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一直有一個很美很美的別稱,叫蓉城,你知道這個名字的來源嗎,它和成都的芙蓉花有關係,也和一個美麗的女詩人有關,她就是花蕊夫人,她們之間又有怎樣的故事呢?請向下看!
花蕊夫人,五代十國時期的著名女詩人,原本是一名歌妓,頗有才華,姿色豔美,後蜀後主孟昶喜愛美女,在當時的蜀國廣徵美女入宮,花蕊夫人就這樣進入後蜀國孟昶的後宮中,相貌異常美麗而且才情出眾的她極受孟昶的寵愛,被封為「慧妃」,賜號為花蕊夫人。
花蕊夫人是一個愛花之人,非常喜愛芙蓉花,孟昶為了討好她,就命人在城裡城外廣泛種植芙蓉花,這麼美麗的花兒百姓也都很喜歡,並不排斥種植,而且這還是花蕊夫人喜愛的話,平民百姓的種植熱情都很高,不出幾個年頭,當時的蜀地就種滿了芙蓉花。
每到花開時節,滿城芙蓉綻放,花香襲人,粉的,白的、紅的……爭相鬥豔,沿城四十裡遠近,都如鋪了錦繡一般,真是一幅花重錦官城的盛景畫面。只要說起芙蓉花大家必然都聯想到成都,芙蓉就成了當時成都的「市花」了,芙蓉城因此而得名,簡稱「蓉城」。這就是「蓉城」來源的其中一個典故了。
另一個典故來自後蜀高祖孟知祥,據說成都一帶雨水很多,城牆極易被水衝塌,芙蓉花的根系發達而且紮根很深,可以用來堅固城牆,所以孟知祥號召百姓廣種芙蓉。
花蕊夫人為何又被稱為芙蓉花神呢?馬上解密。當時的後蜀國被宋太祖趙匡胤滅掉,花蕊夫人被充入太祖後宮,但是她對孟昶的思念和愛是一點都沒減少,在自己的寢室中偷偷畫了孟昶的畫像,掛起來祭拜,正好被太祖撞見,花蕊夫人只能謊稱拜的是張仙,結果宮裡妃嬪,聽聞供奉張仙可得子,便都到夫人宮中照樣畫一幅,供奉起來。沒想到後來畫像從宮禁中傳出,民間想要孩子的夫人也開始供奉香花頂禮,至今不衰。
據傳這個畫像是孟昶的事兒後來還是被太祖知曉了,他屢次逼迫花蕊夫人交出畫像,花蕊夫人抗旨不交,被太宗殺死,鮮血染紅了院中芙蓉花,人們敬仰花蕊夫人對愛情的忠貞不渝,尊她為芙蓉花神。
*圖片來源網絡,侵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