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剛經》是佛為廣大佛子開示的解脫斷惑智慧法要
當下流通最廣的《金剛經》漢文譯本,要屬姚秦法師鳩摩羅什所譯。這位出生於龜茲貴族之家的三藏法師,與門下僧哲所譯出的經論法卷,因其義理暢曉,言辭通達的緣故,遂成為漢文佛經翻譯史上的不朽傑作。羅什所譯的《金剛經》之所以流通甚廣,還有一層原因,那就是什公的譯本,是專門用來持誦的「誦本」。
《金剛經》原名《金剛般若波羅蜜經》,唐代的新譯本稱為《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這部經與大眾耳熟能詳的《般若波羅蜜多心經》同屬於大乘般若部經典的支分。《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的經題,是說般若妙慧如金剛一樣堅銳,能夠斷除無始以來的我執虛妄,進而達到脫凡入聖的彼岸正覺。還有一種解釋,是說般若智慧之力,可以斷除像金剛一樣堅固的無始妄執。當然,凡夫想要覺迷成悟的話,沒有相應的止觀燻修和能師調御,那肯定是不行的。
《金剛經》中的佳句是很多的,其中「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四句,對於修佛之人來說,功德甚大。經中將一切世法存在,以夢、幻、泡、影、露、電六種譬喻予以詮釋,足令廣大清信佛子歡喜信受。
《金剛經》中的六如偈頌,佛子應至心持誦,信受觀修
關於《金剛經》,元魏天竺三藏菩提流支的譯本是這樣的:「一切有為法,如星翳燈幻,露泡夢電雲,應作如是觀。」在「不能見如來」這句裡,菩提流支的譯本中,還寫明了不能以色相音聲見如來的原因,那就是「彼如來妙體,即法身諸佛,法體不可見,彼識不能知。」
接下來來看一下南陳天竺法師真諦三藏的譯本:「如如不動,恆有正說,應觀有為法,如暗翳燈幻,露泡夢電雲。」「若以色見我,以音聲求我,是人行邪道,不應得見我。由法應見佛,調御法為身,此法非識境,法如深難見。」真諦三藏是知名的譯師,在真諦的譯本中,也說明了不能以色相音聲見如來的原因。
再來看一下唐朝玄奘三藏法師的譯本:「諸和合所為,如星翳燈幻,露泡夢電雲,應作如是觀。」「諸以色見我,以音聲尋我,彼生履邪斷,不能當見我。應觀佛法性,即導師法身,法性非所識,故彼不能了。」
最後看一下唐朝沙門義淨譯的譯本,義淨的譯本中,頭前四句與菩提流支的譯本相同,「一切有為法,如星翳燈幻,露泡夢電雲,應作如是觀。」在凡夫不能以色相音聲見佛的偈文中,義淨的譯文又是與玄奘法師相同,即「諸以色見我,以音聲尋我,彼生履邪斷,不能當見我。應觀佛法性,即導師法身,法性非所識,故彼不能了。」可見作為翻譯經文相對較晚的義淨,肯定是對前輩譯師有所參考的。
在上述譯本之中,羅什三藏的譯本,是以夢、幻、泡、影、露、電六種譬喻,來表詮一切有為法的世間模態;其他譯本在這六種譬喻之外,還加入了星、翳、燈三種幻相,用以說明有為法的無常流變,並無實體性的特質。作為持誦的版本來說,無疑是羅什三藏的譯本最易持誦,其他譯本更適合作為聞思《金剛經》時的義理參照。
佛陀天降之時,解空第一的須菩提尊者,以自證空性的勝義,參見佛的法身
根據佛法的緣起理念,一切世間的事相存在,也就是有為法,無論是心識活動,還是物質色法,都不具備恆常不變的實體性,都處於不易被凡夫所覺察的無常的綿延中,潛移默化地遷流變化,這就是如夢幻泡影一般的有為法。而無為法,是指修煉者通過專門的戒定慧次第修持,得以契證緣起性空的寂靜之中,如果理解成什麼都不作意,什麼都不去思惟,就成了反智的枯禪,這與佛家的般若慧學是滿擰的。參證無為法,是諦見如來法身的途徑,釋迦如來,正如玄奘法師的譯本所言,是一位教導眾生證悟空性這一解脫之道的無上導師。
在原始的《阿含經》中,解空第一的須菩提尊者,以修悟證空作為見迎佛陀的問訊之禮,此所謂見空性,即見如來法身的真實義。同樣也是在原始佛教經典之中,有個外道化現出三十二相、八十隨好,當時有許多信眾蜂擁而至,對這位外道廣行供養。彼時有一位佛子很有見識,他說這個外道雖有如來的色相,但所說的話卻與佛言相反,佛說人法無我,外道卻偏說有我,這不符合諸法無我的實相法印,因此他不是佛。這位佛子,就是不以色相音聲見如來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