坊巷深處聞絲竹 芙蓉弄裡集賢賓

2020-12-22 騰訊網

林特(左一)指導孩子體驗閩劇。本報記者 吳暉攝

坊巷深處,絲竹聲動。昨日,一場閩劇體驗活動在朱紫坊歷史文化街區芙蓉弄4號舉行。置身粉牆黛瓦的古厝,欣賞體驗閩劇,既領略中華傳統文化之美,又找到了歷史履跡。這座始建於清代的古厝經過修繕,現已被活化利用,成為傳播中華傳統文化的平臺,書寫著福州古厝的「今生」華章,古厝有個美好的名字叫「集賢賓」。

古厝有「戲」

「《集賢賓》是一詞牌名,我們借用其名,既為古厝注入了文化內涵,又契合了古厝活化利用的功能。」活動開始前,「集賢賓」館主何艾軒帶著記者參觀,她笑盈盈地介紹了「集賢賓」的由來。

記者看到,「集賢賓」雅韻十足,400多平方米的三進,有戲臺、魚池、天井等,大大小小的10間廂房被合理劃分為匠心造物、非遺體驗、傳統戲曲演習等區域。古厝內還種植了茉莉、荷花、竹子、忍冬、繡球等,一派生機盎然。

由閩江師範高等專科學校青年戲曲教師林特等創辦的「儒林有戲」(戲曲推廣)工作室下設的「三山劇社」,牽手「集賢賓」,面向年輕人,開設了閩劇體驗傳習班,傳承弘揚閩劇藝術。

林特告訴記者,創辦「三山劇社」,是想為熱愛閩劇的年輕人提供一個學習、交流的平臺,為閩劇培養年輕觀眾。

戲迷王舒怡說:「在古厝裡體驗閩劇,歷史遺蹟與非遺文化相得益彰,體驗好極了!」

古厝有「物」

何艾軒身著一襲旗袍,娉娉婷婷。她笑著告訴記者:「我一年四季都穿旗袍,端莊又靈動。」

「集賢賓」開設旗袍展示區,何艾軒說:「服飾文化是中華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在『集賢賓』裡為其提供了一方展示天地。」

何艾軒在「集賢賓」內還打造了「匠心造物」空間,定期邀請非遺項目傳承人表演指導,如香囊盤扣製作、蠟染技藝體驗等。

前幾日,何艾軒為大家組織了一次團扇製作體驗,「中國古詩詞中不乏有關扇子的詩句,如『裁為合歡扇,團團似明月』,又如『銀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大家來『集賢賓』,不僅可以收穫匠心造物的成就感,更可從中領略中華傳統文化之美。」

古厝有「幸」

芙蓉弄4號入口處的插屏門有三扇門,古厝內大門上迄今隱約可見朱漆。朱紫坊保護開發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古厝的始建者雖已無從考證,但從其氣派的建築不難推測出當年主人的尊貴。」

歷史年輪滾滾而過,曾經氣派的芙蓉弄4號在修繕前破損嚴重,特別是木構件。同時,古厝內亂搭建現象嚴重,古厝內雜亂無章。福州古厝集團接手修繕後,拆除了亂搭違建,並對腐朽的梁柱採用了嵌補榫頭和挖掉表面的腐爛部分、再用木頭進行鑲補的方法,然後進行加固、做舊處理,實現了「最小幹預」。

去年6月,何艾軒入駐芙蓉弄4號,將古厝打造成「集賢賓」。去年和今年端午節,她特意邀請曾在古厝內居住過的部分居民來古厝過端午,大家一邊包粽子,一邊嘮家常,其樂融融。曾在古厝居住了幾十年的福州民俗專家唐先生深有感觸地說:「昔日破破爛爛的古厝不僅得到修繕,更被活化利用,成為傳播傳統文化的場所,這真是古厝之『幸』!」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

