芙蓉巷:成都唯一以芙蓉命名的街巷

2020-12-24 華西都市網新聞頻道

張大千《芙蓉花》。

芙蓉巷手繪圖。

  

□馮暉 文/圖

  成都老西門外,一環路外側一個月牙形的彎道,就是鄉農市街。在這月牙中間有一條東西走向的小巷,叫文家巷。如果把鄉農市街比作彎弓,那文家巷就是弓上待發的箭。這箭的尾巴上有三根羽毛,分別是光榮路、文家後巷和文匯裡。

文匯裡
攝影愛好者聚集地

  老成都西門外有一座歷史頗長的汽車站,過去往郫縣(現郫都區)、都江堰去的長途汽車大都在這裡發車。成都近代第一條公路成灌公路的起點就在這裡,成都最早的公共汽車站也設在這裡。這裡還是老成都雞公車西進的發車地。許多外地朋友不知道四川雞公車是啥樣子,看看抗戰時期的照片,川軍出川時士兵們推著的獨輪車就是雞公車。
  父親年輕時曾經在離此不遠的無機校教書,夏天的傍晚常常散步到此,看見一片農田,密密麻麻的冬瓜,圓滾滾、毛茸茸,在竹架子上微笑的樣子好可愛。
  現在,這一帶因為攝影而有些名氣,文匯裡有一家攝影學校叫作攝影之都,我常常在這裡和本地的攝影愛好者交流,談談自己對於街頭紀實攝影的體會。這幾年,政府有意打造攝影一條街,在臨街的牆面上畫了不少關於攝影的塗鴉彩繪。

芙蓉巷裡
曾有城區最大的芙蓉樹

  在光榮路的南側有一條25米長的芙蓉巷,巷口新栽兩株芙蓉樹,開白紅兩色大花。除開部隊的大院,小巷裡只有兩個小區和一個養老院。小區入口處的牆面上有不少以芙蓉城的故事與傳說為內容的浮雕。
  聽巷裡的居民講,小巷原來有一株成都城區最大的芙蓉樹。我過去多次路過,以為不過是一條小區進出通道罷了,沒有想到這居然是城區內唯一一條以芙蓉命名的街道。
  其實,在成都城區內,過去還有兩條芙蓉街。一條是現在的陝西街,明清的時候在街中有一座芙蓉橋,故名芙蓉街。另一條是現在的簾官公所街,過去也叫芙蓉街,因為街上建有芙蓉書院。
  芙蓉又叫木芙蓉,原產中國,葉大叢生,秋天開花,花形大氣,在四川、雲南、湖南、廣西、廣東等地均有分布,而以成都一帶栽培最多,歷史最為悠久。蜀後主孟昶主政時期,在城牆上遍種芙蓉,成都故得名「芙蓉城」「蓉城」。1983年,成都市第九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決定,以芙蓉花為成都市市花,銀杏樹為成都市市樹。每年農曆九月初九重陽節,為成都市市花市樹日。
  李劼人認為,在南宋時,成都城牆上的芙蓉就已經是一年不如一年了。自此以後,所謂芙蓉城,便只是一個名詞罷了。大概芙蓉只宜生長在溼潤之處,城牆比較高亢多風,不太適合芙蓉的生長。
  阿來,出生於四川馬爾康的著名作家,寫了不少關於成都的文章,其中,有一篇描寫芙蓉的文章我非常喜歡。
  如果寫成都的秋花,要以芙蓉為首。從時序上講,芙蓉花算是這個城市一年裡最晚開放的花了。正所謂「開了木芙蓉,一年秋已空」。
  芙蓉花期長,9月底零零星星地開放,到10月國慶大假後,才大面積盛開,如同蘇東坡所說的「千林掃作一番黃,只有芙蓉獨自芳」。仔細看,芙蓉凋零時,樹下的花瓣不多,而都是一朵一朵的落花。

