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90後的年輕父母,在學校裡大多都學習過英語,或許畢業之後不再使用英語,但依舊具備著最基本的「蹦單詞」的能力,如果家長有心培養孩子的英語能力,那麼最需要做的一件事兒,就是把自己武裝起來,自己先學會一些簡單的英語口語,然後和孩子進行交流。
對於兒童英語啟蒙教育來說,如果家長自己不說英語的話,那麼孩子也就沒有說英語的動力。況且,從英語啟蒙學習的角度來說,在生活中的特定情境中說英語,對於孩子接受英語、學習英語、使用英語是非常有幫助的。
生活中的英語互動,會讓孩子把「圖像」或「情境」和英語單詞的發音聯繫在一起,幫助孩子更好的理解英語,當這種一一對應關係建立起來之後,孩子在說英語的時候就不會藉助漢語的翻譯,直接就能脫口而出。
所以說,家長自己學好了英語,能夠在特定的情境下和孩子說英語,時間久了、次數多了,孩子自然而然就能習得英語的一些語言。
比如:與其說100遍「起床啦」,不如把它換成20遍的「Time to wake up」;
比如:與其說100遍「吃飯啦」,不如把它換成20遍的「Breakfast is ready」;
比如:與其說100遍「準備好了嗎」,不如把它換成20遍的「Are you ready?」。
在最初的階段,家長可以從單詞開始,與孩子進行口語交流,而其中的原則就是:名詞指著說,動詞TPR。
名詞指著說,就是當要教給孩子的英語單詞是名詞的時候,家長要指著實物說英語單詞。
比如,在廚房裡,可以用「名詞指著說」的情境有——
廚房用品:dish,cup,knife,spoon,fire,sink
食品飲料:sugar,bread,meat,rice,beer,tea,coke,water,milk
水果蔬菜:apple,banana,orange,tomato,eggplant,pear
動詞TPR,是指如果想教孩子的英語單詞是動詞,那就用TPR的方法教,即一邊說一說做。
TPR,全稱Total Physical Response,即全身動作反應法,也被叫做直接式溝通教學法、完全生理反應理論等。
TPR教學法由美國著名心理學家詹姆斯·阿士爾(Dr. James J. Asher)提出,是目前最主流的英語啟蒙教育方式,包括萌萌習語趣味啟蒙英語在內的諸多英語啟蒙平臺,都使用的TPR教學法。
比如說,肢體動作:stand up,sit down,stop,jump,clap your hands
比如說,面部表情:smile,laugh,cry,sneeze,close your mouth
說這些單詞和短語的時候,家長要一邊說一邊做,用演示的方式讓孩子理解這些英語單詞的意思。然後再讓孩子也模仿著做一下,家長在旁邊再用英語句型總結一下孩子的行為。這樣,就調動了孩子的各種感覺器官,全方位的理解了英語。
和孩子說英語的時候,能多說就多說,全方位調動孩子的感覺器官。觀察孩子的反應,如果孩子聽懂了,就會按照指令去做;如果孩子沒聽懂,家長可以再說一遍,再做一遍動作,孩子就明白了是什麼意思了。
通過「名詞指著說,動詞TPR」,孩子在短期內,就會建立起各種物體與英語單詞和聲音之間的關係,建立起動作和英語聲音之間的關係,孩子的聽力詞彙量就會增加的特別多。
通常,在幼兒園30分鐘左右的一堂課中,老師能教會孩子的英語單詞也就5-10個;但是在家裡,家長可以隨時隨地的教,伴隨著真實場景和說、做結合,20分鐘內教20個有效英語單詞是很有可能的。
孩子想要學好英語,效果最好的是在自然語境中,因此家長對孩子說英語,是最好的英語啟蒙方式。在兒童英語啟蒙中,在生活場景中有互動的學,是首選方式。
不要小看家長初期的參與,親情和家長的重視,經常是孩子最原始的學習動力,當孩子通過看、聽入了門,家長也要和孩子一起進行英語啟蒙,時不時「現學現賣」,應用一下剛看過的內容,為孩子創造語言應用的實際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