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剛經》對現代人的啟示 - 18

2020-12-15 佛學正念

第十八品 一體同觀

「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來有肉眼不?」

「如是,世尊!如來有肉眼。」

「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來有天眼不?」

「如是,世尊!如來有天眼。」

「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來有慧眼不?」

「如是,世尊!如來有慧眼。」

「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來有法眼不?」

「如是,世尊!如來有法眼。」

「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來有佛眼不?」

「如是,世尊!如來有佛眼。」

「須菩提!於意云何?恆河中所有沙,佛說是沙不?」

「如是,世尊!如來說是沙。」

「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一恆河中所有沙,有如是等恆河,是諸恆河所有沙數,佛世界如是,寧為多不?」

「甚多,世尊!」

佛告須菩提:「爾所國土中,所有眾生,若干種心,如來悉知。何以故?如來說:諸心皆為非心,是名為心。所以者何?須菩提!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

翻譯:

「須菩提,你認為怎麼樣?如來有觀察有形物的肉眼嗎?」

「是的,世尊,如來有肉眼」

「須菩提,你認為怎麼樣?如來有比肉眼更完美的視覺能力嗎?」

「是的,世尊,如來有比肉眼更完美的視覺能力」

「須菩提,你認為怎麼樣?如來有體認一切現象的存在虛幻不實的認識能力嗎?」

「是的,世尊,如來有體認一切現象的存在虛幻不實的認識能力」

「須菩提,你認為怎麼樣?如來有認識一切存在自身特點的能力嗎?」

「是的,世尊,如來有認識一切存在自身特點的能力」

「須菩提,你認為怎麼樣?如來有圓滿具足以上各種的更廣大、更完美的認識能力嗎?」

「是的,世尊,如來有圓滿具足以上各種的更廣大、更完美的認識能力」

「須菩提,你認為怎麼樣?恆河中所有的沙粒,佛陀說他們是沙粒嗎?」

「是的,世尊,如來說它們是沙粒。」

「須菩提,你認為怎麼樣?就像一條恆河中所有的沙粒,有這些所有沙粒那麼多恆河,這些條恆河中所有沙粒那麼多的數目的佛教化的國土世界,是不是很廣大呢?」

「非常多啊!世尊。」

佛陀告訴須菩提:「所有這些佛土中的所有眾生的種種心理慾念,如來都完全了解,完全知道。為什麼呢?如來說這些心都是名相,都沒有自性,都是假名為心的。須菩提啊,你要知道,過去的名相之心不可得,現在的名相之心不可得,未來的名相之心不可得」。

注釋:

肉眼

就是我們普通人血肉之軀所具有的眼睛。

天眼

按佛教的說法,天人多具有的眼睛,能見到人類肉眼多見不到的東西,「能見表也能見裡,能見明也能見暗」,也能見到前生來世。通俗的理解,大概就是有些特異功能的眼睛,應該是低級別的神仙鬼怪們所具有的超能力吧。

慧眼

據說是一到十地菩薩入定時具有,慧眼能夠見諸法無我的空性。這種性質,已經超出了視力的範圍,屬於智慧的範疇了。

法眼

據說是菩薩出定時所具有,不但能自己通達諸法無我,而且能了知與自己等同者、比自己低劣者的根基,因此能以種種法門度化眾生。

佛眼

通達諸法無我,又能以種種法門度化眾生,這樣做的足夠久了,達到圓滿的境界,就能具備佛眼了。

心得:

1、如來言說「五眼」的意義所在

關於金剛經中的五眼之說,有的解讀金剛經的書說的含糊不清、一帶而過。而具體詳細分析的註疏 ,也多從佛法修煉中達到何種境地,而會有什麼眼,這種眼有哪些功能等。

如傅大夫註解到「天眼通非閡(hé 阻隔不通)肉眼閡非通, 法眼唯觀俗,慧眼直緣空, 佛眼如千日,照異體還同, 圓明法界外,無處不含容。」

這首偈頌的意思和我們上面翻譯中的意思是大致相同的,天眼比人類的肉眼更通暢,開發出了更高層次的功能;法眼不但能生起智慧去看清自我的本相,而且能夠看清俗人在何種階段,面臨何種問題困擾,所以法眼的人能夠去有針對性的幫助眾生開啟智慧,而只有慧眼的人,就只能幫助自己了。打個比喻就是:慧眼的人是可以考高分的人,而法眼的人是不但可以自己考高分,還能作為一個好老師,去教會別人考高分;至於佛眼,應該就是老師中的宗師級人物,可以培訓教授學生的老師,而不僅僅的培訓學生了。

但是,在上一品中佛陀大談了「實無有法如來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之後,為何又話鋒一轉,談到自己具有五種眼呢?而且後四種還是很牛的眼,這和前文的教導有何關係呢?而且既然「實無有法如來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那麼佛陀所具有的天眼、慧眼、法眼、佛眼,顯然是高出人類很多的,這些神通如果不是靠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得來的,又是怎麼得來的呢?