成都自古以來
就有芙蓉情結

  為什麼在五代時期,成都要在城牆上大面積栽種芙蓉呢?
  據說,一個重要作用是為了保護城牆。因為當時的城牆是土夯而成,本地多雨,土牆易塌,而芙蓉花樹,枝葉繁茂,可以遮擋大雨對牆體的直接衝刷,其根系非常發達,有減少水土流失的作用。
  還有一種說法是因為當時的後蜀國王妃花蕊夫人喜歡,皇帝孟昶為討其歡心,下令遍種芙蓉。我自己一直不太相信這樣的傳說,這總讓人有「一笑千金」不太靠譜的感覺。
  其實在唐代,成都就大量種植芙蓉了。唐代女詩人薛濤親自設計和督造的薛濤箋,是由浣花溪的水、木芙蓉的皮、芙蓉花的汁製作而成,被譽為唐代名箋紙。明朝何宇度《益部談資》說:「蜀箋古已有名,至唐而後盛,至薛濤而後精。」後世有專家以現代觀點闡釋此事,薛濤以此專利技術成功轉行,進入了造紙業。南宋記錄各地地理風物的專著《方輿勝覽》中,提到薛濤:「蜀妓也,以造紙為業。」而浣花溪一帶,自古就是生產高檔紙張的地方。按此推理,五代以前,成都市區就已有數量不少的芙蓉樹了。
  在我的印象裡,市區裡芙蓉花最多的地方是百花潭公園。秋日裡,園中靠近河邊的地方有紅色芙蓉花盛開。現在,芙蓉城裡雖然不容易看到芙蓉,但成都以芙蓉命名的許多商品仍舊讓人難忘,我們的生活其實一直沒有離開過它。
  芙蓉肥皂,我家用了幾十年,物美價廉。生產芙蓉肥皂的成都肥皂廠過去在致民路,我的表哥鄒永從四川大學化學系畢業後分配到肥皂廠,我常到廠裡的單身宿舍找他玩,他總會從床下拖出紅棉牌吉他,深情地彈唱一首蘇聯歌曲《三套車》。後來,表哥考上研究生,離開了肥皂廠。再後來,在大學當教授。
  成都有一家始創於20世紀50年代的芙蓉餐廳,是成都餐飲業的一張名片,位於人民南路與陝西街交會處,大約是現在城市名人酒店的位置。
  餐廳兩層樓,建築樣式漂亮,裡面有200多個餐位,在當時的成都,如此規模算得上首屈一指了。
  現在,鮮花山谷有成都最大的芙蓉花觀賞和繁育基地,10餘珍稀品種,共15000株芙蓉再現昔日蓉城勝景。2018年國慶節前夕正式開園迎客的天府芙蓉園佔地1000餘畝,有20多個品種、3萬餘株芙蓉,是全國單個園區栽種芙蓉數量最多的公園。
  成都,越來越有芙蓉城的樣子了。

