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彈只能吃尾氣?航空史的「狂想曲」,SR71戰機飛行員要穿太空衣

2020-12-20 北鬥觀察者

在各國的空軍裝備中,有很多強大的存在,但是飛行員在駕駛戰機的時候必須要穿上太空衣的可並不多,而美國「黑鳥」SR-71戰略偵察機絕對要擁有姓名。它雖然不是唯一一款具有強大性能的偵察機,但絕對是最出名且最有意義的航空「狂想曲」。

「黑鳥」SR-71的性能究竟有多強?

「黑鳥」SR-71早在1964年12月22日完成首飛,到1998年徹底與世界說再見,34年的服役生涯創造出了不少令人讚嘆的世界紀錄,「遠程高空高速戰略偵察機」這個定位也是由「黑鳥」率先完成的。

而要強調「黑鳥」的強大性能,首先要了解一個叫做「熱障」的詞語。「熱障」就是在飛機飛行速度達到一定程度的時候,由於機體和空氣之間的摩擦產生了巨大的熱量,甚至會導致機體受到毀滅性打擊的情況。而「黑鳥」正是全世界首款能夠突破熱障的飛機,完全能夠稱之為世界航空史上的一次重大突破。

根據美國軍方公布的數據,「黑鳥」SR-71全長32.74米,高達5.64米,最大起飛重量為77.11噸,由於配置了2臺普惠J-58混合噴氣發動機,賦予了其無與倫比的動力,能夠讓「黑鳥」以3.2馬赫的速度翱翔於2.4萬米高的白雲之間,飛彈都根本追不上它,只能跟在後邊吃吃尾氣,這絕對是非常了不起的成就。

航空史的「狂想曲」,飛行員要穿太空衣開飛機

也正是因為「黑鳥」的飛行高度太高了,在當時無法做到完全隔絕外部環境影響的背景下,飛行員在高空中就很有可能面臨失壓、缺氧等危及生命的險境,所以當時負責駕駛「黑鳥」的飛行員都必須要穿上類似太空衣的「全封閉增壓服」,依靠這種衣服所提供的壓力和氧氣,才能夠正常操縱飛機完成任務。

同時,除了在速度上的優勢之外,「黑鳥」在其他方面的配置也非常先進。包括機載天文導航系統、合成孔徑雷達、高解析度攝像機、紅外探測器以及電子對抗系統等等,都代表了一個世紀裡最先進的水平。

其實,歷史上很多有跨時代意義的武器裝備都是由美國研發生產的,最著名的就是生產「黑鳥」的「臭鼬工廠」,也就是美國洛克希德·馬丁公司。包括大名鼎鼎的U-2高空偵察機、F-22隱身戰鬥機以及F-35隱身戰鬥機等等,都是出自這家公司之手。