相關焦點

  • 三坊七巷,剪不斷的文藝舊夢
    把文藝的種子散入傳統的土壤,福州-三坊七巷。沒來以前我一直覺得,這裡與其它歷史文化街區沒有什麼差異,無非是一些被商業侵佔並被改造的面目全非的人造老街罷了。但越了解越覺得,這裡的味道與眾不同。當哈根達斯碰撞三坊七巷,毫無例外,西式的小資和中式的古色古香融為一體。一張紙引發的奇思妙想,徹底顛覆你的想像。來自海峽對岸的紙箱王,作為寶島臺灣文化創意的先驅,這裡完美地體現了創意。紙做的家具,紙做的房子,紙做衣帽配飾,甚至還有紙做的火鍋。這是文藝,是創意,更是真實的生活。這日子不再綠,又斑駁了幾句。門「吱呀」一聲被推開,可能你會為這是一家花店。
  • 芙蓉巷:成都唯一以芙蓉命名的街巷
    芙蓉巷手繪圖。   □馮暉 文/圖  成都老西門外,一環路外側一個月牙形的彎道,就是鄉農市街。  現在,這一帶因為攝影而有些名氣,文匯裡有一家攝影學校叫作攝影之都,我常常在這裡和本地的攝影愛好者交流,談談自己對於街頭紀實攝影的體會。這幾年,政府有意打造攝影一條街,在臨街的牆面上畫了不少關於攝影的塗鴉彩繪。芙蓉巷裡曾有城區最大的芙蓉樹  在光榮路的南側有一條25米長的芙蓉巷,巷口新栽兩株芙蓉樹,開白紅兩色大花。
  • 坊巷為鄰,名士世交的合院人生
    一巷一韻致 一戶一風骨從宮廷的瓊樓玉殿,到權貴的深院闊府,再到富賈的四合大戶,每一種建築形態,都將儒家禮序文化融入到建築本身,而院落則是中國獨有建築形制的坊巷文化的基礎,每位國人心中都有著一個院落情懷。
  • 上城區今年整治十條坊巷 石庫門讓你穿越到晚清
    丁衙巷四眼井效果圖  清河坊、百井坊、嚴官巷、太廟巷……在這些杭州人所熟悉的一個個老地名裡,蘊涵著許多歷史故事。  但歲月更迭、歷史變遷,漸漸地,杭州的坊巷也不免老了、舊了,有些甚至完全消失不見了。上城區從去年開始啟動「御街·二十三坊巷」工程,決心把中山南路旁邊一些小巷子綜合整治,重現江南的坊巷格局。  坊巷修繕力爭原汁原味  上城區委書記陳紅英曾經說過,上城區要通過坊巷的修復,把這塊土地上的歷史、文化串起來。
  • 臨夏八坊十三巷:城市的迷宮,天上的街市
    八坊十三巷城市的迷宮,天上的街市華燈初上的八坊十三巷。掌上蘭州·蘭州晨報記者 田蹊 攝《八坊十三巷》磚雕。八坊民俗館蝴蝶池。如何玩轉八坊十三巷?答案是:「沒有攻略,也不設防,漫無目的,信步閒遊,走到哪算哪,碰著誰是誰,渴而飲,累則憩,所往都是所願,所遇都是邂逅,一切都只如初見……」這才是最正確的八坊十三巷的打開方式。
  • 杭州御街二十三坊遊玩攻略
    御街二十三坊皇城根下的原味杭州推薦理由:走過喧鬧的鼓樓,往巷子深處走,老杭州人的生活百態全都在這裡出現,這邊踩著大腳盆洗被單的,那廂打著被子曬太陽的,還有理頭髮、家長裡短吆喝的,在日頭裡溫暖了歲月,經驗了時光。
  • 讀柳永《集賢賓·小樓深巷狂遊遍》,算得人間天上,惟有兩心同
    《集賢賓·小樓深巷狂遊遍》北宋 柳永小樓深巷狂遊遍,羅綺成叢。就中堪人屬意,最是蟲蟲。有畫難描雅態,無花可比芳容。幾回飲散良宵永,鴛衾暖、鳳枕香濃。算得人間天上,惟有兩心同。近來雲雨忽西東嗎,誚惱損情悰。
  • 福州三坊七巷,中國裡坊制度的活化石,歷史名人輩出之地
    南后街是一條南北向的商業街,北起楊橋路口,南至吉庇路達澳門橋,全長1000米左右,是福州城內「三坊七巷」的中軸。三坊七巷是南后街兩旁從北到南依次排列的十條坊巷的統稱。三坊在南后街的西側,由北到南依次是衣錦坊、文儒坊、光祿坊;七巷在南后街的東側,依次是楊橋巷、郎官巷、安民巷、黃巷、塔巷、宮巷和吉庇巷。三坊七巷始建於西晉末年,清至民國走向輝煌。
  • 看看三坊七巷的傳統文化,體會地名的雅俗交錯
    2、三坊七巷是中國裡坊制度的活化石裡、坊、巷是古代城市管理的最基本的組織,目前在中國保存最完整的坊巷格局就是福州市的5A景區三坊七巷,被稱為中國裡坊制度的活化石。三坊七巷由衣錦坊、文儒坊、光祿坊三個坊;楊橋巷、郎官巷、塔巷、黃巷、安民巷、宮巷、吉庇巷等七個巷和一個中軸街南后街所組成。現存古民居約270座,其中159處為保護建築,尤以沈葆楨、林覺民、嚴復故居等9處典型建築為代表。衣錦坊名取坊內之人外出後衣錦還鄉,榮耀鄉裡之意。文儒坊因開宋朝新儒學之先聲的鄭穆居住於此而得名。
