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缺少方法的媽媽差點把孩子逼成抑鬱兒童(真實故事)。
文文(親戚的孩子),今年八歲。很聰明的一個孩子,但是很貪玩,做每件事都不認真,幾分鐘都不願意堅持。上課時最多堅持5-7分鐘,就開始觀察窗外,在本子上畫圈圈,上課打瞌睡,說悄悄話,因此代課老師經常找家長談話。
寫作業很慢很磨蹭,邊寫邊玩,寫幾個字就在玩桌腳,畫圈圈,玩鉛筆,通常別人寫作業只需要一個多小時,而他三個小時還寫不完…… 專注力真的很差,每次只能堅持幾分鐘。
每次考試的題目,明明會做,總是粗心,不是看錯數字,就是少寫一筆。甚至有時候題目沒看清楚就去答題了,所以每次考試成績很差。兩門功課加起來一共86分,語文38分,數學48分……
家長也經常被老師請到學校,經常批評,老師認為家長在家不管孩子,才導致孩子成績落後。
無奈親戚只能放棄以前的「溫柔策略」,開始每天陪著孩子看書寫作業,每次孩子不認真她也氣得「河東獅吼」。當孩子開小差她就及時制止,每當背課文背不出來就開始提醒。還沒收了他所有的娛樂工具,說每門功課考不到70以上,以後就別玩了。還給孩子報了兩個輔導班。
她以為這樣會有效果,結果孩子成績越來越糟糕。變得沉默寡言,不愛笑,不愛說話,總是喜歡發呆,媽媽才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
有一次班主任來家訪時,發現了家裡壓抑的氣氛,了解緣由後,忙安慰她:不能這樣對孩子,一定要找到科學的方法,你這樣做只會讓他更反感。
老師說:「孩子還處在專注力培養的關鍵期(3-12歲),不用急。培養要用「巧勁」,而不是「蠻勁」。
本來孩子「專注力」就不太好,你這樣沒原則的逼迫會加劇他的反抗和厭惡。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也是孩子最親近的人,需要具備一定的教育力。
後來她說你可以試試給孩子訓練一下專注力,《神奇的專注力訓練書》你可以去參考試試,不一定對每個孩子有效果,但是試試總比不試好。老師說自己的孩子就是用這個書訓練他的專注力,效果還不錯。重要的是邊玩邊學,孩子不反感,喜歡玩。
但是你不能再用你的權威控制孩子。也不要逼孩子太緊,切記不能急功近利。
聽了老師的話,她也改變了自己的教育方法,不再強迫孩子,她知道了所謂的專注力不是要逼著孩子抓住每一分每一秒去學習,而是用好學習的每分每秒。偶爾走神是正常的。
關鍵是學會利用孩子集中注意力的那短短幾分鐘,想方設法讓他感到這件事是有趣的、值得做的,吸引他繼續,專注時間自然拉長,大腦肌肉得到鍛鍊,慢慢就會越來越強。
後來她果斷買來了那個訓練專注力的書,跟兒子協商並承認了自己以前逼迫他學習的做法不對,吼罵他也不對,以後會適當讓他娛樂。每天半個小時需要配合媽媽邊玩邊看這個專注力書,兒子欣然同意。
後來剛開始她會陪著兒子一起看,但是她不再多說話。只是陪著,兒子也慢慢喜歡上了這本書,圖形、數字、迷宮、綜合訓練,這分明就是在玩嘛,不像是一般的看書。本來就喜歡迷宮的兒子慢慢一次性可以看好久了,時間從5分鐘,10分鐘,增長到30多分鐘。有時候為了走出迷宮他能安靜一個人思考一個多小時。
這是她以前沒有想過的。漸漸地,她發現孩子寫作業,看書比以前好點了,速度快多了。第一次期末考試,兩門課都及格了。語文破天荒考了84分,數學72分。這比之前進步了一倍多。這是她以前不敢想的。
她激動地抱住兒子跳起來。趕緊給老師打電話表示感謝。老師說掌握方法孩子就會接受。但是不能鬆懈,每天還是繼續讓孩子訓練。
期末考試結束後,孩子語文考了92分,數學考了96分。這已經是孩子從小到大考過最好的分數了。
這個過程中作為父母的她,好在及時發現了自己的錯誤,意識到自己的打罵教育和吼叫方式真的會毀了孩子。養育孩子也不是一件難事,只是沒有找對方式。很多家長一看孩子不專心,考試成績不理想就開始打罵,強迫孩子學習,忽視了有可能是孩子專注力不好導致的。
家長有可能就是破壞孩子專注力的罪魁禍首。仔細回憶你有沒有在孩子正在學習,正在做一件事時有意無意打斷他?有沒有一次性讓他做很多事?相信90%的家長有做過。從小打斷孩子專注一件事就是在破壞他的專注力。
我國「幼教之父」陳鶴琴先生曾說,幼兒的專注力在遊戲中發展。
孩子都喜歡玩,尤其是喜歡玩遊戲,當他玩的正起勁,你突然奪走他的玩具,影響力太壞了。首先他會不開心,因為一件事沒做完,他還沒有感受到做一件事帶給他的快樂,另一方面你破壞了他的專注力。
這套書《神奇的專注力訓練書》是那個老師推薦的,她自己孩子在用的訓練書籍。包括《迷宮大冒險》、《圖形大猜想》、《數字大爆炸》、《綜合訓練營》4本。是英國著名童書公司Parragon原版引進的,四本書通過圖形、數字、迷宮等邊玩邊學的形式,把數字認知、色彩認知、圖形想像、找規律、闖迷宮等遊戲環節融進書本。從空間、邏輯、推理、記憶等方面培養孩子專注力。適合3-8歲孩子學習。
整套書籍共4本,原價138元,團購價118元。文末下單。
只要專注於某一項事業,就一定會做出使自己感到吃驚的成績來。
——馬克·吐溫
每一個成功的人都是贏在專注力上,自古以來很多名人,像愛因斯坦、牛頓、居裡夫人等等都是專注力極強的人,因為任何一件事的成功,三分天註定,七分靠打拼。只要認真投入一件事,一定會有所收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