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核算的8種方法!簡直太好用了

2020-09-03 我是財會人

工業企業與商業企業最大的區別就是工業企業會有一個成本核算的過程。如果你想做好工業企業的會計,那麼成本核算這一部分必不可少。


成本核算的意義:正確計算產品成本,及時提供成本信息;優化成本決策,確立目標成本;加強成本控制,促進成本責任制的鞏固和發展,增強企業活力。


01

移動加權平均法


貨的計價方法之一,是平均法下的另一種存貨計價方法。即企業存貨入庫每次均要根據庫存存貨數量和總成本計算新的平均單位成本, 並以新的平均單位成本確定領用或者發出存貨的計價方法。移動加權平均法是永續制下加權平均法的稱法。


移動加權平均法:移動加權平均法下庫存商品的成本價格根據每次收入類單據自動加權平均;其計算方法是以各次收入數量和金額與各次收入前的數量和金額為基礎,計算出移動加權平均單價。


其計算公式如下:移動加權平均單價= (本次收入前結存商品金額+本次收入商品金額)/(本次收入前結存商品數量+本次收入商品數量 )


舉例:在第一次發出時,期初是300,2萬。8日風入200,2.2萬,到10日發出時,共計500,4.2萬。則加權平均單價為4.2萬除以500件等於 84元。


所以10日發出的成本為400*84=33600元。


10日餘額為100件,8400元。從10日到28日第二次發出做為一個「月」來計算。


期初就是10日的餘額 100件,8400元,入庫為20日購入300件,2.3萬,合計為400件,3.14萬。則加權平均單價為3.14/400=78.5元。


所以,28日發出成本為200*78.5=15700元。


28日餘額為200件,15700元,28日到31日為一個「月」計算,沒有發出。所以,31日餘額為400件,金額為15700+25000=40700元


總計,全月採用移動加權平均法計算的發出存貨成本為:33600+15700=49300元


移動加權平均法計算出來的商品成本比較均衡和準確,但計算起來的工作量大,一般適用於經營品種不多、或者前後購進商品的單價相差幅度較大的商品流通類企業。


02

全月平均法


全月平均法(Weighted-average System)是以本月的期初數量和本月全部進貨數量作為權數,取出本月全部進貨成本加上期初的進貨成本,計算出本月存貨平均單位成本,以此作為基礎算出本月的發出存貨的成本以及月末的庫存實際成本。主要適用於生產企業的產成品、半成品的成本核算;原材料的成本核算。


加權單價=(月初結存貨成本+本月購入存貨成本)/(月初結存存貨數量+本月購入存貨數量)


舉例:如果原有材料單價5元,數量5個,一次購入原材料實際單價6元,數量6元,那麼當發出原材料時,我們算發出成本的單價則為:(5*6+5*6)/(5+6)=5.45元/個


在全月平均法下,採用全月平均法使得本期銷貨成本介於早期購貨成本與當期購貨成本之間。這種方法計算得到的銷售成本不易被操縱,因而被廣泛採用。


全月平均法作為一種平均價格法,在一定程度上修正了價格波動趨勢的影響;存貨計價工作可以分散在月內進行。缺點:不利於核算的及時性;與現行成本相比畢竟物價是隨行就市的,有比較大的差異。


03

先進先出法


物料的最新發出(領用)以該物料(或該類物料)各批次入庫的時間先後決定其存貨發出計價基礎,越先入庫的越先發出。採用先進先出法時,期末結存存貨成本接近現行的市場價值。


舉例:

例一

假設庫存為零,1日購入A產品100個單價2元;3日購入A產品50個單價3元;

5日銷售發出A產品50個,則發出單價為2元,成本為100元。

先進先出法假設先入庫的材料先耗用,期末庫存材料就是入庫的材料,因此發出材料按先入庫的材料的單位成本計算。


例二

對銷售而言,先獲得的存貨先銷售出去,使留下存貨的日期越來越近,存貨價值越接近重置價值。在物價上漲時,此法會導致較低的銷貨成本,較多的盈餘。


例如存貨情形如下;

1、1月1日進貨10個每個5元,小計50元。

2、4月1日進貨10個每個6元,小計60元。

3、8月1日進貨10個每個7元,小計70元。

4、12月1日進貨10個每個8元,小計80元。


假設在12月31日存貨數量為15個,則期末存貨價值為12月1日10個每個8元小計80元,8月1日5個每個7元小計35元,總計存貨價值為115元。


對電腦數據結構而言,稱為排序的數據進出方式,從一端進,從另一端出,就好像排隊一樣。


這種方法的優點是企業不能隨意挑選存貨的計價以調整當期利潤;缺點是工作量比較繁瑣,特別是對於存貨進出量頻繁的企業更是如此。同時,當物價上漲時,會高估企業當期利潤和庫存價值;反之,會低估企業存貨價值和當期利潤。


