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現在的孩子從小就生活在一個衣食無憂的家庭環境中,並且父母們對孩子也是十分寵愛,所以孩子們生活在一個溫馨和富足的環境中,他們的心態和發育也十分健康。
但是很多父母在面對難管的孩子時,總是選擇以批評和打罵孩子的方式來管教孩子,很多時候孩子在面對父母的這一教育方式時都會選擇奮力反抗。並且經常被父母打罵的孩子,他們從小大腦可能會發生這樣的變化,所以家長們別不在意。
上圖中,左邊為正常孩子的大腦情況,右邊則為經常挨打挨罵的孩子的大腦。從圖中可以看到,經常挨打的孩子,大腦開始蜷縮,黑暗的部分要遠超過正常孩子的大腦。
父母的打罵對孩子智商的影響有多大?
美國懲戒與家庭暴力專家默裡施特勞斯做了一項研究,他對806名2-4歲的兒童分別進行了智力測試,隨後他發現不曾被父母打罵過的孩子的平均智商要比經常被父母打罵的孩子的平均智商高5分。
從這個研究我們就可以看出父母的打罵對孩子的智力影響有多麼大了,所以父母們要想孩子變得聰明,就一定不要採用打罵的方式教育孩子,那麼父母們除了對孩子動手,還可以怎樣做呢?
01要有耐心和包容心
父母們在面對孩子犯錯時,一定要有耐心和包容心,不要不聽孩子的解釋就開始動手打孩子,這樣很容易傷害到孩子的自尊心。並且父母們要用一顆包容的心去原諒孩子的錯誤,向孩子指出他們不對的地方,並幫助他們改正,這樣孩子才能更為優秀。
02控制好自己的情緒
父母們作為大人,一定要在孩子面前控制好自己的情緒,因為父母們的糟糕情緒對孩子的影響很大,一旦控制不好,孩子們很有可能就會跟著父母學習,當孩子以後遇見讓自己煩心的事情時,他也會把自己的情緒亂發洩出來。
03避免批評誇大化、嚴重化
很多父母在批評孩子時,總是會把孩子的錯誤放大,或者是把孩子以前犯的錯誤再翻出來說事。父母的這種行為會嚴重影響到孩子的自信心,父母們因為孩子的一個錯誤而去否定他的全部,這樣會使孩子覺得父母們對自己很失望。
並且他們在做某一件事情時會缺乏專注力,沒有恆心,當他們一直活在這樣的家庭氛圍當中,慢慢地就會變得自暴自棄。
04重視孩子的錯誤
面對孩子犯錯,父母們不能無視孩子的錯誤,一定要正確地引導孩子,直到他們把錯誤改正。當孩子在犯錯後沒有及時得到引導時,孩子下次在面對同樣的問題時,很有可能再次在同樣的地方犯錯。
所以為了避免這樣的情況再次發生,父母們一定要重視孩子的每一次錯誤,幫助他們及時改正,避免二次發生。
每一個人都會犯錯,更何況是對於還在成長的孩子,面對錯誤,父母們應該做到的是引導孩子和幫助孩子,而不是責備孩子和打罵孩子。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最重要的就是父母的陪伴和引導,只有父母們對孩子保持一顆認真的心,孩子在成長的路上才會走得更加順利,他們的專注力和創造力才會變得更強。
事實上,越來越多的家庭情況,向大家表明了一件事,那就是家長最開始並不是生氣與孩子的學習不好,而是他在學習的過程中完全不用心,也就是專注力嚴重不足。
一部分家長開始用暴力解決問題,希望「逼迫」孩子能夠專心,但顯而易見,結果是適得其反的。為了讓孩子能夠專心學習,使用溫和、恰當的方法是很重要的。
針對3-6歲的孩子來說,用益智類遊戲的方式,來提高孩子的專注力,效果是非常顯著的。比如在下圖中,玩具店裡出現了一隻小精靈,用魔法把店裡的所有東西都變得奇奇怪怪,孩子能否找到和平時不同的地方呢?
店員的鼻子變成了象鼻;窗外做鬼臉的小孩,雙手完全反了過來;地上的玩具火車軌道,高得太離譜了;天花板上掛的飛機模型,機翼變成了雙手;右邊擺放的地球儀,好似被切了一塊……
到處都是奇奇怪怪的,至少有20多處都和平時不一樣,當孩子開始學會從這些地方探索,你會驚奇地發現,他比往常安靜了許多!
再給他看幾頁,當他的專注度能夠維持得很久,那麼在學習的時候也就不會輕易走神了。
這套《德國經典專注力遊戲書》,讓無數孩子愛不釋手。他們還以為這是家長贈送的新玩具,但沒想到卻能夠在玩耍的過程中,訓練專注力,簡直是一箭雙鵰。
感興趣的朋友們,不妨點擊下方連結了解更多
【今日互動話題】:和你的孩子一起找一找,下面的圖片中,有哪些「不對勁」的地方吧!歡迎下方留言分享
————————————
(本文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