  • 八坊十三巷過去式和進行式的模樣(一)
    // 八坊十三巷 • 一如記憶裡從前的模樣 //照片第二巷擁政巷如今的八坊十三巷成為了「甘肅文旅新地標」、國家AAAA級景區,如果來臨夏你就要到這裡去轉轉,因為這裡有太多太多的故事,今天,不妨跟著小編重新看一看這條老街吧!
  • 福州「三坊七巷」,是哪三坊?哪七巷?很多海內外遊客都慕名而來
    福州的「三坊七巷」,保留了中國傳統民居的特色。民 國版《福建通志》的總纂、近代詩家《石遺室詩話》作者 陳衍就是住在「三坊七巷」中的「文儒坊三官堂」。他曾自吟一聯云:「誰知五柳孤松客,卻住三坊七巷間」。坊之西通館驛橋,中通閩山巷,內有委巷稱柏林坊。文儒坊:舊名山陰巷,又名儒林坊。宋朝國子監祭酒 鄭穆居此,遂改今名,明代抗倭名將張經亦曾居此。另外 還有清代提督甘國寶的舊宅。坊之西端可通金鬥門橋河沿。
  • 定福州三坊七巷了,商務部特別「點名」
    試想,吟詩作畫累了,登上涼亭,或彈琴品茶,或極目遠眺,閒看庭前花開花,雲捲雲舒,該是多麼悠然自得呀。 院中三角梅開得熱鬧 本節內容來源:家在鼓樓 每個坊巷名字 有哪些來歷
  • 福州三坊七巷,明清建築博物館,活的博物館
    福州三坊七巷,明清建築博物館。三坊七巷,這個從唐末五代開始形成的古老街區,就嵌在福州市最繁華的市中心,一千多年過去了,這裡儼然成為中國現存唯一坊巷格局的老街。南后街是最熱鬧的一條街,百年老店同利肉燕、永和魚丸、木金肉丸等都在這條街,愛好美食的人們可千萬不能錯過。老街的古建築保留得很好,時間充裕的話一定要慢悠悠地在小巷子裡閒蕩穿梭一下,會時不時得有驚喜發現。
  • 記載歷史變遷 溫州最全街坊巷弄名稱及由來
    △百裡坊,傳說當時此地荷花盛開,清秀四溢,時任太守的王羲之讚嘆不已,有「百裡芳」之譽,後諧音為百裡坊。  △大士門、張府基、妝樓下、三牌坊等,為紀念張璁而命名。  △康樂坊、謝池巷,均為紀念康樂公謝靈運而起名。  △萬歲裡、象門街等,為紀念宋高宗駐蹕溫州而得名。  △五馬街,為紀念書聖王羲之而得名。
  • 淮北藍城 坊巷世情 千年風骨入合院
    古代的世家門第,多誕生於坊巷之間,又大隱隱於坊巷之間。經過千年的沉澱,坊巷內的青磚黛瓦都染上了幾分文雅,坊巷情結也融入了中國人的血脈中。
  • 福州三坊七巷中的「三坊」是石雕牌坊的意思嗎?
    大家都知道,在古時候,人們很喜歡住在小巷子當中,或者說是胡同當中,但是在一個地點的大門口那是能夠看到一個聳立的石雕牌坊的,因為那是一個標誌,一個標誌著大家住的地方的地名,方便大家不會認錯地方,當然了,石雕牌坊的建築特點就是來源於此了,大家在三坊七巷這個例子當中就能夠看得出來,這個牌坊裡這是因為要標明這條街的重要性,但大家在遊玩路過的時候,可以很方便的知道自己是在什麼位置,不用老是尋找著路標
  • 芙蓉巷特大喜報!
    芙蓉巷恭賀高考學子學業有成、金榜題名!
  • 廣東湛江籌建雷人坊 芙蓉姐姐雕塑成鎮坊之寶
    當一切走出了網絡,揭開了虛擬的面紗,在現實社會裡是否還能夠雷人依舊?  「芙蓉姐姐」很生氣  這次,芙蓉姐姐是真的生氣了,因為她說,她還是個待嫁閨中的姑娘。  一座被扒得精光的芙蓉姐姐的雕像,滿身的贅肉,手撫酥胸,大擺S型造型,這就是雷人公園裡芙蓉姐姐的形象。
  • 福州行記·三坊七巷
    有護城河、有大榕樹、有名人住過的大宅子、有歷史傳承的老鋪子,這樣的街道坊巷,古老又有活力,親切又雅致。我也說不清楚為什麼,看到的第一眼就喜歡的不得了,忍不住給朋友發消息感嘆「比南鑼鼓巷和寬窄巷子都好一百倍啊!」然後朋友回復我說「那是當然的啊,三坊七巷的歷史底蘊比那兩個都多太多」。
  • 中國城市坊制度活化石,明清建築博物館,福州三坊七巷,是這三坊
    三坊七巷,中國十大歷史文化名街之一,是我國現存規模較大,保護較為完整的歷史文化街區,也是為數不多的古建築遺存之一,被譽為「中國城市裡坊制度活化石」和「中國明清建築博物館」。三坊七巷保護面積達四十公頃,位於福州市老城中心,是福州老城區經歷拆遷建設後僅存下來的一部分,極為珍貴,是福州的歷史之源、文化之根,現為國家5A級旅遊景區。