04

後進先出法


與先進先出發正好相反。在物價持續上漲時期,使當期成本升高,利潤降低,可以減少通貨膨脹對企業帶來的不利影響,這也是會計實務中實行穩健原則的方法之一。


區別:

1、先進先出:發出存貨計價時,堅持先購進先發出的原則進行計價。

2、後進先出:發出存貨計價時,堅持後購進先發出的原則進行計價。

上述兩種方法均指發出存貨的計價方法,而與存貨本身實際發出先後順序無關。


舉例:


比如:

2012年3月1日購買A產品3個,單價:8元/個;

2012年3月5日購買A產品9個,單價:7元/個;

2012年3月9日購買A產品2個,單價:10元/個。

2012年3月發出A產品8個。


這發出的8個A產品計價分別為:

(1)先進先出:3*8+5*7=59元;

(2)後進先出:2*10+6*7=62元。


註:我國已不允許後進先出法進行後續計量


05

個別計價法


個別計價法亦稱「個別認定法」,「具體辨認法」,「分批實際法」,它是指對發出的存貨分別認定其單位成本和發出存貨成本的方法。採用這種方法,要求具體存貨項目具有明顯的標誌,而且數量不多、價值較大,如大件、貴重的物品。期末存貨的各種項目,分別確定每種物品的單位成本和總成本,然後相加各種存貨的成本,即為存貨期末全部的成本。


發出存貨的實際成本=∑各批(次)存貨發出數量×該批次存貨實際進貨單價


舉例:某工廠本月生產過程中領用A材料2000KG,經確認其中1000KG屬第一批入庫單位成本為25元;其中600KG屬第二批入庫,單位成本為26元;其中400KG屬第三批入庫,單位成本為28元。


本月發出A材料的成本計算如下:

發出材料實際成本=1000×25+600×26+400×28=51800元


優點:計算發出存貨的成本和期末存貨的成本比較合理、準確。

缺點:實務操作的工作量繁重,困難較大。適用於容易識別、存貨品種數量不多、單位成本較高的存貨計價。例如珠寶、名畫等貴重物品。


06

計劃成本法


計劃成本法是指企業存貨的日常收入、發出和結餘均按預先制定的計劃成本計價,同時另設「材料成本差異」科目,作為計劃成本和實際成本聯繫的紐帶,用來登記實際成本和計劃成本的差額,月末,再通過對存貨成本差異的分攤,將發出存貨的計劃成本和結存存貨的計劃成本調整為實際成本進行反映的一種核算方法。這種方法適用於存貨品種繁多、收發頻繁的企業。


計劃成本法先要制定計劃價格,按計劃價格發出材料,然後分攤材料差異(成本會計,製造業)


例:物品A,計劃成本120(暫估入帳),實際成本100,計劃和實際相差20(結轉材料成本差異)


07

毛利率法


毛利率法是根據本期銷售淨額乘以前期實際(或本月計劃)毛利率匡算本期銷售毛利,並計算發出存貨成本的一種方法。這種計算方法適用於經營品種較多,月度計算成本確有困難的企業。它是一種簡化的成本計算方法,但是全部(或大類)商品的綜合毛利率受影響的因素較多,計 算結果往往不夠精確。在採用該法時,一般只在季度的頭兩個月使用,季末則必須用「加權平均法」等其他成本計算方法來計算和凋整,以便在一個季度範圍內使商 品銷售成本和期末結存商品金額符合實際。


毛利率=銷售毛利/銷售淨額*100%


銷售淨額=商品銷售收入-銷售退回與折讓銷售毛利=銷售淨額×毛利率銷售成本=銷售淨額-銷售毛利=銷售淨額×(1-毛利率)期末存貨成本=期初存貨成本+本期購貨成本-本期銷售成本


舉例:某批發公司2008年4月初A類商品庫存50000元,本月購進50000元,本月銷售收入111000元,發生的銷售退回和銷售折讓為1000元,上月該類商品的毛利率為20%,本月已銷售商品和庫存商品的成本計算如下:


本月銷售淨額=111000-1000=110000元

銷售毛利=110000*20%=22000元

本月銷售成本=110000-22000=88000元

庫存商品成本=50000+50000-88000=12000元


08

零售價法


零售價格法指按照存貨成本與零售價格的比率估計存貨成本的方法。


它在零售商企業具有廣泛的適用性,即可在平均成本法,後進先出法,先進先出法的基礎上使用,也可結合成本與成本與市價孰低法運用。他的核心在於在於成本與零售價格比率的計算。它的使用範圍一般在零售商和企業當中比較常見。例如像沃爾瑪,中百倉儲這樣的零售企業。


