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1日,全國首屆中老年「防騙高考」開考,第一批5個考點位於撫順、嘉興、深圳等地,線下考點及在線答題專區累計已覆蓋超過350萬人次。據了解,這套防騙真題由支付寶客服、老年大學講師等編寫。試卷題目包括判斷、選擇、連線等題型,結合中老年日常生活場景,演繹拆解了中老年人常見的假冒身份、釣魚連結、帳號安全3大類10餘種常見風險。(7月24日中國新聞網)
全國首屆中老年「防騙高考」開考,中老年人通過線上線下答題及講解,知曉許多常見的騙局和風險,能夠提升他們的防騙意識,在生活中甄別五花八門的騙局和伎倆,以避免上當受騙。筆者認為,中老年「防騙高考」針對性較強,以考促學,使廣大中老年人掌握一些「防騙寶典」,有助於保護他們的「錢袋子」,值得肯定和點讚。
中老年人特別是老年人,他們的防騙意識相對薄弱,對網絡和智慧型手機等應用又不是十分熟悉,成為網絡或電信詐騙的高危受害群體,也是眾多騙子「圍獵」行騙的主要對象。統計數據顯示,2019年末,我國60周歲及以上人口達2.54億人,佔總人口的18.1%,其中65周歲及以上人口1.76億人,佔總人口的12.6%。如此龐大的老年人群體,遭遇各類網絡和電信詐騙的現象非常普遍,他們的養老錢甚至救命錢,被騙子「洗劫」一空後,不僅讓受騙的老年人一下子陷入了困境,還容易引發離家出走、消極輕生等人間悲劇,嚴重影響社會和諧穩定。因此,打擊專門針對中老年群體的網絡和電信詐騙違法犯罪活動,保護廣大中老年人的合法權益,已到了刻不容緩的地步。
然而,嚴厲打擊網絡和電信詐騙,是「馬後炮」的補救措施,受騙老年人的錢財由於被騙子轉移或揮霍,往往很難再追回來。因而,事前防騙保住中老年人「錢袋子」顯得更為重要。如何防騙?首先要找到被騙的「癥結」所在。一方面,中老年人對新知識、新技術掌握不夠,不能與時俱進學習一些網絡和智慧型手機等方面知識,很難辨別一些網絡和電信詐騙的騙局;另一方面,也與許多中老年的人信息不暢、防騙意識不強等都很大關聯。總而言之,就是中老年人缺乏防騙的知識和能力,讓騙子乘虛而入大肆行騙。「防騙高考」開考可謂正當其時,解了中老年人防騙的燃眉之急。
據「防騙高考」錯題率數據顯示,老人普遍存在的三個安全盲點是:給驗證碼等敏感信息,輕信自稱「公檢法人員」提供的安全帳戶,點擊簡訊中的陌生連結。而約七成答題者沒有「驗證碼安全」的概念,沒意識到驗證碼和密碼一樣重要,不能告訴外人。「防騙高考」以考促學,中老年人通過答題和批卷講解,能了解一些常見風險和防騙等方面知識,有一個比較系統的認知,掌握了這門「防騙寶典」,今後在生活中一旦遇到類似風險和騙局,就可以輕鬆識破和揭穿,等於一舉廢了騙子各式「武功」,讓騙子無計可施,再也騙不到錢財了。
魔高一尺,就要道高一丈。中老年「防騙高考」線上線下不妨常態化開展,根據騙子的新花招、新騙局,應及時更新試題內容並廣而告之,讓中老年人在「高考」中與時俱進增強防騙意識和能力,逐漸營造一個全民防騙的社會氛圍,讓騙子淪為人人喊打的過街老鼠,從而失去行騙的土壤和空間,最終實現天下無騙。( 作者:丁家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