相關焦點

  • 一代傳奇戰機SR-71:剛問世時飛彈都打不到,飛行員得穿著太空衣
    SR-71還具備機載天文導航系統、觀光測距系統、電子對抗系統等先進裝備。SR-71是全球第一款能夠在飛行速度達到一定程度時,也就是所謂的突破熱障,機體會與空氣劇烈摩擦產生了巨大的熱量,從而危及到機體的結構。但是SR-71的機體結構所採用的是高強度的鈦合金,而且對機翼這些關鍵部位進行了耐熱處理,油箱被改造成為彈性箱體防止熱障產生一些事故。
  • 一旦戰機被飛彈鎖定,飛行員只能這樣做
    在空戰中,戰鬥機是「獵物」,飛彈是「獵人」,那麼當戰機被飛彈鎖定之後,飛行員應該怎麼辦?這樣的場景經常會出現在各類戰爭影視作品之中,當戰鬥機被飛彈鎖定之後,戰機在空中閃展騰挪、飛彈則在後面緊追不捨,而飛行員往往會駕駛戰機左搖右晃擺脫飛彈,看上去十分驚險刺激,讓人大呼過癮。
  • 電影裡戰機被飛彈鎖定,飛行員會收到語音提示,現實中是真的嗎?
    當然是真的,現代化戰鬥機被敵方飛彈鎖定後,飛行員會收到信號告警系統的提示。這在現實中也是真的,在很多關於空戰的電視/電影中,經常可以看到這樣一幕,飛行員在駕駛戰鬥機飛行時,戰機座艙突然會發出警報聲,或者是艙內某處有紅燈亮起,此時飛行員就知道戰機已經被對方飛彈鎖定,需要儘快採用規避措施,避免被擊落。那麼,戰機究竟是怎麼知道自己被鎖定的呢?這就是戰機自衛系統的功勞了。
  • 戰機被飛彈鎖定怎麼辦?專家:千萬別被影視劇給騙了!
    在一些戰爭類文化作品中,當我們看到戰鬥機被敵人飛彈鎖定之後,經常會為飛行員捏一把汗,然後看到飛行員左搖右擺或利用地形將飛彈甩開。其實一般來講,只要戰機被飛彈鎖定了,那能夠躲開的概率就很低了,飛行員就只剩下了彈射逃生這一條路。
  • 一位老兵隱居多年,曾經兩度擊落美軍U2戰機,戰績卻被隱藏37年
    這樣的功績值得讚賞,但是不解的是到底這樣一位老兵為什麼要隱瞞自己的功績呢?這位老兵叫做吳洪甫,曾經他在部隊裡是參與防空飛彈的,在他年輕的時候曾經竟然擊落過兩次美戰機。在他退伍的時候被要求不能和別人談及自己的戰績,他就這樣沒有說出來一直都保密著。
  • 如果戰機被飛彈鎖定,真的那麼容易逃走?電影基本都是騙人的
    戰機之所以在追求隱身性的同時也要追求速度,就是因為雷達發現戰機後會發射飛彈攔截,地面戰機也會升空進行追擊,不能隱身就只能用速度擺脫敵機。現在各類飛彈多種多樣,戰機也會攜帶飛彈巡航,如果遇到入侵敵機,飛行員在接到命令後就會發射飛彈將其擊落。
  • 看看飛行員怎麼說
    U-2最大的優勢是飛行高度達到20000米以上,在冷戰期間,蘇聯的大部分戰鬥機和地空飛彈都飛不了這麼高。為了能夠最大限度提高升限,飛機的設計非常獨特。降落時比較兇險,需要飛行員掌握好平衡,用兩個起落架著陸,兩點式起落架無法保持平衡必然會向一邊歪,一側翼尖會碰到地面摩擦,解決方案是兩個翼尖下方都焊接有滑軌,就這麼歪著一路摩擦著火花帶閃電停下來。在此期間,地勤人員會開車緊跟飛機,等飛機停下馬上給它按上輔助輪,方便其移動。
  • 敘防空飛彈發威,擊落土軍偵察機,曾揍下美制戰機,兩飛行員斃命
    圖片:敘利亞防空部隊的SA-5「甘蒙」遠程防空飛彈,這是一種蘇聯時代的老飛彈。但是,對於土耳其的戰機,敘利亞防空部隊可是非常有信心的。這個信心來源於實際的戰例。2012年6月22日,一架土耳其空軍的R-F4E「鬼怪」II戰術偵察機闖入敘利亞領空,被敘利亞防空部隊的雷達鎖定。
  • 飛得比飛彈還快,曾令以色列空軍十分惱火,中國軍迷夢寐以求的戰機
    對於戰鬥機來講,想要奪取制空權,最要緊的就是速度,如果能比防空飛彈的速度還要快,就能有效躲避敵人傷害,實現在空中的絕對控制權。但是想要提升戰機的速度,卻不是一件很簡單的事。在戰機飛行速度達到3倍音速之後,空氣的性質會發生改變,飛機飛行對前方空氣產生壓縮,機體與空氣相互摩擦會產生350℃的高溫,普通材料根本承受不住。
  • 戰機被飛彈鎖定,還有機會逃脫嗎?我們都被電視劇騙了!
    大家都知道,戰機最害怕的就是精確制導飛彈,各國耗盡精力打造出來的先進戰機能否逃脫飛彈的攻擊呢?釋放幹擾彈在一些影視作品中,王牌飛行員往往可以通過各種方式規避飛彈攻擊,並最終死裡逃生,實際上,這種情況幾乎不可能發生,拋開其他因素不談,飛彈的飛行速度要遠遠高於戰機,世界上最快的戰機差不多能飛
  • 3倍音速戰機如何操控?看完SR-71「黑鳥」座艙,我真的震驚了
    當蘇聯要在研製了倍音速戰機米格-25的時候,美國也沒有閒著,其3倍音速高空高速戰機的用制歷程與服役時間幾乎與米格-25同步進行,該產品就是SR-71"黑鳥」。SR-71「黑鳥」偵察機「SR-71」的歷史要追溯到上世紀50年代末的速度大戰中。