其實這裡隱含了一個道理:「實無有法如來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只是說無法從外界得到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並沒有說不存在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既然眾生本自具足,本來就有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那麼佛陀所具有的五眼,眾生也應該是「本自具足「,本來也具有的了!查閱古人注釋,確實有大德持有和作者一樣的觀點。

南宋宰相兼佛學家李文會註解到:「一切凡夫皆具五眼,而被迷心蓋覆,不能自見,若無迷心妄念,如得翳(yì用羽毛做的華蓋,遮蔽之意)障退滅,五眼開明,見一切色也。」

我認為佛陀在緊接著上一品之後,說到五眼,有以下兩層意義:

第一層意義是,五種眼是有的,佛陀和眾生的差別也是有的。佛陀可以很牛的使用這五種眼,但眾生不能。不要因為佛陀「實無有法如來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就以為佛陀和眾生是一樣的,其實不然。打個比方:我和你都有一千萬銀行存款,但你卻忘記了銀行密碼了,我可以方便的從銀行支取現金,去買房買車,胡吃海喝。但由於你忘記了密碼,沒辦法從銀行拿到一分錢,所以就沒法獲得現金。從理論上說我們都是有錢人,都有一千萬,但我卻能以土豪模樣四處消費,你卻只能沿街乞討。佛陀和我們的差別也如此,本來我們都有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但是我們被二元世界的妄念所遮蔽,看不到我們本來具有的東西,所以也就只有一種肉眼了。

第二層意義是,佛陀是同時具有五眼的。這五種眼,也都是名相而已,這些都不是佛陀的本質,佛陀是超越了這一切的,你也是超越了這一切的,只是你自己不知道。

2、佛陀在說完五眼,在說下一個論題:「如一恆河中所有沙,有如是等恆河,是諸恆河所有沙數,佛世界如是,寧為多不」之前,冒出一句「須菩提!於意云何?恆河中所有沙,佛說是沙不?」是何用意?

如果想言說佛世界很多,好像也用不著用「恆河中所有沙,佛說是沙不」來鋪墊,兩句的意思其實是不太搭界的。關於這個問題,幾乎所有的注釋著作中都沒有提及,只是簡單的翻譯一下就過去了。

藏地大師,索達吉堪布在解釋此段中也說:「此段經文,在玄奘和鳩摩羅什的譯本中有,但是在藏文和義淨的譯本中都沒有,這段跟前後文並沒有很大關係」,所有他建議只是一帶而過即可。

以我個人的意見,這段文字和上下文還是有關聯的。佛陀問須菩提「恆河中所有沙,佛說是沙不?」須菩提回答說「如是,世尊!如來說是沙」,這是佛陀和眾生的共同之處,本來嘛,眼前明明是沙子,你卻說沒看見,這不是胡說八道嗎?恆河中的沙子,在眾生和佛陀眼中,都可以是沙子。佛陀教育弟子們要破「有」,但也教導弟子們不要陷入頑空,「空」也是要破的。沙子就是沙子,你不要因為有好幾種眼就否定了沙子的存在。這和上面說佛陀同時具有五種眼是一個意思。佛陀教導我們的是不住相,強調的是不住,不是教導我們否認相,相是真實存在的,但相又是多角度的、不斷變化的。比如小小的一粒沙子,在人類眼中很小如芥子,但是在螞蟻眼中就大如磐石,在微生物眼中就是巍巍泰山了,所以這粒沙子即是芥子,又是磐石,也是巍巍泰山,所以佛陀既有肉眼,又有天眼、慧眼、法眼、佛眼。這正說明了佛陀不執著於固有的名相,能夠全面的體察事物的真相。