相關焦點

  • 芙蓉巷特大喜報!
    芙蓉巷恭賀高考學子學業有成、金榜題名!
  • 消失的川菜名店:中華老字號 成都芙蓉餐廳
    上世紀中後期,在成都的天府廣場附近,幾乎同時出現過兩家高檔川菜餐廳,一家是以成都作名的成都餐廳,一家則是以芙蓉為號的芙蓉餐廳,二者攏聚了當時成都餐飲界一大批一流名廚,創製出品類繁多的名菜名點,星光璀璨,聲名顯赫,續寫著川味正宗之地位。
  • 專家談70年來成都城市地理變化 最新版圖像一片芙蓉葉
    但就目前來看,位於鑼鍋巷的城市原點更能擔負起宣傳城市文化、凝聚人心、加強城市歸屬感的重任。  記:隨著簡陽劃歸成都,成都的地形有哪些變化?  張:在成都20個區(市)縣裡,簡陽面積最大,佔了總面積近15%。最大的變化就是,成都的地形由此得到了豐滿,它像一隻展翅飛舞的蝴蝶,但在我們測繪人員眼裡,它更像一張攤開的芙蓉葉。成都自古有「蓉城」之稱,芙蓉更是成都的市花。
  • 「五一」期間長沙芙蓉區舉辦「芙蓉魅力老街大比拼」活動
    「闖關『打卡』逛古巷,韻味」湖南日報·華聲在線記者 邢驍通訊員 杜宇真 張念琪5月3日,陽光正好,不少市民遊客來到長沙市芙蓉區「打卡」遊玩,穿梭在都正街、白果園巷、當天,為提升芙蓉老街巷影響力、帶動歷史文化街區消費,芙蓉區委區政府、定王臺街道舉辦「逛芙蓉老街、品長沙韻味——芙蓉魅力老街大比拼」活動。據悉,該活動在「五一」期間持續進行。「闖關『打卡』逛古巷,韻味!」
  • 纖纖細細的芙蓉花開
    每當芙蓉花開的時候,粉紅色的絨絨球花朵綴滿枝頭,粉花綠葉,濃妝豔抹,盛情開放。隨便站在一處路邊,放眼望去,宛如走進了一個粉紅色的海洋,清新而浪漫。空氣中瀰漫著甜絲絲的濃鬱花香,沁人心脾。風兒一吹,花朵搖曳,如夢如幻。
  • 芙蓉花染繒,芙蓉帳成(尋古詩詞裡的芙蓉帳)
    【芙蓉帳】用芙蓉花染繒製成的帳子。繒本義:古代對絲織品的總稱。《說文》裡說:「繒,帛也。」《三蒼》裡說:「雜帛曰繒。」《漢書·匈奴傳》裡說:「赤綈緣繒。」芙蓉帳泛指華麗的帳子。《廣群芳譜·花譜十八·木芙蓉》引《成都記》:「﹝孟後主﹞以花(芙蓉)染繒為帳,名芙蓉帳。」
  • 芙蓉國際研討會專家學者實地考察鮮花山谷 推進芙蓉新品種培育
    本網訊(袁春華)10月20日,出席第三屆天府芙蓉花節芙蓉國際研討會的花卉領域專家學者前往成都金堂縣鮮花山谷,對芙蓉花種質資源苗收集、保護工作的情況進行實地考察調研。專家們針對近幾年成都市植物園收集的芙蓉資源以及芙蓉栽植情況進行觀察和探討,作為將來培育芙蓉的案例。
  • 給成都的芙蓉花寫首詩,最高獎勵你三萬元!
    成都自古便有「芙蓉城」之稱,簡稱「蓉城」或「蓉」,芙蓉現為成都市市花。9月是芙蓉花的花期,各個品種的芙蓉花在枝頭競相開放,為充滿浪漫色彩的秋天更添韻味。由中共成都市武侯區委宣傳部、成都市作家協會、成都傳媒集團成都商報社主辦,成都市武侯區文學藝術界聯合會、成都市武侯區作家協會、青年作家雜誌社、草堂詩刊社聯合承辦的「錦繡成都·芙蓉花開」全國詩歌大賽從即日起面向全國徵稿。為成都的芙蓉花寫首詩,最高獎可獲得三萬元的獎勵,還等什麼,愛好詩歌的朋友趕緊參加吧!「二十四城芙蓉花,錦官自昔稱繁花。」
  • 坊巷深處聞絲竹 芙蓉弄裡集賢賓
    本報記者 吳暉攝坊巷深處,絲竹聲動。昨日,一場閩劇體驗活動在朱紫坊歷史文化街區芙蓉弄4號舉行。置身粉牆黛瓦的古厝,欣賞體驗閩劇,既領略中華傳統文化之美,又找到了歷史履跡。這座始建於清代的古厝經過修繕,現已被活化利用,成為傳播中華傳統文化的平臺,書寫著福州古厝的「今生」華章,古厝有個美好的名字叫「集賢賓」。
  • 借用荷花別名 芙蓉流芳百世
    如荷花有一別名為芙蓉,古人所說的芙蓉,多指荷花。芙蓉花又稱木蓮,但白居易詩中的木蓮,卻並非芙蓉。 芙蓉花一日三變 芙蓉花,是大江南北常見的花卉,可謂無人不知,無人不識。這種花一日三變,晨白午紅夕紫,朝開暮落,故又名「三變花」。其花晚秋始開,雖飽經霜侵露凌,卻依然丰姿豔麗,佔盡深秋風情,故又有「拒霜花」之美譽。
  • 鼎城唯一 芙蓉學校主體工程將於10月上旬完工
    常德2020年秋季中小學收費標準公布草坪鎮芙蓉學校座落在鎮中學內,該項目於今年年初動工,項目主體為一棟教學樓與一棟藝術樓,總建築面積4345.08平方米。據悉,芙蓉學校以建設寄宿制義務教育學校為主,主要面向農村學生