  • 太空衣背後的大包裡都有什麼?一個充滿各種設備的維持系統
    一戰後飛機越飛越高,這種更容易操控的飛行器為人類對天空的發展提供了新的平臺,為了適應更高海拔的飛行,早期簡單的加壓服出現。1938年,義大利飛行員Mario Pezzi身著早期簡易式加壓服飛到了17080米的高度,創下了活塞發動機的飛行記錄。這些航空用的增壓服雖然達不到太空衣的級別,但是從技術上來講,它們幾十年的發展為後者奠定了技術基礎。
  • 什麼戰機飛得比飛彈還快?米格25把飛彈累壞了,讓美國落後數十年
    現在人們的觀點就是飛機跑不多飛彈,但是在世界戰機發展史上,卻有一款戰機硬是把追擊它的空空飛彈給累吐了,還讓飛彈無奈自爆。它就是高空高速戰機的巔峰之作,鼎鼎大名的米格25R戰機。擁有最高升限3萬米和3.2倍音速的極限飛行速度,是當時任何攔截武器都難以企及的。
  • 這款戰機攜飛彈飛往現場,白宮緊急下令:撤離
    據今日俄羅斯網站8月27日報導,近日隨著俄羅斯出動米格31戰機到亞太地區活動,白宮方面下令部署在這裡的U2高空偵察機緊急撤退。要知道,這種米格31戰機被譽為U2偵察機的剋星。U2高空偵察機是美方洛克希德馬丁公司在上個世紀50年代研發的一種高空偵察機,這種偵察機由臭鼬工廠製造,1955年首次試飛成功,其最高升限為27000米,當時大部分戰機的升限僅為1300米。由於升限太高,飛行員在飛行前必須接受12小時的純氧呼吸,以排除血液中的氮,防止到高空出現減壓症。而且因為空間狹小,當時還沒有紙尿褲,飛行員必須插導尿管進行飛行。
  • 16架戰機突襲飛彈陣地,地面警報聲大響,80枚防空飛彈全部脫靶
    說起歷史上最大規模的空戰,恐怕很多人都會想起二戰,認為它才是戰機出動架次和空襲數量最多的戰爭,但事實上,這個答案是錯誤的。史上最大規模的空戰發生在越戰時期,美軍當年出動了40多款戰機,數百萬架次,投放了800多萬噸炸彈...遠超二戰時期的總和!
  • 飛行員要穿特製衣服才能駕馭
    例如美國這款SR-71"黑鳥",堪稱當時全球最快偵察機,曾創下了不少輝煌紀錄,服役期間甚至從來沒有被擊落。據了解,SR-71偵察機是在A-12偵察機的基礎上設計的,被稱為美國「黑鳥」家族的第三代。其最快飛行速度高達3.35馬赫,也就是3.35倍音速,哪怕放在今天許多常規飛彈也無法達到這個速度,因為當飛行速度超過4馬赫時,就已經達到高超音速了,只有極少數的飛彈末端速度才能達到這個水準。
  • 空軍71歲生日快樂
    71年前,人民空軍曾經歷戰火洗禮,不畏艱險,穿雲破霧,奮勇前行。 1950年6月,韓戰爆發,為了防止補給線被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聯合國軍"空軍切斷,"年輕的"人民空軍毅然決然地投入戰鬥;要知道在那時人民空軍剛剛成立6個月,有的志願軍飛行員剛剛學會飛行
  • 9月24日金門炮戰中空空飛彈首次參戰:1958年我軍戰機被飛彈擊落
    即便是對付大型轟炸機,火箭彈因沒有制導,命中率也非常低,只能一次性發射一堆,希望運氣好碰上1架。二戰期間,德國已經開始研究空空飛彈,並沒有成熟的實物。相比無線電操縱的對艦飛彈,空空飛彈的要求更高。由於空戰中雙方戰鬥機都要高速靈活機動,依靠無線電制導飛彈,是不靠譜的。就算是反應最快的操縱手,也無法擊中空戰中快速移動的敵機。二戰結束以後,各國開始研究新技術的空空飛彈。隨著紅外製導技術的快速發展,空空飛彈很快就形成了戰鬥力。
  • U2偵察機飛行員配發新手錶,可接收俄格洛納斯和中國北鬥定位信號
    而作為它的接替者的SR-71黑鳥則早早地進入了博物館。同為洛馬公司著名的臭鼬工廠的產品,U-2以更低廉的使用費用一直服役至今。據說SR-71每月的使用費用達到了3900萬美元,相當於一個月燒掉一架梟龍戰機。當然,冷戰時期的怪物們基本也都是如此。美軍計劃中打算以全球鷹無人機接替它,但在全球鷹數量和能力徹底達到要求之前,U-2需要繼續服役填補需求。
  • 戰機一旦被飛彈鎖定,能否利用機動來規避?電影都是騙人的
    「本文章已經通過區塊鏈技術進行版權認證,禁止任何形式的改編轉載抄襲,違者追究法律責任」看過萊姆大片的都知道,最爽的鏡頭就是開著戰機在天上橫衝直撞飛來飛去,後面有一群的飛彈或者戰鬥機追著放炮,但就是能巧妙躲避飛彈,而且還能攻擊敵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