緊接著這句話,佛陀說「如一恆河中所有沙,有如是等恆河,是諸恆河所有沙數,佛世界如是,寧為多不?」這裡的多與少,也不是固定的,在不同的人眼裡,可以是多的,也可以是少的,由此才引出了下面的「爾所國土中,所有眾生,若干種心,如來悉知」。在普通人眼裡,如恆河中所有沙數那麼多條恆河沙子數量的佛土,裡面的眾生的種種欲望心念,該有多麼龐大的多啊。但在如來的眼裡則不一定是。不是這些數量的多不存在,而是以不同的「眼」去看,多寡會有不同。

3、「爾所國土中,所有眾生,若干種心,如來悉知。何以故?如來說:諸心皆為非心,是名為心」的解讀。

因為「諸心皆為非心,是名為心」,這些心根本不是真正的心,都是虛擬出來的,真正的心是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所有的眾生的「真心」只有這一個,在本質上都是相同的。那麼如來既然已經徹悟了自己的本心,當然也就能「所有眾生,若干種心,如來悉知」了。

4、「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一句的涵義。

當我們說過去如何如何的時候,顯然有一個獨立的觀察者在做著比較,對於這個觀察者的「現在」,以前所發生的事情是過去的,以後所發生的事情是在未來的,而在過去和未來的更替之中,這個觀察者是不變的。如果沒有一個固定的觀察者這個參照點,那麼是不會存在過去和未來的。前面我們下大力氣分析過,世界是一元的,不存在一個獨立的和世界割裂的觀察者,觀察者和被觀察者是一體的,觀察就是觀察者本身。如果這樣的話,那麼就不存在過去和未來了,沒有了過去和未來的概念,也就不存在現在的概念了。

所以佛陀才說「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心、本心、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無上正等正覺、趨向美好幸福的原動力,這些都是動詞,是當下的進行時,無關過去與未來。若虛擬了一個觀察者去捕捉這個本心,這個本心在一瞬間就變為,在一個大的虛擬前提之下的「我相」了。大的前提都是虛擬的,在此之下的一切也必然都是虛擬不實的了。

川禪師讀到此處言到:低聲低聲,直得鼻孔裡出氣。並作詩曰:

三際求心心不見,兩眼看前眼不見。

劃波尋寶寶不見,風花雪月卻常見。

寫到這裡,我們才說說德山和虛雲法師悟道的公案。德山在漆黑的夜晚,手中蠟燭被猛然吹滅,於是悟道。當蠟燭被猛然吹滅,四周一片漆黑,什麼也看不到,人也在猛然一愣神的狀態下,思想處於停頓沒有念頭的狀態,在這樣的一個時刻,是外界信息輸入暫時趨近為零的狀態。前面分析過,自我的存在依賴於外在,當下顯現的一切就是自我本身,這些顯現是不斷生起又滅去的,所以這個自我也是流變的,並非獨立永恆,真正獨立永恆的是在這一切背後的那個見性。可是見性需要顯現來體現,如果沒有了眼前這些不斷生起又滅去的顯現,見性、空性也無法體現。德山去買大餅的時候,老婆婆說的「你點的是哪個心」?

就是在問你的心在哪裡的意思。這個「心」是見性,見性又必須由生起又滅去的各種顯現來體現,所以見性和生起又滅去的顯現是不一不二的,有和無是不一不二的,空性和色相也是不一不二的,都是同一事物的一體兩面。德山之所以回答不出老婆婆的問題,是因為他執著於空性,沒有意識到空性和色相是不一不二,一體兩面的道理。如果當時他說,點的「心」就是你的大餅,估計老婆婆就得免費奉送大餅了。當蠟燭被猛然吹滅,一愣神的時候,德山體會到,如果沒有了外在的一切信息的輸入,「心」是無法顯現的。而虛雲悟道的道理,和這個也類似。以上分析,僅供參考。