零售價格法用於零售商為主的企業,即可在平均成本法、先進先出法、後進先出法等成本流動假定基礎上運用,也可結合成本與市價孰低法運用。在美國,零售價格法因公認會計原則和稅法均認可而得到廣泛應用。零售價格法的好處是它提供了在定期盤存制下準備月度和季度報表所需的數據。

舉例:


某企業使用零售價格法估算期末的存貨成本如下表:

採用零售價格法估價存貨成本 金額單位:元


按成本

按零售價

期初存貨

100000

150000

本期購貨淨額

350000

450000

可供銷售的存貨總額

450000

600000

減:本期銷售額


500000

按零售價計算的期末存貨


100000

成本比率(450000÷600000)×100%


75%

期末存貨的估計成本


75000

相關焦點

  • 成本核算的8種方法!簡直太好用了!
    成本核算的意義:正確計算產品成本,及時提供成本信息;優化成本決策,確立目標成本;加強成本控制,促進成本責任制的鞏固和發展,增強企業活力。 1 移動加權平均法 存貨的計價方法之一,是平均法下的另一種存貨計價方法。
  • 成本核算的8種方法!簡直太好用了
    ,是平均法下的另一種存貨計價方法。即企業存貨入庫每次均要根據庫存存貨數量和總成本計算新的平均單位成本, 並以新的平均單位成本確定領用或者發出存貨的計價方法。移動加權平均法是永續制下加權平均法的稱法。主要適用於生產企業的產成品、半成品的成本核算;原材料的成本核算。
  • 如何快速學會成本核算方法?8種核算方法+分錄,活學活用,學習
    【如何快速學會成本核算方法?8種核算方法+分錄,讓你活學活用!】38歲的曉歡從事會計五年,剛從公司離職,今天面試了財務主管,是老闆面試的她,當場就問她: 會成本核算麼?那麼,看看成本會計怎麼計算。算出了成本,還怕不知道利潤嗎?【成本核算方法領取請看文末】分享故事炒個青菜為什麼這麼貴?
  • 成本核算的6種方法!簡直太實用了!建議收藏
    成本核算的意義在於:正確計算產品成本,及時提供成本信息;優化成本決策,確立目標成本;加強成本控制,促進成本責任制的鞏固和發展,增強企業活力。移動加權平均法貨的計價方法之一,是平均法下的另一種存貨計價方法。
  • 成本會計核算的8種方法,建議收藏
    ,是平均法下的另一種存貨計價方法。即企業存貨入庫每次均要根據庫存存貨數量和總成本計算新的平均單位成本, 並以新的平均單位成本確定領用或者發出存貨的計價方法。移動加權平均法是永續制下加權平均法的稱法。主要適用於生產企業的產成品、半成品的成本核算;原材料的成本核算。
  • 成本核算8種方法,好會計最基本的技能
    1移動加權平均法貨的計價方法之一,是平均法下的另一種存貨計價方法。即企業存貨入庫每次均要根據庫存存貨數量和總成本計算新的平均單位成本, 並以新的平均單位成本確定領用或者發出存貨的計價方法。移動加權平均法是永續制下加權平均法的稱法。
  • [分享]成本核算方法有幾種資料下載
    成本核算方法有幾種專題為您提供成本核算方法有幾種的相關資料與視頻課程,您可以下載成本核算方法有幾種資料進行參考,觀看相關視頻課程提升技能。     ▲▲ 一、成本核算對象的確定      1. 成本核算對象確定的原則。成
  • 施工項目成本核算任務原則與方法(一)
    一、施工項目成本核算的原則   為了發揮施工項目成本管理職能,提高施工項目管理水平,施工項目成本核算就必須講求質量,才能提供對決策有用的成本信息。要提高成本核算質量,除了建立合理、可行的施工項目成本管理系統外,很重要的一條,就是遵循成本核算的原則。
  • 比較與應用三種成本核算方法
    【摘 要】 隨著企業內外環境的變化,成本核算方法也在不斷地發展。文章對比了製造成本法、作業成本法和資源消耗會計三種方法在成本核算上的特點、優勢、存在的問題,並通過舉例進行論證、評價、分析,揭示了成本核算方法的發展趨勢。
  • 成本核算:常見問題+核算方法+會計處理,整理好無償分享
    成本核算是指針對特定的成本對象,將企業生產經營過程中所發生的各項費用進行歸集和分配,從而確定其總成本和單位成本的方法。在實際工作中,做一個成本會計核算工作的時候真的很繁瑣,如果你是一個新手,一定會遇到許多十分棘手的問題,不如在從小編這裡看看都會是那些問題,早做準備好好應對吧!
  • 施工企業成本核算