  • 成都為何被稱作蓉城,和芙蓉花神花蕊夫人又有何關聯?
    成都一直有一個很美很美的別稱,叫蓉城,你知道這個名字的來源嗎,它和成都的芙蓉花有關係,也和一個美麗的女詩人有關,她就是花蕊夫人,她們之間又有怎樣的故事呢?請向下看!花蕊夫人是一個愛花之人,非常喜愛芙蓉花,孟昶為了討好她,就命人在城裡城外廣泛種植芙蓉花,這麼美麗的花兒百姓也都很喜歡,並不排斥種植,而且這還是花蕊夫人喜愛的話,平民百姓的種植熱情都很高,不出幾個年頭,當時的蜀地就種滿了芙蓉花。
  • 四川省老年病中醫藥防治中心協作會議在成都芙蓉飯店召開
    四川省老年病中醫藥防治中心協作會議在成都芙蓉飯店召開 四川省老年病中醫藥防治中心協作會議在成都芙蓉飯店召開。此次會議由醫務科和老年病科聯合主辦。會議邀請了省中醫藥管理局醫政處蘇曉川副處長參會,我院池雷霆院長、蔣建春副院長也蒞臨會議,會議邀請了廣元、樂山及成都周邊區縣中醫院相關人員參加。同時,老年病科部分醫護人員,醫務科相關人員、藥劑科相關人員出席會議。會上,蘇處長對老年病防治中心的前期建設工作給予了肯定,並對下一步工作進行了指示。
  • 再奪桂冠 定於一尊,藍光和它的芙蓉系是如何做到的?
    藍光芙蓉系 以傳統為魂致敬原創精神古詩有雲:「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自古以來,芙蓉就是脫俗持久、高潔之士的象徵。藍光發展,專注於人類生活的核心需求,提供從生活到生命的創新解決方案,為大眾創造幸福生活。如果說長島系代表大盤,未來系象徵都市,黑鑽系寓意永恆,那麼芙蓉系所代表的,則是一種回歸。
  • 讓蓉城錦繡之美「看得見」帶得走 成都正式啟動開發芙蓉特色日化...
    開發芙蓉特色日化用品具備必要性、可行性和開展研發的基礎條件和良好時機芙蓉是妝點秋季園庭的名花,也是成都市花。近年來,隨著市委市政府「擦亮蓉城名片」的號召不斷深入人心,「花重錦官」增花添彩工程持續大力推進,成都大規模新植芙蓉,「蓉城」景象初步重現。
  • 老街打卡逛吃遊玩 五一假期的芙蓉有多「熱」?
    五一期間,芙蓉區在都正街、白果園、化龍池等老街巷量身打造了「逛芙蓉老街品長沙韻味」魅力老街大比拼活動,又能遊玩打卡,又可兌換獎品,這樣的闖關遊戲得到了廣大市民、遊客的熱情參與,每天近300份獎品幾乎被搶兌一空。白果園、都正街、化龍池的打卡人流量累計超過8萬人次,平均每日1.6萬人次,是節前周末單日人流量的2倍多。
  • 蘇州:相城花卉植物園萬株芙蓉競開顏
    中國園林網11月1日消息:眼下正是芙蓉花開時節,昨天記者在相城花卉植物園內看到,小山坡上已是花開遍地,粉嫩嬌豔,煞是好看,為蕭瑟的秋天添了一抹亮色和暖色。記者在相城花卉植物園西側的五亭山邊遠遠望去,一樹一樹怒放的芙蓉花,粉嫩嬌豔,煞是好看,為園內增添了些許秋日浪漫氣息。不少遊客被嬌豔的花朵吸引,紛紛停下腳步賞花,有的還拿出自己的手機拍攝,希望留下這美麗瞬間。芙蓉花一般在9-11月間次第開放,是秋季的代表性花卉,蘇軾就有詩描述芙蓉花開的秋景:「千林掃作一番黃,只有芙蓉獨自芳。」
  • 芙蓉姐姐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芙蓉姐姐,「年芳」七十有八,說她年芳是因為她總懷著一顆年輕不服老的心,就似一朵嬌豔華貴的芙蓉花,在深秋季節愈加傲霜綻放。她就是我在老年大學的同學、暱稱芙蓉、沙城中學優秀退休教師馬玉榮老師。教書育人,可謂桃李滿天下,三十五載三尺講臺的辛勤耕耘,留下芙蓉姐姐多少值得驕傲的美好記憶。
  • 地鐵地鐵10號線芙蓉班組 對標空姐講英語修禮儀
    芙蓉班組的女站務員在工作中 芙蓉班組的女站務員們接受了英語和禮儀培訓 攝影記者 張士博   昨日,成都的首條地鐵機場線——10號線一期進入開通試運營的第二天,雙流機場1航站樓站迎來送往了不少客人。
  • 關於印發《市中心城區路街巷統一規範命名》的通知
    11處主要地標性其他地名進行規範命名;對現有126條胡同,保留原命名或當地居民習慣稱呼,不作調整。此次市中心城區路、街、巷規範命名後,各部門單位機關行文、郵電通訊、交通運輸、城市建設、新聞出版、戶籍登記、房地產登記、單位居民門牌等都要使用經市人民政府批准後的標準地名,不得擅自更改或簡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