相關焦點

  • 《金剛經》對現代人的啟示 - 2
    離上次發文友一段時間了,看到評論希望可以繼續發文,這裡就會開一個長篇,試著來從一個現代人的角度,理解下佛教經典《金剛經》。上回我們說到了第一品,今天我們來說下第二品。再說第二品之前,有人私信問我為什麼佛陀的僧團要依次化緣,而且這個和南傳佛教很像,但是和中國佛教又有不同。
  • 《金剛經》對現代人的啟示 - 小結
    2020/4/20 大疫未退,天氣微寒,佛弟子於南京讀經有感又是新的一天,開這個號一個月有餘,逐漸寫完了對金剛經的一些個人淺陋見解,因為金剛經自古以來就有很多高僧大德註疏,前面寫的東西,如果緣友覺得能有體會,筆者自然開心,如果覺得都是妄語,還請一笑了之 ~
  • 現代人念《金剛經》感應集
    特別提示:本文轉載自學佛網,全文連結為:http://www.xuefo.net/nr/article3/32891.html現代人念《金剛經》感應集(節選)《金剛經》靈應──學習成績由倒數第三到全縣第三李月娣,女,廣東省韶關市人,兒子在讀初中二年級時學習成績倒數第三,父母對兒子的前程非常擔憂,通過電話詢問四川瀘州市納溪區天仙鎮天泉寺方丈智川大師怎麼辦
  • 《金剛經》的啟示:一個人,活到極致,一定是返璞歸真
    《金剛經》的啟示:一個人,活到極致,一定是返璞歸真。《金剛經》是佛教重要的經典,是徹底解放心靈奴役的大智慧,對中國的歷史和文化產生了深遠影響。南懷瑾先生稱此經是超越宗教的大智慧。那人說自己剛從蘄(qí)州黃梅縣(今湖北黃梅縣)東山寺弘忍大師那裡歸來,嘴裡念的是《金剛經》。惠能聞道,身心開悟,如獲至寶。個人智慧程度不同,讀《金剛經》的感受也不同。像六祖慧能大師,聽到某個經句就能開悟,令人敬仰。
  • 《金剛經》的啟示,見緣起空性,即見如來
    《金剛經》是佛為廣大佛子開示的解脫斷惑智慧法要當下流通最廣的《金剛經》漢文譯本,要屬姚秦法師鳩摩羅什所譯。羅什所譯的《金剛經》之所以流通甚廣,還有一層原因,那就是什公的譯本,是專門用來持誦的「誦本」。《金剛經》原名《金剛般若波羅蜜經》,唐代的新譯本稱為《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這部經與大眾耳熟能詳的《般若波羅蜜多心經》同屬於大乘般若部經典的支分。《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的經題,是說般若妙慧如金剛一樣堅銳,能夠斷除無始以來的我執虛妄,進而達到脫凡入聖的彼岸正覺。
  • 闡釋經典 | 淨因法師:《金剛經》的奧秘
    而《金剛經》中的「應無所住而生其心」可以幫助大家明白,如何正確思維,做正確的事。我們看看《金剛經》是怎麼說的。多年來,佛陀的弟子們跟隨佛陀學習「十二緣起」,了知「無明」是生死的根本;學習「四聖諦」,了知「離苦」的方法;學習「五蘊皆空」,了知「無我」的道理。弟子們所學所修,重在追求自身的解脫,獲得自在快樂的人生。
  • 請問師父,讀誦金剛經有什麼功德?
    請問:讀誦金剛經有什麼功德?
  • 《金剛經》:佛陀的「拈花一笑」,到底是什麼意思?
    《金剛經》,全名叫做《金剛般若波羅蜜經》。什麼叫金剛般若波羅蜜經呢?所謂金剛,指的是金剛石,質地最堅固,光澤最耀眼,邊緣最鋒利,以金剛的特性比做佛陀講的佛經,是天底下最鋒利,最耀眼的,能以最快的速度,斬斷眾生一切煩惱痛苦的根源。
  • 《金剛經》:金剛經全文共有多少卷
    其實按照準確的來說,我們現在所看到的金剛經都是已經遺失的殘篇,總體來說的話只有一卷,只是金剛經延續的時間比較長,所翻譯的譯本也各有不同,但總體來說的話,我們最常見的玄奘法師翻譯的金剛經共有32品。在金剛經現存版本中,流通最多的是鳩摩羅什所譯的金剛經,這一部經文的話,相信很多師兄都想知道金剛經幾個字和金剛經一共多少品,總共字數有5000字,所以說金剛經的次數不多也不少,在經文中已經算是比較少的了,就是我們修行的時候不要太過於在意金剛經有多少卷,我們休閒的時候應該將心思放在如何去解讀金剛經,如果我們在修行金剛經的時候我們將自己的心思放正。
  • 《金剛經》:讀金剛經的忌諱有什麼
