種植物和200多種動物的生命搖籃。然而,由於生態系統過度利用、氣候變化等因素的疊加,該區域的生物多樣性正在遭到破壞。生態退化與生活貧困交織讓這一區域的發展陷入惡性循環。
  • 【中國科學報】保護「第三極」上的生命搖籃---中國科學院
    這一消息讓興都庫什—喜馬拉雅(HKH)山區再受關注,這一區域被稱為地球「第三極」「亞洲水塔」,也是全球生物多樣性的「基因庫」。  作為生物多樣性的「堡壘」,這一地區是35000多種植物和200多種動物的生命搖籃。然而,由於生態系統過度利用、氣候變化等因素的疊加,該區域的生物多樣性正在遭到破壞。生態退化與生活貧困交織讓這一區域的發展陷入惡性循環。
  • 用法治方式擦亮「地球第三極」生態底色|大檢察官訪談
    二級大檢察官、青海省檢察院黨組書記、青海屹立於「地球第三極」,是國家重要的生態安全屏障。針對如何做好河流和重要湖泊溼地生態保護治理工作,蒙永山強調要從中悟原理、增動力、理思路,堅持服務高質量發展與強化高水平保護融合推進,切實轉化為運用公益訴訟檢察等職能守護好「地球第三極」的服務路徑、工作方法和具體舉措,助推青海走好以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為導向的高質量發展之路。
  • 到2100年,地球「第三極」冰川或將縮小達75%!
    這些山脈中的雪和冰川包含了地球極地冰原之外最大的淡水量,這使得水文學者將這一地區稱為「第三極」。世界上七分之一的人口依靠從這些山區流出的河流來獲取飲用水和灌溉作物,然而,該地區氣候的迅速變化正在影響冰川融化和融雪,該地區的人們已經在改變土地使用方式,以應對不斷變化的水資源供應。
  • 科學家發現「第2地球」?環境和地球非常相似,科學家卻有些擔憂
    文/仗劍走天涯科學家發現「第二地球」?環境和地球非常相似,科學家卻有些擔憂在宇宙太空中有很多的星球,但是這些星球和人類所生存的地球相比都是有著很大差距的。人類能生存在地球上看似是一種偶然,可其實蘊含著必然。不過人類真的除了可以生存在地球上,就不能夠去往太空中的其他星球嗎?其實關於這個問題的答案,很多人都是不相信的。
  • 為了留在地球第三極,它們對身體進行了「大改造」
    來源:科技日報被稱為地球「第三極」的青藏高原,雖然有著世界上最嚴酷的高原高寒環境,但也有許多生物在那裡繁衍生息。近日,第二次青藏科考高原動物多樣性保護和可持續利用專題研究團隊研究人員通過對麻雀的群體基因組研究,結合心肌、飛行肌組織形態特徵分析,發現了麻雀屬中的一種——樹麻雀對高原環境有著特殊的早期適應機制。
  • 中科院:五年時間建成國際地球大數據科學中心
    中國科學院院長白春禮表示,對大數據這一戰略資源的研究、開發與利用已是迫在眉睫的國家重大需求。專項負責人郭華東院士表示,「新形勢下國家提出的『美麗中國』、『一帶一路』、新型城鎮化、全球治理等理念,都迫切需要在中國、區域及全球層面上,提供基於地球大數據的環境資源綜合信息以用於精準評價及宏觀決策支持。」
  • 女攝影師聚焦「三極」動物奪獎平遙攝影展
    在第16屆平遙國際攝影大展上,顧瑩的「三極」動物繁殖題材作品《角落裡的生命——生息在地球三極》首次與觀眾見面,並一舉拿下本屆攝影展「優秀攝影師評審委員會大獎」。  「我們經常在影視、圖片中看到野生動物唯美的一面,但很少了解它們目前所面臨的困境。」說到此次作品的主題,顧瑩說,她希望通過展覽向大家展示野生動物的真實生存狀況,讓更多人關注它們,尊重這些生命。
  • 「亞洲水塔」水量初步摸清
    「亞洲水塔」水量初步摸清 2020-12-24 17:3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科學網—科學家或摸清女性不孕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