    實際發生的中小修理費用,一次或分次計入有關成本核算對象。  8.領用的低值易耗品,應按規定的攤銷方法,一次或分次計入有關成本核算對象的「管理費」項目。低值易耗品報廢時的殘值和向過失人收回的賠償款,應衝減當期攤銷數。
  • 想要面試成本會計脫穎而出?收好成本核算,最靚的會計就是你
    現如今,會計職位越來越受重視,更多的公司願意用高價招聘一個好會計,但是卻十分難找到好的人才!前一段,剛畢業的表妹哭著來找我,說她去一家公司面試會計時,HR問她一堆關於成本核算的問她,她都回答不上來,HR當場就拒絕了她的面試。這我怎麼忍的了!
  • 改變了成本核算方法,減少公司虧損6.6個億
    01第三種解決方法做會計、搞財務的網友都會明白:那就是改變一些資產的計價方法,或者調整會計一些核算方法,以此來調節利潤,使得報表利潤不至於太難看比如上市公司有一幢房產,計價一般是按照購置成本或者建造成本來核算的,每年還計算折舊,這麼一來帳上的房產價值往往就沒多少了。突然有一年,這公司巨虧,但領導又不想報表太難看,怎麼辦?讓財務的同志出主意呀。
  • 關於物流企業物流成本核算方法的探討
    日本對物流管理及其成本核算研究是從引進美國的研究成果開始,並結合日本特有的管理方法進行,也注重作業成本法的應用。  在制度規範方面看,美國現有的物流成本核算方面的制度規範主要是美國管理會計師協會(Institute of Management Accounting)於1992年發布的《物流成本管理公告》[8],對物流成本的核算與管理提供了較為系統的思路。
  • 紙箱成本核算方案
    廢紙損失只在管理上做處理,不單獨做成本核算;    6.若管理上或生產工藝上非常有必要,設自製半成品科目;    7.不設在產品科目。生產成本科目月末餘額即為其成本;    8.成本計算分配方法。除能直接歸屬到某產品的原材料外,其它成本費用一律採用產值比例法分配,即按各產品的產值佔總產值的比例進行分配,在產品按當月產量計算產值;    9.關於工資核算,不知大家所在企業採用的是什麼方法,筆者調查過的企業都是按當月產品入庫數量計算各工序職工工資。    模擬成本核算管理規範    管理規範是企業軟體建設的重要內容。
  • 成本核算常用的方法有哪幾種
    財務人員常用的核算成本有以下幾種方法:   1、品種法   (1)定義   以產品品種作為成本計算對象的一種成本計算方法。   (2)成本對象   品種法的成本計算對象為:產品品種。  在分步法下,有下列一系列特定的計算流程、方法和含義,分步法成本核算一般有如下要點:按照「步」作為成本計算對象、歸集費用、計算成本、成本計算期一般採用「會計期間」法、期末往往存在本期完工產品、期末在產品,需要採用一定的方法分配生產費用。
  • 核算成本都有哪幾種方法
    核算成本主要有以下幾種方法:  1、品種法   (1)定義   以產品品種作為成本計算對象的一種成本計算方法。   (2)成本對象   品種法的成本計算對象為:產品品種。  在分步法下,有下列一系列特定的計算流程、方法和含義,分步法成本核算一般有如下要點:按照「步」作為成本計算對象、歸集費用、計算成本、成本計算期一般採用「會計期間」法、期末往往存在本期完工產品、期末在產品,需要採用一定的方法分配生產費用。
  • 財會人注意了:擁有這套成本核算方法,你就是財務部最靚的妞
    會計在成本核算上出現失誤,是一件很嚴重的錯誤,正所謂失之毫釐,差之千裡,說的就這。成本會計在企業中是一個至關重要的崗位,很受企業的重視,自然待遇也會比一般會計好,在這激烈的社會競爭中,一個好的成本會計的職場之路必定是一帆風順。
  • 雲桌面的成本核算方法
    不過大部分人不太清楚如何去計算雲桌面的成本,或者僅僅是供應商的硬體報價,很難具有說服力,導致面對決策部門無法提供有力的材料,項目遲遲不能上馬,甚至「望雲興嘆」。實際上如果從宏觀角度談成本確實非常難,一是雲桌麵廠商各個不同,另外用戶應用也大不同。下面通過幾個應用分類從用戶角度進行分析。
  • 成本核算太難了?看這裡就夠了!
    成本核算,是會計工作中重要的一環,在成本核算分為事前成本核算,可以全面把控活動預算,事中成本核算,進行合理的資金管控,事後核算可以進行精準的活動數據分析。 成本管控,節源開流,可以降低企業的生產成本,在激烈的市場經濟中,擁有自己的競爭優勢。那麼成本核算該怎麼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