    讀金剛經是需要注意其中禁忌的,而且在誦讀金剛經時,最重要的就是自己能虔誠的去誦讀,這樣才能讓自己從金剛經中得到很多的感受,自己堅持的去誦讀的時候,從中感受到的好處也會更多。讀金剛經時是有很多需要自己去了解的,這樣才能從金剛經中了解到更多。
  • 金剛經誦讀:金剛經王菲讀誦完整版
    金剛經是對修行有很大幫助的經文,很多人在修行時這部經都是不可缺少的。金剛經不但有許多人修行,且修行的方式也非常多。不少人在修經時會選擇金剛經王菲讀誦完整版,這樣在讀誦時不但會順利,也不會出現讀錯的情況。但金剛經雖然能讀誦,只是在讀誦時也需注意幾點,這樣效果會更好。
  • 金剛經:金剛經全文讀完要多久
    在剛開始修行金剛經的時候,可能讀一遍需要很長的時間,但是自己修行的時間久了之後,也就能讓自己更快的去讀一遍,但是在修行金剛經的時候,是要自己理解其中的知識,追求速度並不是最好的。在讀金剛經的時候,能讓我們心中減少很多的煩惱,這樣自己也就能夠有更好的心情,讓自己去體會金剛經中的知識。
  • 金剛經賞析:背誦金剛經功德是什麼
    誦、聽、抄、背這幾種方法都是修行金剛經比較常見的,今天我們講的就是背誦金剛經,背誦金剛經會讓我們領悟到很多的好處,首先它能夠讓我們靜下心來,使我們全神貫注的投入進去,感悟其中的含義。那麼背誦金剛經功德是什麼,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下這個問題吧。
  • 金剛經功德:金剛經王菲讀誦原因
    其實每個人讀誦金剛經的原因都是不同的,除了是一種信仰外,也是有種種因素的。但不管原因是什麼,只要選擇了讀誦,那麼就要用心去讀。當然除了讀誦外,也可以選擇去聽金剛經王菲讀誦,這樣不但能隨時隨地去聽,也能加深自己對經文的印象。而且長期聽金剛經的好處也有不少,下面一起來看看吧!
  • 《金剛經》常識:金剛經為什麼要天天念
    金剛經天天念誦有利於我們對金剛經的理解,因為天天念誦金剛經不僅可以讓我們遠離一切災難,使我們的人生充滿快樂,也可以幫助我們的內心得到滿足,但是,是否天天念誦金剛經是由自己決定的,而且就算不是天天念誦金剛經,還是能為我們增加功德和福報的。
  • 金剛經:可以焚燒手抄金剛經嗎
    手抄的金剛經是不可以焚燒的,因為手抄的金剛經是自己用心去抄寫的,它是有佛力的,作用也是很大的,如果隨意的去手抄金剛經,是對經文的不敬,同時也是對菩薩的不敬。那手抄的金剛經如何處理呢?下面我們一起來了解了解吧!
  • 《金剛經》中最有靈性的3句話,若能悟透,瞬間開悟
    《金剛經》的殊勝之處  《金剛經》全名《金剛般若波羅密經》,屬於大乘佛教典籍,因其包含根本般若的重要思想,在學術上劃為般若系。  般若類經典約佔大乘經典的三分之一,《金剛經》和《心經》是流傳最廣的般若經典,對中國佛教乃至中國文化都有深刻的影響。  金剛經有六種譯本,通用的是鳩摩羅什翻譯的初譯本。
  • 《金剛經》解釋:讀金剛經和心經的好處
    讀誦金剛經和心經可以幫助我們清理內心深處的陰鬱和雜念,也可以讓我們懂得修行心靈的方法和作用,而且無論是讀誦金剛經還是心經都是能夠對我們的人生有很大的益處,但是,讀誦金剛經和讀誦心經的好處是不一樣的。那麼讀誦金剛經和心經的好處是什麼呢?
  • 金剛經賞析:讀金剛經有什麼用
    念金剛經,即可以獲得大智慧,同時又是獲得很大的功德,這是一個兩全其美的事情,所以我一定要堅持用心的去誦讀,功到自然成!下面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念金剛經的功德吧!金剛經內容中講述了,讀,誦、抄寫以及幫人解說金剛經,都是可以獲得很大的功德利益的。
  • 《金剛經》常識:每天念幾遍金剛經
    每天念金剛經的遍數並沒有嚴格說明,只要大家有時間就可以多多的去念這部經文。當念誦的金剛經遍數越多,自己對這部經文就會越熟悉,對它也會越了解,並且從中獲得的好處也會非常多。但念誦金剛經有什麼好處呢?下面我們來一起了解了解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